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回族金石录
7207400000025

第25章 功德纪念碑记(5)

祥茂号者,云南腾越厅回氏也。贸易粤东数十余年,向获顺利,亦称富客。兹因马大和领伊资本与明其忠来粤,不幸马氏于年月仙游。明氏旋病故于后。而回民死以归土为安,故即将二氏葬埋于比郭之外。窃思坟墓孤零,阴魂无附,加以故乡扰乱,祥茂存亡杳无音信,春忝属至戚,能不为之心切哉?故将祥茂号遗下银两送入清真寺做功德,以每年斋月为祥茂号及马大和、明其忠念经做睹阿与夫省墓之费。其银分送濠畔街寺叁百捌拾两;光塔街寺贰百两;小东营寺壹百两;先贤古墓壹百两。希为各寺列位大执事将此银置立产业,勒石留传,永垂不朽,则没存均感共沾回赐于无疆矣。

怀圣寺银贰百两,内分两项:壹百两作开念天经,又壹百两置尝产存寺办公。买业字契,另勒碑记,合并声明。

同治三年二月廿八日

代祥茂号分送银张逢春立石

广东广州捐资东营寺碑清同治五年(1866年)

清同治五年(1866年)立,存广州东营寺内。碑文记述东营寺四坊回民众亲倡捐为该寺添置铺屋,以供所需事。

凡为善事者,流传永久。前人始创,后人重修。今虽本寺焕然一新,惟尝业稀少,每逢至圣寿辰及登霄夜格德里与师长养膳,艰于支持。是以蒙四坊众亲,倡捐添置屋铺,并将所有前送入寺内,一概上手契及印契纸,当众亲阖坊绅耆,焚化落石,以杜弊端。勒石永垂不朽,托庇真主回赐无穷矣。

今将东营寺尝业屋开列于左:

一间坐落文德里内,二巷对面城脚,此铺深一大进,阔十五桁。

一间坐落文德里内,第五巷内右边第九间,此屋深一进半,阔十五桁。

一间坐落南胜里东首约,在城脚,此屋深一进,有楼,阔十七桁,白文兴送。

一间坐落南胜里东首约城脚,此屋深一进,阔十三桁,金二太送,乾隆五十七年投税印烦字七十号。

一间坐落小东营街,此屋平排两边遇,深四尺,阔二丈五尺余。投税布须(颁)沛字九十四号,马沙氏送。

一置尝业坐落南胜里东首约城脚,此屋深一进,阔十五桁。

一置尝业坐落南胜里东首约城脚,此屋深一进,阔十三桁。

一置尝业坐落南胜里东首约,坐南向北,深一进,阔十一桁。

此屋系迎恩里倒塌荒地,将卖地价银四十两买回此屋。

一置尝业铺,坐落大东门外线香街中约,坐东向西,深(下缺)。

同治五年秋季吉旦重修值事暨值事同立

广东广州杨永春临终捐银碑清光绪十年(1884年)

清光绪十年(1884年)回民杨威祖立,现存广州先贤古墓院内。碑文记杨威祖之父杨永春临终时,以存银50两送入先贤古墓,代置产业之始末。

考讳永春字子祥,生平廉俭,朴实性赋,念礼斋赞,年值花甲,欲于朝觐,不料偶染脚疾,调理数月罔效,藉此归顺矣。临终时特请何阿訇羲瑞、马乡老吉臣、徐乡老逊庵嘱托丧事毕,留存银伍拾两正,送交先贤古墓乡老,酌量代置产业,按月收租。每年恭遇苏哈爸大人寿辰,并祖先兄忌日,将租息永远游坟修墓应用等语。是时因置业未就,其银贮交徐正合生理。现经三载,共得本息银柒拾伍两。兹凭中人马文由、马绍升买受徐宁远堂屋壹间,坐落高第街文兴里内。(坐)北向南,深壹大进,阔十七桁。现租与全益鞋栈,每月租银捌钱,价银柒拾伍两正,即日当中立契交讫。兹将缘由并生辰忌日刻石于后,永远为记。一议每遇忌日,请师长游坟支经资银贰钱正。

