书城亲子家教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关口
7177500000033

第33章 关口11不要抱怨,抱怨的孩子没出息(3)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一个善于控制自己的人,往往能够取得较高的工作成就和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活得快乐轻松的人通常善于驾驭自己的心态。隐忍克制并不是懦弱、胆怯的表现,它是心怀远大的自我克制,是驰骋于各个领域、各个战场的优秀者所必备的内在素质,是人的修养内涵的外在表现。

让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做他所热爱的事,这是很容易的,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会把自己的热情投入进去。但是要全神贯注地去做那种令人不快的、讨厌的,为内心所反感的,而同时又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去做的事,却是需要勇气、需要耐心的。每天怀着坚强的心,怀着勇气与热诚去从事你所不适应、不想做的工作,从事你内心反抗、不得不干的事。长此以往,就真的需要英雄般的勇气与忍耐心了。

没有不顾阻碍而坚持奋斗的勇气与百折不回的忍耐精神,就不能成就大的事业。懦弱、意志不坚定、不能忍耐的人,只会一味地抱怨,那他就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与钦佩。只有积极的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如果得到大家的充分信任,那么他以后的人生也必将是成功的。

现在的孩子没有经历过太多的事情,当遇到困难时的第一想法就是抱怨,所以父母不妨给他讲一个故事:

黑龙江一个农家孩子,从小患了严重的肌无力症,只上过一天学,此后他就与病床为伍,连抬一下头都很困难。但是这个孩子并没有抱怨,他坚强地自学,最后写成了一部几十万字的书《假如让我行走三天》,在全国引起轰动。很多素不相识的人都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生命之路。

一个身处如此逆境之中的贫困少年,尚且不用抱怨去面对人生,何况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一点点小小的挫折?仔细想想,世界上的事果真如此,总以为再也不会有比目前状况更糟的了,因此就总是抱怨命运对自己太不公平,抱怨别人不给自己机会。其实并非如此,只要采取忍耐的心态,积极行动起来,许多困难一定会得到解决。年轻人往往缺乏超强的忍耐力,但是为了迎接人生的挑战,忍耐是不可缺少的。生于公元前2000年的罗马喜剧作家布劳道斯说过:“忍耐,乃是所有困难的最佳解决方法。”

年轻的父母不妨这样告诉你的孩子:

无论社会发生什么变化,意志坚定的人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人都相信百折不回、能坚持、能忍耐的人。意志的坚定能产生出信誉来。假使你能够不管情形如何,总坚持着你的意志,总能忍耐着,则你已经具备了成功的条件了!

8.告诉孩子,抱怨的天空是灰色的

如今大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亲人的娇宠,使孩子感受不到付出的快乐。父母因孩子经常的抱怨而头疼不已。要让孩子快乐成长,那么就请让孩子远离抱怨。

有一个9岁的男孩,每次见到他,他总是在抱怨,不是抱怨父母没把他的鞋穿好,就是抱怨吃得不如意,几乎没见到他的笑脸,他的家里总是传出他的吵闹声。而另一个年龄和他相仿的孩子,总是一副快乐的表情,健康、活泼。听他家人讲,他很体谅家人,妈妈回家后主动递上拖鞋,自己分内的事儿总是有条不紊地自觉完成。设想一下,如果他们的性格一直如此,20年后,他们的人生会有什么样的不同?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抱怨,请告诉他:

亲爱的孩子,你要明白,抱怨别人,自己也不快乐。喜欢抱怨的人对他人的要求很高,事情稍不如意,便心存不满,怪罪他人,而不从自身找问题。本该自己解决的,别人帮他做了,他不仅没有感激,还横加挑剔。

被抱怨者不高兴,抱怨者也不会得到快乐。

抱怨是逃避。当事情做错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找理由,千方百计推卸责任。你学习出错,埋怨老师教得不好,学校的管理也不好……真正的有信心的孩子,敢于承担责任,不断地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从不怨天尤人,一路前行,用更多的精彩来证明自己。

抱怨是不平和的心态。人,总有欲望,不切实际的愿望一旦不能实现,便抱怨社会的不公平、父母的无能,而不能用平常心对待人生的失意。你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勇于接受人生的考验,“忍小谋大”,认认真真地做事儿,踏踏实实地生活。

抱怨是自私的,爱抱怨的孩子从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当父母辛辛苦苦做上一桌饭菜,你因没有自己爱吃的那道菜,抱怨不停,却从没有感受到父母的辛劳和伤心。爱抱怨的孩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总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缺乏换位思考的心态,让周围的空气总是充斥着压抑的气息。

