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的理念是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的,并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无论是生产企业、物流企业、学术界以及政府都对物流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支持,迄今为止,国内登记的物流企业以百万来计,物流专业、物流学科也以百位来计。虽然物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是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目前存在着一个缺陷——物流实务、物流操作体系缺乏系统的、先进的物流理论指导,对于物流的发展趋势、发展方向、各类企业如何从事物流、现在的物流业如何整合等问题缺少完整的、先进的、系统化的理论指导。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由于缺乏一个较为全面性、前瞻性的理论体系,就使我国众多的物流从业者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不了解物流的实质、不清楚物流发展的趋势及物流业的真正内涵,只是感觉到物流业可能带来的丰厚利润,很多人、很多企业不顾自身实际情况而投身到物流行业中,等真正投身进来才了解,物流并非原本想像的那样简单,而是自己并不了解的一个很庞大、很复杂的系统,也正是因为物流系统的庞大、复杂使这一部分人很感到很困惑:到底从何处入手?向何处发展?到底能为自身带来多大利益?自身到底如何去操作等等一系列问题便摆在了这些人的面前,同时由于迄今为止没有较好的理论来指导,这部分物流从业人员便以自身的一种浅显的感受在物流行业中苦苦挣扎。不能放弃但又不知所终,最终将过去传统的运输、仓储、信息沟通、装卸搬运等物资流通模式中的一部分当作物流系统来运作,形成了社会中存在的不了解物流的物流企业,于是也就出现了现今社会中的一种潮流,既只要是能与物资流通相关的活动都把它称之为物流,以至于物流公司、物流企业随处可见,物流从业人员遍地都是。但其中真正懂得物流的人员、真正的物流企业却廖廖无几,同时,由于现在的物流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不到位,使得物流业更加显得杂乱无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本章宗旨就在于对物流做一个较为系统的阐述。
何谓物流?
从一般意义上理解,物流即为物的流通,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可以说人类社会自从有了社会分工即开始了物流活动,由于社会的分工促进了产业的细化,也便有了物与物的交换,在此基础上也就产生了物的流通。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 下,物质产品比较单一,物交换数量有限;另外,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人们的交换仅仅局限于一般生活用品,能够交换的距离并不远,而且交换过程只是物与物的交换,物质流通过程并不复杂,因此也不会成为一个行业来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产品的增加,社会分工精细化程度的提高,交换的范围、内容也就越来越广,于是便出现了比较系统、比较完善的交换机构,物流活动便由此而诞生了,这就是物流的最初形式。
但是现代物流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并非只是物质的流通这样简单,而是包含了众多系统在内的一个大系统,但由于物流从业人员多受自身条件、环境的影响,对物流的理解便出现许多差异: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管理者将物流理解为对物流系统的管理科学;运输部门仅考虑物流活动中物质的运动状态;仓储部门考虑的仅仅是物资的储存与保管…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知道,物流本身并不仅仅是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管理等,而是包含了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在内的一套完整的服务系统,但是我国现今的物流理论很少有将物流理解为服务的,这是对物流服务本身认识不到位所至。
我国2001年4月17日颁布的《物流》国家标准,中对物流的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实体活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物流涵盖的范畴非常大,只要与物品流动的环节与过程有关,都可以看成是物流。那么,除了传统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以外,码头作业和港口作业也是物流,物流园区、物流基地或物流中心是物流;我们常常看到,快递是物流,邮政是物流,配送是物流,信息部也是物流,甚至交通道路建设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都可以归属于物流。但是属于物流范畴的并非都是物流企业。由上面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物流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其实是包含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系统在内的庞大系统,这其中的每一项内容都是原本自成体系的系统,而物流则是涵盖了这样七个子系统的大系统。
物流的定义:物流虽已被广泛应用,但由于所处的立场和观点不同,对物流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到目前为止,日本、美国有关的经济组织对物流所给的定义都不同。
1、美国营销协会在20世纪50年代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对生产阶段到消费或利用阶段物资移动及货物处理活动的管理。这里将物流理解为一种管理活动。
2、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20世纪80年代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将原材料、半成品及产品,由生产地送达消费地的所有流通活动。其内容包括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系、物料搬运、订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储管理。这个定义也将物流解释为管理,只是范围更加宽泛而已。
3、日本物流调查会在20世纪60年代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制品从生产地到最终消费者的物理性转移活动,具体是由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以及信息等活动组成。这个定义将物质定义为制成品,所涉及的只是生产企业,而将个体及流通行业排除在外。
我国对于物流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王之泰教授1995年6月在《现代物流学》中对物流定义的描述如下:
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
崔介何教授1997年8月在《物流学概论》中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要者的物理性流动,是创造时间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
也正是因为物流系统的复杂和庞大,因此,人们对于物流的理解就有了偏差。
到底如何去理解物流呢?
