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男孩
7190400000024

第24章 培养男孩的责任感(2)

家长让男孩帮忙做事情时,常常会有孩子说:“让我来吧!我行的。”但有的孩子会中途退缩,不想完成,这时家长切忌张口就骂,动手就打,更不要讽刺、挖苦,这样做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致伤害其自尊心。家长应该细心观察,对男孩在做事过程中产生的困难及时予以帮助,对于他的点滴进步要及时予以鼓励、表扬,使他产生愉悦感和自信心,从而使孩子坚定完成任务的决心。值得提醒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家长要始终注意摆正孩子的主体地位,明确自己只是起辅助作用的客体,千万不能越俎代庖。这样,孩子的责任感才能以一贯之。

方法三:培养自制力

自制力就是能够控制、支配自身行动的能力。它表现为既能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各项任务,又能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责任感和自制力是相互制衡的,有责任感的人一般都是有自制力的。因为有责任感的人做事情才会考虑自己应付的责任,才不会为所欲为;没有责任感的人不会考虑后果,所以根本就谈不上有自制力。

孩子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做事往往有头无尾,所以,根据以上特点,家长可以从男孩的生活习惯入手,善于发现孩子的问题,及时提醒、教育和限制。遇到孩子控制不了的困难,及时提供帮助。

家长也可以先给男孩提出小的要求,让其通过一点努力就能完成任务,然后再加大任务的难度,如果孩子有进步,家长就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久而久之,他就会逐步地学会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去完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方法四:引发好奇心

男孩的好奇心一般很强,做事往往凭兴趣,什么东西都要拿一拿、摸一摸,所有的抽屉全翻个遍,只要是容器就要打开看看里边有什么,然而一旦没了兴致,他就会半途而废。针对这些情况,家长有时可以故作神秘地让男孩去做某件事,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比如,家里养了一盆植物,你可以要求孩子每天给植物浇水,并告诉孩子坚持做下去就会有奇迹发生。孩子好奇心很强,他想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发生,他就会坚持把这件事情做完。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交给男孩去做的事情,不管是大还是小,都要告诉他不可以做到一半就随意放弃,让他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完做好。这样,男孩不仅能品尝做事情成功的喜悦,还会逐渐养成做事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让男孩尽早了解他对家庭的责任

现在,由于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于是很多家长便把孩子当成“宠物”,不对孩子“委以重任”,长此以往,孩子也就很难用自己的肩膀来承担起家庭责任了。作为家庭中的一名成员,孩子既应该享受权利,也应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如果孩子在家庭层次的责任难以确立,将来走上社会就难以向社会层次的责任过渡。所以,父母要尽早地让孩子了解他对家庭的责任。

具体来说,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

方法一:把责任“委托”给孩子

父母不把责任交给孩子,很多孩子是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的。所以,有时候做家长的需要把责任摆在桌面上,明确地“放权”。

有一位父亲被调到外地工作,临行前的一天,他把儿子叫到面前,郑重地对儿子说:“你妈妈身体不好,我走后就全靠你照顾了!每天晚上睡觉前请你关好门,关好窗,关好煤气……拜托了!”

父亲的“拜托”让儿子突然有一种责任感,儿子郑重地点了点头。

几个月后,父亲回到家里,妻子激动地告诉他说:“你走后,儿子好像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对我十分关心,尽职尽责,每天都按时关好门窗,关好煤气……还说,爸爸不在家,他就是家里的男子汉了……”

方法二:让男孩自觉地做家务

孩子偶尔做一次家务事并不难,难的是能够自动自觉地去做,而且能坚持下去,由此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才是家长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孩子在家长的授意下很乐意去完成一件家务事,那叫积极性很高;如果他自己能主动找事情做,那就是责任心强。从积极性很高到责任心强,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跨越。没有家长的授意,孩子就没有机会接触家务劳动,也不会产生任何感官刺激,更不会对辛劳的家务劳动产生任何想法。他会觉得,爸爸妈妈做家务劳动并不累,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而自己还小,不该参与家务劳动。或者以自己不会为借口,逃避家务劳动。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好吃懒做的坏习惯。

