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像他们那样——感恩·责任·忠诚
7206100000015

第15章 全心全意,尽职尽责(6)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一生未称帝,他是戴着汉丞相的头衔死的。这也是他值得世人称道的地方。他病死后,其子曹丕继位,不久称帝,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西汉名将——李广

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西汉着名军事将领。他的祖先是秦朝将军李信,曾率军战败燕太子丹。李广接受世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早在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以良家子弟从军抗击匈奴,杀死和俘虏了众多敌人,升为郎中,以骑士侍卫皇帝。他多次跟随文帝射猎,格杀猛兽,文帝曾慨叹:“可惜,李广生不逢时,不然万户侯都不够他当啊!”

汉景帝时期,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抗击吴、楚叛军,同样立下了战功。

汉武帝时期,任命李广为上郡太守。那时,景帝派一个宠信的宦官同李广一起统率和训练军队抗击匈奴。一次,宦官带几十个骑兵出猎,路遇三名匈奴骑士,与其交战,结果,匈奴人射杀了所有随从卫士,还射伤宦官,宦官慌忙逃回报告给李广。李广认定三人是匈奴的射雕手,于是亲率百名骑兵追赶三名匈奴射雕手。

追上匈奴射雕手后,李广命令骑兵张开左右两翼,自己亲自射杀二名匈奴射雕手,生擒一名。刚把俘虏缚上马往回走,匈奴数千骑兵赶来,双方摆开阵势要决一死战。李广只有一百名骑兵,他们都十分害怕,想快马返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数十里,如果就靠这一百名骑兵逃走,匈奴人一定会追上我们,那我们就完了。现在我们就留在这里,匈奴人以为我们是大军的诱饵,一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前进,走到离匈奴阵地不到二里多路的地方才停了下来,命令下马解鞍休息。他手下的骑兵说:“匈奴人就在我们附近,怎么敢停下来呢?”李广说:“匈奴人一看我们这样做,就更相信我们是大军的前锋了。”

匈奴骑兵果真不敢贸然进攻,趁夜,李广带着他的一百名骑兵,引兵而去。第二天一早,李广回到了部队。

可是,李广虽然勇敢善战,有智谋,战功卓着,但一直很不得志。

元狩四年(前119),汉武帝征选了强壮的战马十万匹,命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官兵私人驮运行装的马匹四万匹,步兵和运送辎重的人跟在大军之后共数十万人,正面攻击匈奴单于。后从俘虏口中得知单于在东边,于是改命霍去病自代郡出塞,卫青自定襄出塞。时为郎中令的李广屡次主动请求出征,汉武帝认为他年事已高,没有准许他,过了很长时间才答应他,任命他为前将军。太仆公孙贺被任命为左将军,主爵都尉赵食其为右将军,平阳侯曹襄为后将军,都隶属于大将军卫青。赵信为匈奴单于谋划说:“汉军横穿大沙漠后,人马必然疲惫,我军可以坐等擒获敌军。”于是将己方的辎重运到北方很远的地方,命精锐部队在沙漠以北等候汉军。

卫青出塞后,自俘虏口中得知单于住地,便亲自率精兵挺进,命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兵一处,由东路进军。李广因东路绕远,水草也少,主动请求说:“我的部队是前将军的部队,而今大将军却改命我部为东路军。我自少年时就开始与匈奴作战,今天才有机会正面对付单于,所以愿意作前锋,先去与单于决一死战。”汉武帝曾经暗中告诫卫青,说:“李广年事已高,运气又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正面作战,恐怕他不能完成擒获单于的任务。”卫青的朋友公孙敖不久前失去侯爵,卫青也想让他与自己一同正面与单于作战立功,争回爵位,所以就把前将军李广调到东路。李广知道后,很不高兴,坚决地向卫青推辞,遭到卫青拒绝。李广一气之下,没向卫青告辞就动身出发,内心极其恼怒。

卫青率大军出塞1000多里,横穿大沙漠,与匈奴单于的军队大战,一直把匈奴军队追到窴颜山赵信城,夺得匈奴的存粮供应军队。在该地停留一日之后,将该城和所余的粮食全部烧光,然后班师而还。

与此同时,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率领的东路军因无向导,迷失了道路,落在大将军卫青后面,耽误了约定的军期。直到卫青率部班师,经过沙漠南部时才遇到李、赵二位将军。

卫青派长史责问二人迷路的情况,并命李广马上到大将军处听候传讯。李广道:“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了路,我现在自己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又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时起就开始与匈奴人打仗,而大将军却将我部调到东路,路途本就绕远,又迷失了道路,难道这不是天意吗?况且我60多岁了,不可能去面对那些刀笔小吏!”说罢,李广拔刀自刎。

