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回族金石录
7207400000024

第24章 功德纪念碑记(4)

主圣曰:尝闻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为天,气之重浊为地。有天地故有日月,日月乃天地之精华。天文地舆既备,为万国之化。吾主圣祖籍西域天方国,次居陕西、中原、长安学习巷,渐入湖北省郧西红岩堡内。追念祖籍,于唐朝中帝前以为辅佐,钦赐敕封清教寺。玄宗丁巳年,钦赐敕封唐明寺。至元朝中统四年,钦赐敕封万善寺。大德钦封赛典赤咸阳王、平章政事建修。至明朝洪武十七年,钦赐敕封清真寺,饬兵部尚书铁铉修建。永乐十一年,钦差太监郑和建修。唐、宋、元、明以至清朝,一千二百三十余年,古今不易之规,吾西社、东社、十八盘众姓人等,不忘先祖古律,初三日期报本追远,承先开来,咸遵旧规,于是聚会,各捐资财,名目列于石碑。修造勒石,刻铭立碑。朝夕乾惕,式礼莫愆,祀事孔明,俱竭虔诚,人人自得寿考以为万亿无疆之休云。

镇安东乡嵩坪娅在内

阿訇计万里马兴龙魏花满王德均

大清道光二十九年菊月吉日合方同立

湖北谷城穆应春等人捐资捐经碑清宣统三年(1911年)

此碑现存谷城清真寺内,高40厘米,宽60厘米。

盖闻儒释道三教,各有所本,亦各有信奉圣经传世。我等生于西方,分支各国,其与中华圣教虽有不同,而土农工商为业、忠孝节义为本,大致不差矣。且思谷邑东门内建立清真寺,历有年所。原系我等敬奉圣主,祈福涤心之净地,旧日所藏圣经无多。兹有同类陈太茂家,贮祖遗主降圣经三十本,其大、二、三房甘愿捐入清真寺诵仰主德,窥四房有不愿意处,是以酌给钱十六串,以遏四房后日之异言。爰同住谷教亲乐输捐凑,勒石以彰太茂大房、二房、三房捐经入寺之美意。是为序。

宣统三年岁次辛亥三月吉日同立

广东广州海外教胞捐屋碑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

此碑为外籍穆斯林向怀圣寺捐房产碑,立碑人为坦尼,时间系乾隆五十年(1785年)。括号中原系阿拉伯文人名,现略去阿文,改用译名。

伴圣高贤,流光甚远,千古共仰,万世不磨,闻风起敬,为后人模楷。如(赛义德)大贤者,自唐时奉(穆罕默德)至圣付托,远来东土,阐扬圣教,后至辞世。响墓在粤,迄今千百九十余年。遐迩响慕,四海来宗坐静者,朝名宦者,至生生不息,仰望开经。

(坦尼)虽居海外,幸来东粤,父举美意,男继父志,一点真诚,特捐房屋一间,坐落德胜里首约,坐北向南。深一进,阔十一桁,送入怀圣光塔寺,师长乡老公议付托收租。遇高贤忌日,至响坟做睹阿。每年出清数目,倘数目不明,师长共同乡老公议,别人管理照常,一体立碑,永远为照。

父举意男坦尼立

乾隆五十年岁次乙巳仲春吉旦

广东广州四十位先贤碑清嘉庆七年(1802年)

该碑记述墨底纳国(即麦地那)40位先贤奉至圣穆罕默德差遣,协同斡葛思(即宛葛素)传教入中国,不意均为强人所害,而强人亦自尽同归,后人遂凑成41人之墓。因原碑字迹模糊,清嘉庆七年(1802年)予以重刻。碑现存于广州先贤古墓院内。

墨底纳国肆拾位先贤奉至圣穆罕默德差遣赍送天经,协同苏哈白斡葛思传教入中国,始于唐贞观年间。时到班次聚礼,偶遇强人尽弒。其强骇然,自尽同归,竟为舍希德仙游,埋葬凑成肆拾壹位先贤舍希德之墓。原有古碑,年久字矇,今照原碑刊勒。