通过做家务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十分有效的。有些家长会说:“孩子还太小,做不好。看着他笨手笨脚地耽误时间,还不如自己做。”殊不知,孩子的责任心是从小养成的,而不是到了某一阶段就突然具备了责任感、责任心。所以家长必须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只有现在做好一点一滴的小事,未来才有可能成就大业。

方法三:让男孩了解家里的经济状况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不愿意告诉孩子家里的实际经济状况,于是就有了“穷汉养娇娃”的现象。无论家里的经济状况如何,父母都应该让孩子有所了解,并不是要让孩子为钱操心,而是要让他感觉到他对家庭的责任,养成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

有个男孩经常跟班上的“富家子弟”在一起,吃穿用度也向他们看齐。有一天,妈妈实在忍不住了,流着泪告诉儿子:“我现在的单位收入不景气,你爷爷、奶奶都年纪大了经常生病,全家人都靠你爸爸一个人养着,实在很不容易。你现在也帮不上什么忙,我只希望你能体谅家人的不易。你现在是学生,要跟别人比的是学习,而不是怎样过奢侈的生活……”事后,男孩知道节俭、体谅父母了,学习也比以前努力了。

孩子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不管家境到底如何,家长都应该对孩子实话实说,这才是最明智的,也是对他的尊重。让孩子对家庭的经济状况有个真实的了解,参与到家庭的经济问题中,他才会真正地明白家长的钱不是白来的,自己花起来必须珍惜和节俭。这样,家中就多了一位懂事的、能明确自身责任的“小大人”。

方法四:家长不妨扮“弱者”

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富有责任感的强者,做父母的(尤其是做母亲的)不妨表现得“弱”一些,给孩子提供“显示本事”的机会。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显得过于能干,过于刚强,孩子就会显得笨拙、显得软弱,孩子就没有了施展本领的勇气,也没有了施展本领的天地,他就会真的越来越软弱,越来越没有责任心;相反,如果父母表现得“弱”一些,会令孩子坚强起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父母要经常告诉孩子说:“爸爸妈妈一天比一天老了,咱家的一切全靠你了!你是咱家的希望所在。”这些话能唤起孩子的责任感。

此外,家里有什么事情也应和男孩商量,让他觉得他能为家人做点什么。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从而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男孩从小有“担当”,长大了自然会有责任心

担当责任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一项生存本领。孩子的责任心是在父母的教育中培养起来的。比如,孩子只有被父母教导后才知道把玩具收起来,成年人也是经历了儿时的教育才知道要把借来的东西还回去,在工作的时候要准时。家长只有让你的男孩从小就学会“担当”,他长大后才能有责任心。

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男孩从小就有“担当”。

方法一:家长不“教”男孩推卸责任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在这样的场景:孩子捡玩具时,不小心被身旁的椅子绊倒,“哇”一声大哭起来,妈妈就把椅子狠狠一摔,口里念念有词:“坏椅子,妈妈打死它!乖宝宝,别哭啊。”孩子的哭声在妈妈一次又一次“惩罚”椅子的过程中,渐渐得以平息。

这样的情景在很多家庭中都上演过,孩子摔倒了,明明是他自己走路不小心,家长却不教育孩子,反而帮助孩子推卸责任,孩子的责任感无形中就被家长“宠掉”了。

家长爱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很多事情上要坚持原则,孩子犯错就要让他学会承担,这样才能让他养成承担责任的好品质。

方法二:让男孩学会对自己负责

孩子的责任首先是对自己负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是有很多家长过度爱护孩子,凡事都不让孩子动手,一切都由自己包办,这让孩子养成了很多坏习惯。诸如早晨起来不叠被,吃完饭不洗碗,上学时让家长背书包,甚至忘了带某种学习用具也怪家长没有提醒。其实,以爱的名义过度呵护孩子,这在削弱孩子自信心的同时,也弱化了他的责任感。

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对自己的女儿提出了“要有责任感”的要求。他曾立下家规要求孩子:一定要自己铺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洁而已;保持玩具房的干净;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帮父母分担家务等。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他才能对别人负责。所以,家长不要什么事都替孩子负责,只有让他自己去担当,他才能成长。

