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无忧管理:管理中必须提前堵死的77个漏洞
7239100000021

第21章 生产的漏洞(2)

我们不少官员和企业家的大脑还停留在实物经济时代,重视实物经济质量的已算不错,不少人眼里还只有数量。

善意提醒:健康的前提不是吃得好与多,而是注重各种营养的搭配。

漏洞4:没有竞争力的产品

“十元货”促销举措曾风靡杭州商界。杭州金龙商厦联合华联商厦、新天龙商厦共同打出了“十元货”的招牌,当时杭州一家报刊连续用“火暴杭城”来形容,并大加溢美之词。

然而两个月后,金龙商厦的“十元货”已不见踪影。后来,有记者来到金龙商厦,见到那些用以置放十元组合商品的金丝绒大红盒已全部收起。据洗涤柜的服务小姐说,基本上没有消费者来买了,有时一天卖不出去一个组合商品。

这几年,杭城商界竞争十分激烈,商家的促销举措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在一家报社的策划下,金龙商厦也顺势推出了“十元货”这种新的营销方式。

所谓“十元货”,就是商店将各种比较零碎的小商品按性质相近进行组合,比如把牙膏、牙刷、毛巾、肥皂或粉丝、味精、川崎调料、胡椒粉加以组合,价格一般在十元或略超过十元,超过十元的也以十元计算,优惠消费者。策划者的本意是为了方便消费者,主要是考虑群众购买许多小商品如针线之类需单个选挑,费时费力。

金龙自推出“十元货”专柜以来,平均每天只有几百元的营业额,最多一天也只能进账千把元。商厦经理很实在地说:我们商家当然要讲社会效益,但更要讲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何谈社会效益?没有生意,我们只好撤掉“十元货”专柜。商厦推出“十元货”这样一种旨在为消费者服务的行动为什么站不住脚呢?

这是因为大多数消费者认为,“十元货”不实惠、不实用,令人难以接受。比如,“十元货”中有这样两个组合:一组有龙口粉丝、川崎调料、红腐乳、五香粉;另一组有牙膏、牙刷、肥皂、毛巾。对第一组商品,人们认为物无所值,而对第二组商品,一般人只买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就足够了,买了一套回去是一种浪费,所以这种“十元货”组合商品,并不能满足顾客需要,最终只能遭到被淘汰的命运。如今的企业正面临着几十年来最激烈的竞争,而且这种势头仍在逐渐加剧。在过去短缺经济和近乎垄断的市场中,公司毋须作出任何努力去迎合消费者。而在现今的买方市场中,顾客可以在成千上万的商品和服务中进行选择,这样,卖方就必须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否则就会被竞争者迅速占领市场。

甚至,今天被顾客接受的产品和服务到明天就不再为消费者青睐,如今的消费者对质量的期望正被一些卓越的公司的经营实践所激发和提高。所以公司要想长盛不衰就必须让顾客满意,不断地满足顾客要求,使顾客真正满意。

商场使顾客满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从商品的种类、价格、品质等多方面让顾客满意。否则,再好的商场服务也不能扭转失败的颓势。

善意提醒:完美的服务代替不了优质的产品,成熟的消费者都是货比八家。

漏洞5:忽视产品质量

广东某品牌啤酒由于口感好、品质优,曾在全国啤酒市场上颇有名气,一时风行全国,不但跨入了名牌啤酒的行列,而且成了宾馆、酒楼的抢手货,还昂首挺胸地跨出了国门。

啤酒作为人们日常饮用的饮料,对其产品的卫生要求十分严格,更何况在这个人人崇尚健康、注重洁净的大趋势下,一旦出现问题,将引起消费者的公愤,产生难以收拾的局面。而广东这个名牌啤酒厂却明知故犯,采用回收酒瓶的生产方式,却没有建立严格的洗瓶、验瓶制度,再加上质量检验系统不严格,致使酒液内多次出现有害杂质,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反应。