李广为人清廉,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他做了40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深得官兵爱戴。他的手臂像猿臂又长又灵活,擅长射箭,估计射不中目标,便不发箭。

他带领将士在困境中找到水,士卒没有都喝过,他自己决不沾水;士卒没有都吃过,他决不进食。士卒因此乐意跟随他。到李广自刎而死,全军上下无不痛哭。

老百姓听到他的死讯,不管是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无论年老还是年轻,都为他流泪。

李广在历代的边疆士兵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是一位“才气天下无双”的将军。唐朝时期,有不少诗句是用以歌颂李广的。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说,李广为人正像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治沙能手——王有德

王有德自1985年3月以来,先后担任宁夏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副场长、书记、场长,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20多年来,无论地位怎样变化,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带领干部职工完成治沙造林45万亩,控制流沙58万亩,经营管理面积由2000年以前的25.9万亩扩大到现在的147万亩,固定资产由1985年以前的不足4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6300万元,林木资产达到3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实践了他“山上绿、场子活、职工富”的奋斗目标。2002年6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曾庆红同志在视察白芨滩防沙林场时热情称赞“王有德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典型,是治沙英雄”。

白芨滩防沙林场位于宁夏灵武市引黄灌区东部的荒漠沙区,地处毛乌素沙漠西南,属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的公益型林场。1985年,王有德刚担任白芨滩防沙林场领导时,林场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粗放管理、干部职工观念陈旧等因素的严重影响,生产效益徘徊不前,林场工人一年中有7个月无事可做,半数以上的职工要求调走。面对这种困难的局面,他展开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到各护林点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在沙漠里徒步往返几十公里,在全面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后,王有德从调动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入手,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林场由此起死回生。之后,他又提出了“立足林业搞林业,围绕林业办企业”的深化改革方案,为林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后来王有德又发现林场里废弃的柳枝,于是组建了柳编场谋致富路,工人第一次感到“治沙也能赚钱”。之后又相继建了建材企业、苗木花卉公司,成为弥补林业生产缺口的“绿色银行”。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宁夏及周边地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程加快发展的有利形势下,王有德又出实招,及时组建了添保治沙造林有限公司,先后承揽80多家单位的绿化工程,绿化面积达4000多亩,以优良业绩,跻身全区绿化行业前列,累计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靠这些多种经营收入平均每年为治沙造林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治沙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帮助周边农村群众销售各类苗木上千万株。经过多年的努力,白芨滩防沙林场由原来的一个小场发展为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的独特荒漠生态区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多年来,王有德心里始终有一个目标:多为后人留些绿荫,少给人生留下遗憾。他以满腔的热血承担起绿化荒漠的责任。白天,他与职工一起推沙平田砌渠道,挖坑施肥栽树苗;夜晚点着煤油灯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工作就是每天打水泥板块,出卖力气,艰苦而枯燥。为了进一步拓展治沙空间,王有德再次请求灵武市政府将大泉乡东边的8700亩沙荒地划拨给白芨滩防沙林场,得到批准后,王有德带领林场的几十名职工向茫茫大漠挺进。时值初冬,寒风呼啸,沙子打在脸上如刀割般疼痛。没有地方做饭,他们就啃干馍、喝冷水;没有住处,他们将麦草往地上一铺和衣而睡。就这样,他在这里一住就是3个月,与工人们共同治理沙地1040亩,栽下了2万株果树。

有一天下午,正在巡渠的他,发现土质松软的渠道被水冲开了一个大口子,他一边喊人,一边夹着麦柴跳进齐腰深、带着冰碴的水中,工人们跟着他纷纷跳入水中,用身体挡住了水流,将缺口堵住。冬水全部按时灌完后,他因伤病被迫住进了医院,工人们拉着他的手说:“我们苦,场长更苦,只要王场长在,再大的苦我们也能承受。”1999年后,灵武市相继将灵州大道及环城路的9千米绿化任务、河东机场大环境绿化工程、毛乌素沙漠腹地交给了白芨滩防沙林场。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王有德对职工说:“我们的职责就是种树,哪儿需要就往哪儿种。作为林业建设者,该奉献时必须奉献,多栽树不是啥吃亏的事。”在他的带领下,林场职工们圆满完成了任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有德坚持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千方百计为一线职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了让职工搬出那些低矮破旧,“风天进沙、雨天漏水”的土坯房,他四处筹款,在市区盖了幢简易住宅楼。经过近20年的埋头苦干,全场5个管理站都铺上了柏油路,用上了自来水,架设了输电线路,看上了电视,通上了电话,并先后建起了245套房屋,解决了318名职工的住房困难。

