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
7186000000006

第6章 中央红军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2)

10月5日,右路一纵队经灵芝乡、显神庙、长尾河等地,进入西吉县玉桥,到达兴隆镇、单家集一带;左路二、三纵队4日晚就从界石铺及以西地区出发,5日下午到达今西吉县公易镇境内,夜宿公易镇的上村、新台村、撒家湾、阎家湾等村。毛泽东、张闻天、博古等随同行的陕甘支队第一纵队主力,同日早晨从界石铺出发,沿西兰公路过葫芦河东行,到了高家堡,再出公易由东侧上山,大致沿一纵队所走过的路线,向东北方向而来。下午到达单家集(今宁夏西吉县单家集)。成仿吾先生回忆说:这里的回民对红军更热烈欢迎。阿訇领着教徒,在路边摆了许多桌子,桌子都铺上各色桌布,桌子上摆着许多水果、糕饼等(成仿吾《长征回忆录》第134页,人民出版社1977年)。这时的公易镇、兴隆镇一带,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

这天晚上,宿营单家集。毛泽东、张闻天等参观了清真大寺,并与寺里的阿訇们座谈。晚上,毛泽东住单家集村南、清真寺北侧拜文海家中。现在,这座坐北朝南的斜坡式房子,人去屋在,仍诉说着70年前的那段经历。身临其境,真有古诗里说的“仙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留黄鹤楼”的感觉。毛泽东夜宿清真大寺后院拜家,也是坐北朝南的房子。到了这里,房子主人的后裔,会给你讲述从他的老人那里口述传承下来的毛泽东夜宿这里的情景。

红军由哈达铺北上,就非常重视沿途回民地区的宗教政策,对全军有具体的纪律要求,大致与红二十五军时期提出基本相同:进回民村先派代表与回民接洽,同意后才能进村宿营;宣传抗日主张和民族政策,反对大汉族主义;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和宗教自由;禁止进入清真寺;禁止吃大荤;禁止毁坏回民经典。实际上,由于红二十五军先期在这里执行民族宗教政策的良好影响,再加上中央又严格地执行以上纪律,很受回族群众的欢迎。同时,也为红军筹粮送菜,充当向导,把红军看作是自家的军队。

次日晨,毛泽东等中央红军就离开了陕南清真寺。不久,国民党的飞机就跟踪而来,给清真寺的院里丢下一颗炸弹,院子里的一颗树被连根拨掉。飞起的弹片,在清真寺的门窗上留下了累累弹痕,至今清晰可鉴。

10月6日拂晓,右路军一纵队由单家集、兴隆镇出发,途经新店子、什字路、杨家磨、黄蒿湾等地,当晚到达固原县张易堡(今固原市原州区张义乡)一带。左路军二、三纵队从公易镇出发,经兴隆镇、北堡子、红城子至张易堡宿营。当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住在张易堡北街的坑坑店(一说住张易堡东南3公里处的毛庄村)。据成仿吾先生的《长征回忆录》载,在张义堡宿营只是稍稍休息,半夜12时就继续出发,向东急行军。红军离开驻地10里,敌人也吹预备号动身,追得很紧。依成仿吾《长征回忆录》记载看,当晚应该住在张易堡。7日凌晨,国民党三十七军毛炳文部八师22旅前锋,已追至张易堡以西的阎官、大庄一带,目的是想阻击红军翻越六盘山。此时虽然是深更半夜,但张易堡一分钟都不能再呆了。为赢得时间,红军只留少数精锐部队,在堡子梁据险阻击,大部队向东开拔,经盘龙坡、下磨、王套,后莲、花沟、前莲花沟一路,直到裴家庄。之后,张易堡以西阎官、大庄一线的国民党军队,在堡子梁与红军发生小规模战斗。

