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男孩
7190400000019

第19章 让男孩成为自立的“男子汉”(2)

随着孩子地慢慢长大,可以让他擦桌子、练习洗自己用过的盘子、杯子,在限定的空间范围内扫地、擦地板、将垃圾丢进垃圾桶内、玩完后收拾玩具;教会孩子识别颜色,让孩子将同样式、同颜色的衣服叠好放在一起。3岁的孩子要开始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可以训练其将用完的毛巾、牙刷挂好并放整齐,清理自己吃完饭后的桌面等,这些对孩子来说都不是难事,家长可以放手让孩子学习。

方法三:相信孩子能把家务做好

每个孩子都是能干的,有些家长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孩子这样不行,那样不行,或担心这样不会,那样不会,很多事都替孩子做好,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究其原因,其实最主要是家长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肯定能干。别小看自己的孩子,他们年龄虽小,其实都非常能干,很多事情都可以让他们自己干。

在农村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父母早上六七点钟就要下地干农活,晚上很晚才能回家。因此早上起来烧饭以及一天的家务,包括送饭菜、喂牲畜、带五岁的弟弟,全都是他一个人撑着。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并不向家长想的那样,什么也做不好、干不成,只要家长相信他,放手让他去干,也许你会得到一个惊喜。

不让孩子尝试,孩子永远也独立不了。到最后就真的什么也做不成、干不好了。家长要知道,帮一时,替一时,帮不了孩子一辈子,因此,在孩子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不少孩子对本该是自己处理的事毫无主张,事事都依靠家长。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早晨起晚了来不及吃饭,母亲把两颗熟鸡蛋塞进书包里,中午回来后,两颗鸡蛋仍然完好无损,问及原因,是因为“不会剥鸡蛋皮”。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上课时发现书包里没有三角板,放学回家后大发脾气,埋怨母亲整理书包时没有放进三角板。有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读不通自己的作文,原来这篇作文是父亲代写的。家务劳动,多数孩子不参加或很少参加。冬令营、夏令营活动,成了孩子们的“展示活动”,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五花八门,可不少家长还放心不下,亲自陪同,事事代劳,就连填写营员登记表也是父母代笔。

对此,教育专家表示: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可以帮助、鼓励,但是绝不可以代替。家长应该让孩子成长为一株独立支撑的大树,而不是让孩子成长为靠大树遮风挡雨的、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小草。家长应从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去适应社会的发展,接受时代的挑战。

要想让自己的孩子也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方法一:多听孩子的意见

有的家长经常说孩子太有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拿主意。大多数家长都是只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不太注意去聆听孩子的需要,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大人一手包办了,因此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这样就很难培养孩子的自我抉择能力。

方法二:让男孩做自己世界里的主人

孩子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有这样一位母亲,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送他上学还要费力地背着他走,直到离学校几十米远的地方,因为怕老师看见,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放下来。如此被母亲呵护长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从何谈起呢?作为家长,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来家里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方法三: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的,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这是一个教育原则。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他有这种独立愿望,家长就应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开始着手,独立性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的。比如,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等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是独立性培养最主要的内容,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

方法四:多组织有意义的家庭比赛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一起组织一些家庭比赛,让男孩参与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学会接受挑战。比如吃饭、洗脸刷牙、穿衣、晨跑比赛等,并制定好一系列比赛规则,赏罚严明,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孩子的积极性。男孩的好胜心一般都很强,在比赛的过程中,他通常不甘落后,就连平常他不愿意干或者是依靠父母才能完成的事,在比赛中他都会想办法完成。

由此可见,父母要想使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提高,不应该只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想办法让孩子在竞争中接受挑战,这样既增强了很多趣味性,同时也达到了提升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目的。

有主见的男孩能成大器

孩子听话、乖巧可以省却父母许多力气,而且不用操心他在外面惹麻烦。但孩子表现得过于顺从,凡事没有主见,对孩子今后个性的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良好的知识素养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但家长更要明白,有魄力、有主见则是孩子成才所必不可少的素质。

孩子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作为家长,如果不能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注意尊重他们的自主要求,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为他们规定一个学习和生活的模式,孩子的依赖性就会越来越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是一个优柔寡断、遇事毫无主见的人。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呢?

方法一:给孩子表达意愿的机会

孩子做事缺乏主见与家长缺乏和孩子沟通,做事武断,不注意尊重他们的要求有关。孩子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会变得无所适从,依赖性越来越强,优柔寡断、遇事毫无主见。家长应该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例如,在装修房子的时候,征求孩子的意见“房间怎样设计更好,他喜欢自己房间的墙壁涂什么样的颜色,他喜欢把书架摆放到哪里,什么款式的家具好看”等等。让孩子也有家庭小主人的感觉,再遇到类似的事时,他也会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

方法二:用启发式的话语代替命令

当孩子自己拿不定主意时,家长应该用启发式的话语代替命令,如“如果是你,你该怎样做?”“我想听听你的意见。”这种沟通方式让孩子感觉到大人非常重视他,他会备受鼓舞。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就喜欢主动承担家里家外的一些事情了。

方法三:教会孩子说“不”

家长应给孩子创造机会练习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假设有些孩子建议他到花园摘花、爬到树上玩或往别人家阳台上扔石头,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拒绝别人并说服别人不要这么做。在生活中有的孩子胆小、懦弱,总被他人左右,这样的孩子其实内心很痛苦、很焦虑,这时家长应教孩子学会怎样说“不”,并让孩子坚持下去。此外,在教育孩子时,家长要以肯定和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是以成人的评价来对自我进行评价的。因此,成人的肯定与信任是孩子自信的关键,要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来要求他,不能过高过难。

方法四:教给孩子自主选择权

家长对孩子自主选择权的尊重,可以随时随地体现在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中:

★吃的自主。在不影响孩子饮食均衡的情况下,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吃什么,不要强迫孩子吃一些他不喜欢但家长认为很有营养的食物,这样做会造成孩子的厌食情绪。

★穿的自主。家长带孩子外出玩耍时,在保证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子,切忌随自己喜好而不顾孩子的感受。

★玩的自主。孩子在玩游戏时,并不想让成人给他们制定游戏规则,更愿意自己决定游戏的方式,并体验其中的乐趣。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玩具和玩的方法,这样做可以极大满足孩子的自主意识,帮助他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买东西的自主。对于孩子买的小件东西,最好还是让孩子自己做主,即使孩子买错了,家长损失也不大,却让孩子收获了自立能力。再说,家长并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次买错了,下次他就会知道该买什么。如果是家长买的,他是不会珍惜的,即使喜欢的东西他也不会在乎。

方法五:鼓励孩子勇于挑战

家长欣赏孩子循规蹈矩,但更希望孩子能有个性,敢做敢为。有的孩子平时比较听话,大人们要是说了什么,或者从书上、报刊上以及在影视节目中看到什么,他都认为这是对的,于是就不敢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