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揭秘血管病
7227800000013

第13章 人体是什么(3)

第六,身体有多套系统专门是为了平衡血液出现的,这是在长期进化中为了适应环境形成的。在今天的生活环境中,保持和调动这些系统的生理能力具有重要的健康作用。

找到一种运动方式,锻炼心脏、锻炼骨骼、锻炼肌肉、锻炼关节、锻炼神经、锻炼肺部、锻炼弹跳、平衡血液、加速循环、冲击管壁等,既不浪费时间,也不苛求场地,还能高效运动。唯有百米竞跑称得上是运动之王。

意义:奔跑是人体的基础运动。这是强壮一个民族的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大幅度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也是阻止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最有效的方法。人生的最大财富是健康,保有这份财富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每天坚持百米赛跑。

很多人失去了奔跑能力,处于半残废状态。这首先是主流社会的责任,其次是自己认识误区造成的。年龄大了、老了、没时间、我有病、心脏不好、腿脚疼、实在跑不动等等,所有的理由都是为自己人生犯下的错误在进行辩解。至死不悟是所有成年生物的共性,人应当在这共性之外。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公务员,直到政府官员以及企业经理都把百米赛跑作为一项常规考查内容,形成理所当然的社会风气。连敬老院每天的一项热闹活动都是跑百米的内容。到了这一天,再看这个民族,肯定是最强盛的民族。体魄上不用说,健康指数、精神面貌、进取精神必然使全世界敬畏。这样的社会状态才正常,实现并不难。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就是想造成这样的社会氛围,结果被扭曲了。少数人锻炼为奖牌而激动,多数人不锻炼为奖牌而骄傲,奥林匹克精神变了味。

积极运动的社会与放松运动的社会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状态。挺着将军肚、体态肥硕、半身不遂、步履艰难,若把这些看成是合理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状态,还能博得羡慕和同情,到了正常健康的社会里,会觉得没面子,住在村里走在街上会觉得丢人,无地自容。

人类认识到每天跑百米的深远意义,并形成全社会风气,这种状态的社会一定会到来。真要把健康看成是最大财富,跑百米就是件一本万利的事情,凡脑袋没毛病的人决不会错过这样的好买卖。人类用理性追求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小结:每人每天百米赛跑是未来社会的常态。

3.10 再说百米赛跑是智慧

人与猿的形体差异是如何造成的?人善于双脚奔跑,而猿则不行,奔跑造就了人的形体。无论人从哪里起源,凭着奔跑的能力分布到世界各大洲,分布过程又增强了奔跑能力。人的腿部和臀部大量的骨骼肌肉是我们的祖先迫于生存压力必须奔跑造就的,是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后代子孙应当珍惜和发扬这份遗产。不能因为生活条件改善就变得懒惰,使奔跑能力退化,而把一身的脂肪和肥胖留给后代子孙去继承。

别相信最好的运动是走步,已经误导了几代人,还想误导多少代?假如每天坚持百米赛跑并持之以恒,还会发愁走不动路吗?有人说,跑不了啦,心跳、气短、腿软,理由很多,若长期坚持跑百米还会气短腿软吗?人们喜欢为错误找理由,很少积极采取措施逐步进行补救。南非百岁老人跑百米,印度百岁老人跑马拉松,有很多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每个人生来双腿有三个基本功能,会跳、会跑、会走。当你不能跳时,是初级残废;当你不能跑时,是半残废;当你不能走,坐上轮椅时,是全残废。这样看,社会的残废率相当高。

有人说,一杯牛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未必!一个崇尚百米赛跑的民族,才是真正强壮的民族。其中的道理极其浅显。

所有的动物都有懒馋问题,这是生物进化的一个侧面。人有能力摆脱动物的局限性,能够理性对待懒和馋。这是高质量生活的需要,这是人智慧的体现。一个挺着肥硕肚子的人,随时都会被心脑血管类疾病索走,能说这类人有智慧吗?

