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就是精于奖励之道的人。每次攻城破邑所得的战利品。曹操都作为奖品,劳苦功高者,虽千金而不各,重重奖赏。所以士兵每次打仗,皆拼死作战,争先陷阵冲杀。曹操的军队,由于有这种奖赏的制度,使士兵们充满内在动力,所以几乎每战都胜。
企业精益求精的产品,要依靠人来开发、制造,一切工作要发挥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因此,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重视人的作用,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增强公司全体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才能走向成功和飞跃。国内外成功公司无不如此。
例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松下幸之助任用山下俊彦为总经理就取得了卓然效果。山下俊彦成绩卓著,具有出众才能,而且对公司内部弊端十分了解,又锐意改革。松下幸之助发现了他的才干,认为在松下家族中很难找到这样的人才,于是不计门户出身,破格起用山下俊彦,将他从一个名列第25的董事,越过前面所有“老资格”的董事,直接擢升为总经理。果然,山下俊彦当了总经理后,不负众望,采取许多果断措施进行革新,使松下公司第二年就由守转攻,在商场上重振雄风。
阿普尔计算机公司在美国大名鼎鼎,公司创始人及前总经理都是计算机专家,组织销售能力差,使公司一直在小规模状态中徘徊。为了避免被市场淘汰,二人重金聘能人,以年薪两百万美元的薪水请来了精通销售的约翰·施库利,即前百事可乐的总经理,一下子改善了市场上的被动局面,销量大幅度上升,公司规模急速扩大,并跻入了全球500强。
企业与人才的关系犹如鱼和水,谁也不能小觑人才的重要性。思才若渴,用人有方,一个企业经营者才能拥有精兵良将,不断让企业迈上新台阶。人才可以在外面求,也可以在内部培养。例如,世界塑胶大王王永庆,不仅在内部培养人才,还四处聘请人才。有时,王永庆还不惜重金、屈尊枉驾。像五访丁瑞铁,聘其为首席顾问,就被传为企业界的佳话。
丁瑞铁到来后,果然不负重托,到处奔走,为王永庆争得了国外银行的长期低息贷款,这在台湾的私企中,实属第一家。
印度尼西亚的华裔巨富林绍良,其大名蜚声全球,财富很早就超过了美国洛克菲勒家族,被誉为“商界魔术师”。他广招人才,重金笼络人才,也传出了许多佳话。例如,他很需要一位高层金融管理人才,苦苦寻觅。终于,一家大银行总裁李文正跃入眼中。李文正也是华人,长期在金融方面工作,颇有才干。林绍良久闻大名,如雷灌耳。当他听说李文正刚辞去总裁职务时,欣喜若狂,连夜请其到家,邀与自己合办银行,并平分天下。许多亲友议论纷纷,认为林绍良此举太唐突。然而,林绍良更加器重李文正,让其参加上层决策会议,大放手脚让李文正开展工作。李文正果然如林绍良所料,十分精干,经他运作,林氏金融业务遍及旧金山、香港、澳门、雅加达、新加坡、曼谷,并创立了“力宝集团”,业务联系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林绍良信守承诺,将“力宝集团”的股份,由李文正和自己各占一半。
可见,企业不仅要善于发现人才,还要敢于重用人才,才能让人才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给企业带来无穷生机。
《韩非子·难一》中说:“赏不加于无功。”企业必须用行之有效的规则和办法,将奖励的轻重和工作贡献的大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另外,谁工作完成的圆满,谁做出的贡献越大,谁给企业创造的财富越多,企业就越要奖励这样的人才以更多的实惠。企业只有适时适当奖励,才能恰到好处,达到目的。否则,重赏过滥,甚至无功受禄,无劳受赏,奖励这一手段就要背离本来的目的,助长不正之风的蔓延。正所谓:赏虚施,则劳臣怨;赏无度,虽费财而无恩。
不少企业,“领导靠钱管,工人为钱干,大家向钱看,围着钱来转”,忽视了精神奖励,导致了恶性循环,职工积极性也很难真正调动。当然,光有精神奖励,没有一点物质表示,也是难得效果。所以,奖励越来越是一门学问,一个企业经营者应仔细揣摸,做到适得其所。
国外企业积累了一些奖励员工的秘诀,可以借鉴一下。例如,奖励休假是薪酬菜单中员工“点击率”较高的一道菜。在员工刚进入公司的半年里,总裁或高级主管应该接见他们,与他们谈心,在必要的时候设立“在职训练最佳奖”、“员工成长最佳奖”等。随时准备奖励员工积极进取的表现,不断地给他们一些惊喜。比如像本来企业应该开例会的时候,可以带员工们去饱餐一顿;或设立冒险工资,让那些敢于冒险的员工自己设立超乎寻常的目标,并确定相应的冒险工资,并帮助员工实现目标。应妥善处理员工的加薪要求,如果不能给予加薪,也应该考虑其他的奖赏方案。此外,除了给予杰出员工以高额的薪水外,不时地将自己象征地位的汽车交年轻员工玩两天,或许他会为了早一天拥有自己的汽车而加倍卖力气。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大企业着手改革过去“资历”制度,大力推行根据工作能力和成果决定升降员工职务的“破格式”的新制度,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正反面例子证明,只有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有机结合,让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并顺应潮流,奖励这一杠杆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建立完善的人才结构
