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
7186000000010

第10章 红军西征: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伟大创举(2)

西方野战军以豫旺堡为指挥中心,向南推进,沿清水河进入固原。6月中旬以后,南进的红一军团陆续占领固原以北清水河沿线的七营、黑城,再往南推进就到了杨郎庄。固原城是马鸿宾三十五师师部所在地,杨郎庄则是固原的北门。在这里,马鸿宾急调三十五师骑兵团的4个营驻防,同时增调两个步兵营,一个工兵营增援。团部设在杨郎城南门外河谷高地上的万家堡子(民国时修筑的大土围子),团长马培清将他的下属布防在杨郎庄外围以北的三营镇、黑城祁家堡子一带,试图阻止红军南进。

杨郎庄,是个比较繁华的老镇子,南北走向的街道,两边的店铺都是廊柱式的深檐,并由过道连在一起,店铺长廊的对面,是建筑风格独特的隍庙。镇子的外围是城墙。这里是固原城以北的商品集散地,也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文化积淀丰厚。红二十四军军长赫光,原名万锡绂(1902—1931),就诞生在城外的万家堡子,1931年牺牲于河北阜平县法华村。马培清团部所在万家堡子,就是他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

实际上,当马培清的布防和弹药的运送还没有完全做就绪时,红军已冲进北街。由于夜色中不便行动,围攻街道的红军没有过大的行动,但围攻城南万家堡子团部的枪声越来越密集。在这个过程中,红军与马部守军进行过喊话,大致意思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联合起来打日本人!

杨郎战斗打响后,驻杨郎以北三营的马部103旅率部前来增援,但因在环县曲子镇、阜城战斗中已知道了红军的厉害,所以在增援杨郎庄时,不敢冒然急进,而是在观望中运动。此时,驻固原城的东北军何柱国,知道杨郎方向战斗激烈之后,当即派所部周光烈115师前往增援。驻守杨郎的马培清遂派骑兵营前去接应,在固原县以北头营镇胡大堡,马培清的骑兵营与何柱国的东北军骑兵相遇,夜黑不辨,马培清部先开枪,对方立即还击。混战一会后,双方都觉得不对劲,等搞清楚时,才知道是内部误会,双方都伤了人马。这中间一耽阁,增援不成,反给红军撤出杨郎庄战斗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时间。

第二,是七营一带的反击战。

固原以北沿清水河一线,是丝绸之路大通道。杨郎、七营、黑城,都是沿线的重要村镇。红一军团主动撤离杨郎后,就北撤到了黑城及其附近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黑城、七营一线,是一个整体;从交通上意义上看,红一军团在黑城、七营一带扼守,等于切断了北边国民党马鸿宾与南边东北军的联系,尤其是将马鸿宾部被南北分割。当时,红一军团代理团长左权几次给马培清写信,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与共同抗日的责任,希望停止对红军的进攻,团结起来共同抗日。马培清回信表示,只要红军不进攻他们,他们决不主动进攻红军。实际上,他还是害怕红军损失他的部队,以示自保。红一军团采取的文武兼备的做法,还是有一定的作用,有助于减轻对红军的压力。

红一军团退出黑城镇后,与活动在七营镇一带的部队会合,主要驻扎在七营、马莲窝子、吊嘴子、八营、双井子等地,一面休整,一面发动群众。占居交通要道上的红一军团,对于马鸿宾来说,是非常忧心的事。到了7月初,马鸿宾决定要打开固原至中宁、银川的通道,与驻固原的东北军商定联合进攻红军。马鸿宾三十五师主力由不同方位向七营红军发起正面攻击,东北军白凤翔骑兵师由黑城镇向北推进。发起进攻的时间是7月8日,红军主力猛烈反击。七营周围的地形较为复杂,红军在进入七营的必经之路阎家沟早已设伏,白凤翔骑兵先头部队没有来得及大动作,除死伤300余人外,其余都成了俘虏。战后,红军主动退出七营,进驻清水河岸。为争取东北军抗日,七营反击战所获俘虏、缴获的枪械马匹等物全部送还给白凤翔,。这样做,影响很大。红军此举,在促成东北军抗战的同时,也教训了白凤翔。此前,他对于红军是另一种眼光看待,有了这次经历和教训,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了。

