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像他们那样——敬业·爱岗·奉献
7205900000011

第11章 乐业,敬业的最高境界(2)

还有一个节约时间的办法就是不要把路走死。所以除了要对路面非常熟悉之外,还要熟悉灯,摸清红绿灯的规律,因为灯是时间耽搁最长的一个因素。而送客人的时候,不要一上来就直接一条道走到黑,要留有“活眼”,中间万一哪条路堵车,马上可以换另一条路走,而且路程都是差不多的,要是一来就直接走一条堵了车就得绕远道的路,就是绕路,相当于侵犯了乘客的利益。

不过,虽然一般情况下绕路是不好的,但有时候,遇上乘客要去的地方堵车很严重,臧勤却宁愿和乘客商量好绕路走高架,而只收正常情况下的车费,虽然因为绕路自己赔了油钱,但他却用这些油钱买来了省下的时间,可以去做更多的生意。而乘客既没多出钱又更快地到达了目的地,所以这也是一种双赢。

把开车当成学问来做

除了节约时间,臧勤还能根据客人站的位置来判断对方要去的方向有没有上升空间,一路红绿灯密集度高不高,中途要是下车容不容易再接到新的客人。做一笔生意的时候要统筹规划到下一笔甚至再下一笔的生意,这就是他高超的战略眼光。甚至他还能根据乘客的衣着行为等判断是短途还是中长线生意。比如有一次,3个人在前面招手。他毫不犹豫地停在一个男子面前。这个男的上车后说:

延安高架、南北高架……还没说完就忍不住问,为什么你毫不犹豫地开到我面前?前面还有两个人,他们要是想上车,我也不好意思和他们抢。臧勤说,中午的时候,还有十几分钟就一点了。那个拿着小包的女孩子一看就是中午溜出来买东西的,估计公司很近;那对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没拿什么东西,不会去很远;你是出去办事的,拿着笔记本包,一看就是公务。而且这个时候出去,估计应该不会近。那个男的就说,你说对了,去宝山。

除了熟悉上海的大小街道,熟悉各时间段客人的需求,了解客人的心理,臧勤还注重品牌效益,用心以自己为窗口,让每一位顾客心中对本公司留下最佳形象。所以,在驾驶技术一流,保证安全行车之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很多知识,如企业管理、心理学、成本核算、礼仪、市场推销、市场细化、概率统计等。

有一天,上海的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部门经理刘润坐上了臧勤的车,臧勤和他闲聊起一系列开出租车的“窍门”,对开出租车的成本核算居然“量化”

到了分钟计算,而对乘客的细分也精确到了从外表就能判断是否是最有价值的客户……这使刘润感叹“像上了一堂生动的MBA案例课”。因为低调的臧勤不愿意留下姓名,刘润通过发票千方百计从大众公司找到了他,邀请他到微软公司为刘润所在部门的员工们上了一堂生动的“MBA”课。

臧勤说,他是把出租车当成一个企业来做,用企业管理的模式来管理、来经营。这样,才有可能创造出最大的效益。他就是这辆出租车这个企业的CEO、他就是这方小天地的总裁,唯有树立这种理念和自信,才能当好真正的出租车的快乐CEO。

给自己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靳羽西

从工作中寻找乐趣

1972年,靳羽西移居到美国的纽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当中,她成了曼哈顿有线电视台的一名中英文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她发现许多十分有趣的事情,许多美国人都不了解当时的中国,经常有人会问靳羽西一些十分好笑的问题。

一天,她刚走上台阶,就碰到一位美国同事十分好奇地盯着她的脚看,最后非常奇怪地对她说:“你怎么是大脚?不是说中国妇女的脚都是小的吗?”靳羽西十分惊讶,70年代的美国人竟然还会问出这样的问题来,可见他们多么地不了解中国。

回到办公室,靳羽西忽然间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专门制作一档反映中国的电视节目在美国的电视台播放,这样就可以让美国人近距离地了解中国了。想法一产生,靳羽西再也放不下,因为她知道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机会,而且在当时的美国没有人做这样的节目,如果节目做得好,一定会成为自己事业的一个新起点。但靳羽西心里还是十分地不安,她毕竟没有做过这类节目,她也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因为她就是美国做这类节目的第一人,根本就没有谁可以借鉴。

想到第一个,靳羽西忽然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情,有一天自己的父亲忽然问她:你记得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哪一座吗?她马上回答说是珠穆朗玛峰,因为父亲曾经告诉过她。父亲又问,那第二高的呢?靳羽西回答不出来。父亲又问是谁第一个走出宇宙飞船登上月球的?靳羽西马上回答出来,父亲又问谁是第二个呢?

靳羽西又回答不出来。父亲看着靳羽西说:“记住了,别人永远记住的是第一个,第二个和默默无闻其实没有什么差别,所以你这一辈子永远要记住,你要去争的永远是第一。”想到这件事的时候,靳羽西忽然信心大增,她决定不管如何都要去试试,因为只有试过了自己才能够无悔。

不知经过多少波折,靳羽西制作的电视系列片《看东方》终于在美国的电视台播出了,这部反映东方文化、东方风俗人情、自然风光的电视系列片,一下子打动了美国人,他们终于明白东方文化和东方风俗是什么样的,而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在做《看东方》节目的同时,靳羽西想到中国人也同样需要了解美国,了解世界,于是她开始制作《世界各地》,并最后成功地和中央电视台合作,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通过电视看到和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更是中央电视台的屏幕上第一次出现由美国人制作并主持的节目,难怪许多媒体说靳羽西是第一个将东西方联系起来的电视记者。

第一!争做第一!