对一个企业而言,真正的发展动力并不在于一两个“能人”的出现,而在于是否有一个比较完善的人才结构。完善的人才结构,可以让企业发挥强大的整体作用,从而在市场中具有战斗力和发展力。企业是否成功,往往并不在于多一个两个博士或博士后,而在于人才结构是否合理,并充分提高每一个人竞技能力,让每一个人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真正的企业经营者,无不注重人才结构,使其形成“智囊团”的作用。做为经营者,只有用成熟的企业理念、管理方式和培训制度使人才结构科学和合理,一个企业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亚里士多德说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毛泽东也说,拳头永远比五个手指有力量,五个手指有长短,却一个也不能少。所以,企业人才结构的合理与否,对人才群体效应影响极大,任何企业经营者决不能忽视。
例如,李嘉诚早在创建塑胶厂时,就以“长江”为名,取长江不择细流之意,勉励自己以广阔的胸襟与他人合作,博采众人之长。李嘉诚爱才,知才,善于用才,在几十年的经营奋斗中,诚招天下士。如今,企业内部人才济济,“有一班可以负得起责任的得力助手。”这对企业决策及战略实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个企业要想成功,必须在选人和用人上注意计划性和系统性,长期不懈,滴水穿石。纵观世界成功的大企业,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人才机制,并不断创新。研究表明,组织和管理要素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单个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目前,包括通用、微软在内的传统产业和新经济产业,都在确立以人为本的组织理念,并在一定基础上强化人才结构。
对此,海尔集团张瑞敏说,在国内不觉得,走出去才发现,国际上对企业组织机构的创新也有很高的要求。海尔在1999年5月份开始着手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集团成立董事局,在决策层设立决策委员会,参与重大决策的讨论,以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张瑞敏还认为,在一切创新中,组织结构的创新是第一位的,如果你的组织结构束缚了人的发展,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变化,其他的创新都免谈。
李嘉诚经常强调,企业扩展到后来如此大的规模,要归功于属下同仁鼎力合作和支持。他说:“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替我办事,我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事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有人能够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这是我的哲学。”
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只靠一个人的智慧显然不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一个企业经营水平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创业经营者“智囊团”水平的高低。李嘉诚正是如此,十分重视“任天下之智力”为己所用。正如他所说:“我们所有的行政人员,每个人都有他的职责,有自己的消息来源,市场资料,当我们决定一件比较大的事情就派上用场了。决策大事的时候,我就算百分之百清楚,我也一样召集一些人,汇合各人的资讯一齐研究,因为始终集思广益,可排除百密一疏的可能。”
李嘉诚在决策上如此,在人才结构上,更是如此,十分注重网罗各方面的专家。在创办塑胶厂时,他搜集了香港最优秀的技术人才。后来,他随着企业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吸纳不同的人才,如英国剑桥大学经济系毕业的管理专家麦理恩,具有管理与企业外交杰出才能的马世民,毕业于香港大学并留学美国的财务专家霍建宁,还有法律专家李业广,等等。完善的人才结构,让李嘉诚在商场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自由驰骋。
对于人才结构,李嘉诚非常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中西结合,一是新旧结合。麦理恩、马世民等都是英国人,李嘉诚“洋为中用”,委以重任,并在管理上吸收西方先进管理方法,与儒家的精华相结合,同时十分重视学习西方科学的组织理论和方法,在公司内建立优良的组织,通过组织的管理来充分发挥各种人才优势。李嘉诚还深知,一个企业的发展,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人才,这样才能跟上形势。所以,在稳定老的人才班子的同时,他十分注重不断引进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更新的人才,大胆起用年轻有为人才,为集团带来新的活力。
