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关口
7177500000032

第32章 关口11不要抱怨,抱怨的孩子没出息(2)

“可能是你妈妈昨天心情不好,所以才这样说的,这个时候你应该劝妈妈冷静,你看昨天妈妈还给爸爸买礼物了呢。”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长大的孩子,心中才会有爱,不会抱怨生活。

4.抱怨使孩子失去朋友

孩子抱怨一开始可能是他心情不好,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习惯,如果家长不及时给予制止,那么孩子就会变得心胸狭窄,自私自利。

小林觉得今天倒霉透了。不,更正确的讲法是,他觉得几乎每一天都倒霉透了。

早餐,妈妈做早饭让他倒尽胃口:为什么不让我去买外面的千里香馄饨?

外头飘着雨,他撑的伞被风吹翻了:这是什么烂雨伞,这是什么鬼天气?到了学校,语文课他嫌无聊;数学课他觉得不耐烦;好不容易外面出了太阳,他开始抱怨天气太热,让他汗如雨下。自然课要观察青蛙。他觉得他们那组分到的青蛙比别人小,老师应他的要求帮他换了一只,他却发现这只换来的青蛙身上斑纹特别丑。

“老师,这只青蛙,这只青蛙太丑,我们不要。”他举手报告。

小林的同学劝他:“别的组都在做实验,我们也要快点观察嘛。”

小林却不为所动:“这么丑的青蛙,我不要。”

水里的青蛙听了很生气,后腿一使劲,跳出了水桶,边跳边说:“嫌我丑,那你去观察别的青蛙吧!,’

你看,爱抱怨的小林,竟然把青蛙都气跑了。

这虽然只是一个小故事,却经常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因为抱怨是最简单的事,只要一张嘴,就可以把不满全说出来。

只是,爱抱怨的人,通常都没什么好脸色,抱怨时一定心里很气,五官挤成一团,怎么会漂亮?而且,爱抱怨的人,大多没什么人缘,因为爱抱怨的人,不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美,对人家给他的一切,都当作理所当然,眼睛很尖,专门挑剔;笨手笨脚,因为只会动口。

抱怨,很可怕吧?想一想,你的孩子爱抱怨吗?

爱挑剔的孩子虽然总是批评别人的缺点,其实家长很清楚,他们的内心可能受了什么委屈或伤害。因此试着和孩子沟通找出问题的症结会比指责他们更有意义。一个心生抱怨的人,可能仅仅因为一个路人踩了他一脚,就会抱怨这个世界对他的不公,为什么连一个不认识他的人都和他作对。

小虎向老师抱怨班里有某人很讨厌,总喜欢跟他比较,影响他的情绪。

老师问小虎:“你喜欢吃橘子吗?”

学生愕然但仍答道:“不喜欢,但喜欢吃苹果。”

“你不喜欢吃橘子?”

“对。”

“那有没有人喜欢吃橘子呢?”

“当然有!”

“那你不喜欢吃橘子是橘子的错吗?”

学生笑笑:“当然不是!”

“那你不喜欢他是他的错吗?”

“……”

自己喜欢苹果,以为鱼也会喜欢,所以把苹果当作鱼饵放在钓钩上去钓鱼,鱼儿总是不上钩,于是埋怨:这鱼儿怎么回事?

当你的孩子抱怨别人的时候,可能是他自己出了问题。

作为父母,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总是抱怨别人,成为爱抱怨、不受欢迎的人。就像我们不愿意自己身边的同事是个爱挑剔的人一样。爱抱怨的人在他周围的人际关系中得到的评价肯定是非常差的。

建议父母要让孩子改掉抱怨的毛病,交到好朋友,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提醒孩子光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要先看清自己的问题,加入到团队中去

向孩子解释,社会互动就像两个或更多的人抬一个重物:如果每个人都出自己的那一份力,事情就会比较顺利,重物也比较容易抬。但是如果有人抱怨并放弃自己的那一端,重物就会摇摇欲坠,失去平衡。另外的那些抬东西的人就会恼怒,不想再与懒鬼合作。你的孩子需要付出自己的那份努力来使社会活动进行下去,就是说他的行为要表现出友善、参与和乐观。

(2)跟你的孩子谈谈什么样的行为表达真诚的兴趣

它可能包括微笑、点头、目光的接触、使用欢迎的语气、问有趣的问题以及放松的、开放的体态。告诉孩子应认清一个团体的目标,并使自己的言谈符合这个目标。比如,如果一个团体在打棒球,你的孩子也应该加入或为队员呐喊。如果一个团体在谈论最新的摇滚乐歌手,你的孩子应该倾听、愉快地发表评论或提出一些问题。

