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迈特纳博士被任命为负有盛名的威廉皇家学院物理系主任。她被责成组建一个物理放射系。在那里她拥有优良的研究设备和一批助理人员以及学生。她着重研究自然的和人工的元素嬗变,那就是α粒子、中子和其他原子的炮弹轰击一种化学元素,使其变成另外一种不同的元素。迈特纳博士继续她的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大量的工作报告。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特别是柏林的科学家,对于这一令人兴奋的核物理学新领域非常感兴趣,并且满怀热情地进行工作。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取得了辉煌的进展,质子和中子以及人工放射现象都已经被发现了。
1934年,迈特纳博士和哈恩博士再次进行了合作。他们对意大利的恩里科,费尔米的工作感到特别振奋。费尔米用中子轰击像铀这样的重元素,得到了比铀还重的新元素——超铀元素。他们重做了费尔米的实验以证实他的结果,获得了成功。如果要让科学界承认这种结果,这种证实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天,迈特纳博士和哈恩博士正在他们的实验室向铀原子核发射慢速中子,希望得到一种新的超铀元素。使他们大吃一惊的是,他们发现了钡的存在,而在实验开始以前,这种元素并不存在。钡的重量比铀轻得多(原子数指的是一个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目,原子量包括原子核中的质子加中子的数目)。他们原先希望的是发现一种比铀重而不是比铀轻的元素,他们对这个奇怪的结果无法作出解释。迈特纳博士一生中的巨大悲剧发生了,正当她处于就要完成也许是本世纪最有深远影响的科学发现——发现铀原子可以分裂的最后时刻,她被迫离开了哈恩的实验室。由于纳粹占领了奥地利,她的奥地利国籍已不再能使她在德国受到保护了。她从来没有隐瞒过她的犹太血统。1938年3月,当反犹主义在纳粹德国达到狂热程度时,迈特纳博士不得不逃走,她已被柏林大学解除了教学职务。她借口想度一个星期的假期,乘火车前往荷兰。在侥幸地躲过了纳粹巡逻队之后,她偷偷地越过了荷兰国境线。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她获准在没有签证的情况下进入荷兰,因为她的奥地利护照在纳粹占领下已经不再有效了。当她离开德国时,只有哈恩博士一人知道她将永远不会回来了。
迈特纳博士从荷兰前往丹麦的哥本哈根,在那里,她和她的朋友诺贝尔奖获得者尼尔斯·博尔及他的夫人在一起过了一段时间。此后不久,她接到邀请,到瑞典斯德哥尔摩新诺贝尔物理研究所工作。与此同时,哈恩博士正在德国继续关于轰击铀的实验,结果得到的仍然是较轻的元素。他担心是否自己在实验中搞错了,于是,1939年12月他写了一封信给在瑞典的莉泽·迈特纳,信中包括他的实验的所有细节以便供莉泽进行专门分析和使用。她一遍又一遍地读了这封信,心思完全被信的内容占据了。当时她确信,铀原子确实已被分裂,并且在之一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她把信给她的侄子——物理学家奥托·弗里施看,两人于是重新进行这种实验,以证实其结果。迈特纳博士运用着名的爱因斯坦方程式E=mc2,计算出:用一个中子轰击一个铀原子核释放出的能是2亿电子伏特,即等于同等数量TNT炸药爆炸力的2000倍。威廉·L·劳伦斯在1940年9月7日的一篇杂志文章中对她的工作是这样描述的:“她正体验着的一定是和哥伦布当年相类似的那种感觉。她和哈恩博士意外地碰上了本时代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他们已经踏上了一条小路,这条小路也许将引导他们到达‘原子能的希望之乡’的彼岸。”
1939年1月16日,迈特纳博士和她的侄子奥托·弗里施把他们的研究报告投寄给英国着名的杂志《自然》。这篇报告在大约3个星期之后发表。正是迈特纳博士把铀原子分裂成两个较小的和不同的原子的现象描述为核“裂变”,从而给科学词典中增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当迈特纳博士把她发现原子裂变从而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情况通知丹麦的物理学家尼尔斯·博尔时,他非常激动,以致差点错过了去美国的轮船。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把这一消息转告给恩里科·费尔米和其他人。这一发现被迅速证实,原子弹的竞赛开始了。
虽然迈特纳博士从未想到她的发现会被置于破坏性的用途上,并且她本来会极力反对这样做的,但是,无论是盟国还是德国都看到了将这种发现用在军事目的上的可能性。在美国,国防部执行了“曼哈顿计划”,在莱斯利·R·格罗夫斯将军的指导下制作原子弹。在德国,许多科学家卷入了具有同样目的的工作。
1945年8月5日,当第一颗原子弹投掷在日本的广岛市时,人们创造了历史。关于是否应当使用原子弹问题的争论——赞成的意见和反对的意见——一直持续到今天,并且今后大概将长时间的持续下去。迈特纳博士反对使用它,尽管受到邀请,她拒绝用她的研制去做任何事情,也不再在核裂变方面进行更多的工作了。
