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储存和运输被誉为物流的主要功能,是因为它们在整个物流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任何其他经济活动不能代替的。商品储存的功能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节供需的功能
在整个社会再生产中,供需之间(无论是生产与消费之间,还是生产企业的供、产、销之间)充满着各种矛盾。由于生产者(供应者)和消费者处于不同的地位,经常会出现利益卜的矛盾;由于某些产品生产集中而消费分散,或生产分散而消费相对集中,出现产、消空间上的矛盾由于某些产品的生产是均衡进行而消费是有季节性的,或生产是季节性的而消费是常年的,出现产、消时间上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以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形式表现在流通过程中,可以形象地把储存比喻为社会再生产这条大河中的“商品流”的“蓄水池”。当大河卜游生产(供应)的“商品流”大大超过下游消费需要时,打开储存这一“蓄水池”的闸门,就不致使“江河泛滥”。反之,当卜游生产(供应)一时不能满足下游需要时,“蓄水池”中的资源可以保证下游的—时需要。特别是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使越来越多的商品需要经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储存来调节供需关系。
(二)调节运输的功能
商品从牛产地到消费地的流转,由运输来实现,不同的运输方式在运向、运量、运程及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上存在差距。当一种运输方式不能直达目—的地,需要在中途改变运输方式、运输规模时,运输的衔接只有依靠运输过程中的储存来进行。例如,当载有几万吨货物的货轮到港靠岸后,在较短的时间里用火车和汽车直接把货物运送到货主的手里是不可能的,而需要在港口的货场和库房暂时储存待验、待运,以解决压港、压船等问题。
(三)商品保管的功能
保管功能是储存最基本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要保护库存物的所有权;二要保存库存物的使用价值。丧失了使用价值的商品的储存,不仅是无用的,而且是有害的。处于相对停滞状态的储存物,时时刻刻都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每一种商品都在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式发生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机械变化,甚至因技术进步而被淘汰,成为积压、废旧物资。仓储工作要针对每一种库存物的自然属性,结合环境条件和社会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延缓库存物发生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的速度,维护库存物的使用价值,提高流通的效益。
(四)监督控制的功能
储存出现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而且它始终都是上一个过程的终点,同时又是下一个过程的起点。流通企业仓库通过对到库物资进行验收.过供应多的产品质量和承运者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拒绝不合梧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生产企业仓库通过验收,对产品质量和流通领域莳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拒绝不合格原材料、材料、设备等进人生产领域,同时生产企业仓库通过出库业务管理,对企业消耗定额进行监督,促进节约。
(五)配送的功能
配送功能是指根据用户的要求,在物流据点(仓库或配送中心)进行分货、配货、流通加工等工作,并将配好的货按用户约定的时间和方式送达指定地点,交给收货人。储存的配送功能是物流专业化分工的产物。实行配送,不仅生产企业(用户)可以减少生产储存,流通企业可以提高效益,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分散储存、分散管理造成的损失。配送功能使商品储存从静态管理转向了动态管理,从而开拓了物流合理化的局面。
(六)节约物资的功能
商品储存可以产生节约的功能,这是商品储存间接表现的功能。商品储存可以合理地使用物资资源,防止因一时过剩而造成的浪费。在商品储存过程中,应注意到物资资源的综合利用。节约代用,这有利于使有限的物资发挥更大的效用。
五、商品储存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一)储存的积极作用
1.储存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在物流过程中,运输承担了改变空间状态的重任。物流的另一个重任,既改变“物”的时间状态是由储存来完成的。所以,在物流系统中,运输和储存是并列的两大主要功能要素,被称为物流的两大支拄。
商品储存现象出现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环节或任何一个部门中停滞,始终是处于某一个过程的起点或终点上,如原材料的储存位于流通的终点及生产的起点上,半成品的储存位于上一工序的终点及下一工序的起点上,商品的储存位于生产的终点和流通的起点上等等。这就决定了储存这一社会现象在国民经济中始终是连接两个领域、两个环节或两个过程的纽带。
