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趣谈成语与文言
7221600000112

第112章 马首是瞻

春秋时,大国争霸,战争不断。公元前562年,晋悼公出兵攻打郑国,秦景公出兵救郑,在栎地大败晋军。于是秦、晋这两个世为姻好的邻国,结下了仇冤。

3年后,晋悼公为了报仇,联合齐、鲁、宋、卫、郑等12个诸侯国,一起伐秦。晋国大将荀偃任三军统帅,指挥作战。

联军看似声势浩大,毕竟是七拼八凑而成,人多心杂,各有各的打算。队伍开到泾水边,各国军队都不肯第一个渡河。荀偃十分焦急,想不出一个好办法。

碰巧莒国大夫叔向到鲁营拜望鲁国大夫叔孙穆子,探问鲁军的打算。穆子诵诗一首,表示要坚决渡河。叔向回营,也就下令准备船只。

莒、鲁两国军队率先渡河。郑国大夫公子便对卫国大夫北宫括说:“我等奉命助晋伐秦,怎能观望不前呢?”北宫括也觉得这样不对,愿和公子去劝说大家一起渡河。

就这样,各国军队纷纷渡过泾水。秦景公见敌军逼近,派人在泾水上游施放毒药。

联军饮用河水,许多士兵中毒身亡。各军人心惶惶,又不肯继续前进了。

幸亏郑国的公子不愿耽搁,命令部队开拔。各国军队在他带动下,才跟了上来。大军好容易到达秦地,安营扎寨。

荀偃原以为联合了十二国大军,声势浩大,秦军势孤力单,必然急于求和。谁知秦国已打听到对方军心不齐,士气不振,所以毫不胆怯,全无求和之意。荀偃为此十分恼火。

他立即对全军将领发布命令:“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意思是:鸡一叫就开始行动填掉水井,平掉炉灶,全军都要看着他的马头所向行事,他奔向哪儿,大伙就跟着奔向哪儿。

谁知,他的副手、晋国下军统帅不满荀偃的专权,第一个出来反对说:“这算什么话?难道都要听他的?办不到!他马头向西,我偏向东!”说着,真的带上人马回晋国去了。这一走,全军大乱。

荀偃哭笑不得,只好仰天长叹道:“我这命令下得是有点过分,这是我的过错,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命令既然不能执行,哪里还会有获胜的希望。如果交战,势必秦军大获好处。”于是他大声宣布:“全军撤回!”

荀偃对本军内部军帅不和的严重性估计不足,不切实际地命令部下“马首是瞻”,结果适得其反,指挥了一场不战而败的战争,被后人传作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