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全球的世界房地产大王特朗普,也具有超常的选择企业投资最佳地区的决策能力。他在大西洋城投下巨额赌注就是一例。1976年11月,一份使赌博合法化的提案在新泽西州得以通过,顷刻间大西洋城地价飞涨,特朗普却按兵不动,他憋足劲等待时机。3年过去,高温下降,没有人再谈论建造新的游乐场了。已经建成的只有几个勉强维持,正在建的都面临延期和超支的问题。当然也有想建的,不是申请不到执照,就是找不到投资者。
最差的时机往往能为大生意提供最好的机遇,特朗普相中了一片场地。1980年7月,他将所有的地产都搞到了手,成交工作持续了一天一夜,所有的签字和盖章整整花了28个小时。从此,特朗普就是大西洋城最好地皮的主人了。他建了一座预算为2.2美元的游乐场,在大西洋城赌博业极其萧条的情况下,这是带有极大风险的决策。然而,1985年,游乐城的营业利润接近3500万美元,1986年,达到3800万美元特朗普凭着灵活的脑子和超人的决策能力,让自己又多了一个钱袋。
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时下,合伙企业以及企业之间联合,似乎成为一种趋势。惠普创始人之一比尔·休利特,一直认为惠普成功之道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他说道:“这是由一种信念衍生出来的政策和行动,这种信念是:相信任何人都愿努力地工作,并能创造性地工作,只要赋予他们适宜的环境,他们一定能成功。”事实上,惠普之道起源于公司创始初期,斯坦福大学毕业生比尔·休利特与戴维·帕卡德在1939年的一个汽车库里创业,将两人各自的产品观念及独特的管理风格融为一体,并结成合伙企业。
许多企业越来越看到“联合”的大作用。爱立信总裁柯德川早在1999年向TCL总裁李东生提出“双赢”的概念,当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中国提出与国内家电企业实行“维纳斯计划”,即联合开发市场,最迅速地研制先进的信息家电产品,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2001年3、4月,爱立信与日本消费电子产品全球大王索尼公司联手,共同开发新型手机,力争第一。
确实,企业不管是在创业初期还是以后,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中,无论从资金还是智力上考虑,要想让企业迅速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即使不能说不可或缺,也可以说至为关键。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尤其在今天,合伙人以及朋友的力量十分重要。这就好比一个人需要左膀右臂,一个篱笆需要三个桩。历史上,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种领域,一切干出成绩的人无不有一个或几个好的合作者,谁也不可能靠自己徒手打天下。特别是利益竞争最直接的商场上,一个企业经营者能否找到良好的合作伙伴,形成自己的财团和智囊团,往往关系到这个企业能否顺利持续地成长。
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如何选择自己需要的合作伙伴呢?影响决策的因素无外乎三个方面:(1)对自己忠实的程度。(2)能力,包括个人素质、文化水平、办事效率等等。(3)经济、政治背景。这三种因素往往在不同时期内有不同作用,因人而异,因地而异。例如,对自己忠实程度,不少创业者喜欢用自己的直系亲属,或者同学、朋友。这些人往往在患难时期相濡以沫。能起到他人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例如,香港的邵氏家族、马来西亚的郭氏家族,他们能够从无到有,白手起家,靠的就是当初的兄弟之间亲密合作,携手共进,最终打出自己一片开阔的天地。中国有句谚语:打虎需要亲兄弟,上阵还得父子兵。从一定意义上讲,具有极其朴素的真理性的一面。血浓于水,血缘关系往往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投资纽带,能在一定时期折射出对企业经营者的忠实程度。
当然,企业在开创新局面时,经营决策者往往急需得力干将,于是,能力往往也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参照物。很多时候,能力在各种因素较量下,往往占据上风。比如曾在福特汽车公司总裁的宝座上的艾科卡,出身寒微,却经过自己不懈努力,锻炼出一身真本事,被福特二世慧眼识珠,最终选为合作伙伴,抵达创业的巅峰,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对于经济、政治背景这些因素,人们无疑都能够理解个中缘由。一个企业经营者如果有一个经济、政治背景不错的合作伙伴,当然在一定时期很容易扯起顺风帆,企业不断由小到大,甚至可以避免许多难以阻挡的暗礁。这一点,人人都明白。例如,在中国有很长一段时期,一些企业纷纷找一个挂靠单位,尤其不少企业经营者与挂靠单位负责人合作经营,从很大程度上,都是出自经济、政治因素上来考虑的。
