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男孩
7190400000018

第18章 让男孩成为自立的“男子汉”(1)

孩子就是家长手中的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百般呵护。殊不知,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长大了也只能是个瓷娃娃,经不起外面的磕磕绊绊。所以,家长若真是为孩子好,就应该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培养男孩自立能力是家长们刻不容缓的任务,自立才能自强,自强者脚下的路才宽。

男孩“穷”着养,将来更自立

俗话说:“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如今的社会对男孩的期许比以往都高,他们将来除了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外,社会责任和压力也在与日俱增。所以,适当让男孩受点穷,特别是在小时候体验一下“穷”的滋味,才能激励孩子一生奋进,为自己努力创造富裕的生活。

现在社会发展了,家庭条件逐渐都好起来了,作为父母,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受难。一位父亲说:“当年我兄弟姐妹多吃苦受穷,如今就一个儿子,说什么我也要满足他的需求。”

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就是真的爱孩子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男孩要在未来的生活和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不仅需要掌握各种科学知识和职业技能,还要有肯吃苦、负责任的精神。作为父母一定要清楚,现在儿子受“苦”,长大后才会成为一个“富有”的人,成为真正自立的男子汉!

男孩的天性让他们从襁褓期开始就不会像女孩一样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欢坦然接受他人的帮助,但由于父母的娇宠和溺爱,很多在富裕生活中成长的男孩都受不住挫折,依赖心理特别强。每个人的人生不会总处于顺境,男孩能不能吃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人生的成败。所以,父母即使再富有,也要对男孩“穷”着养,不要让富裕的生活毁了男孩。

方法一:让男孩体会到父母的辛苦

男孩“穷”养是指让男孩从小多历练,多明白生活的艰辛,将来能够肩负重任。现在,许多家庭物质条件好了,又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一门心思地想让孩子尽量少吃点苦。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口袋里零花钱不断,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生怕孩子吃了苦。这样做的结果,一是使孩子不知一饭一粥来之不易,二是使孩子生活难以自理,将来更难以自立于社会。生活中充满快乐和享受,但是,父母必须告诉孩子,生活也是很辛苦的,并不像他们想象得那么轻松愉快。

父母知道,男孩长大后,要面临生活、工作压力,所以,要注重培养他们生活的能力。爸爸可以让孩子看看自己身上因为工作而留下的伤疤,可以让儿子摸摸自己手上的老茧。有时间,还可以领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看看,让孩子体会一下工作的艰辛,让孩子明白,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是父母流血流汗挣来的。当孩子觉得父母在外工作很辛苦时,就会理解父母有时候不能很好的看护他,是因为需要回到家以后好好休息,然后才有精力工作挣钱,为自己买想要的东西。这样孩子就会为父母主动做些事,比如倒杯水,扫扫地,捶捶背。

方法二:父母要“硬”起心肠,让男孩多受磨炼

当孩子做不好事情或遇到困难时,父母应该做的是鼓励,而不是替代。

美国一对年轻夫妻带着6岁的儿子在郊外骑车时,男孩的自行车陷到了泥地里,父母只说了句“闯过来”就径直走了。孩子实在骑不动,只好慢慢推过去。当孩子满头大汗地赶上父母时,父母夸赞儿子:“非常好!你像个男子汉!”

做父母的都是心甘情愿地为自己的孩子服务,从小时候的吃喝拉撒睡,到长大后的升学、就业、成家立业,无时无刻不在替他们操心费力。孩子小,有些事情自己做不了时,父母帮忙做倒也无可厚非,但是不分原则地替孩子扛起所有问题,包办所有事情,就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了。因此,父母要心肠“硬”一些,让男孩多受磨炼。

方法三:男孩的物质条件不能过分优裕

常常有父母在想:“儿子还缺什么?给他买一个机关枪呢,还是电动摩托车呢?”其实,男孩什么也不缺,整天过养尊处优的生活并不好。

有这样一篇报道:一对夫妻把儿子辛辛苦苦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上了班,有了收入,父母就不再给他零花钱。可是进入社会的儿子不但要用好的、吃好的,还要追流行,钱根本不够花。最后,他对父母说:“如果你们不能给我提供一辈子的优裕生活,为什么让我从小就养成这种习惯?”

