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流互联网
根据互联网的特性,通过点线的结合,由各物流结点之间通过线的无缝链接而构成的网状物流服务系统。这是现代物流的新型结构体系,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其实质是世界上任何物品出发地与目的地之间相互联通。使物在流动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封闭式的网状结构体系中,从而实现物品快速、准确、及时的传递。
互联网一词最早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使用的,是连接世界各地计算机网络的全球性网络,由于互联网本身的封闭、准确性与快速性,人们就将互联网形象地比喻为“信息高速公路”。
物流互联网其实就是用信息互联网的特性,通过点、线的组合,使世界范围内的任何物品出发地与目的地相互联通,从而实现世界范围内物品门到门的快速、准确、及时的传递。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物流互联网的链接方式,是把用户比较集中的地区作为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由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通过配送中心进行物的集散,最终到用户手中。其突出特点是服务的门到门,服务的准确与服务的快速。
2、物流互联网的构成
谈物流互联网的构成,我们先来看一看信息互联网的构成,信息互联网的构成主要是由点(信息地址)、线(光纤)和服务器三大部分组成的,信息的传递方式首先由一个路游器发出信息,经过光纤的传递到达服务器,再经过光纤的传递到达目的地,服务器再由光纤传递到对方的计算机中。
物流互联网的构成基础设施部分:
a 物流互联网的基础或基础设施中首先的一部分就是物流点,即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
物流园区:指在用户比较密集地区所设立的大型物品集散场所,它可以以行政区划分,如,东北地区、西南地区等;它可以以经济专区来划分,如,三角地区,西部经济区等。物流园区因为是按照大型区域划分来设置的,因此,其规模都比较大,园区可以对进出该地区的所有物品进行集散,园区中就有了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等业务。它主要对于从外地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 转过来的物品加以分 、包装、加工、配送等,转送到本地物流中心,同时将以本地物流中心中运送过来的物品运送到外地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中。物流园区中的另外一项重要业务就是进行物品的仓储,过去由企业进行的这项业务,随着物流园区的建设将由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来完成。伴随着各项业务的开展,信息的传递也是物流园区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中心:根据行政区划来讲,物流中心一般是设置在省、市一级的物品集散场所,其规模要比物流园区小一些,但也必须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人口的密集程度、地理的分布情况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加以设置,其主要业务功能除了与物流园区一样进行物品的集散,之外,更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在物流园区与配送中心之间起一个桥梁纽带作用,它将以物流园区(本地区、外地)中传递过来的物品加以分担、包装、加工、配送、仓储、周转,传递到物流配送中心的同时,将从配送中心中传递过来的物品输送到本地或外地的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外地)中,物流中心的功能中,仓储功能亦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配送中心:是在县、市、区内人口密集 较高地区所设立的小型物品的周转集散场所。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进入该配送中心的物品进行分担、加工、,根据物品本身的流 加以配送,其中心功能就是物品的集散与周转。配送中心亦是一个纽带的桥梁,它联系的是该地区的以配送中心,不足5公里范围内的广大客户和该地区的物流中心。
以上三种模式其用构成了物流互联网中的结点。
2、线
在信息互联网中各个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服务器与路游器之间都是由光纤来加以链结的,在物流互联网中各个结点之间的链接又是什么呢?我们讲的是靠线。
在现代运输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术语,支线运输、干线运输等等,在我们物流互联网中各个结点之间的链结主要是靠这些支、干线运输来实现的。
干线:运输在物流互联网中干线运输主要是指园区与园区之间的运输联结,这里即包括了跨国界的国际运输,也包括了国内的跨省区运输,它的动作模式可以是多样的(陆运、水运、空运以及管道运输)。
另外,远距离的物流园区与异地物流中心的直接链接地可以称之为干线运输。
干线运输的特点是云距长、运量大、物品的流向较为集中,做为主要的运输渠道来实现着物品本身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
支线运输:是指在一定区划范围内为实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之间物品周转的运输方式,它链接着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另外一边则是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由于支线运输是在一定区划范围内进行的,因此,其运输模式相对集中于公路运输和一些地区范围内的水运。
由于支线运输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的,因此,与干线运输相比较,其运量小,运输距离较短,一般都在100公里以内,物品的流向也比较分散。是配送中心将物品分类后按照要求将物品分送给用户,同时,收集用户手中需要流动的物品运输过程。
最后一公里配送:是指由配送中心来实现的配送中心与用户之间的短距离运输,这是物流系统中的最末端环节,它是用户和物流系统的直接联系,是物流系统与用户相互影响的纽带。
一公里配送的基本模式是汽车运输,运量小,品种多,较复杂,其特点是运距很短,一般不会超过10公里。另外,1公里配送运输的过程不仅仅是物品的输出过程,另外还有物品的收集功能,即将用户手中需要流动的物品从用户手中收集到配送中心的物品运输功能。
由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这样的一些物流结点,在干线运输、支线运输和最后一公里配送这样的线的联合下,形成了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结,以干线、支线和1公里配送为线的网状结构,这就是现代物流的运输模式——物流互联网。
3、物流互联网观念的提出
①技术条件。20世纪40年代,物流服务就已经被提到企业管理的理念中来了,而在此前物流互联网也被人们提及,但其内容都是截然不同的。孙秋菊在其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教材《现代物流概论》中提及的互联网物流,就是指将互联网技术在现代物流服务中的应用。我们知道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实现信息的无阻碍快速沟通,这种技术本身的出现为现代物流互联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物流服务要有它的硬件基础设施,要有它的物流 去加以实施。但提供物流服务的最核心的前题是要有准确及时的物流信息作保障。当互联网技术没有被广泛应用,甚至人们对于通讯工具尚不 及时,信息的沟通就成为物流服务当中的最大障碍。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已经不成为问题的时候,物流互联网的理念才能提出,同时,物流互联网的网络化服务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②硬件设施条件:
物流服务离不开道路运输,离不开仓储,离不开各种物流基础设施,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都有了快速发展,到2008年,我国铁路里程已达5万多公里,公路全长已达万公里,水路、航空,按照国土面积计算,我国的运输网络密度已达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物流互联网得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如果这些物流基础设施不能完善与发展,物品的流动本身就不能顺利进行。
③物流服务理念的产生:
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企业意识到实现利润的唯一手段是使顾客满意,而物流可以起到为顾客提供良好服务的效果,从而推动了物流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管理科学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等,都大大促进了物流的发展,这时的企业已经开始注意到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改进物流作为激发企业活力的重要手段。时至今日,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将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来对待,不仅是企业本身,包括政府、个人、科研机构、教育部门等等,都对物流服务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使人们从思想深处对物流产生深刻认识,改变了以往大而全、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的服务意识,将物流服务扩展到整个人类社会,从而为物流互联网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四、物流互联网的特性
1、交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