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回族金石录
7207400000032

第32章 捐资助学碑记(3)

尝思正教明而后至道著。吾教流传中域千有余年,其讲明而切究者,罔非君臣父子之理,忠孝节廉之行,与儒教敦伦饬纪,正黜邪道若同途。教既得其正,而学尤其人。末寺自延元长马阿洪以来,学问渊博、经术湛深,固不胜述,即平日训诲之间,讲手画,朝夕勤劳,切切然以明道为愈者,尤一时所推,夫是以闻风景仰,四方来学者不啻十之九焉。然而从学既众,供学之资虽每月乐有捐项,固见劝善之仁,而日用莫敷,犹须将伯之助。末等羡教学之得人快,斯道之有寄,相与捐旨,积累十余年,子母相权,幸获多金,既置房屋田亩,归入收租,而供应薪水始克补其不足。虽然是举也,更愿来兹学者体乐育之师心,思期望之众意,书面讲贯夕而习后传,道学昌明,庶不失末等清以白其心、廉以洁其志之冀幸云尔。是用勒石,永垂不朽。

一、置黑窑巷内牯牛山田共六丘,该税小米一斗六升,价银六十两;

一、置西门内外桥边铺房一所两间三进,价银一百五十两;

一、置龙神庙大街铺房一间,价银二百五十两。

道光十年岁次庚寅孟夏穀旦

四川南充顺庆清真寺碑记清咸丰五年(1855年)

南充为川北回民聚居地区之一。此碑记载了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当地回民聘请的经师马有先,恐“后学失传”,“以募化为任”,赴成都等地劝募来三百余串铜钱,购买房产一处以房租作“延师之资”。以维持经堂教育的感人事迹。

且人欲探道蕴,莫切于诗书;欲溯教源,莫大乎经典。盖诗书足以破愚,经典乃以立本。是孔圣之书不可不读。而回教之经安得不诵乎?故教典必求其所,而读经必得其人。则延师之举,其不可缓也,明矣!郡城西有清真寺,建自雍正初年,多缺略未备,暨乾隆嘉庆间,前辈老成募化各方,捐赀重构。叠请经师教读,其中无非欲吾教之流传不息也。我等体前人卫道之苦心。惧后人从教之无术,固接成都孝泉有先马老师课寺内,阐教传经。奈本方素无常业,每年修金系亲友捐输,第恐历久难继,后学失传。马老师目睹时艰,遂以募化为任,约同保公继述赴省募化,蒙各寺亲友相助,共得钱三百余串,除往来费用外,实存钱二百五十串,当得大西街瓦房一院,每年计收佃钱四十千之谱,以作延师之资。至于省郡亲友不吝重赀,倾囊成美,其得真主回赐也何夫疑哉!今恐久而不彰,爰将出功如书列:

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甸百亩村代香书馆碑记”清嘉庆十九(1814年)

此碑立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碑左主要记载合姓家族的历史,碑右主要记载建书馆捐银两,买田地为学田及学田出租情况,碑阴字迹已无法辨认。

立永远合同碑石。合族绅士老幼等为因设立书馆培植风水区。原甸百亩、旦气两村祖茔大道堂、大凹子二山,先曾祖赐进士某一公拣选胜地也。粤稽我族乃元朝开滇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后裔。始祖原哈姓公讳喇,任广东宣慰使都元帅,元末明初流寓河西县城。七世祖哈公讳政,中正统中(甲)子科举人,任四川省达州知府,易哈为合。自此六世祖合公讳义安,子宜,并于城西青山之过峡岭。五世祖讳元城东下回村寺欲右。四世祖城东下回村寺后左旁。高祖讳葬于甸百亩大道堂,世守此地相传,皆也。惟高祖年逾九旬讳举乡欲大宝当时恩荣,亲友奉为楷模矣。曾祖讳揆字其一,戊子科亚元正科进士,榜下内朝吏部考功稽功司兼理律例馆纂修事务使世武门中元帅政功则有吏部天光宣化承流洋溢一时香傅达百世六公大二伯祖讳迎孝字永锡,三伯祖讳孺颖字钝奄,祖父讳孺淳字模巷,五世祖讳。

云南建水东山西寨清真寺碑清道光元年(1821年)

嘉庆年号仅有二十五年,二十六年系误,故碑应是立于道光元年(1821年)较为可靠,现存于建水东山西寨清真寺内。碑额题有“尝思”二字。王之几生人为贵,回于人类中尤为至贵。主之钟爱者,重则其任、亦匪轻故。有生之初,曰命、曰认、礼、斋、济游五事,此回教之大关键也。夫有回教必有清真寺,以五时朝、七日来后之外。东山西寨,元明时无寺。康熙年间,合马二姓人,庀材鸠工创立古寺,随后培植两大栋宇一岁、焕然一新。然有寺不可无,二姓人等协力办理,共置得田租三十一石零。所谓集腋成裘,积米成厦,恐。计开寺内历年以来,共积得租谷十一石五斗,内载买粮一斗九升,教师脩金谷一石一斗,二以嫫掌教各三石。核梯谷二石、墨精谷二石。一支出学生火谷十九石,内有马纳替。

