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揭秘血管病
7227800000006

第6章 心灵是什么(1)

2.1 心灵之谜是假神秘

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心灵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说词。哲学喜欢用精神和意识来说事;逻辑学喜欢用思维来说事;政治喜欢用思想来说事;宗教喜欢用灵魂来说事;科学家说21世纪是脑世纪,在脑袋上用断层成像技术扫了一遍又一遍;普通人常用感觉、心情、幸福、快乐来说事。都在说,都说不清楚!

帝王、总统、首脑、部长、科学家、天才、名人等等,都说他们脑袋里有精神、有思想、有智慧。真的有,但是,我们要承认这样的事实,必须承认:

他们降生时,那颗脑袋里没有智慧,除了活的一团脑细胞以外,没有带来一丝一毫的智慧,这是事实;

他们去世时,那颗脑袋里没有智慧,除了死的一团脑细胞以外,没留下来一丝一毫的智慧,这是事实。

这样看来,来时脑袋里没智慧,走时脑袋里也没智慧,说明智慧都是在活着的一段时间里从脑袋外面逐渐地装进脑袋里去的。而且是,活着时塞得满满的,脑袋一死,灰飞烟灭,所有智慧皆空。当然,人的脑袋决不可能是普通装物的篮子,肯定是个复杂的物件。但是不管怎么说,精神、思想、智慧等等这类所谓叫心灵的东西都是后天装进脑袋里去的。必须要承认这一点。

这样一来,问题简单多了,脑袋原来是个装智慧的容器。容器构造如何?装进去的是什么?怎样往里装的?弄清楚这三个问题,并理解了,心灵之谜就真相大白了!

为什么全世界、全人类整天忽悠精神、思想、心灵这类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道理很简单,每个人一生下来,全社会从各个方面往你脑袋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错误概念,一脑袋错误概念还想看明白这个世界,谈何容易!

小结:正确认识人脑这个容器就能理解我们的心灵。

2.2 关于心灵的纲要

人类社会看起来正在高速发展。但由于不理解生命,不理解心灵,不理解自身,所以至今不知道人究竟为何物,因此,很难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今天,人类在物质生活方面的丰富程度远远超过心灵思想方面应具备的适应程度,正错误地走在畸形文明的道路上。提高对心灵的认识是人类的紧迫问题。

真正制约人类文明进程的因素是认识自身,而认识自身的核心问题是读懂心灵。正确看待心灵问题是从动物局限到理性文明最难跨越的关卡,这关系到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成功与失败。

心灵决不是什么虚无飘渺的“精、神、灵、魂”之类的东西,心灵不过是脑细胞对太阳光和电脉冲变化做出的反应,我们对这种反应规律缺乏认识,所以,始终迷雾茫茫。

世间事物都有本、有原,像树有根、河有源一样,心灵也有自己的源头。在讲解之前,先明列出心灵的纲要:

对单细胞生物来说,心灵是对外界刺激的自身反应;

对多细胞生物来说,心灵是对外界刺激的全身反应;

对有眼有脑的动物来说,心灵是对外界刺激的智能反应。

理解智能型心灵反应需要知道的内容有:

1.眼睛的本质是“视觉语言”器官;

2.有眼睛和脑袋的动物都会逻辑思维;

3.心灵是建立在“我”基础上的生理活动;

4.心灵与“体、触、脑、看、我”密不可分;

5.心灵是以电脉冲信号为介导的神经网络整合过程;

6.心灵是以“神经电路”为记忆的生理活动;

7.心灵是以“神经电路”为整合的生理活动;

8.声音语言是对视觉语言用声音方式的表达;

9.文字语言是对声音语言的符号替代;

10.各种语言的源头都来自视觉语言;

11.心灵过程受激素影响而产生情感上的感受。

小结:心灵的本质是对视觉语言概念的拼接整合过程。

2.3 眼睛是语言器官

理解眼睛才能理解心灵。我们常把眼睛比喻成照相机,还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些说法是表面现象,其实,眼睛是最古老、最成熟、最基本的语言器官。因为人的说话能力强,就把说话当成是基本语言,反而不理解看是在脑子里不发声的默默语言。有人能感觉到眼睛会说话,感觉对了!

眼睛是用看的方式形成概念、推理、判断、决策过程。这就是思维过程,也就是抽象思维过程。我们因为“以人为中心”产生傲慢与偏见,只承认声音语言和文字语言,而忽视眼睛语言的存在。眼睛语言有5亿多年的历史,所以最古老;眼睛语言是逐步进化来的,被很多动物采用,所以最成熟;肢体语言、声音语言、气味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所有语言都是在眼睛语言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最基本。

