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南方的风
7232800000002

第2章

就在他俩踏入六十层高的圆形大厦顶层旋转餐厅的大门时,白龙湾发生了一件令人很不愉快的事。

由市里通往工业特区的干线--一号公路没能如期通车,工期已拖延好些时日了。偏偏事情凑合在一起。一辆满载设备的巨型贷柜车从香港那边驶过来,沿着通往省城的公路在南山叉路口处转入一号公路。本来,在叉路口的正中竖着个木牌:此路不通行。但给承包一号公路的工程公司的处长程松平扔到路旁沟渠里去了。

货柜车驶到离工业特区大门口不到四公里的小坡处停住了。说也奇怪,整条公路都铺上了柏油,却在这最险陡的地段留下这一段五百米长的尾巴,石头嶙峋,沙土成堆,好像一块秃斑,孤零零地朝天躺着。驾驶货柜车的年青司机是香港公司的,急得满头大汗。路面不宽,要倒车开回去很困难,又没个可掉头的地方。小伙子鲁鲁莽莽地把车子拐向路旁的坡地,企图绕过这块秃斑地段。坡地凹凸不平,货柜一下子就翻车了。糟糕的是后面还跟着来车,乱成了一团……

此事影响极坏,总工程师梁宛娴差点给气晕了。她一直忙到半夜,才算把事情处理妥当。可是程处长呢,却根本不露面。哼,作为一个承包公路工程的公司负责人,竟如此玩忽职守,旁若无事,真使人不可思议!

梁总对工程的延误早就主张按合同罚款了事,另请别家公司收尾算了。没想到工业特区总指挥林宁却缄口不言,表现得出奇的冷静和容忍。她不明白,向来做事干脆利落的他,干吗要避忌这个姓程的?那还要合同干什么呢?好啦!现在不就出事了。

她曾对林宁说:"要合同有什么用?"

"碰上铁饭碗,合同就是这样一张纸罢了。"他苦笑了笑,好像一点办法也没有。

她往后便不再提这件事了。这位身材瘦削的年过四十的老姑娘思想敏锐、工作练达、经验也丰富,平时沉默寡言,心事重重。话说了,你不听也就算了。当然,他的话也不是完全全没有道理:你罚款再多也不是私人荷包里的钱,况且现在还未设立经济法庭,华商局同程松平的公司都是同一个婆婆,部属单位,事情就更复杂了。嘿,你管他这么多,罚了款,不信姓程的就这样舒服!可林宁却迟疑不决。

她什么也不去想,管他的!可是这件事却总排解不开。她自己也不明白,什么事情都可以摆脱开,偏偏是这件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却萦绕在心上。他怎么可以这样呢!以后还有那么多的合同又该怎样?这里是工业特区,怎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大黑猫忽地窜上她怀里,搔挪了几下身子,便蜷伏住不动了。她推开桌上的图纸,轻抚着猫儿光滑的毛,捏了捏那双柔软的前爪。来到这里,生活的节奏急促了许多,人们走路的脚步是急促的,办事的频率是急促的,连汽车也开得比别的地方快。她已没空闲去抚弄猫儿,只是每顿留给它一点儿食物便又匆匆地忙去了。急促的、旋转的生活节奏,给她带来一种新的感受,生活的旋转感。她那颗冷淡了的心好像一下子热乎了起来,旋转了起来,连她自己也不相信怎么会一下子呼腾起来的。她终于明白:自己毕竟是生活在沸腾的工业特区里啊!

现在,眼前这一块难看死了的"秃斑",就像一粒石子滚进旋转着的机器里面,又像是一颗尘埃吹入眼睛里,使人很不舒服……

她追溯过这旋转的起点。感情的细线不由自主地又伸到他那双明亮而又深邃的眼睛里……

在北京,她就听说有一位求贤若渴的特区人,三顾茅庐,礼贤下士,使人感动不已。

清华园里有几位自控专业的毕业生,在房间里聊天,很想到工业特工作,苦于无门。不久,一位特区人来到他们宿舍,揩着额头上的汗珠,向他们谈了特区建设的情况,鼓励他们去干一番事业。后来这几位学生到白龙湾报到,那里已给他们准备好了房子。在闲谈里才知道那位特区人那天清早是从城里蹬着自行车去清华园的。