祖讳日光,三月十三日生辰,十二月初一日忌。

祖妣马氏,十月二十日生辰,四月初三日忌。

考讳永春,九月廿六日生辰,九月初七日忌。

先妣李氏,十月初一日生辰,二月初九日忌。

继母鲍氏,十月初六日生辰,三月初七日忌。

庶妣白氏,十一月廿三日生辰,十二月初一日忌。

兄讳念才,八月十九日生辰,正月初六日忌。

光绪十年贵月吉日

承继慈命杨威祖立石

广东广州白日初献屋碑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盖闻古今兴废原有定数,一举一动,非人力所能也。兹穆民沐真主之命,以生当顺主命,遵圣行而后死。人生世上,时刻不可忘。窃念始祖由粤西来东,迄今贰百余年,传至五世,到福泰公生子五人,日初居四,兄弟先后物故,剩日初一人。而予年七十有三,只一子孙两个,开设铺店。俗事纷(扰),我祖宗伯叔兄弟,若生死忌日不少,(恐)有忘忽,特将自置南胜里坐北向南屋一间,阔十七桁,送出四方清真寺公箱为尝业,切勿变卖,递年收租,以为贵月并先人忌日提念开经游坟及为公项之用,仍请将师长乡老妥为经理,请勿忘忽,则成(?)于无既矣。合刊本未(末)刻石以垂永久远。

计开:

祖考讳全广,生辰十一月廿七日,死忌十月十九日。

祖妣马氏,生辰九月二十日,死忌九月廿二日。

先父讳福泰,生辰八月初七日,死忌七月初四日。

先妣锁氏,生辰正月十九日,死忌十二月十二日。

生妣陈氏,生辰七月十四日,死忌十一月廿九日。

本身尚成,生辰六月廿一日,死忌十月初五日。

先室脱氏,生辰九月初二日,死忌六月十二日。

庶室顾氏,生辰七月初二日,死忌三月二十日。

庶室广氏,生辰八月十八日,死忌正月廿六日。

已上十八次生死忌日,每次支经资游坟银四毫。

贵月份提念各先人开经壹副,支经资银叁元,香气银叁元,支四寺膳金每(各壹)元,响坟中元。本身死忌开经壹副,支经资银叁元,香气银叁元。

光绪廿七年岁次辛丑贵月吉日

白宝善堂立石

广东广州羽大经之妻捐资碑约清末(1875年-1911年)

民念穆民沐真主之命以生,当顺主命,遵圣行而后死。人生世上时刻不可忘。惟是生身由父母,恩德固不忘,妇道与夫齐,翁姑宜纪念。氏夫羽大经先故,遗下有南胜里坐南向北屋一间。深二进,阔十七桁。前至官街,后至粪地,左至梁宅,右至马宅。嘉庆十年与赵成林买受,十六年印契,布颁洛字叁拾贰号。氏无子嗣,单生一女,嫁后亦亡。因思夫在日顺主命,遵圣行,无嗣先故。将此屋送出四方清真寺公箱为尝业。切勿变卖。递年收租,以为添补响坟大人忌日及各项公费。又念氏既无子,若氏故后,而翁姑与先夫小女忌日,走坟香气经钱,依靠谁人,故将各忌日附列于碑后。敬烦四方师长乡老妥为经理,切莫忘忽。则氏与夫铭感无既矣。合列本末刻石,以垂永久。

氏夫正月初十日生辰,十二月廿四日故。

先翁五月初十日生辰,正月初一日故。

先姑六月十六日生辰,十月廿一日故。

小女三月初八日生辰,十月廿一日故。

本身十月初三日生辰。

做忌日祈支银壹员(元)费用。

广东广州黄廷彪等捐资建别室碑约清末(1875年-1911年)

立于清末,现存广州先贤古墓院内。碑文简述回民黄廷彪等捐资创建别室一所,以为内外远近贫难亲友无栖址者住宿一事。

尝思崇祀贵乎恭敬,尊严宜肃,清高我教。先贤古墓,由来已久。奉祀庄严,规模远大。理应洁净,以庄观瞻。近因贫难各亲友在坟内厅堂住宿众多,朝夕未免杂踏,殊失体制,心甚不安。兹教末黄廷彪、保得刚捐廉在饷坟外、四十位坟外,创建别室一所,以为内外远近贫难亲友无栖址者住宿。特恳四方阿轰(訇)乡老,通知各亲友,除看守坟内工人二名外,或游学阿轰(訇)等,得在饷坟厅堂内居住。其余贫难亲友,请移至别室寄住,俾肃规模。幸甚!幸甚!谨泐奉闻

广东广州捐资修复四坊箱屋铺芳名碑民国五年(1916年)

乙卯年因水灾冲破四坊箱屋铺共五间,题捐修复芳名开列。

计开:

上海送来账款经俱进会拨助银贰佰大元整

共来贰拾陆柱该银叁佰大元整

一、南胜里二间共银叁佰肆拾元整

一、南胜里

一、南胜里一间共银壹佰大元整

合共支工料银陆佰壹拾元整

除来款外不敷银叁佰壹拾元整由箱支足。

民国五年丙辰八月廿七日

光塔街执年何勋臣马桂山立

广东广州“肇城教善箱碑记”民国八年(1919年)

广州回民于清光绪11年(1885年)“捐款购置产业,以其租息专助贫寒”,设立了“教善箱”。肇庆地区回民“因思效之”,购得房产“附省教善箱管理”,“每年付银贰拾柒两,交肇寺收存。若有贫丧就地给领。”并于1919年立碑纪念。

窥以怜贫周急,人有同情。济弱扶危,谁无好善。我回人素号爱群,凡事则互相联助。如遇丧死,若无葬费,既乏点金之术,又无告贷之门,仰屋咨嗟,情殊可悯!教内同人有见于此,爰集捐款,购置产业,以其租息专助贫丧。于前光绪十一年而教善箱之所由创也。数年之久,慈惠昭然。肇地回人,因思效之。幸赖向公义瑞、马公文衡提倡,亦蒙各善长输将,款始集成。于是购得朝天、学宫等街之屋贰间,附省教善箱管理。并公议决定:每年付银贰拾柒两,交肇寺收存。若有贫丧就地给领,免路途间阻之劳,为穆民援助之义。时年历久,泐石而恐无稽。人士众多,芳名庶不备列。前襄此举,回赐无穷。

一、朝天街屋一间,第七号门牌。

一、学宫街屋一间,第四十号门牌。

民国八年己未孟春吉立

广东肇庆“教善公箱碑记”民国十年(1921年)

肇庆地区回民设立“教善公箱”后,“各省人士之在粤者,皆踊跃输将,以佐其成”。1921年当地回民将“兹事始末并当日捐款人名,勒石留为纪念”。

自来公益事业,最足缴(激)发群众之天良,而诱起其慈善之心。是以义士仁人,恒有捐弃资产,投诸公益事业者,盖好善乐施之观念,古今中外,一致相同。而况吾教人民应办之事,凡个人所不能维持,尤赖群力之协助者乎。晚清时代,吾粤回教生计弥艰,于是教中热心之士,拟置产业,以办教务,一时各省人士之在粤者,皆踊跃输将,以佐其成。爰于前清光绪廿一年,购置产业两间,送入教善箱内,收执管业。除每年拨银贰拾柒两,交肇庆两寺办理教中善事外,其余仍归教善箱支用。其愿之宏,而情之切,一至于此,是可感已。同人等缅群劳之足纪,惧潜德之弗闻,特将兹事始末并当日捐款人名勒石留为纪念,后之君子有以览观焉。

兹将当日捐款芳名列左各省绅商乐助:

以上每中元

张罗氏三钱薛连升洪二钱

以上总共助银肆佰伍拾肆两六钱贰分肆厘。

支买学官街门牌第四十号平排屋贰间,该银壹佰玖拾伍两支买朝天街门牌七号屋壹间,该银壹佰(两)正连中人换右司照修葺。共该银壹佰肆两正。

合共支银肆佰叁拾伍两正。

除支尚存银壹拾玖两陆钱贰分肆厘。

中华民国十年辛酉六月上浣

广东广州徐礼瑞等赠资怀圣寺碑民国十二年(1923年)

窃以追远之意,因念祖灵,报本之忱,勿忘宗德。惟我先人发派,由唐宋以历明清,数代列祖荣迁,自西徂东而至。古今之事,兴废存亡,原有定数。一举一动,非人力所能为,凡百经理,务求划一,勿使混淆别端,易于转变,更从此永垂千秋,获赐无穷。兹特将先祖道光十六年遗下空地一段,随由徐永邦建筑房屋居住,到道光二十六年归真后,附于徐应忠。幸蒙列位乡老做回位份,继续修葺。至民国八年,回场遗嘱兼之朝天街井头巷第七号门牌屋壹并两间,送入怀圣寺永存,以供祀典。每年租银恭遇:

曾祖父会荣十月初五

曾祖母卜氏二十五

祖父永邦六月初八

祖母哈氏二月初八

先父应忠在圣忌月廿四日

先母马氏十月廿二日

继母梁氏在堂

所开前列忌辰日,虔念天经一盒,永远不忘。特此碑记。

广东广州“重建怀圣寺光塔碑”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此碑用阿拉伯文撰写,现略去阿拉伯文,录用译文。