左路军红一军团攻占固原以北黑城镇的祁家堡子后,在房屋的墙壁上留下了一幅幅标语,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外敌入侵的指导思想和红军西征时期基本做法。保存这些红军留下标语,还有一段故事。

黑城祁家,是当时固原以北的较大的地主。祁家的大堡子,就座落在四面平坦的黑城川。红军攻取祁家堡子前,主人祁雨仓紧闭堡门,带领他的民团试图凭借城堡顽抗。红军埋伏在堡子外围的麦田里,天黑后发起猛攻,祁雨仓的民团哪里能抵挡得住红军。攻城开始,祁雨仓就魂不附体,表现出惊慌混乱的状态,当派人点燃上房(主房)后,更是乱成一团。红军架云梯攻上堡墙,击退民团后,立刻救火,并没有追捕民团,主要是怕大火殃及群众。红军救火的空子,祁雨仓就乘机带团丁逃走了。红军打开堡门,召集群众大会,宣讲革命道理,传播抗日思想。祁家的粮食、牛羊都分给贫苦农民,包括尚未收割的庄稼。

借助祁家房屋的粉白墙面,红军宣传员写下了很多标语,内容主要是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只有苏维埃能够救中国!”也有号召人民起来革命的,如“不交租,不交粮,打土豪,分田地,牛马衣服分给农民!”“红军是人民的军队!”等。红军离开祁家堡子东进后,祁雨仓带着民团返回来,看到墙上的标语时,要长工马上全部铲掉。长工们觉得写在墙上的话,有些说的正是自己心里的话,就没有铲掉,用麦草泥巴覆盖起来。新中国建立后,墙上的草泥逐渐被风吹雨淋,红军当年写下的标语又重现在世人面前。

上世纪80年代初,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设在黑城“五·七”干校。祁家堡子与“干校”一路之隔,学校每周未看电影时就在这个堡子里。那时候,我们还看到过留在墙上的书写清晰的标语。大约10年后,再到祁家堡子追踪这些留在墙上的历史时,一切都晚了。房屋没有了,墙体倒了,那些标语自然已永远消失了。

第三,是解放盐池的战役。

解放宁夏盐池县城的战斗,是由红十五军团七十八师完成的。1936年6月19日,七十八师离开定边西进,当天晚上到达盐池城外。盐池县城,又叫花马池城,是宁夏修筑较早的县城之一,军事地理位置较为重要,尤其是明代以来:明代修筑的头道边(长城,明代称为边墙,表明与秦汉长城的区别)、二道边,穿越盐池县城而过,兴武营城、铁柱泉城南北布局,军屯、商屯、民屯在这里大规模进行。这里位居黄河以东,与陕西、内蒙相接,与定边县为临。

红七十八师攻下定边县城后,相临的盐池县城也是红军西征必须拿下的地方。红军攻取定边县城时,盐池县县长屈伸明白一旦定边县城被红军攻下,盐池就会危在旦夕。这位人称“屈胡子”的县长,急忙向宁夏省主席马鸿逵求援。马鸿逵也不敢轻视,他要确保银川防务安全,要确保银川与盐池道路的畅通,就必须加强盐池城的防务。马鸿逵马上命驻防惠安堡、大水坑一带的孙兆祥骑兵营黑兵队增援盐池城。

盐池县城较小,但砖包的城墙还是很坚固的,对于缺少火炮的攻城队伍来说,自然是易守难攻的城池。红七十八师抵达盐池城外围后,前锋通过不同形式作了一些侦察了解。之后,师长韩先楚和政委崔田民立即召集团以上干部开会,根据侦察到的情况,研究和制定作战方案。按照师长韩先楚的看法,部队连续作战,人困马乏,再加上盐池城周围的地理环境不熟悉,还是先休整,待拂晓时发起攻击。但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求战心切,要求现在就开始攻城。这样,就决定当天晚上攻取盐池城。