这几位年轻人深受感动,他们揉了揉眼睛,拍打一下耳朵,就像生活在梦里一样。然而,眼前的码头、吊塔、轮船、厂房、洁净的水泥马路、富丽的宾馆、清雅的度假村、沙滩上五颜六色的太阳伞,以及飞驰在海面上的摩托艇,山顶上的微波站……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完全可以摸得着的啊!特

区人介绍的全都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他们被安排在技术培训中心大楼的课室里听课。又是那位特区人交带,他们每个来到这儿的人,都得补上新的信息技术和管理工程的课……人才,在这里是最可宝贵的财富!

士为知已者死。他们向他透露,有位研究企业管理工程的研究生刚从日本进修回来,愿意来白龙湾。特区人立刻给大学校长写信,疏通渠道,还亲自登门给他办理调动手续……

可是,这位令人钦敬的特区人,她还没有机会谋面。直至白龙湾工业特区公开招聘总工程师,她报名应试,这才见到这位特区人--他是招聘考试的主考官。

考试项目并不复杂。白龙湾码头设计方案。条件是在烂泥滩的海底上建港口。

她设想了一个脉冲插桩的先进工方案。她曾经参加过天津港、大连港、连云港、黄埔港和湛江港的建设。虽然那些年的工作只不过是一种劳动改造,但却取得了经验。

面试也很简单明瞭。那位年过半百的主考官,魁梧、精明、嘴巴闭着,却显得慈和。目光老是紧紧盯着对方的眼睛,仿佛要从你的眼睛里看透你的灵魂。她讨厌这种目光,他能从自己冷漠的眼睛里看得出什么呢?

"我欣赏你的大胆设想。"主考官说。

"仅仅是欣赏吗?"

"因为这只是设想。"

"录取吗?"

"我们考虑。"他稍微迟疑了一下。

"因为我是个女人?"

"有这方面的因素。"他佩服对方眼光锐利,坦率地回答。

"我感到失望,想不到开放的白龙湾工业特区还涂有这样的封建颜色!"她也坦率地盯着主考官的眼睛说。

他愕然,却微笑道:"封建?"

"一点也不夸大!"

他沉吟了一下,问:"你为什么要来特区呢?"

"同你一样!"她毫不考虑地回答。

"为了振兴中华?"他笑道。

她没笑,依然一本正经地说:"我的祖辈办过洋务运动,失败了;日本的维新成了;他们战后的引进技术又成功了。我倒是希望有个机会尝试!"

"就为了这?"

她偏过头来,似乎感到自己说的话已经太多,只望着窗外的蓝天,若有所思地说:"我真想飞起来!"

当天下午,她接到了录取通知。

她笑了。

后来,她才知道这位爱盯着别人眼睛的主考官,就是工业特区的总指挥林宁。

…………

这次唇枪舌剑,给她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回忆。她深知自己性情孤僻,常常用一种冷峻而又疑惑的眼光看人看事。用她的话说,头一次晤面就同他"交锋"上了。但这种碰撞,却在她心底那岩巉的石块上击起了热情的火星。然而能结识这样一个很有性格的人,亦不失为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来到白龙湾,他们常常见面,交谈过,也争论过。不知怎的她总是显得那样宽容,竭力保持这个美好印象。可惜,她越来越觉得他太自信了。她忍受不住他那居高临下、有时简直是固执的神态。也午有才能的人通常都有这样的缺点为。她知道自

己也有这个弱点,只不过比别人隐蔽点儿罢了。其实,使她感到不愉快的是他把对公路问题的疑虑藏在心里,好像他们之间隔着了一道薄墙。她生气了,他却微笑着说:"你很天真!"

这位特区人,他怎会这样呢……

她抱起黑猫儿,倚着窗口,凝望着海对面闪闪烁烁的灯光,那是九龙元朗城的灯火…灯光时闪时灭,宛若一双双眨巴着的眼睛,又像是他那一双熟悉的、明亮的、喜欢盯着别人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