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知己者死”。关怀是最大的投资,无论是哪一位员工,对企业的关怀都不会熟视无睹,而会采取各种方式来回报。恩科公司总裁钱伯斯在与人竞争时,可以说是一位无情的“杀手”,然而在企业内部,却是一位仁慈的长者。当一个小女孩在一次员工聚会上为自己的口吃而害羞流泪时,钱伯斯当着众人的面安慰了她,并说出自己也曾得过这种病。恩科公司的许多员工都承认:“钱伯斯是世界上最努力的人,也是员工们最好的朋友。”
西门子一年一次的“圆桌会议”严肃而高效,参与者是经理人员及人力资源顾问。他们拿出一整天的时间,坐在一起专门讨论员工的发展大事。公司根据员工特点,制定相应薪职及培训方案,经理人员拿着这份方案,再去与员工对话。与员工对话是持续进行的,经理人员倾听员工的意愿,和员工共同商讨发展的渠道。在西门子,员工被视为企业内部的企业家,享有充分的自主权,经理人员作为教练,一言一行都为员工树立了榜样。全球都有西门子足迹,西门子对人才的关爱已有150多年了。关怀,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能产生震撼力量,让人们心理上产生共鸣,激起无穷无尽的动力。一些企业经营者,既不懂技术,也不懂经营,但却善于任人,关怀他人,让别人为自己效力,一样干成了大事。例如,钱伯斯就不是技术出身。
某成功女企业家,在对职工的关怀上更有独到的见解和行动。她认为,一个企业的成功,必然是基于所有员工彼此真正的契合,上至总裁,下至门卫,每个人都应为整个企业寻求更好的结果而努力。该企业八成以上是女工,为改善她们的生活条件,她在刚有盈利时还买了一辆交通车,解决女工上下班交通与安全问题。后来更是盖了一幢配有中央空调的宿舍,协助她们改善居住环境。她在厂内兴建篮球场、排球场、图书馆、美容院和电影放映室。还安排工人夜读中专或大专,鼓励员工进步。这种关怀员工的制度和做法,不仅造就了该企业的大家庭气氛,更强化了员工的向心力,发展培养了尽心尽力的一批员工队伍。
一个企业经营者直接面对而又最接近的是自己的员工,他们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细胞,与企业的目标和利益最密切。因此。企业一定要关怀职工,并落实在行动上,而不是口头上,让职工有一种归属感。日本企业为什么能够迅速崛起,就是由于日本大多数企业让职工有一种家的感觉,所以才拚命工作,以求积极回报。一个企业经营者,只有关怀员工,上下协力,同舟共济,才能在商场上冲锋陷阵,迎接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曾宪梓金利来公司的一位员工说道:“在金利来,很多人的工龄都已超过10年,流动性较小,对工作尽职尽责,其原因就是老板关心他们。就算是艰难时期,大家也一起熬。最困难的两年,也只有少量裁员,而且情况一好转,就请他们复工。”可见。企业关怀职工,大家一心一意朝一个目标前进,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别埋没了身边的金子
企业要想长足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那么,人才在哪儿呢?这一直是无数企业苦苦思索的问题。许多企业十分注重招聘,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对内部的员工却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也看不上,那也看不上,结果企业内部很不稳定,是人才的反而跑出去了,不是人才的反而招进来了。结果,人员的大进大出犹如病人输血,上面拚命输,下面拚命流,虽能维持暂时的生命,却也造成企业在元气上的大伤,很难保持企业积极的生命力。
而且,一个企业经常换人,员工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更缺乏忠诚,仅仅成为来无踪去无影的散兵游勇,根本没有持续力,最多是程咬金的三板斧,看似凶猛无比,却来不了几招。
对此,王永庆这位世界塑胶大王、台湾首富深有感悟。他说:“寻找人才是非常困难的,最主要的是,自己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先要做好,管理上了轨道,大家懂得做事,单位主管有了知人之明,有了伯乐,人才自然就能发掘出来了。自己企业内部先行健全起来,是一条最好的寻人才之道。”
的确。寻找人才,从企业内部甄选是最省时、最省力的办法。一方面可以改善人员闲置与人力不足的状况;另一方面,因为人员熟悉环境,训练时间可以节省下来,还可以消除掉组织僵化情况。王永庆曾经想从国外网罗一些有实际经验的管理人才,结果没有找到。于是,王永庆开始着手创办自己的人才培训体系,在1963年,他投资新台币1.5亿元创办私立工业专科学校,为企业培养了大批干部人才。王永庆每年都要吸收大批大学毕业生,这些毕业生都要经过严格的新兵训练,真正对企业艰苦创业、朴实、诚恳的工作作风产生切身体会。同时,对“老将”的训练也一丝不苟。