职工全部上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在他的倡导和支持下,场里还制定了各种补贴政策,支持职工发展种植、养殖业,职工子女考上高中、中专、大学的,每人都有奖学金。王有德总说:“领导只有把职工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工人才会把林场的事看成自己的事来干”。几十年,他始终这么说,也始终是这么做的。

王有德几十年来严于律己,情系沙海,无怨无悔。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成为一名光荣的火炬手,面对记者们的热情访问,他只是反复说着一句话:“我就是个治沙的,能成为火炬手,我很激动。”

责任感驱使成功——比尔·盖茨

“1965年,我在西雅图景岭学校图书馆担任管理员。一天,一位同事推荐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来图书馆帮忙,并说这个孩子聪颖好学。不久,一个瘦小的男孩来了,我先给他讲了图书分类法,然后让他把已归还却放错了位置的图书放回原处。小男孩问:‘像是当侦探吗?’我回答说:‘那当然。’接着,男孩不遗余力地在书架的迷宫中来回穿梭,小休时,他已经找出了3本放错地方的图书。

第二天他来得更早,而且更加不遗余力。干完一天的活后,他正式请求我让他担任图书管理员。又过了两个星期,他突然邀请我上他家做客。吃晚餐时,孩子的母亲告诉我他们要搬家了,要去附近的一个住宅区。小男孩听说要转校,有些担心,他对我说:‘我走了谁来整理那些站错队的书呢?’我一直记挂着他。但没过多久,他又在我的图书馆门口出现了,并欣喜地告诉我,那边的图书馆不让学生干,妈妈把他转回我们这边来上学,由他爸爸用车接送。他补充说:‘如果爸爸不带我,我就走路来。’其实,我当时心里便应该有数,这小家伙决心如此坚定,又浑身充满责任感,这世上没有他做不成的事。不过,我可没想到他会成为信息时代的天才、微软电脑公司的创造者、美国首富——比尔·盖茨。”

这是卡菲瑞先生回忆起比尔·盖茨小的时候写下的文字。从中我们看出,许多伟大或杰出人物身上,总有优于常人之处或早或迟地显示出来。比尔·盖茨对待图书馆工作这样的小事,就已经表现出一种超乎同龄人的责任感,难怪他能在信息时代叱咤风云。一个人有没有责任感,并不仅仅体现在大是大非面前,而是大多体现于小事当中。一个连小事都不能负责任的人,又怎能在大事面前担当责任呢?

与比尔·盖茨的处事风格一样,在微软,所有的员工都必须具备责任感。比尔·盖茨认为,这是取得卓越成就的关键。微软公司管理的一个独到之处是充分授权,这与比尔·盖茨的个人观念和微软公司特殊的历史、文化有关。微软早期主要由软件开发人员组成,强调独立性和思想性。所谓充分授权是指领导让下属在管理权力许可的范围内自由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授权方式,虽然没有具体授权,但它几乎等于将权力大部分下放给下属。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能使下属在履行工作职责的同时,实现自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这种授权,需要具备一个前提,那就是授权对象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许多进入微软的员工在第一天上班时就会发现,想在微软如鱼得水,必须随时做好准备,遇事不能优柔寡断,搞清楚自己哪些方面需要学习,不懂的地方要勇于发问。在微软,员工必须对自己和自己的决定负责。

在微软(中国)公司的市场推广部,每一个产品项目下,都有一个产品经理。像负责桌面应用系统的罗经理,完全由其制定和完成在整个国内市场的产品定位和推广计划等一系列的工作。这就符合年轻人喜欢独当一面的特点,年轻人在微软工作觉得有足够的挑战性和吸引力。

公司一些高层人员在写工作报告时,常说一句比较中国化的词,叫“责任到人”。这表明公司非常重视人的作用,愿意给员工提供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最大的作用和潜能。事实上微软这种授权的行为已经被放大到了极点,员工有决定自己工作方式的自由,这确实令人振奋。说得夸张点,微软甚至为你提供了足够的绞绳,不过你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上吊。

微软鼓励员工创新,继而对工作承担责任;充分授权,让员工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企业般去经营;主宰工作而非让工作主宰;非官僚的管理方式,让员工与管理阶层能够彼此合作、互相支持;一个以绝佳品质及最高客服水准为依归的企业;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同样重要,共同为一个卓越的目标全力以赴;重视维护员工的自尊并尊重他们的能力,让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产生热情及使命感,相信自己的产品及微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