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男孩
7190400000012

第12章 把男孩培养成“小绅士”(1)

绅士风度是彬彬有礼、待人谦和、衣冠得体、尊重女性、谈吐高雅、举止文明等的代名词。一个懂礼貌、讲礼节、有风度的男孩,不但令人喜欢,容易被人接纳,而且在许多场合会被别人看好,这等于无形中多了不少锻炼的机会。因此,作为家长,要从小就把男孩培养成文明的“小绅士”。

培养良好的“风度”,让男孩带着礼仪起步

每一位男孩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彬彬有礼的小绅士,受到别人的尊重与喜爱,因此,“礼仪”的培养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大方得体的礼仪是尊重他人,并能赢得他人尊重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体现,它不仅是社交的一种需要,更是生存所必需的一种素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风度”,让孩子带着礼仪走向社会,会使他一生受用无穷。

家长大都盼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有个好工作,能够生活得安稳舒适。所以,家长在教导孩子好好学习的同时,应该教孩子学一些礼仪,让孩子从小做一个处处有礼的小绅士,长大后孩子优秀的言行会为他的将来赢得一份筹码。

某企业人力资源部长招聘时说,其实,应聘人员的言行举止就是一份最好的简历。轻敲三声门,说明这个人懂礼节,做事小心仔细;在门口蹭掉鞋上带的泥土,说明这个人注重细节;看到地板上的废纸,俯身捡起并扔进垃圾筐,说明这个人镇定、从容且有责任心;能和招聘人员近距离交流,回答干脆果断,不矫揉造作,不自以为是,说话语调、口气、方式都拿捏得适当,说明这个人交际能力比较强;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指甲修得干干净净,说明这个人比较文明、细致……所有的这些细节,都能够表现一个人的优秀素质。招聘单位很喜欢这样的人才。

培养男孩的礼仪,细节不可忽视,而且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具体方法可作如下参考:

方法一:注重男孩礼貌用语的使用

让男孩明白,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礼貌用语的使用,往往可以帮助人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当见到认识的人时,主动上前打招呼,说一声“你(您)好”,或许可以给自己赢得好感;当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时,一个“请”字,使你的语言充满了魅力,帮助你赢得别人的赞许;当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或礼物时,感恩地说声“谢谢”,听者受用——得到肯定的付出是一种无价的幸福,说者受益——享受真诚的关怀也是一种无价的幸福,更重要的是也学会了“感恩”;当你做错事或影响到了别人时,真诚而主动的一句“对不起”,犹如润滑剂一般,可以减少你与他人之间的隔阂,甚至能够起到“冰释前嫌”“化干戈为玉帛”的作用。

这些温文尔雅的辞令,看似简单、平凡,却有着非同寻常的魔力,因为这是心与心的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适当引导孩子站在听者的角度,用心体验他人的感受,让孩子明白使用礼貌用语是受人欢迎的,从而乐意运用。这样,使礼貌用语才能真正融入孩子的血液,成为他日常词汇的重要部分。

方法二:用餐礼节的培养

当你有一天发现孩子在餐桌上,伸长手在抓最爱吃的菜,或者嘴巴里塞满了喜欢吃的饭菜,有时还旁若无人、口沫横飞地大声讲话时,该对孩子怎么办呢?下面是一些家长对孩子餐桌上的礼仪进行教育的成功经验:

★一起用餐。孩子与家长一道用餐的机会越多,越会学到应有的礼仪。家长不要求快、贪多。在同一时期内有计划的教会一个或两个礼仪常识。

★不要贪快。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家长要尽量了解孩子的能力,对某个孩子有效的方法在其他孩子身上可能完全不管用,要注意年龄的差别。要有弹性。如果你的孩子哪天很不对劲,就放松一下,等到第二天再与其沟通。

