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回族金石录
7207400000020

第20章 教义教旨教理教史碑记(2)

是故,心为郛廓,性为形体。繇太虚有天之名,繇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存心养性,以事其天。慎修厥身,以俟其命。主敬穷理,以养此性。戒慎恐惧,以体此道。不愧屋漏,以事此心。斯与造物为徒矣!不尔,天顾卑之,人顾弃之,其将何以复帝者之命。

陈思沐手著

大明嘉靖七年刻石

河南郑州北大寺“大清乾隆己卯科举人牧天颜撰五梦歌”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此通俗宣教碑镶嵌于郑州清真北大寺礼拜殿门前北侧墙壁,作者为“大清乾隆己卯年(1759年)举人牧天颜。

一梦五十年,得正道非等闲,为什不把功来办?恁为非不端,全不信真诠,苦苦只把红尘恋。贪荣华,好心宽,坟坑一问何言答飞仙。

一梦五十年,不醒悟罔徒然,百岁光影如闪电,把作证不宣,撇五时朝参,复生怎将真主见。回答难,好伤惨,无常一到程程受熬煎。

一梦五十年,早回头撇尘凡,飞仙不定何时唤,忙追悔前衍,怕讨白门关,罪人难进主宫殿,苦难言,好可怜,挞算厂上一站数千年。

一梦五十年,忧死后搦空拳,万贯家财拿哪件,惟有随身干办,念锁拉桥颠险,细如牛毛快如剑,亲眼见,好凶险,紫火声嚎起黑烟。

一梦五十年,撇命令不交还,御问厂上难挞算,把文卷自宣,好羞隗,抱怨亲朋才是多无干,好心酸,但见恶蟒咬一,疼痛几千年。

河南郑州北大寺“清真寺积金会碑”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

此碑记述了清同治年间,郑州回民欢度伊斯兰斋月的情景,碑文对斋月的“至贵”作了充分的描述。该碑现立于郑州清真北大寺礼拜殿前,残蚀较重。

闻之洪门开天运历千秋而不废,国圣立教……真主普慈之日。奈世风浇漓,人心不古,明德炼性之事每……真主洞澈幽明烛照靡遗,立惩治之方以儆愚顽,示慈悯之念以后……遐迩异域弥新又恐其遗而未周,并传谕我穆罕默德。至圣宣布真主之教于斋月中者,以斋月为至贵之月传圣贵之言,比户张灯颂图……月始终内洁虔诚,外肃衣冠,同登拜主之堂,辉煌四壁。于此而心可明,于此而性可定,于此而……替也。是为序。

湖南隆回县山界清真南寺碑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此碑阐述了伊斯兰教在中国始传、发展、建清真寺及回民定居的历史,但除了郑和下西洋有史籍佐证外,“订天文之精微”一段,悉摘自王岱舆《正教真诠》一书的《自序》,其余则听自于穆斯林传说。该碑额刻有“清真古教”四字。

粤稽祖籍,吾教属西域天方国,自隋开皇十九年始入贡,唐贞观二年,哈辛人诸入贡,帝屡与言终日,凡纲常名教之大与夫日用饮食之微,无不克当夫礼。帝心欣悦,留住长安。哈辛曰茕茕孤立,不敢久居。帝因命请回民三千,住长安城仓门,各配一汉女,随作礼拜大寺七座,准免差徭。周世宗皇幸寺,赐(刺)名净觉寺,行铨(全)礼部,给与扎付冠带荣身,又令供职焚修。是以吾教流行天下各省,钦遵外随方建寺,赴北京例请扎付给住持寺院。宋武宗皇评论诸谓侍臣曰:惟清真教认主之教深知于正理,所以垂教万世于天壤矣。元之季世,回教始东。明洪武元年,皇访历于吾,因订天文之精微,改历法之谬误,超越前古,不爽毫末,帝心欣,以非正学真教不能及此,遂授钦天,赐居此地,并御书《百字赞》。宣德皇五年,帝差太监郑和往天房国备览,并画其图记真本回京,其国王亦差使臣将东方土物同原去通使七人献贡朝廷。

景泰辛未七月望日马欢述。

正德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北京后军都督府臣陈大策述梓云四夷无寺,惟天房国有其寺,其教法吾儒不知,惟敬主、忠君、孝亲及慈同内,外无所崇,至国朝共荷皇仁,屡蒙褒尝,碑难罄哉。

清乾隆三十三年岁次戊子黄钟月日修建

四川北川县擂鼓镇清真寺“重建清真寺碑”约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

此碑落款已风化,据内容推断立碑时间在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碑文虽以记述修寺经过为主,但前半部分用相当篇幅论述了伊斯兰教教义教旨。

