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反思西方医学
7188200000033

第33章 揭示人体生理本质(1)

一、以单细胞为中心的客观性

正确认识人体,这是从古至今的重大问题。我们传统上是采用解剖学方法研究的人体结构,从大体解剖到分子结构,展现等级分明的图景: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基因组-基因-分子。我们对这个图景的理解,认为是哲学的、辨证的、整体的、开放复杂巨系统,是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统一体,并把这种模型和认识套用到一切生物体上。然而,这种认识只是以人体为模型的主观片面理解。这种人体观是结构的、分类的、机械的、以人为中心的人体观,严重背离了生命的客观规律,这就导致生命科学和西方医学陷入误区。人体仅仅是生物进化的末枝,不具有普适性,不能以人体为样板去研究生命和疾病。

地球上生命现象五彩缤纷,怎样去看他?一要尊重细胞普遍性的事实,二要找细胞的共性。目前根据对古生物的研究,生命有38亿年的历史,前30亿年是单细胞生物独自存在的历史,原核细胞生物指各种细菌,真核细胞生物指各种原生生物。这30亿年只有单细胞的故事,没有人体和多细胞生物的事。这个时候,你必须、也只能以单细胞为中心。在随后的6亿多年中,多细胞生物逐渐繁荣起来,但是单细胞生物仍是主流,分布更广,适应性更强,充斥于大气、地表、水域和地下深层。单细胞存在的规律才是整个生命世界存在的最基本规律。这种规律在今天既没有消失也没有改变。

多细胞生物是依据单细胞生物规律进化出来的,可以说多细胞生物仅仅是单细胞的组合形式。从生命起源到生命进化,直到今天生命的多样性,都是以细胞结构和细胞生存规律为中心变化的,细胞结构及细胞规律蕴涵着生命的共性。以细胞为中心建立生命科学模型,既符合客观事实又简捷和谐。超出细胞的组织、器官、系统大结构,以及组成细胞的膜、质、核、基因组小结构,都是在依附细胞层次规律基础上的从属规律,只有把握住细胞层次的共性,才能正确理解大结构及小结构的从属规律。这就是以单细胞规律为中心研究生命规律的重要意义。另外,细胞的种类、结构、复杂程度千差万别,但是,他们必有共同之处,他们共有的东西就是整个生命世界最基本的规律。这一基本规律也是多细胞生物的基本规律,也是人体生理的规律,也就是人体健康与疾病的规律。细胞多项基本规律中,永远排在第一位的基本规律就是:所有细胞都要求“五元液”的平衡。对这一基本规律的理解,整个人类认识不够清晰。

二、以单细胞为中心的八个理由

①以单细胞形态生存30亿年,所具有的进化规律不容忽视,这种规律是根深蒂固的,是很难改变的,或者说本质上不会改变,这种不改变的规律必然会表现到多细胞生物中来,并主导多细胞生物的变化。只有了解这一规律才能认清人体的生理。

②是在单细胞生物基础上产生的多细胞生物,而不是在多细胞生物基础上产生的单细胞生物,先后秩序不可颠倒。这样,不能从人体出发把细胞看成是自己的基本单位,而要从细胞出发把人体看成是细胞的社会化集合体。

③生命是活的,非生命是死的,生命的“活”只能体现在细胞结构上,脱离细胞结构的“活”是不可能存在的。应当说,器官、系统和整个生物体的生命运动,实质上都是细胞的运动。比细胞结构简单的病毒,它们的活必须要借助细胞结构。细胞结构才是生命世界的基础。以人体为基础肯定是本末倒置。

④生命世界包括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五界生物毫无例外地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结构具有代表性,而人体结构不具备广泛代表性。

⑤任何多细胞生物的起点都是单细胞,如每个人、每匹马、每条鱼、每棵植物,原则上都是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开始的。就是说,生命世界的一切都是从单细胞开始的。

⑥生物兴衰交替,生命世界的连续性,都是以细胞“生长→分裂→生长→分裂……”这种一分为二方式循环的。就是说,生命世界的延续性靠的是细胞分裂。

⑦生物的多样化,物种的稳定性(所谓遗传保持),决定于受精卵细胞体系的稳定性,换种说法,就是决定于单细胞。

⑧还有一个明显的理由,如果没有细胞存在,生命世界将不可能存在;若没有人的存在,生命世界依然兴旺美丽。

以上事实说明,生命科学及西方医学以人为中心研究生命,以人体解剖为基础研究疾病和健康,是主观片面的科学知识,具有很大局限性,严重违背了生命世界的客观规律。

三、改变中心后的观念改变

以人体为中心改成以细胞为中心,科学的生命观将发生巨大改变。认识生命规律最根本的改变是:人体皮肤能与空气分离,结果导致依照“自我”的主观性可以分出内与外。而细胞膜与水不可能分离,因此无法分出内与外。这就告诉我们说,细胞生命是“细胞体”与“细胞境”两部分相互作用的体系,生命不可能是单独“生物体”的概念。因此,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重要规律——生命定律。“生命是生命体与生命境相互作用的体系”,这一概念是地球上自从有人类以来对生命认识在观念上的巨大飞跃,这一飞跃比“地心说变成地动说”更伟大,这一飞跃就意味着生命科学及医学科学的深刻革命。

以细胞为模型与以其它层次为模型认识生命不同之处在于,细胞的生命境具有独特性。细胞境的基本特征是“五元液”性质。细胞必须在“五元液”的作用下才能存在。这样理解,五元液是地球生命的核心部分,对人体而言,五元液平衡状态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和疾病。这样说,对五元液的理解关系到对人体生理的理解。因此,以细胞为中心不仅揭示出“生命定律”;还揭示出无机分子控制生命的秘密;还揭示出生命的“活”在于离子电流在细胞膜内外的流动;还揭示出心脑血管疾病的起始原因;还揭示出保持细胞健康的最基本条件。

认识生命观念的改变,生命世界的所有秘密将迎刃而解,如:起源问题、死活问题、进化问题、遗传问题、发育问题、思维问题、生理问题以及疾病发生问题等等,都可以在单细胞规律中找出答案。如果我们非要以人体结构来认识这些问题不可,不仅使理论问题复杂化,而且很多问题永远也找不到解,还将使人体健康和人类前途置于危险境地。

看人体的改变:人体是以单细胞生存规律为基础建立的多细胞社会,人体仅仅是细胞社会的一种组合形式。

看生理规律的改变:人体生理归根结底是依据单细胞生理的生理,不存在脱离单细胞生存规律的人体生理规律。如果仅按系统、器官、组织的病灶变化来研究他们的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以及它们的形态变化,很多规律将无法认识,也很难认识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战胜心脑血管疾病要靠正确认识人体的生理。

以细胞为中心看生命不符合人的日常习惯,就像以地球自转看太阳升起不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一样,然而,科学精神是尊重客观事实,而不是迁就人的习惯。以单细胞为中心,以单细胞为模型,重新建立生命科学,从新看人体生理,从新看疾病与健康,这是全社会的必修课。

四、以细胞为中心看人体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