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圣经文学二十讲
7229100000029

第29章 诗剧(1)

文人骚客在郁闷中的怒吼

《约伯记》是一部诗剧体的长篇哲理作品,不仅是希伯来智慧文学中的伟大杰作,也可列于世界文学名篇之林。

《约伯记》的主题思想是:好人为什么受苦?他能够忍受痛苦,但不明白上帝对一个义人为什么给以这么大的折磨,却给恶人以安乐和长寿。

诗剧结构沉雄,文字优美流利,作者以其杰出的文学才华,展开诗的大辩论,破除了受苦就是对罪行的刑罚这种陈旧的说法。

作为一部哲理诗剧,《约伯记》并不是纯逻辑思维的辩论。其中既不用哲学的专用名词,也不玩弄玄虚的奥秘。它是文学艺术形象思维的杰作,是强烈的激情所奏出的旋律。

剧本里的动作,多放在开头的天上序幕和结局中;中问的主干是诗的辩论,则显得有些沉闷。但它也不纯属哲理讲述,主要的诗句出于约伯的激情,是痛苦的绝叫,如轰雷和暴风雨,是地裂山崩的骚人的怒吼!

《约伯记》的结构是很特别的,用散文写的序幕和结尾都十分简明,把故事交代得很清楚。剧的序幕动作迅速,情节紧凑。中间三场的长篇对答没有注明动作,到了高潮时来了一阵浓云,继而是狂风暴雨,上帝在旋风中现出威光,地动山摇,富有戏剧效果。

《约伯记》的场景是在露天的灰堆里,和古希腊戏剧的露天剧场有些相似。除序幕外,参加对话的人物有五人,加上在云中发言的上帝,比埃斯库罗斯的只有两个演员的舞台又大不相同。青年人以利户代表了旁听者的意见,也可说是合唱队的代表在发言。

1.于无声处的序幕

散文体的序幕,动作迅速,情节紧凑,如改成话剧,则大体如下:

地点:耶路撒冷东边某地

时间:希腊化时期

人物:富翁约伯,“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的东方人。上帝耶和华,正面人物,代表正义。魔鬼撒旦,反面人物,代表邪恶。

幕徐徐拉开。

第一景天庭,夜间。

神的众子已侍立在耶和华面前,撒旦也在其中。

耶和华:“你从哪里来?”

撒旦:“我从地上走来走去,往返而来。”

耶和华:“你曾用心察看我的仆人约伯没有?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

撒旦:“约伯敬畏神,岂是无故呢?你岂不是四面圈上篱笆围护他和他的家,并他所有的一切吗?他手所做的,都蒙你赐福;他的家产也在地上增。你且伸手,毁他一切所有的,他必当面弃掉你。”

耶和华:“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于他。”于是撒旦从耶和华面前退下。

第二景人间约伯家,次日中午。

灯光暗转

报信人甲乙丙丁皆为撒旦的化身。

报信人甲上

报信人甲:“牛正耕地,驴在旁边吃草,示巴人忽然闯来,把牲畜掳去,并用刀杀了仆人;惟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

约伯端坐着(正欲开口),

报信人乙上

报信人乙:“神从天上降下火来,将群羊和仆人都烧灭了;惟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

约伯(正待开口)

报信人丙上

报信人丙:“迦勒底人分作三队,忽然闯来,把骆驼掳去,并用刀杀了仆人;惟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

约伯(疑信参半,刚要开口)

报信人丁上

报信人厂:“你的儿女正在他们长兄的家里吃饭喝酒;不料,有狂风从旷野刮来,击打房屋的四角,房屋倒塌在少年人身上,他们就都死了;惟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

约伯突然站起,撕裂外袍,剃了头,伏在地上下拜:“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幕后音:在这一切的事上,约伯并不犯罪,也不以神为愚妄(或作“也不妄评神”)。

灯光暗转次日晚,景如前。

再受撒旦攻击

第三景神的众子来侍立在耶和华面前,撒旦也夹在其中。

耶和华:“你从哪里来?”

