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物流
7188800000016

第16章 商品储存(7)

实物流是指库存物实体空间移动过程。在仓库里它是从库外流向库内,并经合理停留后再流向库外的过程。从作业内容和作业顺序来看,主要包括接运、验收、入库、保管、保养、出库、发运等环节。实物流是仓库作业的最基本的运动过程。仓库各部门、各作业阶段与环节的工作,都要保证和促进库存物的合理流动。在保证库存物质量完好和数量准确的前提下,加速运转,尽切可能消除库存物的无意义的停滞,缩短作业时间,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仓库生产成本,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仓储的实物流如表4—2所示。

信息流是指仓库物资信息的流动。实物流组织是借助于一定的信息来实现的。这些信息包括与实物流有关的物资单据、凭证、台账、报表、技术资料等,它们在仓库各作业阶段、环节的填制、核对、传递、保存形成信息流。信息是实物流的前提,控制着物流的数量、方向、速度和目标。

1.商品入库阶段作业

商品入库阶段作业由接运、验收和入库三个环节构成。

(1)接运。接运是仓库直接同货物供给者或承运者发生经济联系的活动,接运的主要任务是向承运者或供货者办清业务交接手续,按质按量地将货物安全地运抵仓库。它的意义在于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或运输前已发生损坏和差错的货物进入仓库,为验收和入库打好基础。

接运主要有到货和提货两种方式。到货形式下,仓库不需组织库外运输。提货形式下,仓库要组织库外运输,除要选择运输路线、确定派车方案外,更要注意货物在回库途中的安全。

(2)验收。验收是指仓库在货物正式入库前,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手续,对到库物品进行数量和外观质量的检查,以验证它是否符合订货合同规定的一项工作。

(3)入库。货物经过验收合格,方可正式入库,此时需要做的:工作是建立入库货物的明细账、保管卡片和业务技术档案。

2.商品出库阶段作业

商品出库作业是指仓库按照货主的调拨出库凭证、发货凭证(提货单、调拨单)所注明的货物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收货单位、接货方式等所进行的核对凭证、备料、复核、点交、发放等一系列作业业务管理活动的总称。出库业务是保管各种活动的结束,出库既涉及仓库同货主用货单位以及承运部门的经济联系,也涉及仓库各有关业务部门的作业活动。为了能保证出库物品按质、按量、及时、安全地发给用户,满足其生产建设的需要,仓库应主动向货主联系,由货主提供出库计划。这是仓库出库作业的依据,特别是供应异地的和大批量出库的物品更应提前发出通知,以便仓库及时办理流量和流向的运输计划,完成出库任务。出库货物的包装必须完整、牢固,标记必须正确清楚,复核必须仔细(品种、规格、发往地等)。

出库方式是指仓库用什么样的方式将货物交付用户。商品出库方式包括:托运方式、送货方式、自提方式和配送方式。托运方式是指由仓库委托运输部门将出库货物运抵需要单位,一切托运手续由仓库代办,在用户指定的地点交货。运输工具主要是火车、汽车和船舶。送货方式是指由仓库组织车辆将出库货物运抵需要单位。这是一种送货上门方式,对用户非常方便。自提方式是指由需用单位派车到仓库自提货物。这种方式主要多为特种货物的运输和短途运输。配送方式是在送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出库方式,是仓库根据用户的需要,定点、定时、定量地将货物进行配货、分货再送交用户。选用哪种方式出库,要根据具体条件,由供需双方事先商定。

商品出库时要求做好出库前的准备工作,出库前的准备工作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计划工作,即根据存货单位提出的出库计划,或根据用户提供的货物出库单,事先做好货物出库的扦项安排,包括货位、机械设备、工具和工作人员,提高人、财、物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是要做好出库货物的包装和标志标记工作。发往异地的货物,需经过长途运输,包装必须符合运输部门的规定,如采用捆扎包装、容器包装等。成套机械、器材发往异地,事先必须做好货物的清理、装箱和编号工作。在包装上挂签(贴签)、书写编号和发运标记(去向),以免错发和混发。

§§§第五节商品的储存规划和维护保养

商品的储存保管是对企业储存的商品进行合理的保存和科学的管理。它是商品储存管理的中心环节,是保持商品原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有效手段。商品储存保管的任务是根据各种商品的性能、特点,充分利用仓库设施,采取科学的保管方法,尽量减少库存商品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数量短少,质量性能降低和损坏,保证库存商品能及时、齐备、质量完好地出库并投入使用。

一、商品的合理储存

(一)商品储存合理化的概念

商品储存合理化的含义是用最经济的办法,实现商品储存的功能。商品合理储存的实质是在保证商品储存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入,也是一个投入产出的关系问题。商品储存合理化标志主要有:

