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反思西方医学
7188200000010

第10章 医学的基本问题

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体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因此,围绕人体、健康、疾病这三大方面的正确认识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内容。所以,生命观、人体观、健康观、疾病观、医学观,对这些观点的认识就成为判断医学实践活动的最基本内容。

生命观——生命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界物质变化现象,这种变化的本质是以细胞体循环运动方式的水中化学变化。规律本身并不复杂,但必须要以单细胞规律为视角才能理解。目前,医学认识是以人体解剖为视角看生命,理解生命存在误区。概括地说,生命是体系概念,是两大部分分子相互作用的概念,可以叙述为“生命是生命体与生命境相互作用的体系”。这应当看作是生命最基本的规律。当今,不能把生命两大部分看完全是人类思维的局限性,是根本误区所在。然而,几千年前的人类祖先用“天人合一”体系来看人的生命,这种整体观比现代人更接近客观事实。

每个成年人平均体重若是60公斤,他起始于质量极其轻微的一个受精卵,也就是说,几乎60公斤重的物质都来自于“生命境”,如果有谁否定生命境是生命的不可分割部分,那他就否定了自己。把单独生命体看成是生命,把生命体具有代谢、生长、繁殖、应激等看成是生命特征的认识,是一种片面的生命观。这种片面的生命观必然会忽视生命境对健康和疾病的巨大影响,而且还会严重妨碍对疾病病因的认识。因此,生命观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医学的质量和发展。

人体观——生命是以单细胞规律为中心的生命世界。多细胞生物只是单细胞集体生存的一种形式,人体是多细胞社会形式的“精品”。人体的组织、器官、结构都是以单细胞规律为基础而存在的。用这样的观点看人体、看健康、看疾病才能抓住本质。“细胞体与细胞境相互作用的体系是细胞生命,生命世界就是细胞生命存在现象。细胞境的重要特征是‘五元液’”。这是第三生命法则的内容。强调了细胞生命存在的现象,并指出细胞境的“五元液”特征。生命世界以细胞为中心,这是自然界的客观事实。若以“人体为中心”,以人体解剖为基础来发展医学,这必然会带有片面性。现代西方医学的《生理学》是以人体解剖为基础研究人体生理规律的科学,大大限制了认识心血管病的发生机理。医学应当想通一个道理:生命是细胞的生命;青春是细胞的青春;活力是细胞的活力;智慧是细胞的智慧;健康是细胞的健康;疾病是细胞的疾病;衰老是细胞的衰老;长寿是细胞的长寿;死亡是细胞的死亡……这个事实难道医学就永远想不通吗?如果能想通,必然会以单细胞为中心来认识人体生理规律,必然会认识到五元液的重要性;血液是细胞境的集中代表;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细胞的生命线;疾病必然是全身的疾病;健康必然是全身的健康。如果医学真正能从以人体为中心转移到以细胞为中心上来,那么,人类的疾病问题、健康问题、长寿问题等等都会从细胞与血液相互作用关系(实质就是第一生命定律)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健康观——健康与疾病是人类还没有出现文字以前就存在的一组对应概念。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仍找不到两者间的判断界限,说明我们的健康观与疾病观还处在误区中。我们把靠近疾病的已经出现症侯群的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就是一种原则错误。事实上,这是一种严重疾病前期的次级疾病状态,正确认识应当称为“亚疾病”状态。人体的核心问题是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问题,健康就是生存能力的体现。所以,健康是一种能力,是吃苦耐劳的能力,是抗御疾病的能力,就是“正常人体”应当具备的生存能力。健康能力具有大小强弱程度上的差别,并且能进行比较,跑步爬山的人比那些不能跑步不能爬山的人,身体能力更强壮更健康。把健康概念往精神和心理上靠是错误认识。

疾病观——正确客观地认识疾病是反映医学进步的最重要方面。疾病是异常生理过程。疾病的根本起因不在细胞内部,而在细胞外部。那些主观判定疾病的方法,那些把疾病过分归结为基因病、遗传病、家族病的观点,那些对各种疾病依表面现象冠以原发、继发、并发、特发的提法,以及局部病灶的提法,还有那些危险因素的普遍使用,这些理论都是对医学发展有害的理论。任何疾病都有确定的病因,必然会有主要发病机制在起作用,尽管还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那些因素只起辅助作用,当关闭主要发病机制,疾病的进程就会被终止。全力找出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医学最根本的任务。概括地说,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有两大类疾病,一类是传染性疾病,致病因子是“病原微生物”;另一类是饮食性疾病,致病因子是“病原阳离子”,通常是退行性、慢变化过程。疾病都有其发生、发展、发作、发后的全过程。

发生——致病因子起作用的初期阶段(“未病”或“萌发状态”);

发展——致病因子损伤细胞的持续阶段(“欲病”或“亚疾病状态”);

发作——细胞受损伤到器官水平,严重失去平衡,出现明显症状阶段(“已病”或“临床疾病状态”);

发后——疾病恶化阶段(疾病后期)至死亡。

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医学比现代西方医学的疾病观,在判断上要客观的多。现代医学把“未病”和“欲病”解释为还没有疾病时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这是现代医学对过去正确疾病观的严重曲解。致病因子作用于身体,无论是“欲病”、“亚疾病”或“未病”状态,体内都会有症状或生化指标反映出来。只有理解了才会认识它,由于不理解才会对病因熟视无睹。现代西方医学的“三级预防”措施被动无力,形同空喊。西方医学疾病观的错误,已经并正在使人类付出极大的生命代价。

医学观——人体所具有的精神现象隶属人体的生理现象,人体的疾病肯定是生物学范畴的疾病,把人体健康和疾病问题向精神与社会方面引伸的作法是主观片面的。在找不到慢性病病因的情况下,西方医学臆造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是严重错误的理论。医学的目标应当朝着:优生、优育,保持人体自然健康,延长精英有效工作年限而努力。医学朝着治疗病灶,搞器官移植,是错误发展方向,更不应当沦为赚钱的工具。

当前任务——医学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职能,他有保障健康、治小病防大病、救死扶伤、临终护理四大任务。这些任务性质不同,轻重缓急不同。保障健康体质,控制流行病的发生,从小病着手治疗,这是医学的工作重点。对常见病和多发病没兴趣,把精力放在器官移植、过度手术治疗上,这不是认识问题,而是医学道德问题;医学必须通过再培训,努力认识心血管病的真实病因,这是扼制发病率不断攀升的当务之急。目前医疗制度改革问题不是谁掏多少钱的问题,而是西方医学本身自我改造问题。

从以上几个方面看,目前西方医学存在着严重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觉悟的提高,如果现代西方医学抱着错误理论不改变,或在错误道路上继续走下去,那么,西方医学终会被人类所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