在靳羽西身上,这样的第一的事情还很多,她是第一个为美国公众电视网(PBS)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三十五周年庆典的电视直播节目的主持人,她还第一个专为亚洲女性设计色彩理论系统、专为亚洲女性研制了化妆品,她还第一个……第一!争做第一!是靳羽西一生不变的追求,其实靳羽西心里也明白,想做第一和最后能不能做到第一,和许多因素有关,但追不追求第一和敢不敢去做第一却和自己有关,只有去争取了,那么第一没有做成,自己也是无悔的。

靳羽西今天也终于明白了父亲当时的苦心,其实父亲并不是要求自己什么都要去争第一,而是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因为做第一,或者说是站到人生的最前面,这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给自己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只有拥有这样的心态,才能够把自己的事业做得越来越好。

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李素丽

“这样我可以更好地照顾乘客”

李素丽从1981年开始在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做公共汽车售票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十几年如一日地用真诚的笑脸、热情的话语、周到的服务、细致的关怀给乘客们创造了温馨、文明的出行氛围。

李素丽售票台旁的车窗玻璃,一年四季进出站时总是敞开的。“这样我可以更好地照顾乘客。”即使下大雨,她也要把车窗打开,伸出伞遮在登车前脱掉雨衣、收拢雨伞的乘客头上。

她的车上设有方便袋,遇到堵车,就拿出报纸、杂志让乘客看一会儿,缓解焦急情绪;看到有人晕车或不舒服想吐,她会赶紧送上一个塑料袋;遇有不小心碰伤的乘客,她的小药箱里有创可贴;售票台的抽屉里还备有一个小棉垫,这是特意为抱孩子的乘客准备的,小棉垫垫在售票台上,让孩子坐在上面。

“礼貌待客要热心,照顾乘客要细心,帮助乘客要诚心,热情服务要恒心。”这是李素丽为自己制定的服务原则。“多说一句,多看一眼,多帮一把,多走一步;话到、眼到、手到、腿到、情到、神到。”这是李素丽对自己工作的要求。

“是它给了我有一天都能向他人奉献真情的机会”

李素丽被誉为“盲人的眼睛、病人的护士、乘客的贴心人、老百姓的亲闺女”,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职业道德标兵。

李素丽为她的岗位感到自豪。她说:“是它给了我每一天都能向他人奉献真情的机会。让我每一天都感到充实。”“如果我能把这十米车厢、三尺票台当成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实实在在去为社会做贡献,就能在服务中融入真情,为社会多增添一份美好。即便有时自己有点烦心事,只要一上车,一见到乘客,就不烦了。”“我会永远用自己的真情和奉献同大家一起走向明天。”

如今李素丽在北京市公交总公司服务协调处负责“公交李素丽服务热线”的工作。她带领同事们以“衣着整洁仪表美,热情周到服务美,和蔼可亲心灵美,敬业爱岗精神美”的“四美”为服务标准,努力为市民出行提供优质服务,热线开通仅一年多,接到的电话总量就接近100万件,得到了市民和外地乘客的表扬,成为公交服务的品牌。出色的成绩使她的团队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被北京市总工会授予首都劳动奖状。

什么困难在“热爱”两个字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苏波清

从内心深处喜欢上了这个行当

海南金鹿农机公司电焊班班长苏波清,当年刚进厂时只有初中文化,一次无意间将自己的单车撞坏了,厂里的电焊老师傅帮他修好,苏波清一看居然和新的一样。他第一次感受到“电焊”的神奇,也从内心深处喜欢上这个行当。

可是,刚开始入门当学徒的苏波清就迎来了个“下马威”。他看着老师傅手持焊枪像挥舞画笔一样,将一根直径不到3毫米、硬度很低的铁条焊在一根硬度很高的铁条上。他觉得神奇极了,简直是在制作天衣无缝的工艺品。老师傅焊完,他就赶紧去把焊条头拿起来想仔细看看,结果手立时被烫了一个泡。原来这个神奇的“画笔”要想乖乖地在手中舞动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啊。

他没有退缩,什么困难在“热爱”两个字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了。他怀着更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

他白天跟着老焊工学手艺,晚上回到家拼命钻研焊工技术书籍,在同组的5名学徒工里,他进步是最快的。

2003年8月,苏波清所在的金鹿农机公司接受了海南省最大的跨海大桥——世纪大桥南北两头大梁的拼接焊接任务。苏波清带领两名工友上了一线。

“老实说,最大的困难不是技术,而是工作环境。”当时正逢盛夏酷暑,施工现场全是水泥和金属,温度有四五十摄氏度,加上电焊工要穿厚重的防护服,全程吊挂在桥梁上。而且这一任务要求一条接缝的焊接必须连续3个小时直接完成,中间不能停顿。

“穿上衣服不一会儿,我就险些热晕过去。工友问我,等天凉了再干?我说,不,哪能刚上前线就当逃兵!”

焊花闪耀,热带的骄阳灼烧着水泥桥梁,焊件旁边的海面上由于高温的炙烤,空气扭曲着向上升腾。

“那种热,应该说超过了人忍耐的极限,我感觉就是血管马上要爆裂了。但手不能停,一停,这个焊件就算失败了。”就这样,苏波清在烈日暴晒下苦干两天,最终圆满地完成了8条接缝的焊接任务。从此,他也落下一个“铁老苏”的美名。

“干一行,爱一行;爱上了,就想干好”

“一口气将好几个任务拿下来的原因,可能就是一份不服输的豪情和一份不甘落败的激情吧。”苏波清如是说。这话说的不仅是一件任务,也是他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心得。无论是刚开始接触这个行当时他就伤了自己,还是中间经历了多少波折,都像是“激将法”一样让他越战越勇。“爱上了电焊这一行,最初就是个好奇心。但还是那句话:干一行,爱一行;爱上了,就想干好。”这位海口市的劳动模范话语间透露出掩饰不住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