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南方的风
7232800000038

第38章

前几天,小徐当上厂长助理的事使她想得更多,思考得更深。在里昂手上,竟这样容易发掘人才,这样充分使用人才,这样大胆地发挥人的才能!这是为什么啊?

这一回试产又发生一件使她感到吃惊的事。

大出杜一丘的预料,工厂里不动声息,一切如常,谁也不知道这个副总指挥的到来。他原以为,为了向他这个反对派显示成绩,试产成功的货柜厂会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搞个热热闹闹的剪彩仪式。可一切都看不见,宽敞的厂房里只听见机器的运转声。自动电焊机床宛如一艘长长的小轮船,带光的焊条在灰黑色的钢板上碰击起淡蓝的火花。所有的机器,差不多每一台都是这样庞大,吞吐着大块儿的钢板。人们似乎也突然变得巨大起来,只消站在旁边轻轻地按按电钮,天上地下全都遵照着你的旨意运行。杜一丘从未见过这样多的庞然大物堆放在一个这样庞大宽阔的厂房里面,大块的钢板象一道过灰黑色的河流不停地奔泻……。这简直是一个制造河流的大工厂。

"先生,请多指点。"一个站在喷漆室门前的年青工人招呼道。

杜一丘点头微笑,"你是香港来的?"

"你很有眼力。"那位工人说。

"这里怎样,习惯吗?"

"在香港很难找到这样宽敞干净的厂房,机器设备新式,人缘又好。"

"你愿意留住这里工作吗?"杜一丘问。

他有点狐疑地望着杜一丘,猜度来者的身份:"这要看你们能给我多少工钱了。"

"照现在这个价钱怎样?"

他笑丁笑,摇摇头:"里昂先生不会同意的,还有徐助理又是这样精明。"他知道自己是高新请来开办工厂的,一旦投产之后就用不着付这个高价钱了。

"你一向搞喷漆这一行吗?"

"样样都摸过,在货柜厂吃了十年饭。"

"那里昂还得留你下来当师傅。"外国人请香港人,杜一丘认为这是无须赘言的。

不料香港工人却不以为然地说:"徐助理可以接得上手了。"

杜一丘怀疑地说:"不见得吧!"

那工人诧异地望了杜一丘一限,然后按了一下电钮,喷漆室的大门自动打开来。只见一只银白色的货柜,上面印有"国际海运货柜厂"的蓝色标记,慢慢地往外移动,宛如一座长方形的房子在地面上滑行,然后停在装有滑轮的轨道上的平台上面。偌大一座"房子",里里外外,只用十多分钟便喷漆得焕然一新,焗烘得油光闪亮,而且完全是在密封的房间里完成的。

杜一丘隐约知道海运货柜防锈强度要求高,规格公差有国际规定,货柜小了货件装不进去,大了又放不下船舱。牢固度的要求就更不用说了。这个厂填补了我国海运货柜生产的空白,因此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

"质量怎样?"杜一丘端详着面前还冒着热气的银色"房子"问道。

那工人点了点头,"达到国际标准。"这位香港技工脸上流露出惊羡的神情,"试产的效率不算低,在香港和葡萄牙生产这样一个货柜是七十一个工时,英格兰完全自动化设备只用六十个工时,这里是六十九个工时。如果技术热练,效率会更高些。"

"哦!"杜一丘心里有所感触,看来里昂是有料子的人。

突然,那边的自动电焊机床停了下来。只见徐见池不知从哪里战了出来,站在机床旁边东摸摸西看看。不一会儿,电焊条尖上便又闪出蓝包的火花。

"那是操纵得不够熟练!"香港技工说,"他们已经算是够精灵了,又没到外面欧洲的工厂看过,凭看图纸说明书便干了起来。"

杜一丘仍旧呆呆地望着前方,自动焊机的机械手,象一枝带光的画笔在描画着一道道彩虹,使整个厂房增添着瑰丽的色彩……

小徐同里昂说了几句话,这位美国人笑了笑,便朝着杜一丘走过来。

"杜先生,我非常高兴陪你看看我们的工厂。"里昂说。他说了一句中文,旁边的郁玲抿着嘴在欣赏。

看了工厂一圈。里昂请他到办公室里歇歇脚。

办公室在厂门口右边的二楼上。除了厂长、厂长助理有自己的办公室,其他的工作人员都在一间宽阔的大厅里工作。地方很雅洁,灰绿色地毡,空调、隐形壁灯,光线和谐悦目。淡绿的通花落地窗幔使厅房增强了诗意。

里昂还是那个爽直性子,才坐下来便朝杜一丘说:"杜先生,我听过你的演说,回来后第二天才知道你说的意思。你对外国人当厂长有自己的想法。"

"我担心你会不满意。"杜一丘用的是外交辞令。

"你客气了。各抒己见嘛。我对里根总统的政策也有不少意见。遗憾的是你没有了解我!"