盖闻天地之性,人为贵。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是以继往开来。古之人,圣圣相承,所维持于不敝者,恃有此道也。如我天方之教,得众圣薪传,其视他国尤盛焉。然不考其始末,察其本源,虽有蕴奥精微之义,广衍宏博之规而不彰也。我等收寻经典,考核源流,乃知西域有圣人焉,曰穆罕默德,生而神灵,识化生之理于帱载,通死生之说于幽冥。以故洁身则必需淋浴,养心则专事夫寡德,忍性则严持夫斋戒,他如去恶迁善而修己,至诚不欺以感物,婚姻捐助成人美,死丧相送以慎厥终。大而伦理纲常,小而食息起居,罔不有道,罔不立教,罔不畏天也。然节目虽繁,综其要,不过以化生万物之天为主,视其所主而事焉。主之外无余事矣。故吾人之奉崇圣教,而报其化生万物之天之德,以尽事主之德者,即本此也。其教虽美,但行于西域,而中国未闻焉。及隋时,始通中华,文帝慕其教,遣使求经典,创建怀圣、礼拜二寺。迄唐、宋、元、明,其教盛行,寺几遍天下焉。夫古人创一制立一事,各有命意,即各有主名寺也者,即吾人礼拜之所,敬天之地也。我场清真寺,创自乾隆初年,其画栋雕梁,规模则堂高数仞,刻桷丹楹。瞻仰则势接层霄,惨凌经营,极形壮丽。咸丰十一年,遭蓝逆之变,土匪丛生,杀毙我教老幼一百余,而寺同为灰烬,殊可惜哉!幸有沙公学友,邀集蓝兴泰、马德盛等,案控督臬,拿获数十人,于是所毙之命--赔偿,所掠之物按户点交,而我教复入兹土然。公因叹斯寺被焚,目即心怆,乃席前人遗业,督同教耆老,庀材鸠工,增其旧制,营于同治壬申,成于光绪丙戌夏,阅十余年而乃蒇事,其费贰千余金,今者焕然改观,非惟吾人是年之所,殆将振扬圣教于不息也,爰为之序。

甘肃武都“重修礼拜寺碑记”明崇祯四年(1631年)

此碑现存放于武都城关清真寺院内东侧。据传该寺初建于明洪武成化年间。碑由碑帽、碑身两部分组成。碑帽为透雕二龙盘珠造型,正中竖刻有楷书“大明”二字。碑身高145厘米,宽80厘米。此碑刊刻于明朝崇祯辛未年,即公元1631年,在武都清真寺中所存的碑刻资料中纪年最早。碑文以儒家和老庄之学喻讲伊斯兰教教义,对了解明代后期中国伊斯兰教的特点,以及陇南回族的形成分布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赐进士及第礼部左侍郎、河南新野康庄通家眷亲马之骑撰文

郡学生础石司宏辑补

商山名轩邵文传丹篆勒石

粤礼者履也,履天地之宗;拜者序也,序神人之和而始名焉。予尝读《太极图说》,三百六十周天之数,总无极而太极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孰能外此。自流衍羲皇,传及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莫不率性而成,大都只言归根复命之理,未悉归根之源。如来演教四十九年,终属蝶梦;老聃遗论五千余字,哪见回生。予虽后学,扶今筹昔,吾教祖圣人马罕默的从唐中宗时仙骨显应,降真经六千六百六十六段,本是太极祭皇传诧,字九万九千九百,一数乃为无极正脉诚无伪避却百邪之门户,有礼无形,包罗万象之橐龠,林林而生,总总而众,以土木金石作像,以回光照为从诵,明德新民而止,至善塵诗、易、书、礼而该春秋,济饥援苦,天下共为一家。入孝出第,四海联为心,生不礼像式,遵斋明,致敬之诚归焉,即葬吻合,丧欲速朽之箴,允垂圣教,誓不偕俗。予教诚真教哉,予教诚真教哉!予赞政天朝,遇武都长者牟公应蛟,除湖广按察司第官腾蛟邀予饮而会谭吾教,真所谓教内之个中人也。次晨捧鸠工图续,欲镌石以志,予备览如见栋宇崔嵬,堂室如虹,门观如垣,炜炜煌煌,泱泱(?)((?)),左雄右秀,龙翼鸾翔,还因高明德、牟思聪赀费,竭立营成,始得福地。频年牟思忠、花恒兴,荣游伴水;花有光、牟思和,续著黄堂,嗣是而琳琳琅琅,轶彝伦者咸赖圣教而宗师儒,乃脱凡入圣返本还源之一致也。予特铭之,以彰万圣之光,以扬仙骨之风,俾世世无敢屑越也。遂勒石以垂千载不朽之意。诸君子题名与碑同悠久也。碑岂徒式也耶?

同立石

木匠张可宰

石匠李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