眼睛和脑是连体器官,眼睛把看到的外界图像印证在脑中。看图像的特点是:大面积监视,重点分析,警惕变化。

看图像是把图像的轮廓输入脑内,重叠部分形成概念,重叠与非重叠的关系就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关系。一棵树的轮廓是个别,多棵树轮廓的重叠是一般,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轮廓可以重叠也可以拼接,这种图像的拼接整合过程就是认知过程。对新旧图像轮廓的比较、分类、归纳能形成更高一层的概念,离具体形象越远,概念越抽象,认识就越深刻。对轮廓的重叠状态和彼此关联进行综合比较取舍,这就是我们理解的所谓的概念、推理、判断、决策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心理活动,因此,心理活动的本质就是图像轮廓的比较取舍过程。

狼和鹿在草原上对视时,彼此的视觉语言判断和决策的相当准确。这就是自然界动物们机警智慧的原因。

用说话讲故事,用文字写故事,用图像视频演故事,图像语言最直接、最简单、最真实,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视觉语言。

认识视觉语言对人类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为自己的智慧和思想而自豪,其实,当我们真正觉悟的时候会发现,人类所使用的概念中超过半数都是自我拼接的虚假概念。尤其是在西方科学的理论中,虚假概念远超过真实概念,只因为当下“有用”被视为真理。虚假概念的危害性还远没有引起人类的警惕。

举生活中的例子体会一下危害性。思维发达,制造虚假概念的能力也发达。如鬼的概念,对死人的视觉,对未知事物的视觉,在恐惧心理促使下,可拼接出“鬼”的概念,在每个人的脑海中鬼的形象千奇百怪,概念十分丰富。当人把视觉语言提高到声音语言和文字语言时,这种拼接能力上升到高度抽象的能力,鬼的形象更加丰富。如果这种能力用在拼接论文上,还被我们崇拜为科学真理,可以想象,人类的前途有多么危险。

有人会说,用“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实验证实”三把尺子得出来的科学理论基本上就是真理。当我们明白了这三把尺子中也包含着虚假概念时,科学理论的真实性就出现了问题。人类应当清楚,这个世界只有自然规律这一把尺子才是真实的。认识到这一点,就是认识视觉语言的重大现实意义!

小结:用眼睛看出概念、分析和判断就是视觉语言。

2.4 视觉是图像处理器

图像是一组不同波长和强度的电磁波光线,由视网膜上1亿多个视细胞以光点的方式接收。光刺激能产生电信号这是单细胞生物在远古时代就具有的刺激反应,属于古老把戏。1亿多视细胞把光图像转换成1亿多电信号,按规律处理这些电信号就是在处理图像,就是把看见的东西转换成视觉语言。

视网膜本质上是由多层不同细胞组成的图像处理器。经过水平细胞层、双极细胞层、无长突细胞层,最终由神经节细胞层把整理出的1/10电信号,由约100万根神经纤维传送到脑神经网络的初级视觉区。每根神经纤维传送的是“金字塔网络”的塔尖电信号。因此,大脑神经细胞中没有完整的外界图像。

1亿多个视细胞不是均匀分布的,只有在中央很小区域内密度最大,灵敏度最高。因此,大视野的图像是模糊的,只有中央区很小范围的图像是清晰的。不过,中央区在意识支配下眼球转动,不断对图景有意识地扫描,意识中的图像是清晰的。

对视觉图像感受由三大部分配合着作用,视网膜、百万根神经纤维及脑初级视觉区,由它们组合成“影像显示屏”。因此,这三部分任何部位受损伤都会影响视觉。

小结:视觉的构造反映出眼睛是视觉语言器官。

2.5 惊呼不懂视觉语言

人对“语言”这个概念的理解有错误。只懂得说话叫语言,写字叫语言,不知道眼睛看也是语言。脑袋上长着眼睛,一生下来睁开眼,学习“视觉语言”就开始了。其实,所有长眼睛长脑袋的动物都有视觉语言,大家都遵循着相同的基本规律。

一些科学家发现,只要训练一下,很多动物都会以形识词。对此很不理解。2012年4月13日《今日美国报》网站报道,标题为:“这并非科幻:狒狒可以学会识别单词”。“科学家们今天公布报告称,试验表明,狒狒可以准确区分简短的单词。负责此项研究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心理学家若纳唐?格兰杰在《科学》杂志上撰文说:‘狒狒不会阅读……但它们能识别字形’。经训练,有6只狒狒能将几十个由四个字母组成的单词与大约7800个不正确的单词区分开,准确率约为75%。其中一只狒狒认得308个单词。”对此,“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巴尔的摩分校精神与大脑研究所神经学家查尔斯?康纳说:‘真正令人吃惊的研究结果是,狒狒不仅可以区分真单词与假单词,更重要的是它们看单词的方式与英语读者看单词的方式是一样的。我们认识到,一种动物无需语言就可以进行类似于阅读的视觉过程,这确实令人吃惊。’”不懂视觉语言的存在当然会惊讶。

对科学家吃惊应该感到吃惊。马戏团驯兽师们整天以形教动物,他们从不吃惊,认为这不值得登上《科学》杂志。令人吃惊的是,对视觉语言无知到这等程度,“确实令人吃惊。”

这么说吧,动物们若有好的嗓音系统,它们能把看到的和想到的都说给你听。这不奇怪,人与动物原本是同一祖先,大家都使用同一视觉语言,只是在进化道路上走了不同的路。动物们采用不同方式来表达视觉语言,而人用进化的好嗓子发出声音来表达视觉语言,如若嗓音系统有残疾,就会改用哑语来表达视觉语言。西方科学家,不了解视觉语言的存在,能不叫人惊呼吗?

