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揭秘血管病
7227800000007

第7章 心灵是什么(2)

我们之所以,人不理解人、心不懂得心、智慧不智慧、大脑看不懂大脑,那是因为,组成心这五样东西原本与人毫无关系,我们非要把它们与人的自我纠缠在一起不可。就是说,没有人出现之前,这五样东西早就存在了,它们原本不是为人而设计的,只是后来人拿来用它们。我们习惯了以人为中心看待一切,我们的自尊心不愿意跳出自我,我们始终处于迷惑之中。

所以要把“这五样”说成是“东西”,那是想强调,这五样本身有着实实在在的物质基础,它们有不同形式的物质运动,既不“精”也不“神”。体是物质运动,触是物质运动,脑是物质运动,看是物质运动,我是物质运动,由它们综合出这颗心,心中之所想,那肯定也是纯粹的物质运动。

小结:心灵的运动规律在人类出现之前很早就存在了。

2.8 广义理解语言现象

我们认为语言是人脑中独有的,精神、意识、思想等等都源于人的语言能力。这种对语言概念的理解是错误的。心灵与语言密不可分,要想认识心灵就必须要正确理解语言概念。

我们认为语言是用来表达意思、交流信息的工具,有语音、词汇和语法,有口头语和书面语。如果要是这样定义语言,无疑只有人自己独有,其它动物几乎就算是没有语言。这不符合事实,这是对语言的狭隘片面理解。

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进化原理表明我们身上所有的成就都不可能是空中楼阁,我们的所有优秀能力都是从动物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来的。人的语言也是在动物语言基础上丰富起来的。研究表明,所有生物在不同层面上都有语言。从本质上说,语言就是以趋利避害为目标的“刺激、反应、概念、推理、判断、决策、交流”过程。我们应当从广泛意义上理解语言。

排长串的单细胞,刺激第一个,反应信号能传递到最后一个;单细胞的细菌能在庞大菌群中协调共进退;影响靶细胞的化学分子实质上就是细胞间的通讯语言。如果我们不愿意把这类信息交流归为语言,那么用眼睛看的视觉语言,我们必须要承认。

概括地说,动物中有化学语言、视觉语言、肢体语言、声音语言、符号语言。对有眼睛的动物来说,视觉语言最发达。

对我们人类来说,说话的语言和文字的语言本质上就是视觉语言。也就是说,视觉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就是说话语言,说话语言再用符号表达出来就是文字语言。这样看,我们的口语和书面语都是眼睛语言的变化形式。眼睛把外界的事物用视觉语言“写”在脑子里,我们的本事就是把视觉语言用声音说出来,用符号写出来。事实就是如此,然而我们对视觉语言知之甚少。视觉语言判断环境准确有效;声音语言思考问题宽泛高效;文字语言进一步提高了思维的效率。例如,卧的视觉语言、薪的视觉语言、尝的视觉语言和胆的视觉语言,用四个文字符号组成流动图像故事,在两千多年时间里高效激励世人奋发图强。

概括地说,有大脑有眼睛就有心灵,有大脑有眼睛就有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灵和语言不可能分开。眼睛这个录入外界光影像的器官肯定会用自己的特殊方式向大脑“述说”,这种述说就是视觉语言,或说是眼睛语言,也可以叫图像语言。

小结:心灵与视觉语言密不可分。

2.9 大脑和眼睛体现心灵

生命的终极规律体现在单细胞生物中,人体是多细胞生物体,其复杂性仅表现在结构和表象上,所有细胞的规律仍会严格遵循生命的终极规律。在心灵问题上的道理也是一样,心灵的终极规律主要体现在多细胞生物的大脑和眼睛对生存环境的感知上,人体的心灵现象尽管显得复杂神秘,但仍然会严格遵循大脑和眼睛对环境感知的终极规律。简单地说,一个生物体如何用自己的大脑和眼睛解读周围的生存环境,就属于心灵问题。

按人类理解“解读”的含意,就是用“语言”去表达“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如果这样认识,心灵就是“用眼睛语言解读周围”,或“用声音语言解读周围”,或“用文字语言解读周围”。用这些语言解读的过程就是心灵的活动。

眼睛语言是所有语言的基础,进化数亿年形成的,凡有大脑和眼睛的动物都会运用此种语言,运用这种语言的过程就是心灵活动的过程。人只不过能用声音和文字把这个过程表达出来而已。声音语言和文字语言使眼睛语言变得更丰富更复杂。人类心灵的本质说到底就是眼睛语言解读周围世界的过程。遗憾的是,人类只承认声音语言和文字语言,而不承认眼睛语言,可在现实中又偏爱眼睛语言,不愿看文字书却爱看影视节目。

人类最喜欢的事情是,按自我的好恶随意拼接视觉语言(拼接各种图像)。这就是普遍喜欢童话故事的原因,也是视频、广告、卡通、网络游戏等迎合视觉语言感受、使拼接图像大肆泛滥的原因,还美其名为视觉大餐。疯狂拼接图像现象,说明人类心灵浮躁,这不反映文化繁荣,恰恰是文化的污染和倒退!