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培养,王永庆获得了大批人才,对企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作出了很大成就。同时,也使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在培养中得到强化和执行。
为什么王永庆认为人才在企业内部呢?因为,他在求才、用才和育才中十分注重实践经验,认为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一般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大都不愿从基层做起,好高鹜远,殊不知空有学问是不够的。人才实力从何而来?是从实际经验得来的。王永庆说:“我是一个没有受过正式经济教育的人,可以说全凭经验,为了求生存,我在一切条件不利之下搞起。”他认为一个大学生念完博士,也并不一定就是企业人才。谁如果想在企业界求发展,还是企业的实际经验有用。从企业的角度看,这也正是为什么说人才在自己内部的道理,所有员工在企业和自身努力下,不断培养,自然奠定了成功基础。
世界微型电子消费品之父,日本著名企业家盛田昭夫就十分重视企业内部的和谐关系。盛田昭夫一再告诉员工,为索尼工作就像身处大家庭一样。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让自己的企业由一群寻求共同利益的人所组成。员工都将盛田昭夫当作船长,大家同舟共济,有什么困难都找他,甚至还让盛田昭夫帮忙一起去推销产品。盛田昭夫对每一个工人都当一个家庭成员看,注意培养和提拔,并不将他们看作是花钱雇来的劳动力。他力图使每一名雇员都熟悉自己的业务,成为所需人才。盛田昭夫培养职工的措施,让索尼公司从小到大,一步又一步成为全球跨国大公司。
无独有偶,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也是“大船思想”。例如,关心职工思想状况和切身利益,实行总经理室和职工对话制度,及时与职工沟通思想和感情,培养一支骨干队伍,并致力于青年人才的培养。大量的心血和艰苦的探索,联想被催生成“大船结构”,靠着这一坚不可摧的模式,柳传志带领联想人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可见,人才就在身边,只有用成熟的企业理念、管理模式和培训制度让员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真正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使这些人都成为人才。一个企业经营者提高认识水平,和员工共同成长,就不愁人才发现不出来了。
容忍员工的过失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任何人在工作中都难免犯错误,一个明智的企业经营者需要一颗宽容之心。
诺基亚总裁约玛·奥利拉就是这样的人。他不相信“过失导致消失”这一其他公司通常的做法,而坚持“过失导致发展”的观点。他将员工的过失看成受教育,几乎没有辞退过任何员工。因为,他认为如果员工总有失业的压力,存有恐惧感,就不会再有创新意识。诺基亚的飞速发展证明了奥利拉的远见和英明,他并非科班出身,却在全球为管理高科技企业树立了全新的风格。
员工的过失,多种多样。有思想导致的过失,有工作中的失误,甚至走向成功时的暂时挫折,创业经营者要善于区别对待,即便对于员工违约行为的处罚,也是旨在帮助员工在失败中获得经验。“失败乃成功之母”,挫折本身就是教育,只要不是太惨重的失败,人们就可以从中汲取继续发展的能量。一个企业,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需要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才能为人才成长添加催化剂。人才总是千姿百态的,或者恃才傲物,或者愤世嫉俗,乃至身上带刺,只要无碍大局,宽容一些又何妨。给人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换回的可能就是人们瞠目结舌的奇迹。
1000多年前的曹操用人已与众不同,他认为那些“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的用兵之术”的人也是人才,并大胆启用,用而不疑,并容忍相应过失,结果让自己身边人才济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索尼公司为缩短研制新产品的时间,在企业中大胆起用了3位被认为是“怪才”的职工。不少人反映他们清高不合群,但盛田昭夫力排众议,放手使用,结果只用了半年就将至少需要两年研制时间的产品攻克,推出了NEMS型微型计算机,性能好,价格低,占领了许多市场,为索尼向电脑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珍珠的内核不过就是海中一粒平凡的沙子,因为有了蚌的包容,才有了其光彩夺目的再生。珍珠的事业是华贵的,而蚌的事业是伟大的。企业珍视每一个人才,给每一个人均等的机会,才能促进珍宝的产生。这一点,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的提出或许是最睿智的。每一个创业经营者都应该对人作深刻的思考。