一个企业从草创到成功,除了个人努力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以外,还需要培养一个领导核心,即选择好合作伙伴,以团队精神率领全体员工冲锋陷阵,才能无敌于天下。尤其公司在困境时,最能够看出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人在风云诡谲的商场中。孤军奋战无济于事,要想克服重重困难,单靠一个人力量肯定不行。这时候到哪儿招揽人马呢?只有依靠良好的合作伙伴了,大家紧抱一团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亚洲糖王、马来西亚的首富郭鹤年,在选择合作伙伴上有过人之处。纵观郭氏集团的发展史,可以发现郭鹤年经营的一大特点是永不独占,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和人合作,包括与众多的名流商贾携手。与人合作便于大规模筹集资本,迅速扩展经营规模,这也是郭鹤年的成功之道。郭鹤年和许多国家与地区的政府,包括富豪们,有过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尤以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的大商人居多,不仅是商业上的合伙人,而且还是友情深厚的至交,对于郭氏集团的迅速崛起意义重大。
例如,郭鹤年在1960~1997年间成为印尼首富林绍良的深交,通过和林绍良的合作,在印尼建立了规模巨大的甘蔗种植园,而林绍良则是郭鹤年香港香格里拉酒店的大股东。该酒店的大股东除林绍良外,还有一位便是香港影视大王邵逸夫。由于邵逸夫让出不少股权,郭鹤年拥有港视32.1%的股权。邵逸夫还将邵氏兄弟(马)有限公司所拥有的大量戏院和地产转让给了郭鹤年所控制的玻璃市种植公司。郭鹤年与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关系同样密切,二人不仅在1991年共同注资中信泰富,直接加入收购大昌行列,还联手投资中国大陆房地产。此外,郭鹤年的商业密友和合作伙伴还有曹文锦船王,陈振南及陈金友家族、邱继炳等,如此阵容庞大的伙伴与挚友,使郭鹤年畅游商海,所向无敌。
当然,合作经营有众所周知的优点,但是,如果合作不愉快,矛盾丛生,也会使企业遇到挫折和中断。这种失败的例子,在商界也是屡见不鲜的,举不胜举。所以,必须选择良好的合作伙伴,这要注重考察合作方的品质和道德水准,尤其诚信程度。没有好作风的合伙人,企业会受到损失,不是夭折,就是濒临危机,甚而企业还未创好,却误让恶人携款逃匿,落得个鸡飞蛋打,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过,经营者本身也要注意个人情操,己之不正,焉能正人。
总之,一个好汉三个帮,对企业经营决策者而言,选好合作伙伴,十分重要,又必须小心谨慎。
给企业取个响亮的名字
一个成功企业不仅有自己的名字,还有生产的商品的名字,乃至产品的商标名称。不要小看这些名字,往往是企业性命攸关的大事情。
人们常说这句话:好名伴好运!店旺名先旺!商品不好卖,企业没活力,不要全部责怪外界因素,大多数企业和产品由于命名不慎,结果饮恨市场。名不正,卖不顺,应给企业取一个响亮的名字,以便到商场上纵横驰骋。
美国一家权威性调查机构洛斯曼公司,就曾以“品牌名和销售效果相关研究”为主题,对美国本土内行销几十万个品牌中的500个品牌,深入探讨。结果,竟然发现了三项令人震惊的事实:(1)有36%的品牌名,对销售竟然构成了严重伤害。(2)有52%的品牌名,对销售的帮助微乎其微,甚而等于零。(3)只有12%的品牌名,能实际助销,对消费者具有心理上的冲击力。
更令人惊异的是:美国企业中,平均每年改名换姓的家数至少也在四五千以上。由于营运不佳,被迫宣告破产者更是不计其数。从以上残酷的事实可以看出。企业和商品的“命名”的重要性非同小可。命名重要,还是CI设计重要?一般来说,形象设计的企业识别系统固然重要,但将CI推向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需要一个极响亮的名字来打头阵,才会产生相辅相承的作用。
甚至,就连国外命名专家也一致认定:商品战略成功与否,往往决定于命名的层次;广告战略成功与否,往往决定于命名的技术;商品战略成功与否,往往决定于命名的功力。给企业取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好名字,消费者不仅能在短短的两三秒钟内马上记牢,甚至对企业和商品立即产生好感,财源自然滚滚而来。
一般而言,企业的命名途径不外以下四种:
1.内部解决。企业决策层根据自己喜好来命名,或决策者单独的意愿,或与高层及合伙人切磋而成,乃至在企业内部员工中征集意见以达成最终共识。
2.对外征求。像一些企业,就曾慷慨拿出几百万,广征天下好手的“神来一笔”替自己命名,并成功地在媒体和大众之间打开了一定的知名度。
3.广告公司。即由几位创意人员,绞尽脑汁,不停构思,最后达到一定要求。
4.命名公司。在国外,企业命名时都会找专业的公司来策划。这些专业命名公司里,完全以电脑来取代大部分的人脑,像英国环球命名公司,一年的营业额都在几千万美元以上,分公司遍及东京、纽约、米兰、马德里、汉城等地。
