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已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三)影响我国物流发展的因素
1.信息技术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重要区别在于,现代物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整个物流的周转速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Jrr。比尔·盖茨说:“20世纪80年代竞争靠质量,90年代竞争靠流程优化,21世纪竞争靠速度。”新经济时代产业的信息化将提升企业的发展速度,使企业如虎添翼,它们逐渐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中国人世
我国加入WTO以后,由于进口关税的下降,进出口配额和许可证的逐步取消,将大大降低服务贸易壁垒的作用,对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缩小带来积极影响,将加速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从而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扩张的市场空间。同时,市场的开放也使竞争更加激烈,我国物流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3.市场需求
物流需求分析的目的在于保证物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对平衡,使社会物流活动保持较高的效率与效益。借助于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手段,了解社会经济活动对于物流能力供给的需求强度,引导社会投资有目的地进人物流服务领域,将有利于合理规划、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改进物流供给系统。
4.行业标准
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
目前,我国物流的标准化还相当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例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对我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5.政策法规
由于我国城市物流的发展刚刚起步,非常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扶持其健康发展。这是因为:第一,现代物流的发展,对基础设施的依赖性较强,而大多数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期长、回收期长和利润率低等特征,因此在建设阶段要利用政策来引导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第二,目前来看,物流行业是一个低利润行业,基本都处于在盈亏平衡点上运作,而承包方还常常压价过低,因此想让这个行业继续发展并吸引现代物流企业进入,必须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第三,物流行业虽然从目前来看并不是创利大户,但是它创造的隐性效益却很大,比如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创造规模效益、降低运作成本、有利于专业化分工等,而且从长远看,物流业是创造高附加价值的产业,是今后企业利润的新增长点,所以政府也应该在其发展初期给予优惠政策,以使其实现较快的发展。
6.人才教育
人才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因素。现代物流是随着运输集装箱化和现代信息系统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涉及仓储运输、信息技术、公关谈判、政策法规等广泛内容,需要大批各个层次的受过专业训练的从业人员,因此,需要大力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物流人才向社会进行输送。随着国家对物流业的重视,物流人才热现象会越来越突出,企业对物流人才特别是物流企业经理、物流部门经理、物流策划人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可谓是求贤若渴,物流人才的紧缺已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二、现代企业物流及其分类
物流可以分为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
社会物流是指流通领域发生的物流,是全社会范围内物品的流动。也称为大物流或宏观物流。社会物流是伴随着商业活动发生的,社会物流的流通网络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流通网络的合理与是否畅通是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关键。物流首先要研究社会物流,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社会范围内物流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就能保证社会物流的高效能、低成本运行,从而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社会物流可分为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
地区物流是以提高地区内物流活动的效率和增进地区居民的福利为目的的物资流动系统。如地区范围内物流中心的设立,就可以提高地区范围内物流活动的效率。
国内物流是全国范围内的物流活动。除少数物资外,主要以企业为物流活动的单位。国内的物流基础设施及物流标准化等是实现国内物流顺利发展的基础。
国际物流是各个国家之间的物流,它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都要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
社会物流是企业物流活动的基础,社会物流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企业物流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
企业物流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物品的实体流动及其相关活动,是以企业经营为核心的物流活动。早期的物流管理理论仅仅局限于运输领域,且由企业自身承担其物流活动。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发展,企业开始认识到整合物流功能或物流系统能够带来巨大的效益。在物流运营实践和利益的驱动下,企业逐步开始集成物流的各个子系统,形成了物流系统。在企业由于降低物质消耗而增加的“第一利润源泉”和因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增加的“第二利润源泉”被尽量挖掘之后,物流作为降低成本的“第三利润源泉”提了出来。但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物流正逐渐从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相应就发展出了一些专门的物流企业,即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因此,企业物流可分为企业内部物流和物流企业。企业内部物流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料加工、检验、搬运、储存、包装、装卸、运输、配送等物流活动;企业外部物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与供应商、销售商等各相关企业或各环节相联系的物流活动。企业物流按照其完成企业内外物流活动某一特定工作的任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生产物流、采购物流、销售物流和逆向物流。
1.企业生产物流
企业生产物流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物流活动。包括生产计划与控制、厂内运输(搬运)、在制品仓储与管理等活动。这种物流活动是伴随着整个生产过程的,实际上已构成了生产过程的一部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物流大体流程为:原料、零部件、燃料等辅助材料从企业仓库或企业的‘叮刁口’’开始,进入到生产线的开始端,再进一步随生产加工过程一个一个环节地流,在流的过程中,本身被加工,同时产生一些废料、余料,直到生产加工终结,再流至产成品仓库,便终结了企业生产物流过程。
2.企业采购物流
企业采购物流是指企业为保证本身生产的节奏,不断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供应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对企业正常高效的生产起着重大作用。企业采购物流包括原材料等一切生产资料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和用料管理。企业采购物流不仅仅是为了简单保证供应,而且还是以最低成本,最少消耗,最大的保证来组织供应。
3.企业销售物流
企业销售物流是企业为保证本身的经营效益,伴随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包括产成品的库存管理、仓储发货运输、订货处理与顾客服务等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市场是一个完全的买方市场,因此,。销售物流活动便带有极强的服务性,以满足买方的需求为目标,最终实现销售。在这种市场前提下,销售往往以送达用户并经过售后服务才算终止。因此,销售物
流的空间范围很大,这便是销售物流的难度所在。
4.企业逆向物流
企业逆向物流是指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料、半成品库存、制成品和相关信息,高效且成本经过从消费点到起点的流动过程,从而达到回收价值和适当处置的目的回路过程。更精确地说,逆向物流是为了回收价值和适当处理的目的而从他们的最后目的地移动货物的过程。逆向物流也包括处理因损坏、季节性库存、重新进货、抢救、召回和过量库存而退回的商品。逆向物流还包括再生利用计划、危险材料计划、报废设备的处理和资产恢复。具体逆向物流活动包括如下:产品退回的处理,如损坏的物品、过期性的退货、重新补货、废物利用、产品召回或是超额存货;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以及空瓶再利用;产品维修、再制及翻新、旧设备处置、有害物资的规划和资产复原等。
除了以上的分类方法以外,物流的分类还有其它很多种。例如:从物流的行业划分,可分为生产、批发、零售和邮政物流等;从物流活动的范围划分,可分为水路、空路、铁路和管道运输物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