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揭秘血管病
7227800000012

第12章 人体是什么(2)

第二个作用:输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第三个作用:输送营养排出代谢物。

第四个作用:通血和止血功能。

第五个作用:防御功能和清理现场。

第六个作用:保持体温。

第七个作用:化学信号通道。

第八个作用:还有“打包装船”的功能。

小结:重视自己的血液状态就是重视自己身体的健康。

3.7 血栓和血稠的概念

血液在大血管和微循环中流动,大血管主要是输送血液,微循环主要是代谢场所。血栓主要是即时影响血液输送,血稠主要是缓慢隐性影响代谢,两者有区别又密切相关。

血管破损时,损伤处会发生血管痉挛收缩,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凝胶化,形成血栓,阻止破损溢血。局部血栓的这种好处若扩大到妨碍血液流动就会变成坏事,因此血液在远离现场处还有一套防止血栓形成的机制。就是说,形成血栓与防止血栓保持着生理平衡。引发血栓的原因是血管破损。脑血栓与心脏的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到血管破损而诱发出来的。阻止血管破损的进程是正确的治疗方法。如果置破损于不顾,一味采用抗凝药和溶栓药的治疗方法,是弊大于利的错误方法。如果这种片面治疗方法不纠正,将会增加更多的“刀下鬼”!

血液去掉血细胞是血浆,从血浆中去掉一种纤维蛋白是血清。若没有这种纤维蛋白的血液不可能凝固。这种纤维蛋白质既可以连接起来形成纤维网,又可以断成很多小段游离于水,所以叫纤维蛋白。在微循环部位代谢交换效果,一方面靠单层内皮细胞的裂隙大小,一方面又靠纤维蛋白网疏密程度调节通透性,这样共同影响着细胞的代谢程度。纤维蛋白在血液中成网状和成段状,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当偏重网状时,血液会变得黏稠,导致微循环灌注不足。血栓和血黏两种血液循环障碍,机制不同,所以,血栓和黏稠是两个概念。

血液是十分复杂而特殊的悬浮液。它的流动性极大地影响着细胞的代谢功能。这就是所有疾病都伴有血液流变性障碍的原因。近百年来,对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偏向理论化,把过多因素搅到一起不得要领。导致在病因、检测、指标、仪器、诊断、药物、治疗等方面与客观真实情况相差较远。现有的离体血黏度测定仪所测数值不能正确反映血管中血液稀润程度的真实性。

纤维蛋白网对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在形成血栓时有网罗作用,在流动状态下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血栓和黏稠都与纤维蛋白质的平衡状态密切相关。而纤维蛋白的平衡问题,由于医学历史上的理论错误,导致医学长期放弃了研究。

血液的特征就是平衡,平衡的核心必是阴阳平衡,而钙离子的平衡是核心的基准。当作为基准的钙离子失衡以后,血液会在失衡状态下运行,这是心脑血管病以及癌症几十年病程中的血液状态,还远远没有被我们所理解。过多钙离子影响着血液中的每一个过程:提升了血栓形成倾向,降低了溶栓能力,提升了纤维蛋白网形成倾向,降低了纤溶的能力,提升红血球聚集程度,加大了流动阻力,还导致血管壁发生炎症和沉积等,都源于钙离子过多这一事实。了解事实极其简单,破除迷信却极其困难。

小结:血液高凝状态的主要原因是钙离子浓度过高。

3.8 血液中阳离子的稳定

血液中的内容物都带有电荷,如果不带电荷就会沉淀。血液中不允许任何内容物有沉淀发生。如血管内的脂肪沉积、淀粉样沉积、色素沉积和钙质沉积,那都是不正常的病理现象。

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整体上是保持平衡的。血液中的阳离子从浓度上看只有四种: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和镁离子。其它的正离子浓度相差好几个数量级,只影响系统,不影响正离子浓度。由于钙离子的生理功能相对重要,又由于化学性质的独特性,所以形成了以钙离子平衡为基准的正电荷平衡系统。

人体调节钙离子的平衡系统最庞大、最复杂、最重要。这是生物生存的需要,这是在亿万年进化中形成的。我们只能认识它,尊重它,而不能忽视它。正是因为有如此特殊的地位,这套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任何一种偏差,都会引起相应的疾病。譬如,佝偻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冠心病、脑中风、结石症、骨质疏松症,甚至是癌症,都与钙离子出现了偏差密切相关。

