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不断创新的意识让戴尔所向披靡,同时,也抱有极其强烈的忧患意识。比如,他说自己有时候半夜会醒来,想一想是否会被别人干掉。由于创新意识的支撑,戴尔最终敢于面对危机和挑战,不停地往前走,向对手挑战,向自己挑战,向市场挑战,走向了成功的巅峰。
一个创业经营者不仅应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营经验。还要具有创新精神。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寻找市场和占领市场,这两方面都需要企业经营者具备一种创新精神,在危机和机遇中生存和强大。一个创业经营者如固步自封或坐享其成,是永远也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世界经济论坛基金会主席克劳斯·施瓦尔教授认为,现代企业家应是创新型的“政治家型的企业家”,具备以下特征:敢于冒险;能够多方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智能双全;不避矛盾;用总体战略解决大问题;能创造出更多新增价值,等等。而这一切,离开创新精神和意识,根本上是无法想象的。
对不少企业来说,都是从一种创新性产品开始的,不少企业家本身就是发明家,抑或创新者。但是,一个企业要想真正成功,光有一时的创新精神仍然不行,要一如继往,始终保持,才能真正成为大气候,企业才能真正攀上高峰。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创建两年就进入了全球500强,史蒂文、乔布斯的创新精神一直是后起之秀的力量源泉,激励无数美国人前进。我国也需要这种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与其说是一种现象,不如说是创业经营者的坚强信念,它需要最充沛的自信和对于未来最坚定的执着,虽有高额付出,但所得到的回报也是超乎想象的丰厚。为创新精神融入企业的生命之时,企业前进的步伐就变得十分稳健而快速。
新经济时代的挑战
从20世纪末开始,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赢得了世人关注,全球经济进入了新经济时代。在这个信息共享的时代,高科技的市场价值越来越明显,对任何企业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让所有企业有了相对公平的竞争空间。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任何企业如果不创新,离死亡都不会超过18个月。因此,创新已成为历史必然,也是新经济的特征。创业经营者经营意识超乎寻常的重要,必须以敏锐的战略眼光,科学预测新经济中的市场需求,以及变化趋势,果断地组织技术专家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创业经营者不仅要立足于现实市场,还要洞察先机,始终站在市场潮流的前端,才不至于被淘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创业经营者还要有国际意识,眼界开阔,敢于和善于参加国际化竞争,这是时代的选择。
巨大的竞争压力,让一切创业者无不寻找自己的生存法则,最后仍然是选择了不断创新这惟一的武器。对此,戴尔总裁承认自己是偏执狂,是那种充满自信的偏执狂,并对偏执解释道:“我们知道我们所处的位置,我们的能力,但是我们也非常害怕任何新的‘威胁’进来,或者新的竞争对手。我们不认为我们会永远成功,可以放松。相反,我们要不断改善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戴尔认为自己是偏执狂,是因为自己生活在恐惧中,总是害怕会发生什么事,会改变所有的事情,改变自己的业务,改变自己客户的价值观。总之,戴尔在压力下警惕市场中的各种变化,毫不松懈,通过创新,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最后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为什么越是成功的创业经营者越是小心翼翼呢?尤其在今天,即使比尔·盖茨、戴尔这样的超级富豪也不敢盲目自大呢?答案就是这些人是新经济的代表,他们十分了解:新经济时代,一个创业经营者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今天,由于新经济的发展,新信息、新观念,乃至新想法、新点子都会迅速传播,技术周期越来越短,保护垄断已经不太可能。随着科技带来的成本差别越来越小,创新对一个企业的成功异常重要。比尔·盖茨也好,戴尔也好,害怕一不小心就让别人超过去了,因此,就有极其强烈的危机感。