2.储存是社会物质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储存在社会物质再生产各环节中,以及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停滞,构成了上一步活动和下一步活动的必要条件。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上一道生产工序与下一道生产工序之间,总免不了有一定间隔,上一道工序的半成品,总是要达到一定批量之后,才能经济合理地送给下一工序,而下一道工序为了保证连续生产,也总要有一些储备保证,这种储备对该工序来说是使之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现代生产强调生产和消费要均衡协调,已获得较好效果。这一目标在汽车制造业、电气工业、机械加工业等工业中已经广泛地实现,出现所谓“传送带式生产”、“无库存的滚带式生产”等生产方式。但是,由于生产的复杂性,决定了在经济领域中不可能全面实现这一目标。生产和消费在时间上的不均衡、不同步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因上就要进行调整,即生的产品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储存保管才能和消费相协迥L此外,出于备战、备荒的要求,出于合理使用资源、防止产品一时过造成浪费的要求,出于延迟一段时间出售产品以获取较优价格的要求,都需要对生产的产品进行一定时间的储存。
储存和生产活动不同,储存不增加社会产品的数量,不赋予产品新的使用价值,而只是改变了它的时间状态。但是,商品储存能保持生、流通的正常进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3.储存使物资在效用最高的时候发挥作用
通过侍存可以创造产品的“时间价值”,获得更高的效用。这里的时间效用的含义是指同种物品由于时间状态不同,其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其效益的实现也不同,由于改变了时间而最大限度发挥使用价值,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产出投入比。通过储存使物品在效用最高的时间发挥作用,就能充分发挥物品的潜力,实现时间上的优化配置。从这个意义上讲,也相当于通过储存提高了物品的时间价值。
4.储存是创造“笛三利润源的重要领域之一
商品储存是物流第三利润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有了库存保证,就可以免除加班赶工,省去了增大成本的加班赶工费。
企业有了储存保证,就可以批量采购,可以低价购进原材料,也无需紧急采购,减少了采购成本。
企业有了储存保证,就能在有利时机进行销售,有利时机进行采购,增加销售利润,减少购入成本。
储存是要占用大量资金的,如仓库建设、维护保养、进出库等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储存过程中的各种损失也是很大的消耗。因而,储存中的节约潜力是巨大的。可通过储存的合理化,降低储存投入,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储存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二)储存的消极作用物流系统中,储存作为一种必要活动,也经常有冲减物流系统效益的现象。例如,商品在储存的过程中使用价值降低,各种储存成本支出等。所以,有人明确提出,储存中的库存是企业的“癌症”,主要因为储存的代价太高。商品储存的消极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储存要产生相应的固定费用支—出和可变费用支出
商品储存需要相适应的固定费用支出和可变费用支出。如企业库存会引起仓库建设、仓库工作人员工资、福利等项开支增高库存还会引起保险支出的增加,近几年为分担风险,我国已经开始对储存物品采取投保缴纳保险费的方法。保险支出在有些国家、地区已达到很高比例企业库存还会引发商品进货、验收、保管、发货、装卸搬运等费用支出。
2.储存会造成一些机会损失
商品储存占用资金及资金利息,从而会丧失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其他项目的机会。
3.储存会造成库存物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商品储存期间经常发生物品的陈旧损失和跌价损失。商品在库存期间可能发生各种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损失,严重者会失去全部价值和使用价值。
商品储存的各项费用支出是降低企业效益的因素。据有关资料统计,在企业运营中,储存占用的费用达到40%—70%的高比例。在非常时期,有的企业库存竟然占用了全部流动资金,使企业无法正常运行。所以,有些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将储存看成是“洪水猛兽”。
商品储存的作用无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改变不了现代社会储存这一现实,这正说叫储存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一面的两重性。物流科学的研究,就是要在物流系统中充分发扦储存有利的一面,扼制其有害的一面。
