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克与麦当劳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因为时年51岁的克罗克想把自己代理的高效混合机更多地卖给麦当劳,于是他建议麦当劳开办连锁店。7年以后,克罗克用270万美元买下了麦当劳,并逐步发展成今天的规模。
麦当劳公司最早是由麦克唐纳兄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普纳迪诺尔镇开的一家小餐饮店。小店的地理位置十分偏僻,在此之前并没有特别吸引人们的地方,在麦克唐纳兄弟俩的管理下,维持着略有盈余的经营状况。
1954年的一天,克罗克正式获得了为麦当劳餐厅发展连锁店的权利。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如何拓展市场已成为一个迫切的命题。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出现了,一方面表现在麦克兄弟保守的思想和短浅的目光,这使得克罗克的连锁经营观念很难彻底实现;另一方面,麦克兄弟拿走了合约规定的连锁店的0.5%的营业收入,这使得麦当劳严重缺乏资金而难以壮大。此时麦当劳公司内部的一致声音是:麦克兄弟不离开,麦当劳就无法发展。
为此,克罗克与麦克兄弟进行了谈判。他首先通过其他人间接询问麦克兄弟是否愿意出让麦当劳连锁的签约权。麦克兄弟开出了一个高价,简直是难以想像的高价,270万美元,而且必须是现金。这对于1961年的麦当劳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1960年开业的220家麦当劳连锁店的营业额为3780万美元,麦克兄弟从中获取18万的权利费用,公司一年的利润仅为7万多美元。
经过克罗克及其同事们的艰苦努力,公司最终从多方面筹集了270万美元的贷款。
尽管看上去这是个很大的代价,但从麦当劳今日的地位来看,这一决策无疑是明智的选择。如果克罗克当时不接管麦克兄弟的全部权利,按现在整个公司一年近300亿美元的销售额计算,麦克兄弟每年还要向公司索取1500万美元的权利费用。更何况,没有克罗克与麦克兄弟的分家,麦当劳能否成为快餐霸主,也就另当别论了。
克罗克与麦克兄弟的分家是麦当劳企业发展的转折点,像这种“合而起家,分而兴家”的例子多不胜数,然而这是有一定代价的。轻的可以用金钱搭救,重的可能拖垮企业,使企业元气大伤。无论是轻是重对企业来说都是不利的。在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必须把握好“选”的力度、“挤”的尺度,还要算好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免埋下不必要的祸根。
也正因为如此,克罗克在美国,甚至在全世界,只要有麦当劳的地方,他的名声绝不亚于汽车巨头亨利·福特、钢铁大王戴尔·卡耐基,以及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等人,他和这些人同样都被称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富于创业精神的企业家。
奥斯登度势用计
德国韦特蒙特城的奥斯登零售公司,本钱不大,但它经营任何商品都会很热销,资金周转十分快,平均周转时间只有17天左右。很快地,该公司便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零售公司。为什么他们能够迅速地发达起来呢,他们发达的秘诀是什么?