抱怨使其他小朋友远离你。你恶劣的态度,父母亲人因爱而忍受你,而其他人只能是抱着“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远远地看着你,不愿与你有更亲密的交往。抱怨最终伤害的是真心爱你、在乎你的人。抱怨,会成为你人生路上人际交往的一大障碍。

抱怨,会使家庭失去爱的温暖。你经常抱怨,爸爸妈妈会教育你,可是你的其他亲戚可能会因厌烦而逃避。如果你还是一味地抱怨,那么父母便只有伤心,唉声叹气。家庭因此而缺少了温馨。

“月有阴晴圆缺”,世间万物有盛衰,世界上的事不可能完美,那就要学会自我解脱,自我安慰。生活中就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感激,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真诚地感谢他人的付出,学会谦让,懂得理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为一件件小事斤斤计较;“心有多大,天就有多大”,用宽容的心,微笑着生活,快乐的心情便会时刻围绕着你,你的人生也会更加灿烂夺目。

我们活在世上,享受欢乐的同时,一定也会面对艰难困苦,很多人都和我们一样。当你成年之后,可能在某一天忽然发现,曾经不如你的同学过上了非常富裕的日子,这个时候,有的人可能就会抱怨命运的不公,没有给他机遇,其实,他只是看到了人家华美的表面。人家奋斗的时候,人家流汗的时候,他都没有看见,这样的抱怨毫无意义。不可能人人都比你弱,不可能人人都一成不变,不可能好事只让你一个人占了。想拥有的比别人更多吗?自己去做好了,何必抱怨呢?你要积极行动起来,用你的双手去开创你多彩的人生!

9.抱怨就是自己和自己作对

抱怨的人永远会找到抱怨的理由,他会把不成功、不快乐永远归咎到别人身上,这就是一种逃避。即使真的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抱怨的情绪不但于事无补,反而还会让自己对生活中的一切产生怀疑的消极情绪。所以,抱怨别人实质上是在跟自己作对。

“幼儿园的鸡蛋太难吃了!”小林回家来,第一句话就说。

“那怎么能不吃,我们已经给你交了餐费了。”爸爸说。

“人家可以吃,你为什么不能?”妈妈反问。

“可是……”小林还想说些什么。

“不要再‘可是’了,以后不准再说这样的话。”爸爸打断小林的话。

对于看不惯的事,一般人所采取的态度就是抱怨。其实,孩子不见得是不吃,只是还有别的原因。这种情形发生时,最好听他把话说完,然后再决定怎么帮助他。通常抱怨完了,还是必须面对问题。在还没有找出问题症结以前不让他表达,会使他产生失落、无助感,转而会向朋友求助。

有些孩子的抱怨的确是芝麻小事,可是对他来说感觉意义很重大。聪明的父母不会错过孩子的任何小事,他们总是将它当成重要的事,郑重其事地听他说完。也许孩子话一说完,也同时找到答案了。

悲观的孩子常常习惯抱怨和批评别人,而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做什么。他们从来没学过怎样表示真诚的兴趣或对团体贡献积极的力量。而乐观的孩子总能很快地找到事情的症结所在,他们会积极加入到团队里,甚至成为团队的领导者。

有一位老人,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有人以为他肯定整天都没有愁事,他说,怎么会没有呢?只不过我笑,我得活,我哭,我也得活,为什么不笑着活而非要哭着活呢?是的,在困难面前,你哭得再大声,抱怨再严重也没有用,困难并不会因为你的悲观消沉和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有丝毫的减少。相反,如果你坦然地面对它,并努力地去克服它,那么,你就一定能够越过前面的屏障,顺利地继续向前。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他们从不抱怨,而是积极地思考怎么去解决所遇到的难题。

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明白:

抱怨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抱怨失去的不仅是勇气,还有朋友,谁都恐惧牢骚满腹的人,怕自己受到传染。失去了勇气和朋友,人生会变得更难。其实人生很简单,从现在开始闭上嘴,不再抱怨,积极行动起来。

戈壁上有两粒种子。“天哪!”一粒种子惊呼道,“太阳这么毒,天气这么热,没有一点水,我们可怎么活呀?”它在唠唠叨叨的抱怨中死了。

另一粒种子默默地把根向地下扎去,用尽力气吸取着每一点水分,它自言自语:“我应该是一棵树,我的责任就是为大地添一分绿色。”它长成了一棵胡杨,身躯也越来越粗壮,越来越经得住风沙。

几百年后,这里出现了一片胡杨林。

其实,抱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要每个人尽全力做好自己的事,就会改变整个世界。

10.心中有爱的孩子不会抱怨

对孩子来说,父母教给孩子的善良、博爱是孩子必须上好的第一堂人生必修课。让每个孩子懂得: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一步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关爱。对孩子来说,就应该在自己的心中装着他人、装着社会、装着国家。

当孩子告诉父母,同桌上课不爱学习,你是否会告诉他,管好自己就行?当孩子回家抱怨老师太偏心,不关注自己,你是否会告诉他,老师的爱是阳光,会照到每个人身上?

