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作风要犀利明快,具有强烈的市场感觉。企业要发展,一个经营者必须善于在市场风云变幻中抓住机遇,这就要求企业进行决策时必须准确迅速,果断及时,不能拖泥带水,贻误时机。决策的时效性对于抓住机遇,赢得竞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经营者优柔寡断,尽管做出十分正确的判断,却难以落实,就会丧失先机,毫无成效。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例如,刘项之争,项羽摆下鸿门宴,本来有机会杀掉刘邦,无奈再三犹豫,终于放虎归山,结果留下后患,后来项羽被刘邦兵困垓下,四面楚歌,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商战如兵战,企业经营者的决策,特别是重大战略性决策,必须多谋善断,果敢坚决,是必不可缺的能力。
从50元到亿万富翁的世界景泰蓝大王陈玉书的一次抉择中,仿佛神话一般,上面的道理被证明的一清二楚。陈玉书事业的转折点在1982年。当时,由于景泰蓝市场很不景气,北京工艺品公司准备实行景泰蓝大清仓,按六七折出售,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当时有几家港商来谈生意,看到数量这么大都不敢问津,认为市面上货物已经卖不动,如果再进货,不等于雪上加霜。陈玉书却敏锐地感觉到促成事业发达的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心中形成了一个宏伟计划,即趁清仓减价的良机,把清仓存货统统包下来,把景泰蓝仓库从北京整个搬到香港,这样自己就拥有大而全的独一无二的景泰蓝公司。他立刻和北京工艺品公司签订了合约,向银行贷款买下了全部景泰蓝。从此,他成了世界景泰蓝大王,资本不断积累扩张,还从事地产、娱乐、钟表等行业。假如不是当初果敢决断,陈玉书如何能从社会底层奋斗到著名的商业巨子呢?看来,他的胆识在决策中发挥了淋漓尽致的作用,将他推到了人生事业上的巅峰。
企业决策是一门艺术,其精髓在于一个“敏”字。战略决策上要有敏锐眼光;战术决策上要迅速及时,具有敏捷的作风。二者相得益彰,在企业实际行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包玉刚从1955年开始从事航运生涯到1990年,有35年的历程,其间经历了无数惊涛骇浪,无论处于何时何种境地,他都能以敏锐的眼光根据客观条件作出预见,并相应地随机应变,调整自己的战略决策。他认为战略决策上敏锐的眼光对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至关重要,是可以称之为成功秘诀的东西。在创业开始阶段,包玉刚对船运业务十分陌生,却坚信船运业前景不错,力举投资,说明他有敏锐的市场嗅觉。20世纪60年代初期,包玉刚的船队初具规模,却不急于扩张兵马,而是用敏锐的目光寻找最佳潜在市场,将目光投向了日本,确信日本一定会发展,对船运业有大需求,他的过人战略眼光使其挫败众多对手,打入国际市场。60年代中期,他又觉察石油航运是一大热门,于是投资大型油轮,直到70年代中期,成为世界最大的私营船舶所有人。1978年,他又一次进行战略决策,将航运业转移到房地产。最后,他成为世界航运业大衰退时期未受损失的大船主。
在险象环生的商场上,是根本没有什么专家可言的,有的只是赢家或者输家。当一个企业具备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丰富的管理经营经验,人员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成败的关键就是决策。正确的决策:一方面让企业得到生存机会;另一方面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广泛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教训。牛顿曾经对自己的成功报以谦虚的回答,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实,这也同样适应在商业领域。大文豪韩愈曾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同样适用在企业发展上,是真知灼见。商场即战场,企业经营者决策的正确与否,靠自己的勤奋努力,事业的成功靠不断拼搏,尤其需要见多识广,应付自如,在关键时时刻能拿得下主意,将这个主意不断变为现实中的生产力,变为人人梦寐以求的钞票。
正确认识风险和机遇
毋庸讳言,当一个人拿出钱来准备投资时,他想到的是凭借手中的钱赚来更多的钱,这是商业目的,谁也无可厚非。不过,现实生活中,尤其商场上,许多事情并不像想象那样,存在许多风险。例如,你可能赚不到预期的利润,甚至一分钱也赚不到,也有可能赔得一干二净,乃至债上加债,等等。没有人敢说自己是常胜将军,多么聪明的人也会摔一两跤。
