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幻未来22世纪
7184800000031

第31章 “博客网,中文网,读书网”的行业角色

我们不管它是“读书网,博客网,或中文网”,首先按照“电子读物代替纸质”的定位,因此而替代了传统平面媒体,并导致传体平面媒体的衰落,由此确定新的业务模式,一定是对“传统平面媒体”的替代。因此它才有着传统平面阅读消费群的转移消费,也就明确了正确业务模式的线索。对于个人来说,就是找到自已如果真的想创作写书,应该从那个角度投入时间和精力,开始自已的创作,而不会白费心机。

按此线索,可以马上排除,目前中文(学)网站作为“动漫故事原创”的设想。因为后者不是对传统平面媒体的替代,而是对动漫制作增加了一条可选择的下线。可悲就在于它的生存寄托于,对动漫市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可选择”。对传统平面媒体的替代,那是可测的前景,后者就纯然异想天开撞大运。

当传统平面媒体,在互联网时代渐渐衰落时,如果不是读者的阅读消费量减少了,而是这种消费转移了。那么,既然中文网站的目标是“捕捉转移后的阅读消费”,则目前中文网把业务重点集中到“动漫故事”,就肯定是错误的,因此也就注定了它们目前悲惨的经营处境。

相对而言,读书网站比较准确地针对着传统阅读消费的替代,所以它们的处境也比较好。博客是新的写作创作,是以往不存在的“自媒体创作”的代表,它可能摊细了阅读的消费,因此是造成传统媒体业务衰落的原因之一,却未必能获得足够的自身业务量。但是博客本身比较散乱,不是书的替代,更接近于是对报纸杂志这类新闻和评论的替代。因此如果书的阅读价值犹存,博客就不可能胜任替代。

读书网不是书籍的替代,而是传统书店和图书馆的替代。所以仅就消费者角度而言的“书的阅读市场”,传统纸质书籍的替代的确是中文网。只不过现在的中文网不务正业,或者说没有找到市场适用的业务模型,甚至非常愚蠢地用政治审查的方式,把创作范围局限在狭窄的“动漫新故事”上,形同自杀。

从作者的角度,可以发现中文网站与博客网站非常类似,都是“非成品书及作者”涉足写作的启岸,两者都非作为书店替代,立足于“成品书”的读书网站可以取代。因此无论情况怎么变化,如果书籍市场犹存,不是消失了,而仅仅是在互联网条件下的转移的话,那么适用的业务模式,就一定是博客网和中文写作网站的结合,为开始写作者铺开一条通往成品书的路。

“博客网,中文网,读书网”此三者之间,大致上是作者与读者之间,完成创作与消费付款的三个层次。博客网既是作者思路总结,下笔成文的开始,也是与读者开始交流,检讨自已的作品有多大消费潜力的渠道。所以博客网一定是文字散乱,只有长期跟踪同一博主的读者,才能比较理解其作文之间的逻辑思路。博客既是作品的预备,也是对作品的解答和自我评论。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完全理解作者的思路没有必要,只需要读,在某些专题方面已经总结得比较好的“书”。这就是中文网的作用。现在互联网上的缺陷时,从中文网到读书网之间,有着一道消费的鸿沟。作者无法在比较短篇的作品上,收取相对小量(相当于零售)费用,完全成书代价大,销路也不好。

如果读书网站已经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宝”的计费,比较容易地对滞销的书籍,以电子书下载的方式销售,那么中文网如果不是实力太不济,也没有对作者的创作范围作无谓的限制,就有可能形成作者与消费者互动,彼此自由选择组合的,在博客基础上再总结的“短篇章节”的零售。这样的话,读书网和中文网之间的鸿沟就有可能填平。这种努力也是存在的,就是前文“中文网站资助作者”这类活动,性质就是中文网站的经营方,垫支“从零售到批发”的费用,中文网站承担部分成本,作者也承受低得多的收入,在“受益作者”(权且算是收益)作者少得多的水平上,试图填平此一鸿沟。从市场经济的角度上看,此办法方向正确,却命中注定必然失败。

原因就在于,它不是通过市场的手段,用具备造血功能的业务环节去填平鸿沟,而是用耗血(成本)的环节去“示范”。世界上还没有“卖示范赚钱”的生意!道理如同,肉菜市场本来是出租地铺做生意的,现在为了招徕顾客,居然自已去种菜种粮,养猪养牛养渔,仅为供应此小小市场的“内需”,变成了“前店后农场”的小生意!真如此做法的“肉菜市场经营者”,没有不破产的。

道理大同小异,中文网站的业务是“经营一个市场,提供功能服务”,而不是与租客去争卖菜生意。这样的话,逻辑上替代“书本印制和出版业”的互联网业务模式,就跃然纸上,它是“博客网,中文网,读书网”的组合形式,只要“书”还没有过时,它在未来就一定具备某种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