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像他们那样——成长·学习·创新
7206200000005

第5章 命运多舛,在苦难中成长(4)

卓别林有一个悲惨的童年,他的成长历程也是充满心酸的。当小卓别林还在狭小的园子里蹒跚学步的时候,严重的不安开始侵袭他的家庭。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生活并不是风平浪静的,街上到处都是失业者的行列,父亲老查尔斯也面临着失业的厄运,加上他嗜酒成性,这对于不景气的家庭状况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家庭的重担几乎全部落在母亲哈娜的肩上。不久,父亲酗酒病故,母亲也因辛劳过度病倒了。没有了经济来源的家庭只能把两个可怜的孩子送到孤儿院。从此,卓别林开始了他的苦难成长时代。

在一年多的孤儿院生活中,卓别林过着吃不饱、穿不暖,如同犯人一样的苦难生活。7岁的时候,病好了的母亲终于把他们接回家中,但是好景不长,不久他又无人照管了,再次处于饥寒交迫之中。但他没有回到孤儿院,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流浪儿,沿街乞讨,什么活都干,只要不饿死就行。

瘦弱的小卓别林时常遭到人们的蔑视与嘲笑,但他仍然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卓别林早期生活的艰辛和磨难,对其艺术风格的形成以及他后来所具有的坚强的意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8岁的时候,卓别林在一个游乐场里找到了第一份正式表演的工作,从此他踏上了喜剧生涯。20岁的时候,卓别林的事业开始有了起色,收入也不算菲薄了,但是他并没有被金钱冲昏了头脑,除了把大部分钱存进银行,其余的钱都只花在他唯一的兴趣上——买书。他爱读书,诗歌、医学着作或政治经济学论文他都读。博览群书的他,为自己培养了良好的品德。

1913年,他到美国,开始从事电影事业,并于1914年在《威尼斯赛车记》中创造了一个悲剧小人物“夏尔洛”,从此这个有特别装束的流浪汉形象风行世界70年,经久不衰。1936年,他主演了无声片《摩登时代》,这是一部有着巨大讽刺力量的影片,影片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把人都弄成了疯子。1939年,卓别林秘密拍摄了他的第一部有声片《大独裁者》,揭露和抗议法西斯对全人类的迫害,博得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热烈欢呼,成为风行世界的一部优秀作品。

卓别林一生主演过80多部影片,他的一些优秀代表作品,如《安乐狗》《寻子遇仙记》《淘金记》《城市之光》《大独裁者》等,总是寄同情于穷人,而嘲弄那些富人,充满了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人们的同情。

卓别林在美国居住近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于他参加进步文化活动而受到迫害,于1952年偕同家人一起移居瑞士,直到逝世。

面对严峻生活而永不泯灭的童心——莫扎特

1756年,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维的萨尔茨堡。他的父亲奥波德在当地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乐人,在萨尔茨堡大主教乐队任小提琴手。

也许是受家庭的影响,小时候的莫扎特在音乐方面就显露出了超人才华,被誉为世界上少有的“音乐神童”。

莫扎特在5岁的时候,就弹得一手好钢琴了,他能操一把小提琴与父亲及其朋友一起,凭直接视谱将6支三重奏曲演奏下来。此时刚学一年钢琴的小莫扎特便会自己创作各种小曲子了,被小城里的人称为“小天才”。

父亲看到儿子在音乐方面具有才华,为了让孩子开阔眼界,便带着6岁的莫扎特和他姐姐周游德、奥、法、英、意等各国,开始了长达10年的旅行演出活动。

在英国,8岁的莫扎特幸运地遇到了音乐大师巴赫,在巴赫的亲自指导下,他在艺术领域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有了长足的进步。

12岁时,他就为维也纳歌剧院写了歌剧《假傻姑娘》;14岁时,他为意大利米兰歌剧院写了歌剧,并亲自指挥演出,连演20场,场场爆满。这轰动欧洲的出色成绩,使得莫扎特14岁就获得了意大利音乐中心——鲍伦亚学院院士的称号。

5年之后,莫扎特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尽管他有旷世奇才,也免不了背负凡人俗世的种种困扰。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到宫廷乐队里挣碗饭吃。后来他忍受不了保守封闭的小镇生活,加上不识英才的苛刻雇主,只好请求离职,另谋新职。

第二年,他不顾父亲的反对与康丝坦采结婚,从此开始在维也纳定居,25岁的莫扎特开始了独立自主的艺术家的生活。

然而,作为艺术家的莫扎特是十分贫穷的,他甚至买不起木炭来温暖他居住的破屋。在寒冷的冬天,他只好把手插进穿在脚上的毛袜里取暖片刻,然后再继续工作。

贫穷没有把他压倒,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在他生命中这段异常艰辛的日子,他的几部最重要的歌剧诞生了,如《费加罗婚礼》《唐·乔尼》