1945年10月,迈特纳博士被选为瑞典科学院的外籍成员。这个荣誉在该科学院200年的历史中只赠给过另外两个妇女,1748年当选的是一位瑞典妇女,1910年当选的是居里夫人。1946年,迈特纳博士来到美国,作为一个客座教授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天主教大学呆了一年。她是一个讲话和气、面带笑容的妇女,她的英语说得很好,但带有很重的口音。1947年,在她69岁时,她退休了。之后,她继续在皇家工程科学院的实验室里工作,那里正在与瑞典原子能委员会合作,建立一个核反应堆。
1958年,迈特纳博士搬到英国与她的侄子和侄女们住在一起。那时,她的侄子奥托·弗里施博士是剑桥大学自然哲学系的主任。她继续出去旅游、讲课和出席音乐会(她终身爱好音乐)。但是,年龄已开始使她的活动大大减少。1966年,迈特纳博士与从前的两位同事哈恩博士和费里茨·斯特拉斯曼博士分享了原子能委员会赠给的5万美元的恩里科·费尔米奖金。她那时的身体状况已经相当虚弱了,难以去维也纳领奖,因此,原子能委员会的主席格伦.T.西博格亲自到英国剑桥把奖金送给她。1968年10月27日,再过几天就是她90岁生日,迈特纳博士在一家小型私人医院里去世了。同她在研究工作中合作了30年的奥托·哈恩博士于同年7月去世,比她早3个月。
尽管迈特纳博士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她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人们最好的工作住往是在逆境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或是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支柱。人们可以把逆境当成动力,激励自己顽强奋起,去争取幸福、争取成功。
任何事业的胜利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必须通过克服、战胜挫折来争取成功。
发明大王——爱迪生
想象力引发构想,而知识实现构想。
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遇到困难时,我决不灰心……成功的三个条件是勤勉、努力和尝试。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和发明家。翻开人类历史,可以发现,在科学技术史上有过种种发明或发现的人很多,但是像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有那么多发明,而且以84岁漫长的一生,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发明奉献生命的,可说极少。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于1847年2月11日(中国是中英鸦片战争前夕)的清晨数小时出生在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一个繁忙的小镇——米兰。年幼的时候他通常被叫做阿尔瓦,他的母亲总是叫他艾尔。
小艾尔很快开始证明了他是不寻常的。首先,他几乎从来不哭。他一直是笑。他仿佛努力使别人也笑。
作为一个婴儿,他也经常对一些事物发生兴趣。他会表现得尽力思考如何将它拿到手中。像人们正在思考时那样,他动着嘴和眼睛。他从不停下努力去做的一件已下决心去做的事。他一学会走路,就不要任何帮助朝着他要去的任何东西走去。
小艾尔的表现十分让人惬意。他的脑袋很大,但长得恰到好处。然而他那厚厚浅色的头发是个问题。他从头顶竖起来,而且不安于原位。南希·爱迪生不得不剪短他的头发,尽管他不喜欢那样做。
三岁的时候,阿尔瓦在正思考时用手指捋着头发,跟一个成年人一样。
就每个人的记忆所及,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问关于任何东西的许多问题。仿佛他要学会说话就是为了提问题。他一学会说话就开始问问题,而且在整个一生中都这样问。他所提出的问题中有一些没有简单的答案,有一些并不重要。但是他从没有停止过提问。他问得这么多,以至于他家里人都不想再回答下去。然而他母亲总是尽力帮助他。
“为什么风要吹呢?”他问他爸爸。
“我不知道,艾尔”,塞姆·爱迪生答道。
“为什么你就不知道呢?”阿尔瓦问。
阿尔瓦对每一件事情都有兴趣。他似乎认为整个自然界充满了未知的东西,而且揭开这些谜就是他的工作。有一天,他正在帮他母亲收集鹅蛋。这时候他们发现一只鹅蹲在它的蛋上。
“为什么这只鹅不和别的鹅一起吃呢?”艾尔想知道。
“它正在孵蛋呀,”母亲说。
“为什么?”艾尔问。
“让它们保持温暖”,他母亲回答说。
“它为什么要让它们保持温暖?”
“这样一来它们会孵化”。
“‘孵化’是什么意思?”
“当小鹅打破它从里面生出来的那个蛋并从里面走出来就孵化了。”
“假如一个蛋被保持温暖,一只鹅会出来吗?”
“如果正是时候,而且蛋要是鹅蛋。”
“哦”。
那天下午,艾尔没有给他家里带来麻烦。他们在那儿也找不到他。这一天都快结束了。艾尔的父亲尽力去找这个孩子。塞姆发现艾尔在邻居家的农场里,正蹲在一些蛋上。他很难过,因为没有一只小鹅决定出来!