5.抱怨的孩子找借口

“它本来可以这样的”、“我本来应该”、“我本来能够”、“如果当时我……该多好啊”,生命是不会给你重新选择的机会的。

我们之所以会把问题搁置在一旁,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只会抱怨生活,还没有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

放学回来的许佳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一脸的闷闷不乐。见此情景,妈妈赶紧走过去,关心地询问起来:“宝贝儿,今天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了吗?”许佳头也不抬,只是狠狠地拍打着书包,嘴里不停地絮叨着。

在妈妈的再三追问下,许佳才说出了心中的不悦。原来,今天评选升旗手时,许佳仅因两票之差败给了她的同学刘琪,同学们都笑话她呢!她一边数落着人家刘琪的种种不是,还一边如数家珍似的摆她自己的一个个优点。妈妈安慰她说:“没关系,这次没选上,下次努力,你看你都看到刘琪的缺点了,这些就是你下周评选时战胜她的法宝呀,你只要提高自己的能力,下周肯定没问题。”

“成功者总在做事,失败者总在找借口。”一个人如果认真考虑过他所担负的责任,那么可以令人信服地说,他会立即采取行动。

“我正在考虑研究”,“我正在准备”,“我正在等候时机”……在这些借口托辞的掩盖下,我们放任岁月流逝。

有的孩子养成了拖沓的习惯,常常用一些漂亮的言辞来掩饰。说什么“我正在分析”,可是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他们还在分析。他们可能不会懂,他们正在受到自我欺骗的侵蚀,这样只会使他们越陷越深,永远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有一些孩子形成拖沓的习惯是以“我正在准备”做掩护的,一个月过去了,他们仍然在准备,好多个月过去了,他们还没有准备充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他们不断为自己制造借口,却没有行动。

这就像当我们自己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说,当我成为一个大人的时候,我会做这做那,我会很快乐;而当我们成为一个大人之后,我们又说,等我读完大学之后,我会做这做那,我会很快乐;当我们读完大学之后,我们又说,等我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会做这做那,我会很快乐;当我们找到第一份工作之后,我们又会说,当我结婚的时候,我会做这做那,我会得到快乐;当我们结婚的时候,我们又会说,当孩子们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我会做这做那,并得到快乐;当孩子们从学校里毕业的时候,我们又说,当我退休的时候,我会做这做那,并得到快乐。当我们退休的时候,真正步入了我们的晚年,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生活已经从我们的眼前走过去了。

现在正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要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1)要让他感受到时问的紧迫性

“什么时间了?我在哪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时间是现在,我在这里。”让孩子充分利用此时此刻。也许孩子现在还不明白最可悲的话语莫过于:“它本来可以这样的”、“我本来应该”、“我本来能够”、“如果当时我……该多好啊”,生命是不会给你第二次选择的机会的,所以孩子的个人的行动是我们唯一可以有能力支配的东西,当这些行动化为了习惯,也就成了孩子的优良的性格。

(2)不要为失败找借口,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请立即重新开始行动。要知道,自律不是一蹴而就的,自律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方可成功的,同时,自律也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唯有经过不断的坚持,再加上一点耐心,我们才可能逐渐地养成自律的好习惯,进而大步地向自己人生的目标前进。

既然选定了目标,那就毫不犹豫地走下去吧!这样孩子才不会后悔,他会觉得生命原来如此美好。

6.拒绝抱怨和拖延

拖延和抱怨是缺乏责任心的两种表现。拖延是成功者最大的敌人,抱怨是无能者最好的发泄。

清晨闹钟将小磊从睡梦中惊醒,他想着自己该做的事,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睡一会儿。于是,他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五分钟,甚至十分钟……习惯为自己找理由的孩子往往会演变成办事拖沓的人。把前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敷衍到后天甚至更晚,这是一种很坏的生活习。惯。对于孩子来说,拖延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会使孩子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托,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至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解决拖延的唯一良方就是行动。当孩子开始着手做事——任何事,你就会惊讶地发现,他的处境正迅速地改变。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伟伟!你怎么还没开始写作业呢?”“等一下!我把这个卡通看完了就去写。”“伟伟!你已经看了一个多小时了,赶快去写作业吧!”“好了!马上就看完了,等我吃完饭就去写。”