钙离子平衡对所有生物体来说,都应该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它是正常生理的基准和始动因。人类若能明白这一点,就会理解,5亿多年前以骨骼起源为特征的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现象发生的原因多么合乎逻辑;就会理解,恐龙血液中与我们人类血液中钙离子浓度保持“侏罗纪浓度”,几亿年不变化的奇妙现象;就会理解,生物进化是以保持“五元液”平衡为核心的一种进化现象。很多人可能对古生物学和生物进化不熟悉,让我们举运动员生理变化的例子来看四种阳离子的平衡现象。

运动员运动时会产生热量,出汗和消耗会对平衡系统产生影响。血液中四种阳离子浓度的比例是稳定的,大量出汗时阳离子的损失量基本上是同步消耗的。监测运动员在安静时、运动时和恢复时的各种阳离子的变化状态,可推知平衡系统的工作情况。在运动中,钠离子、钾离子和镁离子的浓度会上升;持续长时间运动时,浓度又会下降;休息,后浓度会逐渐恢复正常值。钙离子情况则不同,各种运动状态下,钙离子浓度几乎不变化。根据这种情况,说运动中缺钠、缺钾、缺镁,认为缺钙不突出。其实,钙的损失也严重,只是平衡机制更精密罢了。监测说明,四种阳离子都有有效的平衡系统,而对钙离子则更有效,是平衡系统之首。正是因为对这些平衡关系认识不够深刻,在大运动量训练中会出现各种损伤,其中钙离子严重失衡造成的损伤最大。

小结:改变平衡钙离子系统会导致严重疾病发生。

3.9 百米赛跑是运动之王

用数小时走数万步,说这是最好的运动,这是迎合认识误区的看似合理的一种愚昧。古今中外人们有散步的习惯,而把这种习惯冠以运动,冠以最好的运动,这是十分明显的误导、歪曲和谎言。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原意是强调锻炼身体,而不是指仅仅活动身体。由于人类有追求方便的惯性,愿意把活动误读成运动。这里的运动是指体育运动,是指积极超常态的体能付出,不是悠闲自得的含义。竞走是运动,长途跋涉是运动,每日走步只能算是活动。鉴于对运动概念已经形成误区,最好改为“生命在于锻炼”。因为人体的每一个器官都需要锻炼。

当今对人体存在许多误区。如两个肾,留下一个够了;肺拿掉一叶,无影响;扁桃腺割掉;盲肠割掉;胃割掉4/5,还能长完全;等等。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苟延残喘地活着,最低标准也是要追求健康地活着。从进化的角度看,人体每一条肌肉,每一块骨骼,每一个器官都是生存的需要,没有所谓的多余。人体器官是越锻炼越强。所有器官的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储备,越锻炼储备量越大。对自然界动物而言,奔跑能力强意味着生存,奔跑能力弱意味着危险和死亡。人类祖先由于生存压力不得不奔跑,因此给我们身体留下骨骼和肌肉的遗产。屁股上的丰富肌肉不是为撅臀而欣赏的,而是为奔跑的。今天的生活条件失去了奔跑的压力,但不等于奔跑失去了应有的生理意义。

人类需要选择一项运动,全民都能参与;场地条件简单;有最高的锻炼效率;最节省时间;能最大限度地带动起全身;运动效果要十分明显。这种运动非百米赛跑莫属。百米赛跑不是跑跑步的含义,而是每天—保持—极限—暴发—奔跑能力的意思。每天试图打破自己保持的最好百米成绩。

第一,大心脏这块肌肉需要锻炼,小心脏平滑肌也需要锻炼。这是增强心肺功能,减少高血压病的最高效运动。

第二,人体器官都有储备,储备能力是积极锻炼出来的,决不是靠吃补品保养出来的。保养是封建帝王的傻瓜理论。

第三,骨骼和关节需要有足够强的冲击力才能保持有效性,骨骼和关节出现问题越养越退步,越用越进步。

第四,一种运动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身,才能称运动之王。肌肉收缩力、耐久力、爆发力、弹跳力、冲击力、协调性、平衡性、反应性全在这百米冲刺中得到完美体现。而且是在十几秒钟的时间里,太浓缩、太刺激、太高效了。这原本是祖先留给每个人的珍贵遗产,因不懂价值,被许多人随随便便扔掉了。

第五,每天打扫环境的道理都懂,但每天“打扫”一下自己的血液循环系统几乎没人懂。激烈运动时,动态血流速度与静态时可相差5倍,冲击血管壁和红血球的作用是25倍。对稀润血液和平衡血液都有作用。清理血液和改善系统的意义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