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从张易堡出发走捷径,翻过张易南堡子山,经蒙家槽子、后庄、前庄……沿南马场、北马场,再顺着山沟北行,目的地是裴家庄。在这里,与红军大队人马会合。中央红军决定翻越六盘山。这时的处境是,国民党毛炳文部在六盘山以西紧追不放,东北军骑兵第七师踞守六盘山东麓,东西合围,企图在六盘山东西两侧夹击中央红军。红军主力离开张易堡后,抄小路急进,是沿着六盘山西侧后莲花沟翻越六盘山的。成仿吾的《长征回忆录》里说:“我们寻求走小路上山,决定脱离平固公路地区。”(成仿吾《长征回忆录》第135页,人民出版社1977年10月)当时,一纵队全部上了山,二、三纵队还未全部登山,而后面追敌已经赶到了。成仿吾回忆说:红军擅长山地作战,爬山敏捷,等追敌接近山坡时,红军已占领阵地,展开了部队。国民党追兵只能在山下以火力攻击,实际上只好在山下以望远镜观望着红军前进。

红军是在连续突破蒋介石部署在这一带的军事防线,顺利翻越六盘山的。

毛泽东和中央红军登上了六盘山主峰之一的牛头山。此刻,虽然以六盘山为界,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但成竹在胸的毛泽东,还有镇静自若,俯瞰六盘山雄姿,诗情激荡;向东遥望陕北红军根据地,胜利在望。他回过头对张闻天说:“这里是可观三省的地方,快到陕北了!”

关西名胜六盘山

六盘山,是关中以西著名的山脉,为陇山北端高峰,跨越宁夏、甘肃、陕西三省区,南北绵延近千里,其主峰在宁夏固原市境内,海拔2928米。古代人就对她有过形象的概括:峰高华岳三千丈,险居秦关百二重。道路盘旋,峰峦迭嶂而挺拔;络畔道、六盘鸟道,都是古人对六盘山奇险的写照。清代,六盘山列入固原八景之一。雄壮险峻的六盘山,自古就是关西屏障,为兵家争战之地。秦始皇、汉武帝,还有那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明,都曾登临和观览过它的雄姿。作为国家法定的名山,秦始皇、汉武帝等封建帝王还祭祀过六盘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六盘山腹地临泾水而避夏,制定统一南宋的建国方略。历史上,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不少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都与六盘山密切相关。数千年来,六盘山目睹过西北历史的进程,承载过中西文化的传播者——使节、僧侣和商人的东来西去,演绎过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和优美的传说。

六盘山,同样情深地目睹过毛泽东率中央红军翻越大山时千古壮阔的一幕。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在中国的军事战争史上,都是一座丰碑。

青石嘴战斗

青石嘴,是缘于这里的特殊地貌而得名的。南北走向的六盘山,延伸出几条由西向东的余脉。固原城东南的开城岭(后人称为开城梁),就是其中的余脉之一;茹河水由山脚下流过,滋润着河对面的另一条水系。二水相交的河南岸,有一突出的石山,就是青石嘴。一山分二水,一山分出两条古道。历史上,这里是丝绸之路必经的地方,也是古萧关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70年前,青石嘴同样经历了一场特殊的战斗。

10月7日,当毛泽东率陕甘支队翻越六盘山后,青石嘴为中央红军端出了一桌鼓舞士气的午宴。

登上六盘山,居高临下,六盘山以东的山峦道路尽收眼底。银(川)平(凉)公路上飞起的尘土,为在六盘山上的红军提供了信号:有骑兵在行动。国民党军队前追后堵,红军正处在险境中。为了避免被国民党骑兵发现,红军全部隐蔽起来,派前锋侦察得知,的确有一股骑兵部队、包括马车,已进入青石嘴休息。一纵队的指挥员在望远镜里发现,青石嘴的所有房子的烟囱都冒起一股股的黑烟,判断敌人一定在做午饭。这股骑兵也胆子大,竟然在交通要道卸鞍休息,马匹四散在公路两侧,有的吃草,有的打滚。要命的是,他们没有警戒,这就有利于红军消灭这股骑兵。

国民党何柱国部骑兵门炳岳第七师十九团的两个骑兵连,向固原运送军用物资的途中,正在这里卸货休整,准备午餐。

一纵队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和参谋长左权,通过望远镜看清楚了青石嘴国民党的骑兵部队,证实前锋侦察准确之后,就把情况报告了毛泽东。毛泽东召开各大队干部开会,决定要消灭这股骑兵,搬开这块石头,清除红军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杨成武在他的《忆长征》里,记载过毛泽东要红军消灭青石嘴敌骑兵的经过。