“伟伟,你每天都这样,不到最后不写作业!”“我保证,明天不会这样了,明天一定放学后就写作业!”“唉!你已经保证过好几回了……”

这样的情景是不是每天也在您的家中上演呢?您的孩子是否也像伟伟一样,在每天最后一刻才去完成作业?学习上的拖延是孩子众多拖延行为中的一种典型表现,而且也是许多孩子身上所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孩子在学习上的这种拖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而且还可能形成拖沓的性格,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和生活。

拖延是对生命的挥霍。拖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如果将一天时间所做的事记录下来,就会惊讶地发现,拖延正在不知不觉地消耗着我们的生命。

拖延是对惰性的纵容,一旦形成习惯,就会消磨人的意志,会使孩子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

拖延的人往往还喜欢抱怨。也许感觉自己压力过重,要做的事太多,也许觉得没人理解,没有知己好友。于是,就会不停地抱怨,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

但是,喜欢抱怨的人在世上是没有立足之地的,烦恼忧愁更是心灵的杀手。缺少良好的心态,如同收紧了身上的锁链,将自己紧紧地束缚在黑暗之中,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要告诉孩子:没有人会因为坏脾气和消极负面的心态而获得奖励或提升。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积极进取、乐于助人,能适时给他人鼓励和赞.美的人。他们会鼓励他人像自己一样快乐和热情。但是,依然有些人无法体会这种用意,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

那么,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应该注意哪些呢?

(1)学习有固定的时间

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家长可以要求孩子放学后就先写作业,然后再玩。或者在晚饭后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做功课。家长最好帮孩子制订一个学习时间表,让孩子每天按时开始学习,并养成习惯。

(2)及时更换学习科目

如果写作业时间太长,且有一定难度,孩子自然会产生急躁和厌烦心理,不愿意写作业。针对这一问题,家长可以把孩子每天要学习的科目都梳理一遍,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给孩子合理地安排学习的次序和科目。

比如,先让孩子做比较简单的写大字练习,完成一科后再做下一科,如果孩子感到疲劳了,让他及时休息。

再如,做一会儿数学再做语文,或者先读语文,再读英语……这样不断转换学习科目,中间让孩子及时休息,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就会渐渐浓厚起来。

(3)为孩子树立榜样

为孩子树立的榜样应该是他所熟悉的小伙伴或同学,这样对孩子才会有意义。甚至可以让孩子与这些榜样一起学习、游戏,通过伙伴之间的影响,帮助孩子逐渐改掉拖延的坏毛病。

(4)多找原因少催促

有些孩子迟迟不愿意写作业,有时是因为作业难度大,有时是因为作业内容太多,此种情况下,家长越唠叨,他们越不想写。此时,家长首先要了解一下孩子迟迟不写作业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不应该只是不停地催促。

只知道拖延和抱怨,必将一事无成。告诉孩子,如果你想做出一番事业来,就一定要拒绝这两种恶习。

7.用积极的行动化解抱怨

一味抱怨的人常常只能在原地徘徊,自以为是抱怨眼前的“黑暗”,却不知道那“黑暗”正是自己的影子。而乐观积极的人不会去抱怨,他们会选择行动。而努力去改变的人,总能用智慧发现机会、把握机会,使本来将是无奈的人生过得精彩而美好。

年轻的父母要让你的孩子乐观积极起来。

大学刚毕业的小敏,带着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到一家知名的广告公司面试。小敏抽的面试号是最后一个,等待的过程漫长而紧张,为缓解疲劳,小敏向广告公司的前台人员要了一杯温水。而前台人员在给小敏送水时不小心将杯子打翻了,水全都洒到了那张作品上。作品变得皱皱巴巴的,原本鲜明的线条也变得模糊了,小敏一下子愣住了。该怎么办?这可是面试时要用到的作品,没有作品她怎么向考官解释她的创意和构思呢?

小敏知道现在抱怨前台人员没有用,埋怨自己的运气不好更没用。稍微冷静了一下,她赶紧向前台人员借来了纸和笔。在有限的时间里,她专心地用一张白纸将自己创作的作品简单地再描画了一遍,用另一张白纸将原作品被淋湿的事情大概地叙述了一下。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就是,小敏从众多的面试者中脱颖而出,被公司录用了。主考官后来跟她说:“广告注重创意和变通,你的作品虽然简单但却体现了这点。”

与其在危急关头一味地抱怨,不如尝试着去改变,去突破,改变自己、改变现状,将生活变得如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