撒旦:“我从地上走来走去,往返而来。”

耶和华:“你曾用心察看我的仆人约伯没有?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你虽激我攻击他,无故地毁灭他,他仍然持守他的纯正。”

撒旦:“人以皮代皮,情愿舍去一切所有的保全性命。你且伸手,伤他的骨头和他的肉,他必当面弃掉你。”

耶和华:“他在你手中;只要存留他的性命。”

于是撒旦从耶和华面前退下,灯光暗转二景约伯家。

撒旦击打约伯,使他从脚掌到头顶长毒疮。

约伯就坐在炉灰中,拿瓦片刮身体。

约伯妻:“你仍然持守你的纯正吗?你弃掉神,死了吧!”

约伯:“你说话像愚顽的妇人一样。哎!难道我们从神手里得福,不也受祸吗?”

幕后音:在这一切的事上,约伯并不以口犯罪。

灯光暗转。

几天之后的约伯家门口

约伯的三个朋友、提幔人以利法、书亚人比勒达、拿玛人琐法,听说有这一切的灾祸临到他身上,各人约会同来,为他悲伤并安慰他。他们远远地举目观看,认不出他来,就放声大哭。各人撕裂外袍,把尘土向天扬起来,落在自己的头上。他们就同他七天七夜坐在地上,—个人也不向他说一句话。约伯一言不发,显现痛不堪言之状。在寂静而悲伤的氛围中徐徐落幕。

2.惨痛中的论辩

七天后约伯仍和三个朋友在一起。

约伯开口咒诅自己。在这一章中,约伯痛不欲生地说道:

愿那一天,成为幽暗的一天,

愿密云笼罩着它,黑暗遮住阳光。

愿那一夜被涂抹,不再列在岁月中。

愿它成为孤寂而没有欢乐的夜晚。

不让晨星闪耀,不让有黎明。

为什么我不胎死于母腹?

或一出母腹便断了气?

为什么母亲把我抱在膝上?

为什么她用奶汁哺养我?

要是我在那时死去,如今早得安息,

跟营造宫殿的君王、统治者同睡,

跟王宫里满装金银的王子长眠,

跟流产、未见光明的胎儿长眠。

在坟墓里,坏人停止作恶,

辛劳的工人得享安息,

连囚犯也有安宁,不再听监工责骂,

不分贵贱都在那里,连奴隶也得自由。

为什么悲愁的人继续生存?

为什么忧伤的人仍然看见光明?

他们求死不得,宁进坟墓不要财宝。

他们死了,葬了,才算真有喜乐。

上帝使他们前途暗淡,四面受包围。

我以叹息代替食物,无休止地呻吟!

约伯咒诅生辰之后,舌战三友。三友以约伯的落难为证据,斥责他的罪行(想当然的罪行),并说惩罚算是福。三个人轮番“安慰”他,实际上是审问或批评他。他自觉无罪,理直气壮地反驳他们。在第一轮辩论中,约伯反驳朋友们的说法不切实际。

三个朋友骂他放肆,竟敢诉说上帝对他的冤枉。反抗上帝,瞧不起至高者,有多么可憎,是多么不可饶恕!

约伯愤愤然地回答:

你们的安慰反而带来烦恼!

你们还要无休止地讲这些废话!

我绝对不能承认你们有理,

有生之日,我要坚持我无辜。

我确认自己无过,良心清白,

我永远不放弃这个立场。

约伯的话说完了,三个朋友无言以对。一直沉默着的青年人以利户看着非常生气,便对约伯的自高自大和目中没有上帝尽情责骂;对三个友人不能说服约伯他也极为生气,也把他们骂了一顿。以利户的话很长,等于把双方的争论总结了一下。以利户的意思是说,不管约伯有罪无罪,他骄傲,始终说自己无罪,那就是罪。灾难临身是为了教育,这是年轻人的新苦难观。他在发言中最后又描绘了耶和华上帝驾云车来到的情景。古代剧中就以演员的这种口头描述作为舞台的布景。

剧的高潮是上帝从密云和旋风中说话,谈到宇宙的广大无垠,创造物的奥秘神奇,对比之下,个人则显得渺小、无能。上帝提出一连串的问题,问得约伯哑口无言。约伯愿意和上帝对话的愿望达到了,并且他觉得自己的确渺小无能。上帝承认他是义人,是无辜的,这就使他满足了;他坚持立场,不屈地斗争是对的。他敢于对至高者提出怀疑和质问,却受到至高者的称赞,而三个朋友的保守思想和言论反受到斥责。这正是该剧思想的伟大贡献。

3.以利户与屈原的《雷电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