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反思西方医学
7188200000037

第37章 略谈学会理性吃饭(1)

说到吃饭,几乎没有谁不会吃饭,连傻子吃起来都会津津有味。然而,如果谈到人类的误区,其中有一项就是——全人类还不懂得理性吃饭。按现有吃饭习惯,人类作为地球上一个物种按部就班吃下去,生存繁衍好像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要追求高质量生活状态,追求健康长寿人生,争取跳出人类灭绝危险,就必须学会理性吃饭。

每个人的一生,身体生理状态几乎全靠吃饭。试想,每个人的起点仅是一个受精卵,从物质量而言微不足道,我们成年拥有上百斤的体重几乎都来自饮食。一生当中身体的建造、保持、修复和延续都要依靠从饮食中摄入,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就是由饮食中的精华组成的,这很容易想明白。人的一生大约要喝40吨水,如果喝“自然水”从中大约能摄入十几公斤的钙质;还要进食大约15吨食物,这些食物大多对身体有益,少量对身体有害。会吃饭意味着会选择有益食物的比例,意味着你身体需要多少食物。就是说你选择的这些饮食,都将直接影响你身体的生理状态。这样看来,我们身体的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直接与饮食摄入紧密相关,这是确定无疑的。因此,学会科学的、理性的吃饭,对每个人,对全人类,对子孙万代有着重大意义。由于资本主义的医学和营养学过于主观和机械,过于追求自身利益,对疾病与饮食摄入之间的关系被掩盖或淡化。导致大量疾病滋生。

动物为什么活着?第一为吃饱,第二为繁殖。这是动物最基本的两条要求。人类的活动,如果也停留在这样的层面上,第一追求“吃香的喝辣的”,第二追求“续香火”,那么,这样的人与动物就没什么差别了。动物的吃饱和繁殖一方面受自然支配,一方面受动物特点支配。人对这两个问题的态度,不应当跟着感觉走。有两种选择,要么停留在动物水平上,要么上升到理性水平上。就目前而言,单说吃饭,用错误营养学理论指导食品生产;用资本主义生产规律使用添加剂;用资本主义商业宣传诱骗人们进食;用错误医学理论指导公众营养摄入等等,误导人类基本上仍停留在动物吃饭水平上。为了商业利益,歪曲科学的吃,放弃健康的吃,对人类吃饭的规律不研究,对如何科学吃饭不探讨,导致人类仍处在动物自由放纵状态下的吃饭,毫不客气地说,人类还不懂理性吃饭,仍处在愚昧阶段。

人是从自然状态下长期进化来的,人的吃饭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自然食物状态与人类吃饭特点是相互协调的,这种协调表现为人体生理要求与自然食物状态相一致。今天,这种协调性被破坏了,社会化食物迅速代替了自然状态食物,但是,人体生理特点和吃饭特点仍停留在适应自然状态条件下的特点。如果我们不理性地相应改变吃饭的特点,自然状态的生理与社会化食品就会不协调,出现偏差,必然引起身体生理的不适应。

偏差已经很严重了。人类趋向肥胖,心脑血管类慢变化的退行性疾病在全世界流行,我们称其为“文明病”,难道你不认为与饮食有关吗?很多人已经感觉到吃会造成疾病,这种感觉是有道理的。饮食组成了你,饮食决定你的生理,饮食决定你的疾病和健康这不是很明显吗?只是你不懂其中的道理,几乎没有人认真研究理性的吃饭。

文明病本质上是饮食性疾病——

人的生命是“人体”与“人境”相互作用的体系。人体的一切都是由每个人的生命境所决定的。人体的疾病归根结底来自身体外部对体内血液平衡的影响。我们看危害人类最严重的两大类疾病,一类是与微生物休戚相关的传染性疾病;另一类是与吃喝摄入有关的饮食性疾病。关于传染性疾病,我们有着深刻印象。它一直对人类历史有着巨大影响,是限制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决定平均寿命的关键因素。由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传染性疾病得到一定控制,但由于认识的片面性,控制传染病仍将任重道远。由于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和巨大作用在生命世界有着决定性的地位,他们有些与我们人体是共生、合营和平衡关系,我们所采取的措施应当建立在承认他们的能力强过我们的基础上。我们通常惯用的消毒、隔离和疫苗方法只不过是为对付少数有限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次要战场,真正切实加强肌体自身能力才是抗击传染病的主要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五元液离子是增强肌体能力的重要支柱。关于这方面的重大意义,我们还远没有理解!

关于饮食性疾病,是本章节要叙述的重点。我们对这一类疾病从来就没有真正理解过,可以说很不理解,始终摸不到头绪。于是,就把明显区别于传染性疾病的这一大类慢性病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结石、骨质疏松症及肿瘤等等。我们只抓“慢性”和“非传染”两个特征作为判定标准,说明我们并不理解这类疾病的本质。这一大类疾病主要是因为饮食摄入过程中存在着问题造成的疾病,因此,称“饮食性疾病”的判定是客观的。事实也正是如此。

动物的延续,一要靠吃饮食,二要靠繁殖。人作为动物的生理特征也遵循此规律。但是,由于人类的思维发达,心思念头特别细腻复杂,上述规律可归结为受“食欲”和“性欲”所支配。在此我们只讨论食欲。人体生理状态与饮食摄入之间的关系是人类进化中始终起重要作用的关系。人体摄入饮食的需求原本不是按营养学标准,不是按能量的标准,也不是按生理学指标,而是,第一按饥饿(是进食的力量),第二按食欲(是进食的选择)来进行的。

我们必须要理解食欲对我们的影响。想吃东西,想吃好东西,重要的是想感受吃时的滋味。渴望巧克力的香甜,并不是根据血糖低才去渴望。舌头上约有近万个味蕾,每个味蕾上有几十个味觉感受细胞,咀嚼食物的美味传递到大脑形成快感,这种快感产生渴求心理,产生强烈食欲。原始人类在当时自然条件下按食欲摄入饮食,饮食内容与生理需求基本一致,饮食性疾病并不突出;现代人类是工业化食品,仍用食欲去摄入工业化饮食,饮食内容与生理需求偏离较大,所以饮食性疾病爆发为“流行病”,很快超过传染性疾病的影响。

让我们看看原始人类按食欲摄入饮食为什么能满足要求。当时凭身体欲望进食可以满足诸多需求。

口渴——这是摄入水分的重要欲望。由于自然条件下的水是“硬水”,含有大量矿物质,成为摄入钙质的主要来源。

饥饿——这是进食的重要欲望,这种欲望涵藏着超常的巨大力量。制约进食的是饱满感,是限食的感觉,饥饿感和饱满感相互平衡在当时条件下控制着进食量。而且在那时,饥饿感是一生中持续拥有的具有趋动力的欲望。

酸甜——这主要是针对摄取成熟的果实,是糖类和有机酸摄入的主要动力。其中包括大量多种维生素。需要指出的是,人类童年骨骼发育期特别喜欢酸果食物,孕妇胎儿发育期特别喜欢酸果食物,这是为了增加钙质摄入的一种重要欲望。这种内在饮食规律被现代社会忽视并误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