比尔·盖茨在自传《未来之路》结尾时说:“对我来说,大部分快乐一直来自我能招聘到有才华的人并与之一起工作。我乐于向他们学习请教。我们现在招聘的许多雇员比我年轻许多,我羡慕他们能与先进的计算机一起成长。他们一个个才智超群,必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拓宽我们的视野。如果微软公司能够利用,他们的睿智,同时广纳用户的忠言,那么,我们就还有机会继续独领风骚。”
由此可见,面对危机,成功企业家们往往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主要是创新能力,并乐于向别人请教“智慧”,以达到最完善的智力运用。微软还在世界建立一些研究院,专门对一些创新技术进行跟踪和研发,以求不断保持较大的市场冲刺劲头,从而不至于被迅速淘汰。朗讯科技麾下贝尔实验室,拥有5万多名科学家,迄今获有约几万项专利,平均每天就有一项。
早在几十年前,当日本工业超过了美国时,索尼的总裁盛田昭夫说:“我想告诉美国人,美国有一种强烈的先驱精神。你们铺设了道路,将汽车加油站和电话线布满全国各州,你们和疾病作过斗争,打过印第安人,并和各种各样的麻烦事儿作过斗争。我倒要问问,那个美国到哪里去了?在心底里,你们是有这种精神的,但是,现在,你们把它忘了。”
在这里,美国企业一度由于缺乏创新精神,让日本企业后来居上,这对任何创业经营者来说都是一个启示:企业不能缺乏创新,否则,只有死路了。特别是在新经济时代,无论人才、技术还是管理等等方面,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各种疑难问题,停滞不前和一味模仿只会落后得越来越远,只有靠创新才能在市场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并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创业经营者走投无路,迫不得已的智慧选择。
创造新的生命力
创新让企业不断成长。在创新中,人们充分体验到了创造新的生命力的乐趣。创新改变了客观存在,调整了企业与市场的接入旋钮,让企业更好地在市场中纵横驰骋,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索尼公司在这方面是一个典范。索尼公司的经营者不断在产品和技术上进行探索,使索尼不断推出新的产品。索尼的技术是一流的,被公认为“技术的索尼”。当索尼通过代销发现卖自己的产品效果不佳时,索尼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系统。索尼还向娱乐文化产业进军,拥有自己的电影公司和唱片公司。索尼还善于推出没有存在过的商品,自己去开发市场。对此,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说:“我们的政策,并不是先调查消费者喜欢什么商品,然后再投其所好,而是以新产品去引导他们进行消费。消费者不可能从技术方面考虑一种产品的可行性,而我们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因此,我们并不在市场调查方面投入过多的兵力,而是集中力量探索新产品及其开发途径的各种可行性,通过与消费者直接交流,教会他们使用这些新产品,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
索尼在营销中也不断创新,通过高超的营销水平为产品在市场上打开销路。索尼公司在研制出日本第一台半导体晶体管收音机并垄断了日本国内市场之后,盛田昭夫亲自出马到美国开拓市场。因为美国人住房大,不喜欢索尼的小型收音机。盛田昭夫绞尽脑汁,想出了劝说顾客的好方法,他宣传道:“仅仅纽约就有20多家广播电台,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间,那么人人应该有一台自己的小型收音机。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不妨碍别人的情况下在自己的房间里收听自己喜爱的节目了。”于是,美国人接受了索尼的产品。索尼公司在70年代中期研制出小型录像机时,彩电的普及已使一般人能从早到晚观看许多节目了。录像机的市场在哪儿呢?盛田昭夫亲自出马,提出了“录像机将给电视带来一场革命”的口号。他指出:录像机可以改变人们在电视中的“奴隶”地位,将人们从“时间”这个独裁者那儿解放,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观看影视作品。正是盛田昭夫的创新营销语言,揭示了新技术的市场,索尼录像机飞进了寻常百姓家。