他们特别会度势,懂得在什么样的形势下用什么样的策略。比如特别善于在“价格策略”上大做文章、大玩花样,以各种计谋和手段来不断地吸引消费者,从而不断地赢得市场。
有一次,奥斯登推出1万多套内衣外穿的时装,这种时装在德国其他大城市中刚刚投放市场试销,还没有形成消费热潮。其特点是:具有极为强烈的反叛精神,个性化特征十分突出,它一改过去内外有别的穿着特色,变为内衣外穿,因而具有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新鲜感很强,具有相当不错的吸引力。
基于这种情况,奥斯登公司决定借势使力,将计就计来一个顺水推舟,将这种时装的价位定得相当高,定价之高几乎是普通内衣的6倍以上!但是,它却备受消费者追捧,销售状况好得出乎人们的意料,几乎形成抢购风潮。
德国其他大城市的服装商们也竞相模仿,纷纷推出这种内衣外穿的时装。一时间,这种内衣大有铺天盖地、席卷全球之势。
就在热浪逼人时,奥斯登公司审时度势,认为应当采取与他人完全不同的策略,急流勇退,于是断然一反常态,采取“杀涨”策略,在继续推出的2万套内衣外穿时装时,将价格一下子压低了许多,几乎只有普通成衣一样的价格。
自“杀涨”之计实施之后,其他城市的服装商人闻风而至,仅用2天便将这批衣服抢了个精光,结果奥斯登公司又着实狠狠地赚了一大把。
又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奥斯登公司索性将内衣外穿的时装以“成本价”大肆抛售,每套的价格竟只有普通内衣价格的60%左右!如此廉价的抛售行为再次掀起一场抢购风潮,奥斯登公司以微利的形式又赚了一笔。
从高价位到低位价,从厚利多赚到薄利多销,在充分把握市场行情的情形下,奥斯登公司巧妙地运用“降价计策”,始终使自己的商品成为市道上的抢手货,一直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四)点拨
司马迁说:“是以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意思是说,没有任何资产的人应该首先凭借自己的力气去赚取第一笔财富,小有资产的人应该凭借自己的智慧去尽快拓宽渠道增加财富,已经富足的人要抓住有利时机继续扩大财富。这是人们改善生存条件必须遵守的常规。
狮子、驴、狐狸商量好一起去打猎。他们捕获很多野兽。狮子命令驴把猎物分一分。驴本来就是驴脑子,也没有看看自己是什么资格,就把野兽平均分成三份,请狮子先挑。
狮子一见驴的举动,勃然大怒,猛扑过去把驴吃了。狮子又命令狐狸分野兽。
狐狸是以狡猾著名的,所以把全部的猎物都堆在一起,仅给自己留下一点点,然后请狮子来拿。
狮子一见,心中很高兴,问:“是谁教你这样分的?”
狐狸说:“是驴的不幸。”
有些人是猪脑子,是典型的教条主义。无论办什么事情,都应该看清对象,认准环境,注意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在弱势的时候得以生存,强势的时候不断发展。
一个具有明察秋毫眼光的人,对很多事物都看得透、断得准,他们常常能驾驭事物而不为事务所驾驭。这种人能够洞察对方最深处的东西,判断他人的才华和底细。无论遇到什么人,这种人一看就能了解并能把握其特点。他们具有罕见的观察力,很多别人看起来隐秘的东西,在他们那里都能一一破解。这种人观察严谨,思考微妙,推理明晰,能够发现、留心、把握和理解很多一般人不注意的人和事。
争斗的双方由于只顾自己争斗而忘记了虎视眈眈的第三者,最后落得两败俱伤,基本的原因就是缺乏明察秋毫的眼光。无论什么样的计谋都难免天衣无缝,只要善于审时度势,从不正常的迹象中发现本质的东西。很多人能够不断取胜,就是善于判断形势。
有一头狮子,年纪已经大了,凭借武力抢夺食物力不从心,于是心生一计,希望使用智谋来获取更多的食物……
狮子钻进一个山洞里,躺在地上装病,放出风去,说动物国王生病了,动物们都要来探视。等其他动物来探视的时候,他就可以得到食物了。就这样,不少的动物都成了狮子的战利品。
狐狸来了,远远地站在洞外问:“大王,你的身体现在好些了吗?”
狮子回答说:“很不好!你怎么不进洞里来让我看看呢?”
狐狸说道:“我本来是要进洞去看看大王的,可是我发现只有进去的脚印,没有一个出来的脚印,所以我就只好远远地问候大王了!”
机会的赢得大多数是靠智慧与勇敢,但是有时候机会也会是一个铺设了小草和鲜花的陷阱,这个陷阱要引诱的就是那些过于热情而丧失了警惕心的拼搏者。机会来临的时候不要立刻脑胀眼红地扑上去,像狐狸那样花一点点时间观察揣摩一下,你就不会成为那些至今只进没出的动物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