嘉庆七年孟冬重勒

广东广州“永远断送房屋东营清真寺碑记”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

碑存于广州东营清真寺内。碑文记述回民李丁氏中年守寡,却将自己房屋二间捐赠东营清真寺作“掌教养廉”的情况。

夫谓美举之念,存在人心之发。举一念敬诚,播流百代。即如李丁氏中年孀守,积蓄锱铢。置有房屋二间,凭租度活。素敦教典,每怀恻隐,堪羡女年之道间矣。自叹乏嗣,身后此业必落于无名之手,有负一生减积蓄。故举一敬善之念,将自置小屋二间,当众送入东营寺内,作三位师长养廉,永远收租,以为供养之费,亦非留为蒸尝之业。其屋契纸,即交与寺中乡老收管,无得异言。浼寺中师长,遇氏忌日做睹阿,得藉搭救氏之呈愿矣。兹于嘉庆十二年十二月,敬将屋二间并契纸,统送入寺中,作掌教养廉之意,勒石流传不朽。故巅末李氏之孀志,敬诚之尔。

-此屋契纸当众烧缴无存,以杜绝后人争论。

-李丁氏十月初六日生忌,十二月初六日死忌。

-房屋一间,坐落文明门外,坐北向南,深一进,阔十五桁。

-房屋一间,坐落第四巷,坐南向北,深一进半,阔十五桁。此屋改换原在第五巷右手便(边)第九间,坐西向东,深一进半。

嘉庆十三年九月吉旦立石

广东广州“东营清真寺碑记”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立,存广州东营寺内。碑文记众人捐资买南海县民妇黎何氏自置房屋一间出租,以为该寺师长供用一事,并附录捐资者姓名、捐资数额。

凡事有功于世道者,不在一时,而在永远。所以伯夷事之清,柳下惠事之真,每事监牢永固,万载留香,皆由清真二字所出也。兹考东营清真一寺,始承前人创立,后人重修,延师礼拜,原为我穆民祈求回赐拜主之设。今年焕然一新。但根蒂浅薄,蒸尝无几,师长供给,支持维艰。左右熟思,巍山九仞,独力难行。是以前具小引,布告四方,荷蒙众亲欣然欢助,捐资落成。托中置买南海县民妇黎何氏自置房屋一间,坐落大南门外迎恩里西约。南向,深二进,阔拾一桁,后进拾三桁。左邻井,右邻庙。屋前至官街,后至城脚。价银壹佰两正。每月租息银贰大员,已添师长供用,感谢无既矣。合将布颁监字第拾号印契一纸,并黎何氏上手印契一纸焚化,落石以杜弊端。及将众亲资助银两数目、芳名勒石,永垂不朽也。是为志。

广东广州马朝宋敬送房产碑清道光五年(1825年)

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广州穆民向清真古寺、四坊公箱捐资送房以添助经学、添助穷丧尉然成风,尤以孀妇捐产者多。此一系列捐赠碑文,均立于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

南城穆民马朝宋送出屋一间,坐在归德门外南胜里中约。坐北向南,深壹进,阔廿九桁。上盖连地。周围墙壁、瓦面、门窗俱全。自道光五年五月份谨将此屋并契纸一应送出。四坊大乡耆轮值收租管理。每月收租钱四百文,交公箱存贮。但遇响坟先贤大人忌日,将此屋租钱以做香气使用,而存殁均感,则马朝宋沾师长、乡耆道咆哇卟不浅矣。落石以垂不朽。

道光五年五月吉立

广东广州撒卜氏敬送房产碑清道光七年(1827年)

撒门卜氏,身故后自叹无嗣。有自置房屋一间,坐落南胜里东头清真寺红墙边城脚。坐北向南,深一大进,(阔)十五桁。前至官街,后至城脚。周围墙壁、瓦面、板(幛)、门窗俱全。按买契系久字第四号。每月收租钱六百文。今送入四坊公箱内使用。每年逢氏之忌日,从公箱内支(银)壹中(员)作经资。敬请四坊师长各坊轮流到氏墓前念经做都阿,藉沾主上回赐无崖矣。

一、将买契并上手契一应烧,立石永垂不朽。

一、生忌二月初二日,故忌正月初七日。

道光七年五月吉日立

广东广州杨锡龙为先叔捐屋碑清道光八年(1828年)