《楚辞·卜居》上有这么一句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企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互相能够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例如,有的人善于策划,有的人善于公关,有的人善于销售,有的人善于技术,有的人善于管理,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企业只有在用人方面灵活统一,建立完善的人才结构,才能发挥每个人的优势,让企业生机盎然,蓬勃向上。
关于这一点,我国古代就有很好的注解。例如汉高祖刘邦在总结自己统一天下的原因时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有如此完善的人才结构,江山自然非他莫属了。有人戏称刘邦如在今天,就凭属下的强大人才优势,一定能获得最大风险投资,这并不是虚言,而是极有道理的。
被誉为台湾的艾科卡的汽车大王张国安,在这方面就有极佳方案。他非常注重人才结构,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知识互补。张国安的三阳公司属于机械工业企业,技术范围广,还需要大量的各类工程师与技术人才。在三阳从业人员中,各有特长,一些老职工,不会技术知识,却有经验,有的是管理能手。三阳都合理组织起来,做得不错。
智能叠加。三阳公司在1976年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资格制度”,将公司分成三种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专业技能体系。技术与专业技能体系属于技术部门,前者偏重头脑,后者偏重动手。公司里具有管理能力与技巧的人,就让他们担任管理者,组成管理体系。每一种体系分成十级,经过适当训练和考核后,逐渐升级。各体系间没有“官本位”或“技术本位”的等级之差,在资格上平行相等,只是分工的不同。老师傅们无论是做板金、喷漆或电镀等,只要做得非常好,跟工程师、管理师就是一样的地位。
性格协调。三阳坚持认为,人的性格多种多样,并无好坏之分。因此,三阳组成性格不同,取长补短的群体,工作有声有色。三阳将管理职和技术职完全分开,性格腼腆、技术很好的人,不给其管理职位,但给其资格,使他受到相当的尊敬和待遇。
年龄梯形。三阳注意发挥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特长,并注意老中青的结合。比如技术体系由较年轻的大专毕业的工程师组成,专业技能体系由技术熟练的老师傅组成。并在各体系设立等级,分别由进入企业时间长短和实际能力考核规定。合理的年龄组合,让三阳各部门的人各司其责,各尽其能。
由于三阳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人才结构,让各种人才得到合理安置,并保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极大调动了企业内部各级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使三阳在商界所向无敌,连创辉煌。
当然,一个企业完善的人才结构,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达到。企业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模式。而且,人才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需要在实际中逐步改进和完善。
20世纪末期,欧美提出了“合拢式”用人方法,具体特点是:(1)企业每个成员对企业产生使命感,“我就是公司”是员工的一句响亮口号。(2)自我组织,让员工自己做决策,发挥各自特长。(3)允许员工灵活经营,不断创新。(4)让员工交流不同的看法,互为补充,让一种情况下的缺点变成另一种情况下的优点。(5)一个组织中单位、小组、个人都是整体中的个体,个体具有分散性、独创性,通过协调形成整体的形象。(6)企业和任何员工达成一种融洽和谐充满活力的气氛,激发人们的内在驱动力和自豪感。
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更是认为,许多才干越高的人,往往缺点也越显著,所谓“有高峰必有深谷”。因此,创业经营者应该懂得,存在某种短处的人并不妨碍他在优点方面创出佳绩。大政治家曹操任人不避“垢辱之人”,就是典范。成功的企业。并不一定要寻找十全十美的员工,而在于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人之长,形成一个合理的整体结构。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有容人之短,才能用人所长,即只有不完善的人才机制,没有不完善的人才结构。假如认为只有最优秀的人才值得尊重,则你一定找不到一个愿为你真正付出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