小结:心灵的本质说到底就是眼睛解读世界的过程。

2.10 心灵的起源

心灵的起源就是“体、触、脑、看、我”的起源问题。追根溯源,这五样东西都起源于刺激感应性。“由物质的一般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是意识起源史上的质的飞跃。反应特性是一切物质都具有的,是‘物质的本性’的最普遍表现之一。”(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四版的第55页)。在这里明确地指出了意识的源头是“刺激感应性”。

单细胞生物能对周围的光、热、电、物理、化学刺激发生反应,不仅如此,如果把细胞排列起来,还能传递这些刺激的信号。把“轮藻细胞平行排列时,电刺激一个细胞产生的动作电位,可以传递到相距达10mm的另一个细胞而且产生同步节律的动作电位。”(摘自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细胞信号传导》第174页)。所有这些反应和传递都要转换成高阻抗的电位信号,这种转换是在五元液基础上形成的。这就是说,刺激源、细胞体、五元液、电信号是心灵起源的物质条件,正是这些物质的运动规律产生了心灵。

38亿年后,我们人有丰富的思想,有高超的智慧,有复杂的精神活动,这些思想、智慧、精神等等心灵中的东西仍然要遵循着那些起源时的物质条件丝毫不会改变。这种不改变的运动就包含了心灵的本原、心灵的终极规律和心灵恒久的共性。本质没变,只是形态、层次、表象发生了迷人的巨大变化。

体——无论是单细胞体还是多细胞体,都能对周围刺激做出反应,这种反映肯定是在五元液基础上形成的电信号。

触——体对周围接触性刺激,如触觉、味觉、嗅觉都是一种近距离方式的刺激,可以理解为触。

脑——对多细胞生物来说,形成神经细胞网来协调整体动作是必要的,网上的集中点就是脑的前身。脑的作用是行动和记忆。当有了眼睛的看以后,看促成集中点进化成大脑。大脑神经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看而进化出来的结构。大脑主要是对看的语言进行判断和决策,随后指挥身体各部分进行协调。

看——生物体能接受远距离刺激,动物的眼睛接受远处传来的光线刺激,蝙蝠接受远处传来的超声波刺激,蟒蛇接受远处传来的红外线刺激,这类感知远距离的刺激可以理解为看。

我——单细胞生物用体来感知刺激是“体自我”,多细胞生物除了体自我,还用脑综合触的刺激和看的刺激感知出来“脑自我”,人把体自我和脑自我合并在一起,统一感觉为“我”。

小结:心灵是“体、触、脑、看、我”的综合感受。

2.11 大脑的进化过程

我们的心灵感受,是“体、触、脑、看、我”整体作用的综合效果。从单细胞生物来看,“体”对近距离刺激的“触”和对远距离光刺激的照射,都能做出“体自我”的电信号反应,这就是心灵运动规律的源头。我们人是把整体自我感应刺激的电信号综合到大脑中去处理,所以我们认为大脑中有思想。因此,探究大脑的进化过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心灵。

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刺激能作出反应,叫应答、叫感知都可以,总之是为了趋利避害。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整体必须协调一致,要靠一种专门传递电信号的神经细胞网来趋利避害。

如腔肠动物的水螅,有简单的网状神经,分布于全身各处,能引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知。

如涡虫的网状神经,开始出现神经节,集中于头部。

如蚯蚓的头部神经节有简单的学习能力。

如昆虫的头部能分出前脑、中脑和后脑,出现复眼能看。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高度集中,形成脑和脊髓。脑的发达程度主要是由嗅觉、视觉、触觉、协调运动作用及分析判断能力所推动的。总起来说,神经系统的发达就是“体、触、脑、看、我”的发达。

所有无脊椎动物的眼都是由皮肤发育来的,而所有脊椎动物的眼,都是大脑神经细胞向外部的延伸。眼睛与大脑的这种一体关系,说明大脑进化与眼睛的功能紧密相连。另外,大脑发达过程的神经传导要依赖五元液。“对神经传导来说,最重要的离子管道是Na<sup>+</sup>、K<sup>+</sup>、Cl<sup>-</sup>、Ca<sup>2</sup><sup>+</sup>等管道。”(摘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陈阅增主编的《普通生物学——生命科学通论》第229页)。这说明大脑的进化过程一定会遵循生命的五元液规律。

小结:我们的心灵感知与生命的五元液特征密不可分。

2.12 大脑的复杂性

大脑有一万亿个细胞,其中有一千亿个细胞是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种细胞形态怪异,能伸出细长的轴突形成神经纤维,最长可达一米,还能伸出许多像树杈一样的树突。细胞的直径约为20~100微米,形态有几十种。神经细胞之间借助突触结点来连接,每个神经细胞约有上千个突触,可与周围细胞有几十万个突触点相关联。突触一般是单向传递,也可以是双向传递信号,或是“电脉冲—化学信号—电脉冲”传递方式,或是“电脉冲—电脉冲”传递方式。