译文

奉大仁大慈真主之名感赞具有宏恩的真主,求主赐福至圣穆罕默德,赐福给他的亲属和挚友。

这座尊贵的光塔,系穆圣的挚友、先贤艾比宛葛素之子赛义德所建。他为宣扬伊斯兰教来到中国的东方,教历一千三百五十一年前,时值中国唐代初期,为怀念真主的差使而修建此塔。塔高一百六十腕尺,内空外圆,是阿拉伯宣礼塔形式,原是呼唤教徒礼拜的场所,后因年久失修,废弃多时,于是教徒们决定集资重修。因为这是先辈们早期的遗迹,又是游客参观胜地,故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和关怀这项工程,更蒙真主慈恩和贵圣福荫,施工半载便已竣工。教徒们十分知感真主,特设此碑,以俾后人勿忘先辈业绩。

赞养育我们的真主超绝,一切感赞全归真主--养育造化众世界的真主。这项精心修建的工程,于教历一三五三年三月吉日竣工。

贫道者穆罕默德·欧斯曼·哈珊·哈乃菲撰文

广东人穆罕默德·雅古布丹书

广西平乐县乐捐本寺师长养膳功德碑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此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碑为记载平乐县历代重修清真寺的8块碑碣之一。碑存清真寺内,高约130厘米,宽约80厘米。

凡事莫难于创始,而究莫难于成终。盖创始者几经营谋而基始立,成终者几经护持而功乃成,此韩昌黎所以有“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之语也。平郡旧有清真寺,创自乾隆年间,后因地址揪隘,众议变置,迄嘉庆二十一年遂移于西关外。前殿虽备,后殿犹虚,年久日深,生齿浩繁,每逢佳节拜班次莫分,遂有拥挤失仪之咎,复于道光辛卯年遂将后殿修葺。施朱彩,涂丹臒,栋于弥见其壮丽;去窄狭,就宽敞,朝拜遂觉其从容,是后之建有俾于前殿不少也。前此寺内原有公项以供养师长,自建后殿,需用不敷,遂将前业变价以为弥补,则师长供养按月挨户签捐,终非久远之计。道光己亥,众议欲向省垣各方签募置业,以图久远,维时菊圃马君闻之,欣然曰:“可。此事予筹之熟矣。”如是遂偕师长马由仁先生等往省签募捐项。收齐遂置西门内卡房对面铺屋一所,又建泰山桥铺屋二间,又前置西门外铺屋一所,将来出租,除供养师长外尚有余息,即以之为格德尔及贵圣明忌之费,兹殿宇维新,供养有资,捐凑可免,是一举而三善备焉。予秉铎富邑,庚子冬于役群垣菊圃马君为予备述其事,乞予一言以告来者,予不敏,喜其事之有成,爰濡毫而为之记。

富川县学训导临邑白照拜撰。

谨将官绅乡城各姓乐捐芳名列后:

俸满百色分府即升府正堂许(官印)保琨捐银十两整,未收;

署广西桂林营游府马(官印)西平捐贺银五两、花银五元;

署平乐协中府题升龙凭营都阃府刘(官印)永钧捐钱七千文;

平乐府富川县学训副堂白(官印)照捐钱二千文;

广西抚标左营守府世袭云骑尉罗(官印)国义捐钱四千文;

广西抚标左营分府周(官印)云捐钱三千文;

平乐协左营存城分府马(官印)云宝捐银六两整;

富贺营驻防钟山镇汛分府傅(官印)金廷捐银五两整;

富贺营分防龙水汛总司刘(官印)大刚捐银三两整,钱三千文;

广西抚标左营左部总司张(官印)士蔡捐钱三千文;

广西抚标右营右部总司马(官印)得恺捐钱三千文;

广西桂林营右部总司刘(官印)存庆捐钱一千文;

世袭云骑尉候题守府李(官印)锡钺捐钱一千文;

广西桂林营副总部马(官印)荣升捐钱二千文;

卸署长安分司候补巡政厅马(官印)兆兴捐钱一千文;

钦赐六品职衔候选分府马(官印)秉良捐钱二千文;省城东门外:

马兆熙捐钱五百文;堂捐钱八千文;宋文煌捐钱三千文;

白起文捐钱一千文;张孙任捐钱一千文;白宗仍捐钱一千文;

张福田捐钱一千文;张永明捐钱八百文;张福善捐钱六百文;

马芝鹤捐钱五百文;张福爵捐钱二千文;

楚南:

刘存德捐钱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