先叔殿献公身故粤省。侄锡龙等世居长沙,不能留粤。今买下铺一所,坐落小北门内通龙巷。东向,深壹进半,阔十七桁,门窗、楼阁俱全,按买契系果字四十八号。今送与响坟四方值年公箱管业,每月收租银壹两正,但遇先贤大人圣忌、苏哈爸大人忌以做香气公用。遇先叔生死忌日,从公箱内每忌交银一元作经资。敬求四方执年师长到先叔墓前念经做睹阿。岁暮再支银一元做收租人鞋金。则存殁均沾。师长乡老道咆哇卟不浅矣。

先叔赵公讳元勋,字殿献,湖南长沙人。生于乾隆戊寅年四月二十九日寅时,终于道光丁亥年五月初三日巳时,享寿七十一岁。来粤游学二十余载,卒于粤。坟在走马冈南向之原。道光八年八月十三日侄锡龙等勒石,以垂远久。

广东广州李应祥捐银购屋碑清道光九年(1829年)

尝闻善莫大于敬老怜贫;事莫急于养生送死。四者皆仁人之所动心,而志士所乐成者也。前广州协镇应祥李公,蜀人也。其在任时矢公矢慎,整饬营伍,超拔英才,赫赫在人心目中。及其解组,慨然忧我教中之贫死而无告者。因语其蜀都阃府廷彪黄公曰:“若夫死而贫者是诚可哀矜者也。前人固有乐善而好施者,吾亦欲踵其法而行之。”因留下俸银七十大员(元),谓凡有贫丧者即助银壹大员(元),大约可为身布之用。此亦可见其仁至义尽云尔。倘其现在营伍身故与其父母故者,是有皇赏,不在此例。

其银现买小北门内湛家园屋壹间。坐南向北,深壹进半,阔十七桁。每月现收租银壹大圆,即送交四方公箱经理其事。此契已烧毁不留。惟望襄事者慎勿忘其善念可也。爰命立石,以垂不朽。

道光九年十二月吉日四方师长乡老同立

番禺丁世广羽来汉同撰

广东广州脱杨氏敬送房产碑清道光十年(1830年)

脱门杨氏身故后送人自置房屋贰间。一间坐落南胜里中约。坐北向南,深壹进,阔十三桁。前至官街,后至城脚。周围墙壁、瓦面、神楼、板(幛)、门窗俱全。买红契凋字叁拾号。一间坐落花塔街中约。坐东向西,深壹进,阔十五桁。前至官街,后至梅园后墙。周围墙壁、瓦面、神楼、板(幛)、门窗、户扇俱全。每月交右司地租纹银五分四厘。今送入四(坊)公箱内使用。每年逢氏生死忌日,在公箱内每忌支出银壹大圆,做经资香气。敬请值年师长到氏墓前做睹阿。永沾主上回赐无崖矣。

脱阿太原吔喊此项租银内,遇有四坊在位老师傅身故者,送帮打金井银四大圆。为此特志。

一、将屋契并上手契一应烧焚,立石永远不朽。

一、死忌日六月二十八日

一、生忌日十二月十九日

道光十年四月日立石

广东广州“马门沙氏捐屋碑”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

此碑立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现存东营清真寺内。碑文记述马沙氏向东营寺捐赠房产之事。

盖俭之为德,可以垂后世而贻后人。如马门沙氏,积俭而剩铺屋一所,送入寺内,以助蒸尝,不可谓德之非俭也。缘铺座落小东营西向。该氏凭中与王朝章买受,用价银一十二两陆钱正。平排两间过,深四尺,横阔二丈五尺,于嘉庆廿五年投税,布颁沛字九十四号。特志数言,以成不朽。今将泐石而敬为之小序。

道光十一年七月吉日

小东营清真寺执事等同刊

广东广州“羽马氏敬送房产碑记”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

人之所以为人者,心而已矣。心之所向,而志见焉。志之所在,而事成焉。前辈之好善者多矣,即其事可以知其心志之所在也。氏先夫讳大经有遗下屋二间,是其自置。其在世时,慕前人之将产业送出于清真寺与先贤古寺者,每叹曰:“必如是送出之产业可以赞助经学,可以充裕善行,然后产业真为我有也。”氏追念其言,欲成其志,故将其所遗房屋二间敬送于南城清真寺及先贤古寺,以为尝产。慎勿变置,庶能遂其志而完其心也。愿为值事者妥为经理,必得永远添助每年经学及诸项公费,则氏与先夫有厚望焉。

屋二间开列:

一间在南胜里中约。坐南向北,深二大进,阔十七桁。前官街,后粪地,左梁宅,右马宅。嘉庆十九年投税印衡字六十六号。

一间在南胜里中约。坐南向北,深二进,宽十三桁。另,偏间一所。阔九桁,后进宽十七桁。前官街,后粪地,左郑宅,右马宅。嘉庆十六年投税印洛字三十二号。

二屋每月租银两寺平分、贮用。

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腊月日

送屋人羽马氏立石

广东广州金张氏捐屋碑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响坟

今以善之动人心也,好善者之见善而思迁也,则风俗日变于淳良矣。氏见古今好善之人,每将产业敬送于先贤古寺、四坊公箱者。一则曰添助经学,再则曰添助穷丧。盖经学明,则穆民知所遵守;穷丧助,则穷苦者不至艰难。真善事也!至修理破坏孤坟者,切要之事。氏仰望思效之久矣。乃因氏夫讳圣超所遗,加以年月积蓄,置房屋一间,坐落南胜里中约。坐南向北,深二大进,阔十五桁。每月现租银贰大员(元)。敬送于先贤古寺为尝业,恳求轮值者妥为经理。稍得遂氏向日举意之心,则厚幸矣。每年抽出贰大圆,以为先夫生辰死忌经钱香气费用。

乾隆五十七年报税,盟字柒号。

十月二十日故忌,十一月十三日生辰。

道光廿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金张氏勒石

广东广州李亚太捐屋更换碑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立,现存东营清真寺内。

尝思事莫善于变通,迹莫先于表白。我小东营寺于嘉庆十二年十二月,蒙李亚太送屋一间入寺,作为蒸尝。其屋坐落第四巷,每月收租银一大元零铜钱四百文,惟有历年。自于道光二十四年,有李振昌因李亚太所送之屋于己合用,托中人郑洪,愿将自置房屋一间,并补回番银贰拾伍两,相为更换。其屋坐落第五巷,每月收租银捌钱。当更换房屋之时,曾经声明:阖坊乡老俱皆允肯,然后举行。其补回之银,将来修整湛家园内倒塌之屋。今欲周知,特为立石。

我东营寺原有童子会屋一间,坐落湛家园内。前于道光十三年,被水冲塌,越今十年,未能修复,惟是我寺蒸尝稀少,每逢圣忌格德里夜头,屡有欲行终止之叹,若不签银整屋,仍是于事无补。仰望师、官、衿、耆,列位举行美德意,签银若干,他日工竣告成,各受主赐,必膺吉庆,吉事多随,庆喜常遇也。是为序。

广东广州三十七人捐资怀圣寺碑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盖闻寺院之有尝业,原所以裕储积而供经费也。我怀圣寺创自隋唐,久为礼拜朝真之所,资育日繁,教众不下数千人,支应颇烦。值事等公议捐金置业,以图久远。爰集同志三十七名,人量力乐助,买受光塔街铺屋一所。坐北向南,深一大进,阔廿八桁。每月租银八钱,其租存贮本寺公箱,交值年之人收管,作为每年登宵之费。若有羡余,另贮公箱,以备修整本铺之用。其捐金人每位派送香器壹份,历年照名分送,永远勿替,庶不没前人创业功德云耳。谨将捐金各芳名泐石开列于后,其登宵香器即照此单分送,并志其巅末,以垂不朽。是为序。

广东广州刘继才捐资办学碑清咸丰五年(1855年)

尝闻好善之人,乃沾主之鸿恩,善为好学者也。今将经学而通其理也,始今博学而笃至切,问而近思,是其理也。好善者,启后人始见。我刘继才自置房产一所,在落成内崔府街。坐南向北,阔十一桁,深贰丈叁尺。将置业送到怀圣光塔寺添补经学费用。则原垂后远,永无更章,勒石刻碑。

咸丰五年岁次乙卯季秋月吉日立石

广东广州“祥茂号分送各清真寺功德银碑记”清同治三年(1864年)

清同治三年(1864年)立碑,现存广州先贤古墓院内。碑文陈述张逢春将云南腾越厅回民祥茂号所遗银两分送濠畔街寺、怀圣光塔寺等购置产业,以为每年斋月为祥茂号及代理人马大和、明其忠念经做“睹阿”费用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