小结:每人每天坚持百米赛跑是人类智慧之举。

3.11 从人体看社会蜕变

人体是在几百万年的进化中形成的。平时靠采集充饥,打到猎物会饱食一顿。饥饿状态和饱食状态之间是一种交替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是由自然食物条件控制的。身体的运动状态和休闲状态之间也是一种交替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是生存压力逼迫的。失去奔跑能力意味着危险和死亡,不能行走意味着失去了生存能力。人体生理本质的细胞与血液平衡关系主要是由自然饮食和自然运动状态所决定的。这就是说,人体的血液平衡有着百万年的进化基础。

当人类生活条件改善以后,有条件追求美食了,饱食和过饱食成了常态,打破了饥饿与饱食的平衡;当有条件追求方便安逸以后,过分贪恋舒适,又打破了运动与休闲的平衡。这两个平衡的破坏直接反映到身体中就是血液平衡的破坏。饥饿和全身肌肉的收缩运动对血液平衡的道理并不难理解。其实我们的常识感觉是正确的:糖尿病的血糖高就是长期饱食状态和非运动状态造成的血液平衡的破坏。肥胖就是长期饱食状态和非运动状态造成的血液不平衡状态的结果。现代人血液不平衡状态就是现代人高发病率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是生活条件改善后原始欲望膨胀造成的人体生理的一种蜕化现象。社会生活条件改善,科学的吃饭和科学的锻炼我们不懂,不能与之相适应,人体必然蜕变。

人体自身在蜕变,料理人体的医学也在蜕变。一千多年前,阿拉伯医生阿维森那在《医典》中这样定义料理人体的医学:“医学是科学,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在健康时和非健康时人体的各种状态,为什么健康容易丧失,并用什么方法使失去的健康得到恢复。换句话说,医学就是如何维护健康的技艺和健康丧失后恢复健康的技艺。”尽管他强调医学的技艺,但他还是明确地把关注点放在人体的健康上,回避着极端的疾病状态。五百年后,英国科学家培根将料理人体说成是:“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和延长寿命。”此时已经把疾病看成是实体,而不是状态了,保持健康,提法仅是虚晃一枪,料理的重点是治病。又过五百年,把料理人体的任务说成是:“医学是诊断,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技艺和科学。”这样,医学的目标,从注重健康蜕变到注重治病,再蜕变到注重诊断。普通人会把诊断理解为是正面的科学进步,其实诊断的含义是指“临床诊断”,其中藏匿着大量的医学核心秘密。简要说,现代诊断完整地操纵了人类疾病理论的话语权。

因生存环境改变,人体在蜕变;因职业利益驱使,医学目标在蜕变;因主观臆断在作怪,科学的真实性在蜕变;整个人类社会在一派繁荣表象中悄悄滑向蜕变。

小结:正确对待人体才会有真正的社会进步。

3.12 钙离子对人体的贡献

人体在变,社会在变,钙离子在生物中的作用永远不会变。因此,我们不能忽视钙离子对人体的贡献。

第一贡献:把海胆卵裂球放在无钙离子水中振荡,细胞团会散开,说明细胞聚合需要钙离子的粘合。人体是多细胞聚合体,人体形态存在靠钙离子连接,别忘记钙离子这一贡献。

第二贡献:人体吃饭、咀嚼、消化、吸收、排泄、走路、说话、思索、唱歌、跳舞、微笑等等,所有活动都是钙离子进细胞出细胞的结果。而钙离子进细胞出细胞就是钙电流。所以说,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在钙电流控制下发生的。

第三贡献:择偶、受精、生子全过程必须靠钙离子参与才能完成。生儿子、续香火、写家谱,人类的繁衍不感谢钙离子行吗?年夜饭全家团聚时,别忘记钙离子的贡献。

第四贡献: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蛋白质等等数万种内容物必须带有电荷才能与血液中的水分子亲合。血液中的平衡是在正负电荷基础上的平衡。带正电荷的钙离子是血液平衡的中心,是钙离子主导着血液的平衡。

第五贡献:专为钙离子形成的骨骼钙库,支撑身体、保护内脏、机械运动,没有这些,人体只是一堆软肉。更重要的是,骨骼钙库是人体巨大平衡系统的中心,这套系统决定着人体的生理,当然就掌控着人体的健康。当我们健康快乐时,心中想到过钙离子在其中的贡献吗?

请静思一下,被我们称其为无机物的矿物质,一种随处可见的石头分子,对我们人类竟然能作出“成形体、钙电流、续香火、平衡血、享健康”这样巨大的贡献,不值得我们惊讶吗?不值得我们恭敬地去学习吗?反过来看,我们脑袋里充满了核酸、基因、蛋白、营养等科学概念,有哪个科学概念能比钙离子科学概念更重要?真要是举办一届生命科学奥运会,金牌非钙离子莫属。

当今医学科学的现实是,真要举办生命科学奥运会的话,钙离子连参赛资格都没有,这一名额早被维生素D窃取走了。

小结:人类应当正视钙离子对人体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