艾尔的哥哥和姐姐比他大那么多,以至于他经常一个人玩或者和母亲呆在一块。艾尔尝试做他哥哥皮特做的事情。当皮特画画时,艾尔就画画。当皮特在读书时,艾尔也试着去读。
大部分时间艾尔在房屋附近玩,母亲能看得见他的地方。当她没有注意到时,他就走开了。而且因为艾尔对这么多事情如此感兴趣,他常常陷入危险的处境之中。一次,他进入了一间收藏麦子的屋子。他掉进了麦子中,得到的结果是他的脑袋完全被麦子盖住了,睡在里面,他险些死掉,因为那儿没有空气。然而,有人拉着腿将艾尔拉了出来。另一次,他掉进了某处水里,而且得被拉上来,湿漉漉的,惊恐极了。
他经常光顾塞姆·温切尔斯特的碾房,他是位爱用新东西做试验的人。这一次,温切尔斯特正努力制作一个能飞行的装置。他通过往一个大袋子里装像空气一样但比它轻的东西的办法来做成这东西。这使艾尔对飞行很感兴趣。他将几种化学制品放在一起混合并相信任何吃下这些化学制品的人都会比空气轻。艾尔叫迈克尔·奥尔特兹,一个给艾尔的父亲做事的人,吃下去并飞起来。奥尔特兹吃下艾尔做的所有东西之后病得如此严重以至于需要医生的帮助。艾尔似乎认为那是迈克尔·奥尔特兹的失败——却不是艾尔本人的——奥尔特兹自己不愿飞。
因为干了这些事,艾尔受了抽打。他父亲认为只有打艾尔才能防止他再制造麻烦。他的母亲也相信,当孩子做错了事你不打他,他将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且她不允许这些事再在艾尔身上发生。他挨打了,但是他没有停止过对任何事情都感兴趣。
当艾尔六岁的时候,他比以前挨打得更厉害了。他曾在他父亲的农场的屋子的其中一间里面玩耍。于是,他决定点一把小火。“我要看看会怎么样”,他说着。火迅速蔓延开来。艾尔逃走了,但是房子全部烧着了。火蔓延得足够远,几乎烧着了整个镇子。艾尔的所作所为恶劣到、危险到不可不加以惩罚的地步。然而,你不能对待一个六岁的孩子就像对待一个做了恶事的大人那样。
塞缪尔·爱迪生说:他要在镇子中心打他儿子,教他别再做危险的事情。他叫来镇上所有的人观看。
那时候孩子们常挨打,但是从不在公共场合。镇上人都来了,带来他们的孩子,教他们别干这样的事。塞缪尔·爱迪生趁他们都观看时打他的年幼的孩子。
阿尔瓦并未生父亲的气。但是,从那以后,他从不把痛苦当回事——他自己的痛苦,或者是别人的。
艾尔很快再次陷入麻烦之中。有一天,他和另一个男孩在一条小河里玩耍。
过了一会儿,艾尔发现就剩下他一个人了。他等着这个男孩回来。可是,时间都很晚了,那个男孩还没回来,艾尔便回家了。关于发生的事情,他什么也没说,但在深夜,他被叫醒了,被问起他朋友的事。
“我等呀等呀,”艾尔说,“他永远也没来。”
这个男孩已落入水中淹死了。艾尔不懂得应当把发生的事告诉人们。然而,他的父亲开始认为他有点不正常。塞缪尔担心他的儿子不关心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
当艾尔七岁的时候,他父亲的生意变得更清淡了。塞缪尔·爱迪生决心去另一个城镇。他想起了这个美丽的小城休伦港,在米西根州,他就是从那儿进入美国的。
休伦港建在圣克莱尔河流入休伦湖的地方。在旧法国领地格拉西奥特堡的一个镇的北部边缘。塞缪尔·爱迪生找到了一堂房子。那是一间周围有树,高大牢固的房子。从屋顶可以看见这些湖泊和河流。屋子里的房间都很大,有四个生火的地方。那儿有苹果树、一个花园和农场建筑。爱迪生一家带上他们拥有的每样东西,乘上一列火车,再乘运货马车,抵达米西根州的底特律。然后,他们乘坐一艘小船越过圣克莱尔河,到达他们的新居。
艾尔还没来得及好好认识一下休伦港,他就被一种叫猩红热的病弄倒了。他病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样一来,他母亲没有在那年送他上学。他独自玩耍,或者与母亲在一起玩,她亲近他、爱他。在后来的生活中,艾尔变聋了,人们认定这场病是他耳聋的因素之一。
此事过后不久,塞缪尔·爱迪生打定主意修建一座高台,超过三十码高,坐落在山顶上,这样人们可以眺望休伦港四周的地域。付二十五美分钱,游览者便可以到高台的顶端去,通过一架望远镜眺望。艾尔留在高台上收取人们付的费。
一段时间以后,人们停止来这儿观赏风景了。艾尔和他母亲常常自个儿到顶上去坐着,眺望那湖泊和河流。在那里,他们谈起话来仿佛都是一样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