§§§第二节商品储存储备的分类
一、按储备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
(一)生产储备
生产储备是二[矿生产企业为了保持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保有的物质准备。
生产储备一般以库存形式存在,储备占用生产企业的流动资金。由于被储备之“物”已由生产企业验收,在此期间的损失一般都进入到生产企业生产成本之中。这种储备可进一步分类如下:
1.原材料、燃料及:零部件储备
这种储备是为保持生产过程正常进行而设置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1)经常储备。企业在前后两批原材料、燃料及零部件运达的间隔时间,为满足门常牛产而建立的储备。这种储备是经常需要保有的,当一批订货到达时,储备的数量到了最高值,在间隔期中陆续消耗,储备陆续降低,至间隔期到达日,下批汀货到达前,储备降至最低,(2)保险储备。是企业为了应付各种意外原因而进行的储备。如运输延误,在经常储备间隔期结束时仍未到货;或者虽到货,但由于品种、规格、质量不符合生产的要求,而不能投入使用;或由于生产加速造成消耗速度增加,在间隔期未完时,经常储备便消耗尽;或因紧急状况用掉了一部分经常储备等。为此所建立的储备称保险储备。保险储备在未动用时,是一个恒定数量,其数量变化没有周期性。
(3)季节储备。是企业为了克服某些原材料供应的季节影响而建立的储备。这种储备建立的原因是由于生产、消耗或流通受到季节性影响而发生中断。季节储备就是为了弥补这一中断,以中断期为目标按消耗速率建立的储备。
2.半成品储备
半成品储备是生产企业中,为使两道工序、两个车间或两个协作厂之间能够有效协调,保证下道工序的正常稳定运转所形成的储备。
3.成品储备
它是工业企业生产工艺完成后,为等待检验、包装、配套工作或等待装运所形成的储备。
生产企业中,原材料储备有较强的规律性,核定比较严格,是一种目的性、计划性较强的储备。半成品和成品储备往往不是目的性、计划性很强的储备行动,而只是一种储存。
(二)消费储备
消费储备是消费者为了保持消费的需要而保有的物质准备。
消费储备一般不以库存形式存在,在有强大的流通领域储备保证之下,消费者无需过多储备,因而也很少为此而专设仓库,往往采取暂存、暂放的储存形式。
(三)流通储备
流通储备是社会再生产中为保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保持在滩通领域中的“物”的暂时停滞。这种停滞有的是有储备要素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必要的暂时停滞,有的则是非必要的滞留。
流通储备可能以库存的形式存在,也可能以非库存形式存在,结点可以在市场上、车站上、码头上或在运输中。可以是以静止的形态存在于流通领域的仓库中,也可以处在不停的运动中。可以说,全部进入物流领域中“物”,无论在什么环节上广义都有属于流通储备。
3流通储备又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
广义的流通储备是指社会流通领域中的全部产品。这是个总概念,这类流通储备的目的就是衔接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这种广义的流通储备是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流通储备总量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量在宏观上有一定比例关系。
狭义的流通储备是指流通企业为实现企业经营所保有的物质准备,具体而言则是为了保证市场所需,保证销售和供应所保有的物质准备这个往往也是以库存的形式存在。
如果将流通企业的销售看成是生产企业的生产,虽然两者各有特点,但是,销售也可能和生产一样形成一种连续的消耗,这样,流通企业的储备也有三种基本形式,即:
(1)经常流通储备。是为满足日常稳定销售而建立的储备。
(2)保险流通储备。是为防止由于各种意外原因货源中断而保证的储备。
(3)季节流通储备。为在季节性影响出现货源中断时仍能保证销售及供应的储备。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于生产储备的重视程度远高于流通储备,原因是生产储备一旦出现问题,后果贝四能是停产待料,这对于诸如水泥厂、钢铁厂、化工厂等绝过丕能中断生产的生产企业而言,会造成非常大的停产损失。而流通企业储备的耗尽,后果是脱销,这种脱销可以迫使用户寻找其他供应者以解除流通企业储备耗昼应用扰。所以人们往往不重视流通企业的这一问题,因而流通企业经常储备、保险储备及季节储备的核定不如生产企业那么严格。
出现这种现象,说明人们并未从生产观念转向经营观念。其实由于脱销丧失了信誉,丢失了顾客的严重性绝不亚于生产企业停产。流通企业为了能在市场上竞争中取胜,必须给予这三种储备形式以足够的重视。
(四)国家储备
国家储备是国家有关机构代表国家为全国性的特殊原因所建立的物质储备。这种储备主要是保持在国家专门设立的机构中,也有保持在流通领域或生产领域之中的。国家储备主要有二种形式:
1.国家的当年准备
在国家每个计划年度中,为了防止计划不周、计划不准确或计划失误所出现的需求,每年由国家控制一部分物资或计划指标以备当年使用的,称当年准备。
2.国家的战略储备
这是国家从长远发展考虑,或从国际形势考虑,对战略物资或本国资源匮乏物资所保有的准备。战略储备物资的主要对象是粮食、武器、有色及稀有金属、贵金属等。
3.国家的防灾保险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