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幻未来22世纪
7184800000009

第9章 《未来22世纪》的地下城

人类已经经历了奔向天空的建筑阶段,这一阶段已经结束了,但是很多科幻小说的作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他们的想象中,人类未来的城市,只是向着更高的方向延伸,直到高入云霄!这种场景出现在好莱坞的科幻,象星球太战之中,就是整个星球表面都是云端中的摩天大楼。但是摩天大楼的效益主要是节省CBD土地,缺点是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地应力和城市空气的流动,以致于即便是今天,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和聚积的空气污染,已经难以解决,更遑论他日成群入云的摩天城了。另一方面,摩天城的交通很难安排,楼面越高,越是要下到地面才能接驳公共交通。这本身就已经限制了摩天大楼的成长。如果公共交通需要在摩天大楼之间蜿蜒,象蝙蝠侠中想象的那样,则成本既高,公路效率亦低,更严重的是,意味着摩天大楼的设计,需要另外考楼空中高架路的交通和相应的审批,那样同样会限制了摩天大楼及其城市的进一步形成。

因为人类历史一直向往着空中,就以为人类城市只会继续向空中发展,难道想象力不是太弱了一点吗?《未来22世纪》认为,无论是从建筑成本、城市交通、环保成本、舒适环境等方面考虑,未来的城市技术发展方向,不是向空中发展,而是向地面以下发展。未来越是大城市,它的整体特别是它的CBD,越是深入到地面以下,就如同今天的摩天大楼,仍然向空中伸展一样。这样的城市雏形也远不是幻想,事实上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之中。无论今天北京的西单,王府井,上海的外滩,广州的天河和北京路,流行前线等,这些CBD的很大一部分,早就已经是地下建筑的一部分。它可以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体验《未来22世纪》地下城市的亲历机会。在这样的大型城下市的天桥及广场上漫步时,您仍然可以感受着从头上天窗上散播下来的阳光,还可以欣赏着顺墙以下的空中植被,您会感受到一丁点“地下城”的压抑吗?

如果以为地下城的建筑成本过高,那是忽略了现代摩天大楼的建筑成本的高昂,也忽略了现代摩天楼的很大一部分建筑量,已经是往地底下的挖桩。地下城的建筑当然比地面的村庄要高,但若说比摩天城更高,恐怕是言过其实。更何况,目前是在地下城的专门挖掘技术还没有得到发展的情况下,地下城的成本才显得相对高一点。笔者估计,随着定向爆破和大型挖掘技术的成熟,地下城的建筑成本,甚至于比地面普通城市的建筑成本还要低。地下城可以直接利用岩石结构,作为主要建筑的支撑,而不象地面建筑那样,需要依靠钢筋水泥向高处攀登,——摩天大楼需要钢结构的支撑,价格将更为昂贵。由于自有支撑,地下城之间的跨度不成问题。地下城可以非常轻易地与地铁等公共交通联合设计,因此不一定需要全面转到地面去完成接驳。地下城的照明会是耗费较大的内容,但是能源消耗不会比现代的摩天楼更大。即便是大白天,那座摩天楼不仍在是灯火通明的?现代的摩天楼,只不过是一栋耸从地面的的,内部空间更为逼狭的地下城。它的照明和空调的消耗,比起地下城都将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涉及到环保和防地震等方面的功能,地下城的优越性就更大。地下城由于是先挖空,再建筑,因此很容易保持与地面重面增加相应于地下岩石的减轻,从而保持着地应力的平衡。这样地下城就较之现代城市,大大减小了对地震的诱导。其次,地下城深入地下,如同万吨轮深入吃水,可以大大减少在风浪中的摇摆,——相对应就是地震了,因而也可以大大减少在地震中的摇摆,从而大大提高了防震能力。地震基本上不会再是地下城需要伤脑筋的问题。由于地下城深入地下,不象有摩天楼对地面空气的阻挡,也减少了地面汽车交通带来的污染,空调排气可以通过输气管道更远地伸向郊区,成本会被今天的污水管道低得多;因此也不会有严重的热岛等污染。

最后,地下城的建筑群,不会象地下建筑那样上有大量的自然空地,——这难道不是污染之一吗?——因此而为地面的植被,腾空了宝贵的空间,从而更根本性地解决了城市化与土地环保和公园用地之间的矛盾。最后,由于地下城是在地下的,完全不受地面气侯的影响,因此地下城的适应范围更大,不但可以远远地修建到北极圈以来,也可以一直修建到赤道大沙漠以内,甚至于太空城也如此修建,成本也必定会摩天形式的城市要便宜。凡此种种,都令《未来22世纪》时代的地下城,成为当时能够承担低成本大规模发掘技术中等以上发达国家的主要的城市建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