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友情中,相互信赖是首要条件,这种信赖当然伴随着对对方的尊重。接触对你信赖的人,就可以发现自己所没有的长处,从对方那里得到激励与鞭策;反之,把自己的信赖寄予朋友,这也胜过任何鼓励与安慰。这样,当生活对你产生误解时,你知道:你的朋友能够理解你。那么,还有什么比友谊更加珍贵的呢?
朋友是一把伞。虽不能遏制狂风恶浪,也自能撑出一方晴空。没有朋友就像雨中无伞独行,惟有默默承受雨淋心头的那份伤痛。其实朋友是一种心的交流,在语言的撞击中你或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快乐。追思与畅想赶走了孤单,一腔柔情也有了着落,心灵的平衡带来谦让与宽容,人性因此而趋于和善,世界也因此更加美丽。
不做“疲劳虫”
·约翰·洛克菲勒创造了两项惊人的纪录:他赚到了当时全世界为数最多的财富,也活到九十八岁。他如何做到这两点呢?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他家里的人都很长寿,另外一个原因是,他每天中午在办公室里睡半个小时午觉。他会躺在办公室的大沙发上——而在睡午觉的时候,哪怕是美国总统打来的电话,他都不接。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如果休息时间多的话,每天就可以做更多的工作。
有效地调整和使用自己的精力,可以保证你有资格发挥自己的潜能,而不致于成为“疲劳虫”。
为什么要防止疲劳呢?很简单,因为疲劳容易使人产生忧虑,或者至少会使你较容易忧虑,不利于找到自己的强项。任何一个还在学校里学医的学生都会告诉你,疲劳会减低身体对一般感冒和疾病的抵抗力;而任何一位心理治疗家也会告诉你,疲劳同样会减低你对忧虑和恐惧等等感觉的抵抗力,所以防止疲劳也就可以防止忧虑。
你是否说:“可以防止不快乐”呢?这话说得太温和了些。艾德蒙·雅各布森医生说得更清楚。雅各布森医生是芝加哥大学实验心理实验室的主任,他写过两本关于如何放松紧张情绪的书——《消除紧张》和《你必须放松紧张情绪》。他花过好多年的时间,主持研究放松紧张情绪的方法在医药上的用途。他认为任何一种精神和情绪上的紧张状态,“在完全放松之后就不可能再存在了”。这也就是说,如果你能放松紧张情绪,就不可能再继续忧虑下去。
所以要防止疲劳和忧虑,规则第一条就是:经常休息,在你感到疲倦以前就休息。
这一点为什么重要呢?因为疲劳增加的速度快得出奇。美国陆军曾经进行过好几次实验,证明即使是年轻人——经过多年军事训练而很坚强的年轻人——如果不带背包,每一小时休息十分钟,他们行军的速度就会加快,也更持久,所以陆军强迫他们这样做。你的心脏也正和美国陆军一样的聪明。你的心脏每天压出来流过你全身的血液,足够装满一节火车上装油的车厢;每二十四个小时所供应出来的能力,也足够用铲子把二十吨的煤铲上一个三英尺高的平台所需的能量。你的心脏能完成这么多令人难以相信的工作量,而且持续五十、七十甚至可能九十年之久。你的心脏怎么能够承受得了呢?哈佛医院的沃尔特·加农博士解释说:“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人的心脏整天不停地在跳动着。事实上,在每一次收缩之后,它有完全静止的一段时间。当心脏按正常速度每分钟跳动七十次的时候,一天二十四小时里实际的工作时间只有九小时,也就是说,心脏每天休息了整整十五个小时。”
在二次大战期间,邱吉尔已经六七十岁了,却能够每天工作十六小时,一年一年地指挥大英帝国作战,实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的秘诀在哪里”?他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十一点,看报告、口述命令、打电话,甚至在床上举行很重要的会议。吃过午饭以后,再上床睡一个小时。到了晚上,在八点钟吃晚饭以前,他要再上床去睡二个小时。他并不是要消除疲劳。因为他根本不必去消除,他事先就防止了。因为他经常休息,所以可以很有精神的一直工作到半夜之后。
约翰·洛克菲勒创造了两项惊人的纪录:他赚到了当时全世界为数最多的财富,也活到九十八岁。他如何做到这两点呢?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他家里的人都很长寿,另外一个原因是,他每天中午在办公室里睡半个小时午觉。他会躺在办公室的大沙发上——而在睡午觉的时候,哪怕是美国总统打来的电话,他都不接。
在那本名叫《为什么要疲倦》的好书里,丹尼尔说:“休息并不是绝对什么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补。”在短短的一点休息时间里,就能有很强的修补能力,即使只打五分钟的瞌睡,也有助于防止疲劳。棒球名将康尼·麦克告诉我,每次出赛之前如果他不睡一个午觉的话,到第五局就会觉得筋疲力尽了。可是如果他睡午觉的话,哪怕只睡五分钟,也能够赛完全场,一点也不感到疲劳。