目前,我国企业一般是经营者根据自己意愿命名企业,随意性很大,至于将来是否发展到国外各种形态,实不可知。不过,企业经营者懂得一些命名常识。倒是有利无弊的,例如,注意日常事项:音念起来是否顺口,是否反映出企业文化特质,是否引人注目,与别的企业名称有无类似或混淆,字义的意境美不美,外国人是否容易发音,是否在字体上容易设计,能否让人家产生美好的联想,以及企业名和商标名有无统一性,等等。例如,商品名称需要注意:忌讳与别的品牌有类似情形,意境是否优美,是否容易发音,念起来有无节奏感,是否容易让人牢牢铭记,一秒钟之内,让人知道这是什么商品,等等。
对于企业而言,命名的好坏没有一定的法则。纵观国内外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品牌,有的以企业名或人名命之,有的以功能性命名,有的以外文名直译而成,有的以动植物名命之,有的用数字或英文名命之,有的用语言谐音的特殊意义命名,有的以目标群意识形态命之,有的创造出特殊的名称,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但是,无论属于哪一类的命名,都差不多逃不了下面的原则:
1.好说、好念、不拗口。
2.好记,不易忘掉。
3.容易获得消费群体的喜好。
4.显现企业和产品的特征和风格。
5.容易引起正面的联想。
6.富有独特的创意。
7.顾及产品的专属性及扩展性。
8.易于行销、广告。
9.品名的格调配合产品,富含附加价值。
10.能涵盖预设目标市场的间隔。
11.可以考虑到全球性的效果。
12.容易依法获得工商注册。
由此看来,给企业取一个适当的名字,并不简单,往往需要经营决策者用乃至各方人士费尽心机,不少耗了心血,收效甚微。企业命名学问很大,与经营者的个人文化、人生经历都有关联,尤其对国内企业而言,大多数经营者对自己企业的名字似乎赋予了更多的个人色彩。不过,处于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命名即使多么富有成功条件,仍需要长期且大量的广告投资,乃至其他与之相关的行销成本,才能将品名打出去,获取消费者的认可。否则,妄图一“名”惊人,无异于做白日梦了。
一个企业的产品要由品牌上升为名牌,甚至老牌,一个普通企业要成为知名企业,一定得投注相当的精力和时间,克服种种内外在变数,才有可能成功。中国的茅台,美国的柯达,都是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雨历程,最后脱颖而出。所以,企业成功后,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名气,别忘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绝不能使响亮的名字挂黑。
钱生钱的奥秘
任何一家企业,其生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投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经营者就是投资的决策者,抑或决策层中的执行者。投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既简单,又复杂,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逐渐融汇贯通。一般而言,企业经营者都是具有极强烈投资意识的人。投资一利润一再投资一更多利润,不停地循环往复,资本在周转中升值,企业经营者不断获得回报,最后达到了资本良性循环的状态,投资让经营者体会了成功的喜悦。
不少金融资本家表面上看,似乎是在坐享其成,实质上仍是在投资。这往往是企业经营者的精神。一个成功的企业经营者,总是想让自己的投资得到一定的社会回报。一个具有雄厚资本和经营管理实力的企业,投资的领域往往比自身经营的领域要广泛得多,这就是资本的力量。投资问题,对企业及经营者来讲,都是一个占据重要位置的问题,往往是首要问题。全球500强企业,资产范围不仅仅限于主业,往往涉及金融、房地产、电子、机械制造等多种领域,一些工业巨头也是金融寡头。如此,各行业互为补充,让企业内部充满了极强的生命力,也提高了企业外部抗风险能力,同时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回报。
台湾艾科卡式的经营大师张国安,曾有过这样一件事。他买了台北敦化南路的一栋洋房,妻子的六叔十分不理解他的投资购房观念,便警告他不要做一个贪图享受的人,人要提高生活享受水准很容易,而再要降低水准就非常痛苦。张国安向他解释说:“我并不是贪图享受的人,我这个人是打地铺都可以睡的”,“我买这栋洋房,完全是为了投资,一方面是对孩子教育环境的投资;另一方面是,看到土地面积较大,将来一定会升值。”事实上,对于一个职业投资者来说,购置永久性住所本身也是一种投资。他必须经过这种投资让自己安稳地生存,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直接的生产性投资。当然,张国安想的更远:一方面为了孩子;另一方面将来还要把升值的住所卖出去,赚取利润,进行更大的投资。
企业存在本身就是经营者的一种投资行为。一个企业经营者必须非常讲究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