★向别人学习。家长带孩子到餐馆用餐,在公众场合让孩子熟悉平时所学的礼仪。在节假日或节庆场合,抓住时机教导孩子穿着、餐饮及应对的原则。教孩子向做得好的孩子学习,也可借助录像带、书籍、图片等进行教育。

★事先教导。孩子对禁止他们做的事易生反感。与其在他们做错事之后批评他们,不如事先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告诉孩子为什么。在任何时候,都尽量向孩子解释要遵守礼仪的原因,这样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觉性。

方法三:让孩子学会待客之礼

让孩子接待客人,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

告诉孩子,见了客人应面带微笑,起立主动问好。要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热情招待客人,为客人端茶送水。对客人的提问,必须认真回答。在家长与客人交谈时,不要随便插嘴、吵闹。不对客人评头论足,不讨要礼物等。

当有小客人时,孩子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会让小客人格外开心。客人走时家长可以领着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和××说再见,有空再来!”即使是家长教孩子说的,从孩子嘴里说出来也会令客人感到快乐。在这样的亲身经历之后,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小主人。

当然,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学习社交礼仪的最好榜样。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良好的影响。平时,家长就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实践,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人际交往活动。对孩子的礼貌行为及时肯定赞扬,让孩子体验到礼貌行为带来的愉悦,以利于巩固和重复这种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另外,值得家长注意的是:当着客人的面,千万不可责怪孩子,这会让客人难堪,孩子恼怒。不要当着客人和孩子的面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这样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告诉男孩:可以不高兴,但不能乱发脾气

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并不是真正爱孩子,而只能使孩子顽劣,乱发脾气。现在的家庭中通常只有一个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整天围着一个孩子转,他们对孩子关爱备至,并且不管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从不拒绝,而孩子的欲望永远也得不到满足。家长认为就这么一个孩子,决不能让孩子受委屈。疼爱自己的孩子,是家长的本能。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纵容孩子,就会使孩子养成乱发脾气的坏习惯,从而影响孩子成长。

有的男孩以自我为中心、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摔玩具,和小朋友闹别扭就挥起小拳头。虽然这些现象在孩子的某些成长阶段是正常的,因为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反抗期,但是,如果孩子经常乱发脾气的话,那么家长就需要先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以前自己脾气不好,影响到了小孩。如果不是,家长就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方法来改掉孩子乱发脾气的坏毛病了。

方法一:当男孩无理取闹时,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法

有些男孩一不高兴就又撕又咬,乱发脾气,这种行为一旦养成习惯,遇事就会不懂得控制。这时家长要非常严肃地告诉孩子:“不高兴时,你可以说出来,但绝对不可以乱发脾气。”男孩脾气大,我们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多和他沟通,不要和他硬碰硬。

适当强制性地让他休息片刻,暂时冷落一下孩子,可能会产生好效果。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发脾气的方法没有效果了,就会停止用该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在家长的耐心教导下,孩子会慢慢地学会自我控制情绪。

方法二:帮男孩找到发泄的方法

如果家长不希望孩子发脾气时摔东西或者打人,就明确地告诉他,下次他生气时,可以用手打地,或者可以大声地说出来自己有多生气。但这事不光要言传,更需要身教。因此,家长要很小心地让自己不在孩子面前乱发脾气。

孩子如果惹家长生气,家长可以大声地告诉他,“我很不高兴”,甚至要生气地拍沙发。之所以要家长这么做,不是想要吓唬他,而是孩子可以通过模仿家长的一举一动来学习,怎样把愤怒释放出来。包括如何发泄情绪,也是这样。他看到妈妈或者爸爸不高兴时,会大声表达出来,那么,他也会这样做。

方法三:让男孩多角度考虑问题

家长疼爱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但应以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来关心和爱护。对孩子的关爱,不应只局限于物质享受,而更要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以正确的观念教育孩子。家长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提高社交技能,从而养成良好的品格。家长也应当让孩子去接触社会,参与劳动,打破家庭封闭之门,让孩子了解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从而学会从多角度考虑问题。