(1)商品质量标志。保证储存商品的质量,是完成商品储存功能的根本要求,只有这样,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得以最终实现。保证储存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储存合理化的主要标志。

(2)商品数量标志。商品储存合理化的另一个标志是对储存商品合理数量范围做出科学的决策。

(3)商品储存时间标志。商品储存时间的合理与否是与储存商品的数量有关的。商品储存量越大而出库的速度越慢,则商品储存的时间就必然越长,相反则必然短。在实际工作中,衡量商品储存时间往往用商品周转速度指标来反映,如商品周转天数、周转次数等。

(4)商品储存结构标志。商品储存结构的合理与否是从被储存商品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花色的储存数量比例关系来判断的。尤其是相关性很强的商品之间的比例关系更能反映储存商品结构的合理性。

(5)商品储存分布标志。商品储存分布标志是指不同地区商品储存的比例关系,通过商品储存分布标志可以预测当地的市场需求变化,通过对需求的保障程度,来判断对整个物流的影响。

(6)商品储存费用标志。仓储费、保管养护费、商品损失费、资金占用及资金占用利息等,都能反映商品储存的合理与否。

(二)商品不合理储存的现象

商品不合理储存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由于商品储存技术不合理造成的商品损失;另一个方面是储存管理组织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商品储存的作用。主要的不合理储存现象有:储存时间过长;储存时间过短;储存数量过多;储存数量过少;储存条件不足或过剩;储存结构失衡等。

(三)商品储存合理化的措施

1.进行商品库存分类管理。

商品库存分类管理也称ABC分类法,是对重要性不同的商品,给以不同的管理,达到既能保证商品供应,又能节约订购和储存费用的目的。库存商品品种繁多,价格不一。其中贵重商品虽然数量少,但单价格贵,占用库存资金多;一般商品数量多而价格低,占用库存资金却很少;还有一些介于两类商品之间的库存商品,数量和占用资金适中。对于不同等级的商品,必须分级管理,分级控制。ABC分级管理法是以某类库存商品数占库存商品总数的百分比和该类商品金额占库存总金额的百分比的大小为标准,将库存商品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级管理。通过市场预测和经济分析,做到及时进货,保证需要,加速资金周转,避免资金积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采用先进先出的作业方式

先进先出是—种先进有效的作业方式,可以保证被储存商品的储存周期不至于太长。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是在保证先进先出的前提下,将周转快的商品随即放在便于存储之处,以加快周转,减少劳动消耗。

3.提高储存密度,提高仓容的利用率

提高单位储存面积的利用率,主要目的是减少储存设施的投资,降低储存成本,减少土地的占用。

4.采用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

商品储存定位的含义是对储存商品位置的确定。如果定位系统有效,能节省寻找、存放、取出商品的时间,这不仅可以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而且能防工正差错,便于货物的清点和货位点的管理工作。储存定位方法有“四号定位”和电子计算机定位等。

“四号定位”是用一组四位数字来确定商品存取位置的固定货位方法。这是我国仓储工作中采用的手工管理方法。这四个号码是:库号、架号、层号和位号。这就使一个货位有一个组号,在商品入库时,按规划要求,对商品编号,记录在账、卡、台上。提货时,按四位数字的指示,很容易将货物拣选出来。这种定位方式对仓库区域事先做出规划,并能很快的存取商品,有利于提高商品存取速度,减少差错。

电子计算机定位是利用计算机储存容量大、检索迅速的优势,在商品入库时,将商品的存放货位、入库时间输入计算机,出库时向计算机发出指令,并按计算机的指示人工或自动寻址,找到存放货物,拣选取货的方式。

5.采用有效的监测清点方式

监测清点方式是通过对储存商品数量和质量的监测掌握商品储存的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中稍有差错,就会账、卡、物不符,所以必须及时且准确地掌握商品储存情况。经常对账、卡、物进行核对,这无论是对人工管理还是计算机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经常的监测也是掌握被储存商品状况的重要工作。仓储管理中常用的监测清点方式有:“五五化”堆码、光电识别系统和电子计算机监控系统。

(1)“五五化”堆码方式。是我国仓储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储存商品时,以“五”位基本单位,堆成总量为“五”的倍数的垛形,如梅花五、重叠五等。采取这种方式堆码后,有经验的人可以过目成数,大大加快人工点数的速度,减少差错。