杜一丘见他说得坦率,便友好地笑了笑。

里昂燃着一根烟,"我是一个冒险家,三十五岁,从事货柜生产已有十五年,到过二十多个国家,先后蹲了近十个货柜厂。有朋友说我是个疯子!我从朋友的镜子里发现自己有个怪毛病,就是喜欢开辟新的事业。一个工厂建起来了,生产比较正常了,我便感到没有意思了,想去建另一个新的工厂。最好是到一个新的地方,结交一些新的朋友。这样,我便应聘来了中国。"

"你年青,很有才干。"杜一丘这句话倒是真诚的。

里昂摊开两手,幽默地笑了笑,"我这把大胡子,姑娘们喊我爷爷!"

"如果我是你,立刻把胡子刮掉!"郁玲很讨厌这把胡子,多不方便,又多么难看!

"你对我警告了许多次!"里昂不以为然。

"也许除了这把胡子姑娘们有些反感之外,大家还是很欢迎你的。"杜一丘说。

"中国朋友很好,很聪明。只是不大重视效率。这不好。我这个厂,讲工时,一切按标准检查。你们国家人太多了,对效率很随便。"

"就因为是人多了?"郁玲不太同意地问。

"印度、缅甸人不大讲效率,香港、新加坡人就不同了。苏联人比你们好一些。德国人是最讲效率的。"里昂说,

"你们美国人呢?"

"美国人讲求效率,但不会精打细算。"他笑道,"一台汽车的钢材给日本人可以造两台。我也是这样,买回一部汽车用不上两年便换新。"

"这好吗?"杜一丘觉得满有兴趣。

里昂点点头:"固然有点可惜,但却使美国人时刻想着创新发明。"他抽了一口烟,瞧着郁玲说:"我非常害怕听你们的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不把年轻姑娘打扮成老太婆?何必这样苛待自己!这是教人节约,但更多的是教人守旧。太可怕了,一件衣服穿九年……"

"你们是高消费。"郁玲说。

"有高消费才有高生产。"

"生产决定消费。"杜一丘搬出自己熟悉的理论。

"重要的是消费刺激生产。消费要求越高,产品就越新颖。"里昂说得很坦率,

"要工作也要讲享受,你们是太不讲享受了。"

杜一丘感到他的话虽然有点意思,却不太合自己的口味,便换了个话题问道:"你认为怎样才能办好这个工厂呢?"

里昂很有兴趣地说:"你们的工程师,工人碰到一个个困难不去请示,赚了钱买回一百部小汽车不去报告,这就省事了。还有,工厂就是工厂,不要在工厂里搞政治,可以放在业余时间搞嘛l杜先生,我不明白为啥不让徐见池去丹麦看看。"他又想起了这件事。

杜一丘有点不好回答,便说。"听说你为这件事生气,要辞职不干?"

"本来我不该生气,只怪我太喜欢中国。"

"现在不是也干得很不错吗?"

"NO,"里昂连连摇头,"现在他是听我的,去了欧洲回来他就会拿出自己的来。"

"因为小徐是临时工,你老是不明白。"郁玲毫不客气地说道,她话中有话。

"我明白,你们这里工人分多种。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才能。徐先生现在是厂长助理,在美国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无论如何,应该让他去欧洲一趟。"里昂坚持地说道。

牡一丘明白郁玲是冲着自己说的,美国人又是出于一片热心,他有意回避开说:"我很高兴知道你现在不辞职了!"

里昂眨了眨蓝眼睛,冲着他一笑,"我现在又要辞职了,准确点说是打算下个月走。"

"你说什么?"郁玲吃了一惊,睁大眼睛问。

杜一丘当然更是惊诧不已,才开始试产,这位开拓功臣便要离开工厂,简直不可思议!杜一丘对他才有点儿了解,

开始思考他谈到的一些问题,可他又突然地跑出一个谜!

"是我才的话有所冒犯吗?"杜一丘有点茫然地说。

里昂笑了,"NO,NO,我不是个狭隘的老太婆。你坦率的谈话只会使我高兴!"

"是尊夫人的意思吗?"郁玲也有点摸不着头绪。

"在工作上我们向来是互不干涉的。"里昂说,"我发现中国工人很聪明,再过一个月他们便可以自己生产货柜了,而且会做得越来越好。这样,按照我的习惯就该离开这里,到别处建一个新厂了。"

郁玲这才明白过来.她不以为然地说:"林老板不点头你走不了。"他同工厂董事会订了台同,现在哪里到期呢!

"林先生也是个冒险家,他一定赞成我去开辟新事业。"里昂显得更加活跃,"他可以少付些工资,这不又省下一笔吗。对我来说也没什么损失,到哪里我也可以得到年薪六万美元。"

"你是真的决定了?"郁玲明白,美国人说的话含着支持林宁的意思,不知道杜一丘听了心里怎个想。

"那没问题。"里昂爽直地答。

杜一丘愣了半响,才说,"你就不能到合同期满才离开吗?"

"我可以满意地对朋友们说,在中国建的厂最快,离开的时间也最早。倘使要我留下来,做一个多余的人,对我来说是最痛苦不过的了。"然后,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这是新加坡的一个货柜厂给我的聘请书,在那边又可以开辟新的事业!你们不必替我担忧,里昂是以建新厂而闻名海运界的。用你们的话说是甘当孺子牛!"

杜一丘沉默着,感到里昂话里好象有一种甘涩的味道,逼使他不断地去捉摸,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