战斗打响了,攻击的过程对红军不利。一是盐池城墙砖石包裹,高大厚实,再加上守军固守抵抗;二是红军没有攻城的火炮和爆破城墙的相关器材;三是盐池城周围地势平坦开阔,攻城部队无法隐蔽攻城。因此,激战两小时后,就撤出战斗。

第二天,红七十八师对攻城战术作了改变。一是围城而不攻,让部队好好休息;二是对城周围的地形作了充分的勘察和分析。之后,研究和制定了攻城的最佳方案。攻城的兵力投入3个团,3个团的兵力布置是这样的:一团(232团)在城北,为主攻;二团(233团)在城东,三团(234团)在城南,这两个团为助攻。决定天黑攻城战斗开始,拂晓前结束。攻城任务下达后,各团积极准备,尤其是制做了攻城的云梯。一切准备就绪后,天黑准时发起攻击。

攻坚战开始后,红军几次组织登城,几次都被守军组织的反扑压了回来。最终,云梯还是起了重要作用,红军从城北利用云梯终于登上城头,开始与守军展开肉搏战,攻城的突破口打开后,后续攻城部队鱼贯而上,向四周穿插。激战过程中,马鸿逵部骑兵营营长孙兆祥被击毙,守军失去了头,一时间就乱成一团,有的人危急中跳下城墙逃走。守军歼灭后,盐池县长屈伸带着少数近身的人,趁天黑翻越墙逃走。

屈县长虽然保命逃走了,老百姓还是给他画了一幅像,用民歌的形式再表达出来,以激励民众,向心红军。民歌就叫《红军打屈县长》:

花马池四方方

坐的那个屈县长

屈县长,心太硬

他把百姓赶进城

太不讲良心

红军气得很

一心想打花马城

若要打开花马池

万万不可伤害老百姓

都是革命军

屈县长,着了忙

城墙上派了孙营长

他觉得事情不好办

跳下西墙逃跑了

脸也不要了

城墙上打倒了孙营长

城底下死的是郭阴阳

刀砍枪杀秦会长

罪有应得顾生光

死得不冤枉

头一个土豪聚和兴

二一个土豪万仁

三一个土豪复盛闪

四一个土豪刘占金

捎打宝生金

(李德明执笔《红军西征》第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

一首民歌,却记载了当时攻打盐池县城的经历,还点出了盐池该打的土豪的名字,宣泄了老百姓的情绪和对世事的评判,是对当时历史事件的另一种记载方式。现在读起来,依然生动形象。盐池靠近陕北,陕北的民歌信天游对他们还是有影响的。

6月21日,盐池县宣告解放。

解放盐池县城的战斗大获全胜,马鸿逵的1个精锐骑兵营被消灭,还有1个保安团,俘虏200余人。有讽刺意义的是,定边县县长也在被俘人员之例。同时,缴获各种枪械200多枝,包括大量的弹药和军需物资。缴获的200多匹战马更是重要的军事物资,它与在定边缴获的部分战马,组建了红十五军团的骑兵团。

盐池县城的解放,意义重大,成为日后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是下马关战斗。

下马关,是古代关中北出塞外的重要驿站。明代以后,不但这里的地理位置显得更为重要,而且政府开始在这里设置政权建制。明代万历五年(1577年),修筑下马关城,规模宏大,是当时陕西三边总督驻夏防边的地方,是明代防御北方蒙元兵锋南下的著名城池,也是北方唯数不多的几座砖包古城之一。下马关城南北都有建筑雄伟的城楼。现在,城墙保存相对完整。民国年间平远县、豫王县县治就在下马关城。徐海东率红十五军团西征时,豫旺县政府所在在仍在下马关城,他还在下马关南城楼上还留下了一张英姿勃发的照片。

徐海东率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七十五师等部西出三边(靖边、定边、安边),由定边一带经盐池麻黄山、大水坑,直接进入宁夏豫旺县境。围攻下马关城的是红七十五师。下马关城城池坚固,守军戒备森严。守城驻军除豫旺县千人左右的民团外,还有马鸿逵骑兵团第二营,孔庆福任营长。坚固的城池,给红军攻城带来一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