如果你没有办法在中午睡个午觉,至少要在吃晚饭之前躺下休息一个小时,这比喝一杯饭前酒要便宜得多了。而且算起总账来,比喝一杯酒还要有效五千四百六十七倍。如果你能在下午五点、六点、或者七点钟左右睡一个小时,你就可以在你生活中每天增加一小时的清醒时间。为什么呢?因为晚饭前睡的那一个小时,加上夜里所睡的六个小时——共是七小时——对你的好处比连续睡八个小时更多。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如果休息时间多的话,每天就可以做更多的工作。弗雷德里克·泰勒,在贝德汉钢铁公司担任科学管理工程师的时候,就曾以事实证明了这件事情。他曾观察过,工人每人每天可以往货车上装大约十二点五吨的生铁,而通常他们中午时就已经筋疲力尽了。
正确面对危机,首先要从高速情绪开始
(1)检讨一下你的幽默感,看看它对你有何好处;(2)对你的情绪负起责任;(3)当你想要斥责某人,或是表达你的不满时,最好在你想要与人打架的冲动以及你的烦恼消褪之后再这样做;(4)没有“赢得争论”这回事。只有“赢得协议”这回事;(5)把变化看做正常的;(6)不要进行“孤注一掷”式的行动;(7)让其他人为他们自己的行为负责;(8)学会说“不”;(9)简化你的生活,取消那些没有意义的活动;(10)从事有意义的休闲活动。
危机是人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考验,把它当成踏脚石的人,可以通过危机使自己更上一层楼,而对于把它当成绊脚石的人,可能就是人生的一场大灾难。要正确面对危机,首先要从调整情绪开始。
危机的出现显然会使人们极度地紧张和沮丧。众所周知,这些情绪反应不仅产生内在的、强烈的不适感,而且消极的挫折体验将使危机进一步恶化。因此,调整情绪的中心环节,就是要培养承受这些痛苦感受的能力。通过调整情绪,将使诸如焦虑、导致恐慌、沮丧、失望等情绪的恶性循环得到控制。当危机超出我们的控制以及我们无力改变外部事物时,把握住自己的情绪尤为重要。此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上,将会取得好效果,尽管这样做在同样的情境下不一定有同样的收效。
相反,企图阻止已经发生的危机的“痴心妄想”,对于控制消极情绪有害而无益。这种“痴心妄想”的思想逻辑形式为“如果只是……”或“但愿这不是真的……”。人们常常沉湎于这类冗长的幻想当中,诸如: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应该发生什么事,这些事情为何差别如此之大,如果只是……等等。
这种痛苦,其弊端却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徒劳无功地企图改变事实。迟早,严峻的现实会再次出现,层出不穷的难题将更令人费解。未来危机起伏,然而寻找新方法渡过危机的时间,却在“痴心妄想”中流逝远去了。
另一种弊端百出、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是使用药物来逃避痛苦。许多人面临危机时,使用酒精、咖啡因、尼古丁、止痛药、镇静剂、安眠药和抗抑郁药。因为这些药物可以抑止消极情绪的生化过程,但是,当危机中我们需要利用自然情绪反应的自我调节机制来促进新的学习和治疗时,这种方法就会带来大量危险。根据经验,一些药物会使自然情绪的心理重建过程变得迟缓和困难,许多药物甚至会直接引发心理问题。
例如,长期服用咖啡因会引发焦虑症状,停止服用镇静剂又使焦虑症状进一步恶化。酒精会导致自我约束力的丧失,例如,服用过量酒精的人由于不能控制自己内心激烈的冲动,从而产生过激行为,结果会自伤或伤人。一部分人由于长期使用药物来逃避痛苦,会形成对药物的依赖或滥用药物。滥用药物不仅不能治病,相反会影响已被紧张情绪损坏了的心理过程的重建。其实,危机中人们解决问题的注意力、判断力、推理能力以及计划能力远比想像的强。所以,轻视人们处理危机潜力的做法很不明智的。另外,考虑到药物依赖的危险性时,我们在服月任何药物(不管是遵医嘱还是自己控制服用量)时都必须绝对小心。应该指出,短期服用药物对调整情绪可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短期服用安眠药可打破因失眠而形成的恶性循环,但药物不能替代其他疗效更为长久的方法。下面我们将就一些安全、长效的处理情绪混乱的方法展开讨论。
情绪调整法包括抑制、分散等回避痛苦的方法。这些方法能破坏人的消极思想和情绪,为个体的心理重建赢得时间。抑制,在一定程度上是自动的过程,不过,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控制它,譬如提醒自己“别想它了,想点别的吧”;分散,则是指不断地做事,集中注意力于当前的工作而不去关注那些痛苦的感受。分散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回避痛苦的现实,不能与下文所说的活动调整法相混淆。分散活动只是为了分散痛苦,而不是要解决特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