一个男孩跟好朋友闹矛盾了,回到家里大声嚷嚷:“‘小眼镜’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以后再也不跟他做朋友了!”妈妈问明原因,才知道,原来儿子借好朋友“小眼镜”的书看,小眼镜已经把书借给其他同学了。儿子认为他跟小眼镜关系好,小眼镜应该会把书要回来先给他看,可是小眼镜没有这样做,于是儿子就对小眼镜发脾气了,回到家里还气呼呼的。

等儿子稍微平静了一点,妈妈告诉他:“小眼镜是你的朋友,他没有因为你们的关系好而把书要回来先给你看,说明他做事比较有原则。从这件事上,你应该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位守信用的朋友才对,为什么反而生气发脾气呢?朋友是你一生宝贵的财富……”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生气就乱发脾气,是很伤感情的。心灵上的伤疤和身体上的伤疤一样都难以抚平。无论过后再怎么道歉,伤疤总是在那儿。所以,无论对谁,关系多么亲密,都不要乱发脾气。

方法四:教男孩想发脾气之前先数数

人发脾气一般都是一时冲动,事情过后,再回过头来想想,或许就会觉得当时没有发脾气的必要。所以,为了帮孩子减少发脾气的次数,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发脾气之前先数数。

这个方法很管用,有个男孩在采用了妈妈教给他的这个方法后,每次想发脾气就从1数到10,要是火气还很大,那就继续数,直到火气消了为止。有时候,本来很生气,但数着数着就把自己逗笑,也把周围人逗笑了。

此外,家长可以让孩子在想发脾气时做做深呼吸。深深地吸气,然后再缓缓呼出,反复多次。最后,再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刚才的事情已经结束了,下一分钟,我要高兴起来。

让男孩知道,随便打断别人的话是不礼貌的

倾听是生活中的平常事,容易被大人忽视,但倾听是理解和交流的基础,是孩子的教养习惯优劣的重要表现。

有的家长反映,孩子有随便插话的现象,别人的话还没有说完,他就插话表达自己的意思,然后不再认真倾听;或者打断别人,滔滔不绝地只管自己讲话,不让别人把话说完;包括家长接打电话的时候,孩子不懂得等待,以致家长不能顺利完成接听电话这件事情……这些都是孩子不懂尊重他人的表现。

生活中,有的孩子爱打断别人的话,是喜欢表现自我,其实,这是一种爱表现心理。爱表现心理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坏习惯,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具体地讲,主要有以下几点危害:

★影响团结。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养成了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个性。由于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不能客观地认识同学朋友、长辈以及自己,逐渐会形成“独”并且“傲”的极端心理,偏离集体与社会,会出现严重的自私自利行为。

★嫉妒心理会随之出现。看不得别人超过自己,看到别人好就生气,情绪失去控制,不知道尊重别人,更不会理解别人,甚至会恶意诋毁他人。

★会使孩子变得善恶难辨。在错误中继续犯错误,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拔,引发极端的行为。

★脾性走向极端。造成人际关系僵化,不和谐,引起经常性的争吵、争辩,甚至引发暴力,导致孩子走向更加极端的一面。

★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人如果有了爱表现心理,内心会始终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大脑总是得不到休息,睡眠就会出现障碍,消化系统的功能也会降低,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疾病。

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话,要学会倾听。耐心倾听不插话是尊重他人的有教养行为。

方法一:让孩子学会耐心倾听

耐心倾听与主动发言不矛盾。现代教育提倡尊重孩子的自由表达和自主发言,反对“填鸭”和“满堂灌”,于是,出现了孩子大胆说话和争先恐后发言的好局面,家长对孩子主动、活泼、大胆的交流方式,也很满意。但是,有些家长忽略了培养仔细倾听的好习惯。有时孩子表现得有点过了,出现不耐心、不虚心听取别人发言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