化学信号叫神经递质,已经发现有50多种,这些递质不仅与电脉冲持续强度有关,而且与情绪、快慰、疼痛等感受有关。电脉冲信号是进出细胞膜的五元液离子电流形成的膜电位,通常是负90毫伏左右,动作电位持续时间约1~2毫秒,信号变化反应在频率快慢上,慢时可每秒一个脉冲,快时每秒可达500个脉冲,传递速度是每秒约100米。大脑中电位活动和化学分子活动,都格外需要耗费能量,所以血液循环对大脑的供氧、供糖、平衡五元液负担比较大。

神经细胞数量巨大,连接点繁多,细胞之间关联复杂,脉冲信号频度变化,几十种神经递质参与其中,还有更多的胶质细胞调控周围的介质浓度等等,神经细胞传递信号的组合方式按排列组合计算远远超过天文数字,无穷无尽。尽管大脑神经细胞的可变性、多样性和灵活性难以捉摸,但是,复杂不会离本,它们本质上是导通脉冲电信号的电路。这不是金属导线电路,不是平面电路,不是线性电路,不是机械呆板的电路,而是由活细胞组成的、遵循生命终极规律的、在五元液基础上工作的、被亿万年视觉网络电信号塑造出来的、立体网络的“生命电路”。所谓立体网络,就是上下左右前后近似于垂直的结构,与物理学电路排列特点有本质上的不同。

单细胞生物对刺激作出电信号反应,多细胞生物对刺激通过神经网向全身发出电信号协调运动。对有眼睛的动物来说,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再用电信号塑造脑中电路,用脑电路的变化去反映图像的比较取舍,经电路整合(分析)后发出电信号指挥全身协调运动。人类把视觉神经系统的整合(分析)这个过程的功能,大大提升发扬了,我们把整合分析过程感知为心灵。

小结:脑的基本结构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生命电路。

2.13 大脑里存的是什么

成人大脑约1400克重,约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和9000亿个胶质细胞。神经细胞分极分叉相互联系,与周围的连结点有成千上万个,甚至能达到几十亿个。神经细胞用这种复杂方式组成巨大的流通脉冲电信号的网络系统。近百年来,科学家用“神经元法则”和“网络说”来推测脑中是怎样学习和记忆的。电信号意味着什么?电信号和图像间如何转换?思考和感觉如何进行编码?把所有精力都浪费在研究电信号上了。

大脑细胞不会傻,它们保存的是细胞间的连结过程,或者说保存的是生命电路,电信号只是被利用的中间介质。这很好理解,家用电器保存的是电路,通电后电路就工作。脑袋的工作原理也一样。若这样看,脑中存在的精神、意识和思想都是些电路。

事实正是如此,电路中流动着的毫秒级的电脉冲信号,以及通路、化学分子、叠加、流向等等因素,无论怎样复杂、怎样调控,那都是在塑造电路。你有正确的电路就有正确的思想,你有足够灵活的电路就有足够的智慧,电路种类丰富多彩说明知识丰富。电路种类反映的是外界图像的多样化,知识丰富就是见多识广。

尽管有人不赞成把记忆学习归结为电路,但比归为上帝、精神、意识、精、气、灵、魂要客观得多。试想,记忆的和学习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内容,电信号流过去就消失了,无法保存,气和灵这类东西虚无飘渺,只有电路实实在在存在那里,一通电记忆和学习的内容(电路)就再现了。

别在心灵问题上瞎忽悠了,心灵就是这些由光图像形成的电路拼接、整合、再现的过程。

电脉冲信号携带不了多少信息,生命电路的多样性可以携带无穷无尽的信息。电脉冲流过以后,在脑中留下的是“网络电路”。电脉冲不能保存,只能从新激发,而电路能保存,保存下来就是记忆和学习。这就是脑神经细胞的奥妙。可以这样来比喻一下,大脑若是藏万卷书的巨大图书馆,那么所有的藏书都是用生命电路这种特殊“文字”撰写成的。这种特殊文字,实际上就是视觉语言,是眼睛用电脉冲信号写就的,电脉冲信号相当于是笔和墨,把外部世界光图像的轮廓用电路形式留在脑中。你看史前人的岩画表现的都是轮廓,天真孩童画画也都是抽象的轮廓,天性告诉我们眼睛输入到脑中所保留下来的记忆都是影像的轮廓。

大脑中存的是什么?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符号文字、歌曲、诗词、故事和经验等等,而是经过整合的各式各样的网络电路。这些电路的素材来源于图像,对图像的反复整合形成高层次的电路。当我们用力气使大脑中产生脉冲电流,使那些带信息的电路从新流动时,就是回忆和思考,使电路之间反复整合过程就是我们的思考、判断过程。

每个人儿时都会有深刻一幕记忆在脑中,那段记忆终生不忘。那一幕所形成的网络电路,结结实实地长在我们的脑中,我们只要让电脉冲从新流过,儿时的回忆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