《魔笛》《女人心》等脍炙人口的歌剧和众多的小夜曲。

莫扎特的音乐常常被人们称作“永恒的阳光”,因为他的音乐即使在表现痛苦和悲伤时,也似乎含有天真纯洁的微笑。他那优美、机智的旋律总是充满明朗、纯朴的气质,他那典雅、热情的灵感像清泉一样纯洁、透明、自然、流畅而喷涌不尽。

莫扎特的音乐给予人们的是经过生活锤炼后的纯真,他那面对严峻生活而永不泯灭的童心让人分外感动。罗马尼亚作曲家艾涅斯库曾说:“莫扎特的音乐如同火山斜坡上的葡萄园,里面火热,充满了翻腾的岩浆,外面却是一片宁静、清新、甜美的景象。”

在维也纳的生活使莫扎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一面是辉煌的成就,另一面是失望和潦倒。在维也纳的最后10年,是他作为自由音乐家进行创作的最重要时期,也是他以对艺术对自由的执着信念向社会抗争的10年。

自由对莫扎特来说同时意味着贫困,但莫扎特不怕贫困,他坚强地忍受着贫困的煎熬。然而,贫困却过早地夺去了他的生命,1791年12月,莫扎特病逝于维也纳,年仅35岁。在他去世的时候,屋中没有一根木材取暖,病倒在床的妻子无法为他送葬。临死前,他仍默吟着自己心爱的歌剧《魔笛》的旋律,在音乐的庇护下他默默闭上了眼睛。

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罗斯福

罗斯福出生于纽约州海德帕克镇的富豪之家。罗斯福的母亲是他父亲的第二个妻子。罗斯福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但他很早就离家在外。罗斯福的降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比的欢乐,幼小的罗斯福成为父母关注的中心。

然而,父母并不娇惯罗斯福,而是严格地管束他。母亲为小罗斯福安排了很严格的作息时间表:7点起床,8点吃饭,早饭后家教学习2~3个小时;下午1点吃饭;午饭后,学习到4点;然后是休息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童年时的罗斯福就受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

1888年,父亲又为小罗斯福请来了一位女家庭教师,教他学习德语。聪明的小罗斯福很快就能熟练地讲德语了。在学习之余,小罗斯福还经常到图书馆找书看,阅读了不少有关航海、海军的书。后来他曾8次随父母去欧洲,到过英国、法国、荷兰、德国和意大利等地,旅行又使他增长了丰富的知识。

1900年,罗斯福从格罗顿中学毕业后,进入了着名的哈佛大学。四年的大学生活培养了罗斯福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他对政治的热情,这为他以后的从政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罗斯福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了三年,取得了律师资格。毕业后,他在一家赫赫有名的律师事务所工作。

1921年8月10日,罗斯福与家人乘游艇在湖上度假,突然发现一座小岛上发生了火灾,全家人都投入到扑灭山火的行动中。两小时后,山火被扑灭,又累又热的罗斯福跳进湖水中洗澡。由于湖水太凉,没过一会儿,他就爬上岸来。回家后,罗斯福忙着处理文件,没有把湿衣服换下来。没想到第二天他就病倒了,第三天病情迅速恶化,手脚都不能动弹了。经医生诊断,罗斯福得了脊髓灰质炎。

发病后,罗斯福的双腿瘫痪了,并且还在向上蔓延。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罗斯福苦不堪言,但他没有气馁。在医生的指导下,罗斯福每天都坚持锻炼,终于依靠固定在腿上的钢架站了起来,而且学会了自己操作轮椅,从此轮椅成了他的代步工具。

长期的疾病能令人意志消沉,然而对罗斯福来说,却不是这样。疾病使他克服了从前急躁的毛病,使他能安静下来,集中所有的精力和体力去干手头的工作。而且疾病更坚定了他从政的远大抱负。在总统竞选期间,他的轮椅几乎走遍美国,他那“身残志坚”的精神为他赢得了更多的选民。

1929年以后,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美国社会呈现出积压严重、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于1933年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就职后,就雷厉风行地推行“新政”。从1933年3月9日通过的《紧急银行法》开始到6月16日的100天中,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了15篇咨文,提交了13个法案,向民众进行了10次重要演说。“百日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农业、工业、社会福利和救济四方面。“新政”

的实施,促使美国经济由萧条走向复苏,可谓是力挽狂澜的壮举。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后,罗斯福宣布美国对德、日、意宣战,他迅速地组织了一个军事顾问班子,在他们的参谋和帮助下,罗斯福挑选出了像艾森豪威尔、尼米兹、麦克阿瑟等善战的将军作为各个战区的司令官。由于美国的参战,以及美国对其他一些被侵略国的帮助,这场侵略战争的局势很快被扭转过来,罗斯福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