作者认为:物流本身并不复杂,按照我国《物流术语》中的描述,仅指物品的实体活动过程,但就是这样的实体活动过程中,包含了七个子系统中的基本功能(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因此它就显得庞大和复杂,其实质是七个子系统的各项功能在物体的实体流动过程中的综合运用,而这七个子系统的功能并非可以单独或独立完成物质的流动功能。为此,我们不能将七个子系统中的任何一项单独分开而称之为物流本身,只有将七个子系统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物流过程。
由此我们来看物流系统,应当是完善了七个系统的一个大系统,我们过去将其中一项理解为物流的想法都是错误的。
§§§第二节现代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发展
一、现代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一)美国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1.物流观念的萌芽和产生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1901年J,EGrowell在美国政府的《工业委员会关于农场产品配送的报告》中首次讨论了影响农产品配送的成本和影响因素。1916年,A.W.Shaw在他的《商业问题的对策》中讨论了物流在流通战略中的作用。同年,L.D,H.Weld在《农场产品的市场营销》中开始涉及物流运输、物资储存等业务的实物供应即physical supply一词。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最早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即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以及从生产地到消费地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明确了物流在商品流通及市场营销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条件影响下,物流仍然被看作为市场营销的附属功能。1927年,鲍索蒂(R.Borsodi)在《配送时代》中首次使用了Logistic。Logistics一词,原意是后勤保障。1946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美交通与物流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Traffic and Logistics),这是美国第一个关于运输和物流业进行考查和认证的组织。
2.物流实践与推广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对物流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物流特别是物流配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背景是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彻底改变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行为,使企业意识到顾客满意是实现企业利润的唯一手段,顾客服务成为经营管理的核心要素,而物流起到了为顾客提供服务的重要作用。1954年在美国波士顿商业委员会召开的第26届流通会议上,康弗斯(P.D.Converse)作了《市场营销的另一半》的演讲,其意义在于通过一个商业和教育的领导机构来指出教育界和实业界都需要研究和重视市场营销中物流的重要作用,从而为物流管理学的形成及对物流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956年,拉维斯(H.T.1ewis)、库里希尔(J.W.Culliton)、斯蒂尔(J.D.steel)等人出版了《物流中航空货运的作用》一书,首次介绍了物流总费用分析的概念。由于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之一是从节省成本出发来提高企业利润,因而,总费用分析的概念对物流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20世纪60年代早期,密歇根州立大学及俄亥俄州立大学为本科生及研究生设置了物流课程,开始了正式针对物流从业者及教育人员的教学计划。这一时期最重要研究成果之一是物流总成本分析概念的形成。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管理科学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大大促进了物流的发展。企业开始注意到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改进物流作为激发企业活力的重要手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关于物流管理的研究和讨论相当活跃,出版了大量物流管理的教材、论文、杂志,召开了大量相关的各种会议。1978年,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A.T.Kearney)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资助下,对物流生产率开展研究,发表了题为《物流生产率的评估》(Measuring Productivity inPhysical Distribution),其研究成果对物流领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上述研究在物流管理研究方面起到很好的先导作用。
3.物流逐步走向现代化(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美国物流的发展与政府在物流的相关法规建设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其法规包括经济法规和安全法规两方面内容。到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其经济法规对非定期的运输业的发展起到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政府对一系列运输的经济法规进行了修订,以鼓励承运人在市场上的自由竞争。如1977—1978年的《航空规制缓和条款》,1980年提出的有关铁路和汽车运输的条款,1984年的航运条款分Z,j去除了或修改了在航空、铁路、公路及远洋运输中以往经济法规中的不利于市场竞争的因素,在市场准人、运价、运输路线等等方面给运输企业以更大的自主权,而对于货主来讲,由于更多的选择机会,使其从承运方面得到的物流效率及服务水平都得到提高,这些都大大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微电脑技术及应用软件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辅助管理手段,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使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ll)、分销资源计划(DRP)、准时生产(JustinTime)等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产生并得到不断的完善,在生产调度、存量控制、订单处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得到应用,从中推动了物流活动一体化的进程。这段时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系统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技术的发展,物流总费用分析概念的逐步形成及在企业中的应用,使物流的作用在社会及企业中进一步得到确认,同时,从许多公司的管理实践中发现,在企业的制造、市场及物流的三个重要方面,能为公司提高利润的最有效手段是降低物流成本,因此,物流一体化管理是公司保持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美国对交通运输业实行了放松管制政策,这一改革促成了运输企业向全面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尤其到了放松管制的后期,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全方位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面孔脱颖而出,社会物流力量基本形成,生产企业开始考虑与承运人建立一种长期的伙伴关系,以期降低物流成本并共同受益。同时,大量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和个人电脑,企业间的交流和信息处理迅速发展,J1T和DRP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去。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美国物流革新的新时代。
4.物流国际化、信息化及迅速发展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步锄口快,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国际贸易量大大增加,20世纪90年代早期,美国进出口贸易在世界上占领先地位。另外,为降低成本,不少企业纷纷把加工厂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家和地区。为了促进产品的销售,各公司也热衷于建设自身的全球网络,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以及世界上最大的3.5英寸软盘生产商花王集团(Kao lnfer Systems)都通过遍及全球的物流网络扩大世界范围服务。沃尔玛和其他的主要零售商建立了他们自己的自由贸易区。国际物流量的增加,使物流业在美国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三方物流(TPL)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整个美国TPL的收入从1994年约160万元增长到1995年的25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