(2)光电识别系统。是在货位上设置光电识别装置,该装置对被储存的商品进行扫描,并将准确数目自动显示出来。这种方式不需要人工清点就能准确掌握库存商品数目。

(3)电子计算机监控系统。这种方式是用计算机指示货物的存取,可以防止人工存取容易出现的差错。如在被存商品上采用条形码认寻技术,使识别计数和计算机联结,每存取一件货物时,识别装置会自动将条形码识别并将其输入计算机,计算机会自动做出存取记录。用户需要查询商品信息时,只需向计算机查询,就可以了解所储存商品的准确情况,而无需再建立对实物的人工监控系统。

6.采用现代商品储存保管养护技术

如利用现代技术控制库存条件,采用集装箱、集装袋和托盘等储运装备一体化的方式进行商品储存。

二、商品储存规划

(一)商品储存规划的概念

商品储存规划是根据仓库总平面布置商品储存任务和仓库人力设备等具体情况,对仓库生产作业区的库房、货棚、货场进行合理分配,并对其内部空间进行科学的布置。

(二)储存保管场所的规划

保管场所的分配(仓库分区分类保管)是指在商品仓库内,按仓库建筑布局和储存商品的性质,将每一种库存商品分配到适当的储存保管地点,以便对各类商品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的方法。它包括保管区的划分,库房、料棚、料场的分配,确定存入同一库房的商品品种等。场所分配合理可以做到物得其所,库尽其用,地尽其力。

1.商品分类储存的规则

(1)按库存商品物理化性质分类储存。它是将库存商品按其理化性质,分成若干大类,每一类划定一个保管区。凡是同类性质相近和有消费连带性的商品,应尽可能安排在一起储存。即有互容性的商品可以同库储存。所谓互容性,是指两种商品之间不发生或很少发生不良影响。例如金属材料、金属制品、金属零配件、机械设备等就属于互容商品。

有些商品之间,因某种原因,不宜混存:如相互间发生影响的商品,像粉尘材料同精密仪器仪表,腐蚀性物品同各种易被腐蚀的商品;凡是易串味的商品不能混放,如易串味的商品香烟和茶叶;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及放射性的物质必须分库储存。

这种方法便于仓库对物品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便于清查盘点,便于提高仓容利用率。

(2)按库存物操作方式和使用方向分类储存。它是按商品的使用方向和用途将商品分成若干大类,每类商品划定一定的储存保管区。要求不同保管条件的商品,如怕潮湿与干燥的商品、怕高温或低温的商品不与一般商品同库储存。要求不同作业手段的商品,如体积大小相差悬殊、单位重量相差很大、要求不同装卸搬运手段的商品要分开储存。消防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必须分别保管,如汽油、苯等不能用水灭火的商品与普通商品不能同库储存。

此种分区方法,便于对基层配送料,领料亦方便。缺点是用于同一方向的商品品种繁多,性质各异,要求采取不同保管条件,给保管带来困难。对于进出库频繁的物品,应尽可能安排在靠近库门附近或车辆出入方便的地方。这种仓库便于仓库收发货操作,适用于基层仓库、中转仓库、代运仓库的配送原材料和频繁的提库。

(3)混合分类储存。这种方法是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灵活操作。一般物品按商品理化性质分类,专用物品按操作方式和货主使用方向分类储存。

2,对库房、料棚、料场的分配

划定保管区之后,就要对本保管区的仓储没施进行统—,—的规划和使用,把本类商品合理地分配到库房、料棚或料场。

具体某种商品放在什么地方,主要以商品的理化性质作为主要依据。此外还应考虑保管时间、仓库地理气候条件、储存季节、商品价值、用途和作用、批量等。大体可做如下安排:

(1)生铁锭块、毛坯、钢轨、大型型钢、铸铁管、中原钢板、原木等对风吹日晒雨淋和温湿度无显著变化的商品可放在露天料场。

(2)中型钢材、优质木材、耐火砖、电缆等,可放人料棚保管。

(3)小型型钢、优质钢材、有色金属材料、水泥、化工原料、机械设备等可存放人普通库房。

(4)精密仪器仪表、电子器件、高精度量具、轴承、锡及制品应放入保温库房。

(5)汽油、炸药、压缩气体、毒性物品等应放入专用库房。

3、对楼库仟层的使用分配

楼库的最底层,地坪承载力强,净空比较高,两侧和两端均可设库门和站台,收发方便。但地坪易反潮、易受灰尘影响。因此,应存放大批量、单位重量大、体积大、收发作业频繁、要求一般保管条件的商品,如金属材料及制品等。

楼库中间层,楼板承载能力差,需垂直搬运,楼板干燥,采光通风好。适于存放体积较小、重量轻、要求保管条件高的商品,如电工器材、仪器仪表等。

楼库的最顶层适于存放收发不太频繁、要求一般保管条件的轻体商品,如纤维制品、塑料制品等。

4.商品储存保管场所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