看了这个故事,每个父母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家里有没有这种潜在的危机。

无数的事实证明,如果父母给予孩子太多太好的物质生活和享受,他就会永不休止地光顾着索取,而忘记了奉献和创造;如果父母时刻为他们遮风挡雨,他们就会变成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鸟”,永远地丧失展翅高飞的能力。男孩穷着养,才能培养出他坚毅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自立自强的品质。

培养男孩的自立能力要注重实践

自立,是让孩子独立生存的一种能力,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而不应该是挂在嘴边的空话、大话。所以,培养男孩的自立能力一定要注重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有自立的男孩。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在家长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才形成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男孩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他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男孩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方法一:让男孩走出室内,亲近自然

很多教育专家都主张家长要把孩子带到户外去。男孩大都喜欢户外活动,但一般的家长,常把男孩关在房间里,即使附近有宽敞的空地,也不知道充分利用。专家强调指出,空气、日光是生命的原动力。户外活动不仅能让孩子身体更加健壮,而且能让孩子身心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孩子都有一种独立活动的欲望,家长教育应当促使孩子这种欲望的实现,以保证孩子的独立性。走出家门,有许多未知的事会发生,经历突发事件,处理突发事件,都会让孩子得到锻炼。

方法二:帮男孩克服懒惰

众所周知,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一个不良的性格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懒惰。由于家长过分的包办代替,让孩子养成了依赖、懒惰的坏习惯,孩子懒于动手动脑。

铭瑄性格较为内向,不主动问别人问题。在学习上,有不会的题就偷偷放过去,他虽有一定上进心,但无法克服懒惰与依赖心理,学习不够积极,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因此,每次考试成绩都不是很理想。铭瑄也因此而痛心疾首,发誓要进步,但往往是一段时间之后又懒散了,应付作业,上课精力不集中。

在生活上,铭瑄也很懒惰,起床后经常不叠被子,衣服一脱就什么也不管了,书桌上的书乱七八糟的也不收拾一下。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那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孩子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提升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多让男孩自己动手,注重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家长要培养男孩的独立性,教育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自己去解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克服懒惰的恶习,变得勤于动手。

方法三:让男孩独立思考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动脑去想问题。独立思考能力强的男孩,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科学家、发明家成长的故事,以激励孩子从小立志,培养孩子对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兴趣。

家长在解答孩子的一些问题时,不要直接回答,给出孩子答案。应该采取一些巧妙的办法,引发孩子思考,让孩子自己说出答案。

有一天,一个孩子吹了个气球,问妈妈:“妈妈,把气球系紧了,气球里面的气是不是会一直在里面?”妈妈没有回答,而是找了根细线,把气球系得紧紧的,然后说:“咱们谁也不要动它,看看里面的气会不会出来。”孩子一直注意着气球的变化,当孩子看到球变小了的时候,他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家长应该尊重男孩的好奇心,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提的问题过于幼稚而加以嘲笑,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千万不要觉得他还只是个孩子,就是这个男孩,他终有一天会成为一位兼具责任感和成熟魅力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动手能力强的男孩早自立

手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让孩子多动手是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手的活动,可以使孩子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这些信息能促使大脑积极活动,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使孩子成为一个心灵手巧的人。

较强的动手能力是男孩独立适应社会生活的保障。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小、不会做事,怕孩子出事或损坏东西,许多事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而由自己包办替代,孩子因此而失去了一次次动手的机会。有的家庭装饰摆设成人化,没有孩子动手的小天地,孩子进了家门,这不许动,那不许碰,玩具不能自由拿放,可以活动的空间很小。面对孩子动手能力差的状况,父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方法一:赏识你的孩子

孩子在做一件事时,家长应有相信孩子一定会做好的信心。不要一开始就对孩子说“做不好就不许吃饭”“看你这么笨,什么时候才能做好?”之类的话。这样做无疑给孩子增加了心理负担,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想着做不好了会受罚,因为害怕,做事时就会很慌乱,从而造成孩子动手能力越来越差。

方法二: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孩子动手能力差还表现在一个方面,那就是他们的时间观念差。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如果给孩子规定什么事情在多长时间内完成,他就会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速度,集中精力的做一件事,慢慢地就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孩子按时完成任务时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如果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通常很在乎父母对他的评价,父母要多给孩子鼓励和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孩子为了在父母心中树立“好孩子”的形象,也会就会尽心尽力地去做每一件事。