横垣在青石嘴大道上的国民党骑兵,就成上门的午餐。毛泽东下令一纵队突袭青石嘴,战斗进行得非常顺利,出奇地快速,风卷残云般地解决了这股骑兵。清理战场时,缴获战马100多匹,军用物资10几马车。更为重要的是,用缴获的战马组建了自己的骑兵侦察连,中国工农红军骑兵部队从此就诞生了。

青石嘴战斗的详细经过,虽然过去了70年,但已有的记载不完全一致。这里分头都来说一说,让读者能有个全面了解。先说成仿吾《回忆长征》里记载的青石嘴战斗经过;

红军先派一个团从北面跑步迂回到青石嘴后山,截断敌人北去的道路,一个团从正面突击。突击部队的枪一响,正在屋里吃午饭敌人想冲出去抵抗,但面对火力封锁已来不及了,只好纷纷上马向青石嘴后山逃窜。又被早已迂回在这里等待的红军截住,敌人算是走投无路了,只好下马缴械。六盘山东侧青石嘴战斗进行不到半个小时,就解决问题。这场漂亮的伏击战,意外的缴获了十多部马车,数量不小的子弹和军衣,还有数百匹战马,红军战士非常高兴。红军自从巴西北上以来,弹药消耗多,补充少,尤其是在腊子口打鲁大昌部时就消耗了3万多发子弹。青石嘴战斗,缴获了数万子弹。军衣也是非常需要的,爬雪山过草地以来,红军战士穿的衣服不但十分单薄,而且破烂不堪。在红军战士们眼里,“问题都解决了”。

缴获的马匹,也是意外的收获。用成仿吾先生的话说:从江西带来的“老资格”的马,早已都“鞠躬尽瘁”了;在云南、贵州、四川沿路补充的马匹,战争与长途跋涉,已寥寥无几。现在,伤病员有马骑了,有些长期没有骑马的指挥员有马骑了。由这批战马组建了红军历史上的第一支骑兵部队。这是后话,这里暂且不说。

青石嘴战斗,也壮大了队伍。俘虏的这支骑兵,是东北军;是没有了家乡,流落在外的东北人。当红军对他们宣传北上抗日、打回老家去……这些能激起人心灵深处民族情感和家园期盼的话语时,他们都流泪了,多数人都愿意参加红军,北上抗日,收复被侵略者占领的失地。在民族抗日的大旗下,红军队伍里又增加了这些多灾多难东北兄弟,六盘山下茹水河边的青石嘴,成了他们新的起点。

《宁夏军事志》记载青石嘴战斗经过,是依杨成武《忆长征》里的记载。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青石嘴战斗前,毛泽东就指着青石嘴方向说:青石嘴村子里驻扎着国民党一个团,有几百匹马,我们要消灭这股敌人。要一大队、五大队左右迂回,四大队直接冲锋。毛泽东说这些话时,还转过脸对杨成武和王开湘说:“四大队是有名的英勇冲锋四团嘛,要发扬你们的特点,动作要快,要稳,要狠”。

战斗的过程中,一大队队长杨得志、政委萧华和五大队队长张鼎山、政委赖传珠分别率率领各自的部队,从两则迂回出击;四大队迅速翻过垭口,从正面接近青石嘴。之后,一大队主力从北侧迂回,目的在于阻击从固原、开城方向前来援助的敌人;五大队迂回南则,目的在于截断门炳岳部向瓦亭、平凉的退缩的平固公路。这样,3个大队就将东北军骑兵第七师第十九团形成包围之势。战斗打响后,毫无准备的国民党骑兵顿时乱成一团,来不及上马,或者被击毙,或者成了俘虏。团长胡竞先和团副米某及少数随从拼死突出包围,逃往开城方向,其余纷纷投降。这次战斗共歼敌200余人,战马百余匹,还有10辆马车的弹药、军装和相关军用物资。青石嘴战斗歼灭了国民党骑兵部队,是红军长征途中一次漂亮的战例。缴获的马匹组建了“红军侦察连”。

无论怎么说,青石嘴战斗都给翻越六盘山的红军带来喜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00年,我们参加《固原军事志》编写工作的同仁,与固原军分区领导一起,实地考察过当年青石嘴战斗的遗迹,体会和实地感悟了那场战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