可见,一个创业经营者,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可以进行创新,从而让企业焕发崭新的生命力,创造出市场的奇迹,并给消费者生活及观念带来崭新的变化。
国内著名的海尔集团在总裁张瑞敏的率领下,创新出一套“星级服务”的服务体系。他们以“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为目标,切实抓好每个服务环节。一次,海尔用铁锤砸烂了76台不合格冰箱,虽然完全可以降价处理掉,但张瑞敏总裁采取了非凡之举,也由此在企业和市场中间树立了形象。海尔靠服务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无限信赖,并在2000年的全球家电名牌中排列第九,居日本著名企业日立之前。张瑞敏对创新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他说道:“当一个企业感到疲倦,不能创新,不能战胜自我的时候,极限随时都有可能到来。有时我在想,海尔一旦决策失误,也许就像泰坦尼克号,顷刻沉没。普莱特是惠普的第三任总裁,他最担心的是‘怀疑’;而我作为海尔的创始人,我最担心的是‘信任’”。从张瑞敏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创新的重视,已与企业生命密不可分了,并对一个企业经营者受到过分信赖表示担心,他担心的是一个人并不能担当创新的全部能力,这是异常中肯的话语,每一个创业经营者都可以从中有所领悟。
创新必然要经历一个利益取舍的问题,这取决于企业对市场的判断,特别是企业经营的胆识具有相当关键的作用。创新并不是空想,而是有一定的科学预见性,能给企业找一条更加充满活力的大道。在创新面前,一切胆小和无知,都是谬误,其原因常常是知识的匮乏。创新一定要付出相当的努力,甚至需要不少代价,这是孕育新生命的必须条件。肯德基总公司的试验室里,每周有上千只鸡被炸了做实验,然后丢掉;菲利浦公司每天雇用无数的尝试者对其剃须刀进行感受和提建议;奔驰车每一新款型的推出,都要经历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破坏性实验。
索尼以技术和营销不断创新闻名世界,麦当劳则在服务业中以服务不断创新赢得了全球快餐业老大的金交椅。麦当劳兄弟是麦当劳快餐厅的创始人,二人在经营方式上改变传统的“像在家中做的一样”的经营方式,推出了纸杯饮料、泡沫塑料盒装的汉堡包、纸袋装的炸土豆片等快餐服务方式,将快餐制作完全标准化,适应了消费市场的需要。继任者克罗克则在联营店基础上在世界各地大规模进行连锁经营,并在经营发展中有许多创新。例如,在产品上,改进了炸薯条的制作方法,使之香脆可口;在品质保证上规定“过时即弃”的方针;在管理上,发明了“走动管理”,并将所有经理的椅子靠背锯掉,等等。麦当劳通过不断创新,不仅保持了既往业绩,而且不断壮大和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快餐企业。“麦当劳叔叔”在全世界儿童心目中最亲切,伴随时间的流逝永不褪色。
2000年6月,在美国最著名的因特网和信息技术杂志《因特网周刊》“本年度电子商务企业”排行中,百年巨人通用电气公司总分排名第一,因为通用电气公司在实施电子商务的头一年(1999年)就获得了10亿美元的网上销售收入。谁也想不到,其董事长杰克·韦尔奇曾经因拒绝在办公室安装计算机而被人称作为电脑盲。不过,这位董事长的脑筋一经开化,就深深地爱上电子商务,宣布电子商务是通用电气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决定将整个通用电气投入到这场“工业革命以来最重大的产业革命”之中。
韦尔奇深知,他自己以及手下600名高级经理对因特网知之甚少,就命令大家找辅导教师。这些老师的年龄大多在30岁左右,而学生则从40岁到60岁。韦尔奇自己的辅导员37岁,负责通用电气公司的网址。韦尔奇曾经以手写便条出名,今天他得意地说:“我可以访问所有的网址。我访问聊天室看人们是如何评论通用电气的。”电子商务成为通用电气公司在新世纪持续高速发展的一个新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动力,这一变化在整个西方企业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见,创新对企业的成长何等重要,它将渗透到企业各个经营环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