对一个创业经营者来说,对风险要有足够的认识,如此在决策过程中理智行事,即使失误,也会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不至于一蹶不振,乃致永远也翻不了身。一个创业经营者不管做任何决策,都要将成败之数仔细掂量,容不得半点麻痹大意。刚涉入商界的人,做起决策来,往往有很多新鲜的观念、新鲜的做法,不过由于缺乏经验,盲目冒险,往往又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危机”。久在商场中的人,可能经验丰富,往往自视甚高,听不进别人意见,结果阴沟里翻了大船,也是屡见不鲜的事。
然而,一个创业经营者又不能落后保守。不敢积极进取,白白丧失机遇,企业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最终让市场淘汰。一个创业经营者必须善于抓住机遇,减少风险,才能将企业不断做大,成就一番大事业。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常常感到自己对市场“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并说自己“绝对担心”,这是成功企业家对风险有足够认识的正常心态。一个朋友说,比尔·盖茨有权利傲慢自大,令人惊异的是他没有更傲慢自大。比尔·盖茨,一直“如履薄冰”,反而总在执世界软件牛耳。
不畏风险实现目标的能力,是一个创业经营者成功的根本,但是,对风险,只能战略上藐视,战术上又必须重视。其一,是保持平常心态,要正确认识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其二,要树立信心,辨证地看待风险。往往大风险会带来大回报,反而成了大机遇,或者越是风险的时候越安全。西方谚语,“真正的商人敢于拿妻子的项链去抵押,”是有一定道理的。通常,金钱风险仅仅属于第二位,精神风险反而更大,例如,能承受对名誉,才智、自我、能力和家庭的攻击,这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企业经营者,敢于承担任何风险,往往能获得全部潜在的机会。风险使一切冒险变得引人入胜,同时又能获得相应的酬报。一个机会如果不包含任何风险,往往就不值得为之努力,或者仅仅是理论上的肥皂泡,美丽灼人,与现实距离十万八千里,美国全天候有线新闻电视网之父特德·特纳,总是在冒险中生活。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答道:“最好的忠告是永远不做任何事情。如果你永远不做任何事情,你当然永远不会遇到烦恼。可是,你也永远不会获得任何成就。缺乏热情的心决不可能赢得窈窕淑女的爱。”对风险和机遇的认识,他有一句格言,“领导、追随或者被淘汰”。这是特德·特纳无论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企业经营中的信条。通过这个信条,特纳改变了电视业的面貌,虽然他完全没有新闻广播业方面的经营经验。
对一个企业经营者而言,对风险漠然视之肯定不对,而由于风险的存在迟疑不决,不去积极地追逐正确的目标,又是更大的风险。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往往敢于挑战风险,甚至具有赌徒的气质,对风险毫不畏惧,直到抓住成功的机遇,乘风破浪,胜利前进。1880年,当银行家和华尔街投资家不愿为爱迪生所发明的照明灯泡的生产提供资金时,“要么建立工厂,要么彻底完蛋”成了爱迪生的口号。最终,爱迪生倾其所有,提供了建设工厂所需资金的十分之九,因为“大家看不到为一个未经试验的新行业提供资金的明确道路”,爱迪生“不得不亲自投身于制造业。”这些工厂最后就是联合大企业“通用电器公司”的核心。爱迪生的哲学“你得冒险制造你的产品,否则你就不能活着看到你的产品兴旺发达”,成为许多实业家和发明家追求成功的座右铭。
从哲学角度看,机遇和风险对于每一个企业经营者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概念。机遇属于偶然性的范畴,往往包含在大量的风险中间,不少人或者看不见,或者见后不敢抓住。这就需要一个企业经营者的胆识和才能,既能够碰到和抓住,又善于驾驭并正确地利用,来为企业经营的成功服务。军事家蒙哥马利元帅在回忆录中指出:“在生活的某些时刻,每个人都会碰到机遇。有些人未能意识到这种机遇的全部意义,往往错过了时机。另一些人则机灵热情,用双手紧紧抓住它充分加以利用。”这话对于创业经营者同样适用。在创业经营活动中,不承认机遇的作用不对。认为机遇少数人有,而大多数人没有也不对,而且还存在一定风险。这里的关键因素是谁能抓住碰上的机遇,充分利用这些机遇,将风险控制到最小程度,并将成功因素不断扩大,最后到达经营上的成功。那些抓不住机遇的,或虽抓住却利用不好的,往往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