方法三:多和孩子一起做他感兴趣的事

有的时候孩子动手能力差是因为他们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家长要想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就要多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做手头的工作以及他的兴趣所在。比如说,孩子喜欢拍皮球,暂时不想做作业,家长就不要强迫孩子做作业,而要先陪他拍皮球,等孩子玩的尽兴了,再引导他做作业不迟。

现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玩具,但那些都是家长花钱买的电子或机械类产品,不能随意拆卸。家长应在平时多和孩子一起商讨利用废品做一些简单的小玩具,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一位父亲发现自己的孩子喜欢拆卸玩具,于是鼓励儿子动手自制玩具。在父亲的鼓励下,孩子用废旧鞋盒做出了小拖车、用旧书纸叠出了飞机、用废布条做出了抛抛伞等。

当孩子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主动去做一件件精美而富有创意的玩具,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的动手能力就会提高。

方法四:合理地给孩子布置劳动任务

家长应该让孩子参与一些必要的劳动,劳动是孩子走向独立的第一步。有的国家把孩子的劳动明明白白写到了法律里。据媒体报道,德国的法律明文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到商店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在花园里劳动、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的孩子要擦汽车和在花园里翻地;16~18岁的孩子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

有自立能力的人,懂得独立思考,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做出自己的选择;有自立能力的人,能够具有创造精神,孩子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

家长合理的给孩子布置一些劳动任务,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专家认为,孩子是否愿意从事家务劳动以及从事家务劳动时间的长短,将影响其性格的发展。从小热爱劳动的人,成年后的生活比不爱劳动的人更充实、完美,事业上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动手能力的提高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成熟感,从而促使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创造意识进一步得到发展。这种孩子会比同龄的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强很多。

培养男孩的独立性从做家务开始

大多数家长都是这么想的:要孩子做家务,怎么可能?他才几岁呀。他不捣蛋、越帮越忙就不错了,我看还是我自己来做较省事。很多家长总是抱着孩子还小不懂事的心态,将孩子驱离家务现场,如此做法却让孩子失去对家关心的机会。其实,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年龄,试着让孩子学习做家务,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很有好处。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很多孩子是被宠坏的。从小什么家务都不干的孩子生活的并不一定快乐。让孩子尽早参加家里力所能及的劳动,可使孩子的生活充实、有趣。做家务活,能让孩子提高对家的认识,孩子会因为自己能为家庭做点事而觉得快乐,从而会培养出孩子乐于助人的优秀品格,家长在孩子身上培养的这种乐于为他人服务的品行,不管他今后到哪儿,都将使他受用终生。

要想孩子长大后能够自立自强,家长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

方法一:培养孩子“我自己的事情我负责”的意识

做一件家务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一个孩子能做到持之以恒地完成 “自己的事情”,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还能培养他的耐心、毅力以及努力不懈的学习精神。分配给孩子属于“自己的事情”,一定要督促他完成,这是培养孩子自立的好办法。

训练孩子学会这些“生活的自立”:

★自己穿上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衣服,家长可帮助检查鞋带是否系紧、衣服裤子是否穿反。

★起床后立即洗脸刷牙,并且照镜子检查洗刷得是否干净。告诉孩子,大家都喜欢穿戴整洁的伙伴,不喜欢脏脏的孩子。

★设定闹钟,听闹钟铃声自己起床。一定要告诉孩子,迟到了,是因为他自己起晚了,他应该为自己的事务负责。

★自己检查书包和其他应该携带的物品,家长若要确认,最好别让孩子知道,以免影响他的主动性。

方法二: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许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舍不得让他一起参与家务,等到觉得孩子大了,可以帮忙了,才开始指挥、安排孩子做这做那,结果发现孩子参与家务意愿不强。追根究底就是没让孩子在小时养成良好习惯。

做家务对3岁左右的孩子而言,并不是和大人所想的家务范围一样,其实还包括生活处理能力,家长可以依照孩子的身心发展试着让他学习做些游刃有余,而且觉得比较有趣的事。1岁以前的婴儿,可以让他自己拿汤匙吃饭,拿拖鞋,或者递物品给大人,收集垃圾、把衣服、玩具放进篮子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