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梅朝荣品诸葛亮
7232400000023

第23章

管仲,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牙,鲍叔牙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牙服侍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侍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牙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牙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牙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牙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牙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牙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牙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鲍叔牙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其中常常是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但称赞管仲的贤能,而更加称赞鲍叔牙善于识别人才。

有一个寓言故事,说曾经有个玉器收藏家,买到一个非常珍贵的玉器,爱不释手,把它作为自己收藏中的至宝,并且他还看到世面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和自己的玉器一模一样或类似的玉器。于是更加珍贵,自认天下第一,四处炫耀,奇货可居。突然有一天,他发现有人拿出和自己一样的玉器,而且比他的成色还好,他就坐不住了,经过层层关节,花言巧语,软硬兼施,采取各种手段,终于把那块玉器也买到手。这一天,他把所有的玉器界名人们请到家里,拿出这两块玉,让大家鉴赏,正当大家纷纷赞叹第二块玉时,收藏家突然拿起来仍在地上,摔成了碎片。在场所有的人都被他的举动震惊了。而他扬扬得意地说,现在哪个玉更好些?从此以后他收藏的第一块玉器真正成了“独一无二”。

诸葛亮和庞统被世人称为卧龙、凤雏,龙凤本应成双,如今凤已死,只剩下龙自己,他的地位更加珍贵。

借刀杀人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因为背负人命逃亡涿郡,巧遇刘、张后桃园结义,是刘备起兵之时的左膀右臂。拜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自桃园三结义以来开始辅佐刘备,直至建安二十四年,败走麦城被东吴所杀。那么东吴是如何杀的关羽?关羽为什么会被东吴所杀?章太炎在《书》说“葛氏假手于吴人,以陨关羽之命”,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关羽被杀后,蜀国国运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开始显衰落之势,因为在关羽被杀之后,刘备亲率七十万大军进攻东吴,结果让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惨遭失败,刘备气死白帝城。在此期间,三结义中的张飞也因士兵叛乱被杀。开创蜀国天下最原始的三个人相继去世,给蜀国以致命打击。针对关羽的死,可能有人会认为是他的骄横,狂妄所致。可我们细看,就会有惊人发现,在关羽致死的背后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幕后黑手。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了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痛打曹魏,但结果却是使荆州失守,自己也败走麦城惨遭杀害。叫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整个襄樊战役中,从开始一直到结束,前前后后长达半年之久,从前期吴魏两国使者的频繁来往,继而发展到曹操派遣将领增援樊城。如此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竟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全军覆没之际,蜀军援兵也还是迟迟不至,这不能不引起了后人的种种猜疑。蜀汉统治者们再忙什么呢?荆州作为他们的战略要地为何眼睁睁看着失守而不派兵援救?

在此我们再从新翻看襄樊之战的前因后果,认真剖析一下当时情况,不难发现关羽的死与蜀国军师诸葛亮有些微妙关系。

诸葛亮出山之前,关羽已经跟随刘备闯南征北多年了,自关羽出世以来,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可说是风头出尽、名震四海,在刘备军中有不可替代之位。况且刘、关、张三兄弟感情深厚。寝食相伴,不离不弃。

关羽脾性霸道,狂妄,目空四海,眼中无人,好像对天下武将不屑一顾。《三国志》中记载建安十九年,刘备攻打益州时,西凉马超来投奔刘备,刘备喜出望外,封马超为平西将军,跟关羽同级。远在荆州的关羽闻之极为不满,当即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谁可比类”,诸葛亮回答说:“孟起(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关羽)之绝伦逸群也。”“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称关中王,欲重用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刘备担心关羽不高兴,派费诗前往关羽处,同时拜关羽为前将军。但关羽听了此事后,大怒,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通过这两个事情可看出关羽跋扈性格非同一般。

本来诸葛亮没来之前,三兄弟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可当诸葛亮初出茅庐后,刘备“与亮情好日密”两人吃在一起,睡在一起。关羽、张飞就很不高兴。《三国志》中记载:“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诸葛亮是士大夫之首,当然关羽对他有时不太放在眼里,虽然表现不很明显,可是整个三国之中,关羽始终对诸葛亮不冷不热,换句话说,听诸葛亮调遣完全是看大哥刘备的面子。

赤壁之战,诸葛亮建立奇功,不仅巩固了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而且树立了一定的威信,使众人对诸葛亮刮目相看。但关羽却由过去的轻视变成了嫉妒,王夫子对此看得十分清楚,他说:“昭烈之败于长坂,羽军独全,曹操渡江,不能以一矢相加遗。而诸葛公东使,鲁肃西结,遂定二国之交,资孙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而功出于亮。刘琦也曾说过:朝廷养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一儒生。羽于是以忌诸葛者忌肃,因之忌吴,而葛、鲁之成谋,遂为之灭裂而不可复收。”诸葛亮处处显示自己的行为,与关羽跋扈性格处处碰撞。

诸葛亮当然也寻找了个机会整治一下关羽。赤壁之战中,让关羽去守华容道逮曹操,先不说关羽是不是义释曹操。单就两军对垒厮杀,以关羽一人之力,无论如何也敌不过曹操手下大将,如许褚,张郃。诸葛亮明知关羽此去一定拿不到曹操,仍还使用激将法,逼迫关羽立下军令状,等关羽无功而返时,诸葛亮就拉下脸,按照军令状要杀关羽。没办法还得由刘备一把鼻子一把泪求情才赦免了。

这是诸葛亮用了一个巧妙策略,本来《隆中对》中就已经设计好了,要三分天下然后再图大计。赤壁之战中曹操能败,不能杀。在华容道截曹操本身就是一个棘手的活,谁去都是一个结果———杀不了,也逮不着。诸葛亮想整治关羽,排兵布阵时,就是不点关羽的将,关羽自己实在憋不住了,亲自请求出战,可也就剩下华容道一处了,此时,诸葛亮又表现出很为难的样子,说我本来想让你去守最重要的一个隘口———华容道,可是我有怕你因为意气用事,把曹操给放了。关羽果然中套,立军令状以表其心,诸葛亮的用心并不高明,刘备就曾对诸葛亮说:“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简单的几句话就把把他的用心遮掩过去,而且还卖了个人情。可是真等关羽无功而回时就变了脸。典型的把关羽给忽悠了。

通过这件事他要挫挫关羽的锐气,树立自己的威信。无形中抬高自己制军严谨又仁爱的良好形象。

诸葛亮隐居隆中就“藏器在身”,等待机会,他的好友反问他可仕至何官时,“亮但笑而不言”。为什么笑而不答?就是因为不满意做刺史、郡守这样的小官职。他的雄心报复无法向别人表达。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为他的报复开始大展宏图。可要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也不是一个容易的事,看看刘备身边就有很多志士能人,关羽、张飞则是比任何人在刘备面前都混得开,首先他们就是最大障碍。

早年,国学大师章太炎曾提出一个大胆猜测,他认为,关羽镇守荆州,手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以对付,即使刘备健在之时,诸葛亮也很难越过关羽这道屏障而摄取更大的权力。故“葛氏”宁可丢失荆州,也要假吴人之手除掉关羽。

荆州是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策略的重点,关羽在时机未成时期贸然发动战争,尽管当时诸葛亮还没有执掌军政大权,可作为刘备请出的军师,对当时的情景也要提醒刘备:目前天下还没有到《隆中对》中所说的那样“天下有变”,此时攻打襄樊是个不成熟的军事行动。试想如果当时诸葛亮提醒刘备,刘、关、张三兄弟感情那么深厚,能轻易让关羽涉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