允许人才犯错误,容忍员工的过失,这才是健康的用人思想。只有如此,一个企业才能建成一支健康向上的团队,才能发挥强大的力量。
容忍他人的过失不仅是一种美德,还能激励他人,产生强大的回报效果。战国齐桓公即是如此。一次晚宴,齐桓公召集文武大臣喝酒。忽然,一阵狂风吹来,座上蜡烛全灭了,侍臣们赶紧换蜡烛,忙得不可开交。忽然,齐桓公旁边小妾大叫一声,等火点上后,人们方知小妾不知被谁捏了一下腰。这种公然调戏行为罪可当诛,但是,齐桓公却说:“黑灯瞎火的,即使碰上也不是故意的,喝酒。”寥寥数语,一切危机过去。后来。齐桓公在一次征战中,身陷敌军重围,副将中一名勇士拼死冲杀,奋力将齐桓公救出。齐桓公非常感动,问这名将为何这般勇猛地救自己。这个人回答说:“我就是那天晚上冒犯大王爱妾的人,谢大王不杀之恩,今天才找到回报的机会!”
可见,容忍他人的过失,也是一种投资,产生的回报十分巨大。容忍他人的过失,可以让企业经营者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哪里有土地就往哪里汇聚。”这是著名作曲家瞿琮先生的诗句,形象地概括了企业经营者要拥有“容纳百川”的美德。
现代企业的员工,更关注的不是满足自己较低层次的生理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较高层次的心理、精神需要。企业容忍员工的过失,尊重员工,员工就会信赖企业,将无穷无尽的力量酬报到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间。最后,受益最大的还是企业。
当然,容忍员工的过失,并不等于纵容员工。企业爱护员工,要求一定的纪律,这也是一种爱护。容忍是针对一定失误而来的,不能没有节制。容忍是给员工一次改正的机会,一次提升自我的机会。企业要慎重选择自己的尺子,一切以企业发展为中心。
当然,在许多时候,员工的过失也能反映与企业之间的某些矛盾,这时,企业经营者要以小知大,防患于未然。企业经营者应具有和别人一同做老板、打天下的胸怀,例如,实行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让员工与企业同舟共济,利益共享。优秀的企业领导要常到职位比自己低几层的员工中去体察民意,了解实情,多听一些“不对”,而不是光听“好”的。
日本经济团体联合名誉会长士光敏夫采用“身先士卒”的做法,一举成为日本享有盛名的企业家。在士光敏夫接管日本东芝电器公司前,东芝每况愈下,员工们牢骚满腹,旷工等失职行为十分严重。士光敏夫上任后,每天巡视工厂,遍访了东芝设在日本的工厂和企业,与员工一起吃饭,闲话家常,未轻易开除任何一个员工。清晨,他总比别人早到半个钟头,站在厂门口,向工人问好,率先垂范。于是,员工们受此气氛的感染,促进了相互间的沟通,士气大振。很快,东芝的生产不仅恢复了正常,还得到了迅猛发展,重振昔日雄风。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奖励员工,是现代企业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奖励包括物质奖、荣誉奖和职位奖。目的都是为了激励员工斗志。克服在科研、生产和销售等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险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奖励成为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工作的内在驱动力,没有内在驱动力,工作往往没有激情,员工容易粗心大意,敷衍了事。失去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效率不容易提高。
“军无才,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香饵之下,必有死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段记载于《黄石公三略》的话,精辟透彻,将奖励的作用描写得淋漓尽致。
企业成败关键是人,尤其是人人是否尽力,而这力常常来自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美国哈佛大学某教授对人的可激励性问题进行过专门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没有奖励,能力发挥不过20%~30%,如果施以奖励,则发挥到80%~90%,其间幅度差距60%。奖励得当的话,一个人可以顶三四个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