嘉庆二十六年三月初立

云南开远大庄清真寺“马公小堂捐资助学碑序”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碑立于1936年,高150厘米,宽60厘米,现存开远大庄清真寺内。

经云:善出天,修真原于率性。又曰:惟善为宝。吾乡之故武孝廉马公小堂之好善,盖出乎天矣。其修真也,由于率性矣。公姓马,名应达,字小堂,吾庄廉洁正绅马公怀堂之侄嗣也。光绪丁酉科武举,历官守府人民,累充地方正副团首。公生而魁梧,为人倜傥,其好善乐施,持身廉洁,大有乃叔风。乡人疾难婚丧,公多解囊,以助乡人,至今称颂云。公晚年矢志修真,于民国二十四年倾资往觐麦加圣城归来,殁于船中。当临终,谆谆遗嘱同伴,归家告家人以田产之一部分作善举。而伊德配段氏,为人贤淑,其好施也亦不亚公,慨然曰:“先夫创业维艰,不无过失。夫君既有遗嘱,而氏敢不竟成。”慷慨数语,不愧淑人。兹马段氏商得血侄正喜同意,将公备价向尹姓杜卖得,坐落龙溪乡仁寿树界内田心田六丘,载租六石,立约永捐入大庄新民学校小公,作学生伙食费,永不许族人后嗣染指。此种善举,深堪嘉敬。天经云:用一钱于主道,公判之日,享加倍的赐。至圣云:用一钱于学子之求学当中,如用伍哈代金山一座。未来的(得)赐与可想见矣。岂非维善为宝乎。公虽死,而后善行长存。乡人爰发起而为之序,镌石志不朽矣。

云南开远大庄清真寺“纳金氏捐资助学碑序”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

碑立于1938年,碑首刻有“名德流芳”四个大字。

窃维人生百年,须尽惟善行,万古长存。吾庄于逊清光绪间,由婆兮聘获纳公新斋,主讲清真寺讲席。公学有渊源,名闻远近,负笈从逝者,络绎不绝,而毕业施者,亦数见不鲜。在吾教主讲中,有如公者寔不多觏。而公之德配金氏,尤为贤淑异常。其好善乐施,出自天性。公逝世后,所遗田产,年得租金多以之作善举。如吾庄过去因地方多故,公用窘迫,经众典出寺中田租一十三石与马姓,其田坐落马家寨,典价旧滇币三千二百五十元,致学费不敷。金氏闻之,则照数捐出交众,向马姓赎还寺中,作学生伙食。又金氏手上备价大花银三百六十元,向纳成昌转垫得回公田一份,坐落马家寨背后,其坵埂租数均载明垫契约。复经回管事,先后向金氏加过垫垦洋一千五百元,而金氏示如数捐入寺中作学生开支。此非流传万古之善行乎。然流传久远,又非刻碑勒石不可。乡人爰发起而为之序,用志不朽之尔。

发起人金正有、王家鹏、马时珍、马宝桢、马佩玱、马佩珊、马熙文(等四十六人略)。

邑人杨福珍序,马良绅书丹

民国二十七年一月四日立

云南开远大庄清真寺“赛君文华张君怀瑛捐租助学碑序”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

碑立于1940年,由碑头、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高100厘米,宽60厘米。

窃维吾教,亘古常存。盖系人祖阿丹神灵首出,圣贤继起,道合天人,参赞化育,典籍汗充,迨至圣穆罕默德生,总集大成,德化灵异,道愈照明,乃自天(方)衍于东土。自隋唐以来,历朝胥认为,吾教之道至大、至正、至精。屡蒙敕建寺宇,以为朝拜之所,所借资兴学育才。故凡清真寺所在,无论通都大邑,穷乡僻壤,靡不设学施教。第学校之隆替,恒以经济为转移,故教育未能一致进步。当此国难日,及非教育不建国,苟国不建,而宗教亦不能兴。吾乡赛君文华,张君怀瑛,有见及此,慷慨捐田租,作新民中阿学校基金,以资育才兴教。查赛君,系咸阳王赛典赤后裔,素来热心宗教,好义急公。而张君则系乡先达乙酉科乡进士官副将耀廷公之少君也。乡人士以俩君乐育英才,不吝资产,慷慨输将,志同道合,颇为难得,因恐日久湮没不彰,爰为序而勒诸石,以志不朽云尔。

邑人杨福珍序,杨曙书。

计开赛文华捐入坐落双井水菜地六丘,载租八石。捐约执照交公收存。

张怀瑛捐入坐落互窑头田地一份,载租八石。捐约执照交公收存。

发起人马佩玱、海进良、马时珍、金正有、马佩珊、马仲才(等二十人略)。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十月初六日立

石工李有德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