方法三:在长期的坚持中培养男孩的责任心

孩子的责任感不是一下就培养出来的,家长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需要有耐心。

春天到了,一位父亲在院子里的空地上开辟出一小块地,并让儿子来决定种何种蔬菜。一家人将菜地进行细致划分,每个人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田”。变身为“农场主”的孩子把自己的“农场”当成宝贝,用心地给菜地浇水、施肥。过去,孩子在家根本就不会拿农具,更别说种菜了。现在,通过切身感受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孩子不仅有了责任心,而且知道了粮食的得来不易。

家长也可以分配给孩子一些别的任务,比如交给孩子一只小狗让他喂养,让他担当好小狗的主人。或者给孩子买点种子让他自己种盆花。在类似需要长期坚持的小事中让男孩学会担负责任。

方法四: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过失负责

孩子光在家里承担责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还远远不够,家长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就必须让孩子在社会上对自己的错误、过失行为负责任。

比如,孩子在骑自行车时不小心撞倒了一位老奶奶,不能因为别人没看见,就扬长而去。要告诉孩子这样做后果的严重性:老人家行动本来就不方便,万一被撞后由于抢救不及时落下残疾或是发生意外,你就会一辈子生活在深深的自责与遗憾里,情节严重的会构成交通肇事罪,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通过这样的例子,要让孩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自己的责任,知道自己在社会中应承担什么责任。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他就会主动去承担责任。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而责任感是成就孩子事业的第一步。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就走好这第一步,这样,他才能稳步地走在成功的路上。

别怕男孩责任重

“责任”二字对孩子提起未免有些沉重,就连很多家长都难以接受,但责任感恰恰是从孩子幼年时期培养起来的。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都可以练就孩子的责任心。

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孩子说:“爸,妈,我长大了,也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父母说:“好孩子,你读好书就行,什么都不要你做。”就这样,一个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机会被父母熄灭在萌芽状态。家长不要怕孩子责任重,责任的缺失会让孩子心怀敌意而难以管教,从而成为一个叛逆、不负责任的人,严重的可能会成为问题少年。

有些父母溺爱孩子,害怕孩子责任重,把包办孩子的一切当成了自己的生活。孩子想要自己洗碗,家长会说:“别把衣服弄脏了,别把碗打碎了……”孩子眼里原本就像游戏的劳动,因为家长的劝阻而变成了苦差。孩子从入托开始,许多家长便把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当成了自己的生活,从不给孩子提供任何锻炼机会,即便孩子已经十几岁了,大多家长也从不愿让孩子参与任何家务劳动。甚至有的家长告诉孩子:“你的任务就是学习!”这些事情虽不大,但家长却在无形中给孩子灌输着“你根本不用做家务”的思想。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做家务是家长们的事,与自己无关。而一旦这样的孩子走进社会,他就会认为周围的人照顾自己理所应当,如果别人让他去做事,他还会产生对对方产生敌意:“凭什么让我去做?”这就会造成人际交往上的障碍。

现在很多学校主张“吃苦教育”,有一些顾虑重重的家长并不同意这种教育方法:“孩子还在长身体,受不了这样的折腾。”其实,给孩子适当吃些“苦头”未必是件坏事,平日家长都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孩子,不想让孩子担一点责任,但是时间一长,家长就会发现孩子越来越难管。

责任感的缺失会让孩子养成推卸、逃避责任的不良习惯。这样的孩子在家里做错事情,父母回来一问,他就会推卸责任说:“这是哥哥弟弟的错,不是我的错……”在学校要是没有学好哪门功课,他也会推卸责任:“这是老师的错,老师普通话说得不标准……”有的家长会说,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他长大一点就好了。可是你会发现因为责任感缺失而造成的麻烦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上班之后要是没有工作好,没有被老板提拔或者被炒鱿鱼,他就会重复推卸责任:“这是经理的错、同事的错、老板的错,我是怀才不遇……”这样的孩子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替孩子做得越多,孩子的责任意识就会越弱,依赖性也就越强。重视从生活中的小事锻炼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孩子损坏了别人的玩具,家长就应要求孩子自己去帮人修理或照价赔偿;孩子一时冲动打伤了别人,家长就应要求孩子自己去登门道歉。

成长的路需要孩子自己去走,今天家长可以替孩子做很多事,但家长不可能一直常伴孩子左右。所以,家长不要凡事都越俎代庖,放手让孩子去做,让他明白自己的肩上也有“责任”二字,这样他才不会因为责任感的缺失而成长为难以管教的问题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