小结:视觉语言是客观存在的,不要大惊小怪。

2.6 对心灵的迷惑

人类面对世界,始终不理解自己是谁,或者说,始终不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什么。始终认为自己身体里有颗内心,是能感悟世界的智慧心灵,而且,我们的心灵是世界上独有的,我们坚信我们有这种东西,人人都坚信不移。然而,心灵这东西却又很难捉摸。全人类始终走不出心灵的迷惑。

因为我们对心灵究竟为何物始终看不透,于是就造出一系列与心灵有关的大量概念,譬如,精神、意识、思维、思想、精、气、神、灵等等,这类概念被大量使用,并用这类概念构筑出文化文明。越是不懂心为何物,由心而派生出的虚幻概念就越多,这类虚幻概念使得我们的思维活动变得异常复杂,形成一套又一套的学问,影响着社会、哲学、科学、文化以及各类理论,人类在迷惑中不知不觉地创造出了一个自我的精神世界,我们喜欢这个精神世界,我们的后代越来越习惯这种虚幻的文明。

世界是物质的,生命是物质的,人类是物质的,人所具有的这颗心也是物质的,心里的一切思维活动绝对超不出物质运动规律性,肯定仍然是物质的,根本不可能有非物质的精神存在。就是说,思维活动是能被我们认识的物质运动。人类正视这一点,并达成社会共识,才能在客观世界中获得真正自由。

人类至今不理解心灵,这是整个社会存在的严重问题。人用三种角度看事物,哲学角度,科学角度,常识角度,让我们从智慧之学的哲学来考查一下。

哲学在精神和物质、意识和存在、主观和客观问题上没少费笔墨,说来说去就是心灵和世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人的这颗脑袋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虽然我们承认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然而我们要辩解说,“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离不开物质,但又不同于物质而具有精神现象的特征。”这样的辩解,“不是物质本身”,“具有精神现象的特征”,就强调出精神和物质的不同,这样,我们就有理由把世界分成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部分,让它们并存,客观世界有物质世界,我们人类的主观世界有精神世界。不是以并列冠军身份登上世界领奖台,而是你第一我第二,以彼此彼此的身份站在客观世界领奖台上。我们认定了我们大脑中所思所想的东西与物质世界不同,选择精神是特殊物质这种策略性表述,一定要把人这颗心抬到世界之上。这种自大狂态度最终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如果我们始终认识不到思维活动具有遵循生命规律的物质属性,我们就很难闯过第三关,就会永远陷落在迷途中。

小结:思维活动是物质的,不应当理解为非物质的精神。

2.7 心灵的产生与人无关

如果我们承认:人是动物进化的产物;大脑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单细胞生命是生命世界的中心;细胞境具有五元液性质;大脑肯定与五元液密切相关。那么,心灵是在没有人类出现之前,早就奠定了基础。这很容易理解,生物进化38亿年,到最后出现人类,大脑及大脑中的意识不经过数亿年的进化过程决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不可能人类一出现就带来一颗会思想的心,又是精神,又是意识,还有高明的智慧。

前文讲过,在生命规律上的人与生命的根本规律无关。同样的道理,人与大脑中的根本运动规律也无关。没有人之前就有大脑,没有人之前大脑中就奠定了运动规律。如果我们坚持认为大脑中有个精神世界,那么这个精神世界的根本规律与人毫无关系。

如果我们坚持认为我们大脑中想的事情与动物大脑中想的事情不一样,也只能说是所想的内容不一样,而所想问题的规律性和心灵的活动方式,是完全继承动物的规律而发展来的。心灵这东西,绝对不是人的专利,是我们从动物那儿拿过来的,再添加点我们的内容,就占为己有了。我们不能认为这是人独有的,动物反而没有资格拥有。

生命规律一脉相承,大脑规律一脉相承,心灵规律一脉相承。人最后出场,一登台就以人为中心,把前面的贬低,所有好东西都是人的专利,我们霸道,我们说了算。我们要与世界争锋,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世界有物质,我们有精神。这就是人对待世界的基本态度。我们愿意把人脑孤立起来看,不承认大脑智慧有进化过程,宁可说人脑是超自然的神所赐予,也不愿意与动物脑为伍。我们自尊,我们顽固,这就是我们的基本态度。

研究表明,我们的这颗心与整个人体不可分割,也可以说我们这颗心是由多样东西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如果一定要按解剖学结构的观点来解读,那么,心是由“体、触、脑、看、我”五大样东西组合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