有一个真实的事情:小松是一个成绩很好的孩子,有一次当着家长和老师的面抱怨自己的座位不好,抱怨前面的同学挡住他的视线,看不到黑板,抱怨老师忘记给自己写下作业批语。结果孩子家长当着老师的面狠狠地打了孩子几个耳光。弄得孩子大哭,老师尴尬,家长自己也气得不行。

其实小松说的是有许多夸张的地方,老师确实忘记写作业批语,但老师已经道了歉。座位是谁先来谁坐,不是固定的。而当家长的几下耳光一打,事情就有些尴尬了。别的暂且不论,家长这样粗暴地对待孩子,会对孩子的将来产生不可估量的坏影响。

曾经看过一则故事:

许多年之前,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这是她步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因此她很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可是她没有料到,上司安排她洗厕所。这个工作一般都是40岁左右的人干的,但是由于女孩没有任何抱怨,毅然接受了这个工作,但是由于没有干过粗活,所以每次洗马桶对她而言都是无比痛苦的事情。而上司的要求十分严格:

必须把马桶擦洗得光洁如新!她十分清楚自己不适合这一工作,“光洁如新的要求实在难以达到,因为在她看来那是不可能的。于是她想换一份工作。这时,一位老员工出现在她面前帮她摆脱了困境,而更重要的是帮她认清了人生之路的走法。那个人没有任何空洞的说教,只是亲自作了个样子给她看。首先,他一遍又一遍地清洗着马桶,直到抹得光洁如新;然后,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毫不勉强。他不用只言片语就告诉了这个女孩一个极为朴素的道理,只有马桶中的水达到可以喝的清洁程度,才算是把它洗得“光洁如新”,而这点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同时,他送给她一个含有深意的微笑,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她,这已经够用了。因为她已经被震撼了,从身体到灵魂都在震颤。于是,女孩子痛下决心:“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洗厕所最出色的人!”

从此,她成为一个全新的、振奋的人,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心和工作质量,她也多次喝过马桶里的水。多年以后,那个女孩正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她成功了。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曾经是日本邮政大臣,没错,她就是当年在东京帝国酒店发誓当一名出色的刷厕所工人的女孩。

这个故事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欣赏,但是我们从中看到一点,出身名门望族的野田圣子刚步入社会就遇到这样的挫折,如果是一般的女孩子,肯定会转身就走,但她没有,更没有去抱怨社会的不公平,相反却成为一种促使她成功的动力,但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那位老员工的言行,那是一个没有抱怨、严于律己的典型。抱怨他人的人永远会找到抱怨的理由,他会把不成功、不快乐永远归咎到别人身上,尽其所能地找到借口。其实,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或是生活,真的都是自己的事情。即使真的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抱怨的情绪不但于事无补,反而还会让自己对所做的一切产生怀疑的消极情绪。所以,抱怨别人实质上是自己在跟自己作对。“一个人如果自己跟自己作对,那就没有办法搭救他”,列斯科夫说。

年轻的家长们如果你的孩子也被抱怨的情绪困扰,以下几点可以供您参考:

(1)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

不管你的孩子抱怨什么,都不要先去否定他,倾听是很好的沟通方式。倾听有时比你口头敷衍式的夸奖都来得有意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这种抱怨是不是有道理,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也参与到抱怨的行列中去。

(2)表明立场,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

告诉孩子自己对他抱怨行为的看法和意见。表明抱怨对事情本身的解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且爱抱怨的人是不受欢迎的。抱怨只是口头的痛快,它像烟头烫破一个气球一样,让别人和自己泄气。

(3)讨论协商原则

和孩子讨论一下“你喜欢爸爸妈妈对你是什么态度”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告诉孩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包容”、“理解”

等道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要想改变就要积极行动起来。

(4)家校结合法

找合适的时间和老师商谈,要全身心地和老师沟通,告诉老师自己对孩子的哪些方面比较担忧,和老师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对其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但不可以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体罚孩子。尤其是当着老师的面体罚孩子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