1989年,当地商检部门强令该品牌啤酒停产整顿,但当该厂再次开工后,仍不思悔改,质量问题仍时常发生,仅过了一个月,产品中便出现了恶性杂质。1990年11月,一位缅甸商人因质量问题退回一批该牌啤酒,其中一瓶酒中竟有24枚田螺。这一事件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这一连串的质量问题竟发生在这样一个曾颇有名气的企业身上,令人百思不解。而近年来,该啤酒已鲜见报端,难觅其踪。

一批中国的“企业家”到了市场经济中,好像解脱了一切束缚,大奸大商起来。更有甚者,竟用工业酒精制成瓶装白酒,结果弄出一个多人丧生的命案。其实,回顾中国的经济史,每一家百年老店都是童叟无欺,恪守诚信的。说“无商不奸”只是排斥商业行为的一种表现而已。

企业经营的成功不在于能从消费者那里获取多少利益,而在于有多大可能吸引回头客,这就要求企业尽最大的努力为顾客创造利益。这种利益的创造是通过产品来实现的,高质量的产品会带来顾客的满意,吸引他们下次再来购买。

广东劲强啤酒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注重产品质量,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产品的名气越大,企业管理越要严格,即名牌产品的品质战略必须是持久的战略,任何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虽能使企业辉煌一时,最终会因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而使企业难逃失败的命运。

雅美公司生产的化妆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看到市场上有几种祛斑药膏很畅销,便组织了庞大的科研队伍开发攻关,不久便生产出了类似的药膏。

在正式推出产品之前,雅美公司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周密的准备。为了吸引消费者长期使用,公司将药膏说成是化妆品。而且,还让企业员工先行使用,大多数都反映说“效果不错”。在产品包装上,采用了瓶装和软管装两种方式,在家可以使用,还可以随身携带。在广告设计制作方面,他们选择由一家很有经验的广告公司代理完成,在报纸上他们用整版或半版的大篇幅刊登广告,在电视的黄金时段插播广告。整个广告的攻势不可谓不强。

他们的功夫果然没有白费,这种药膏上市后,销路不错,使原先畅销的药膏备受威胁。然而好景不长,半年之后,雅美的销路逐渐萎缩,产品再也推销不出去了。对此,企业总裁和高级主管们认为原因在于广告的质和量都不够。于是,加大了广告投入的力度,将广告预算由原先的105万元,月增加到300万~450万元/月。增加报纸广告,重新摄制广告在电视上播映。

然而,这次广告攻势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仍难刺激起销路。企业总裁坚持认为有了广告就不怕销不出去产品,这个人不买,还会有别的人买。

但是不久,退货现象发生了,而且在广告刊播的高峰时期,退货反而更多,原因是药膏发生了分裂状态,液质和膏质分离,有液体流出。很明显的质量问题却没引起总裁的高度重视,只对产品稍加改善后便继续推出,最终使产品在市场上败下阵来。

这种药膏的惨败也使消费者对雅美公司生产的其他化妆品产生了怀疑,慢慢地便无人问津了。于是,雅美公司只好从市场中惨然退出了。可以说,对质量的忽视就是对企业的忽视,除非你甘心退出市场,否则就应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成功的企业都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前进的。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曾告诫美国人:“应对新经济挑战的美国式方法,就是重新强调产品质量——通过制定各项产品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对于产品质量不是要求95%无差错,而是要求100%的无差错。”罗尔斯一罗伊斯的保守经营之所以能获得巨大的成功就是因为公司把质量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另一汽车制造商——奔驰汽车公司也是因为有无与伦比的质量管理体系,才使得其能够在竞争激烈、残酷的世界汽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有一次,一个协作厂给奔驰送来了一批零部件。就是因为发现了一个零件不合格,奔驰公司便全部退回了这批零部件,此后协作厂再也不敢送来次品。正因为如此,奔驰公司才敢于登出一则充满信心的广告:“如果有人发现奔驰汽车发生故障,被修理车拖走,我们将赠送你1万美金。”同样,海尔品牌之所以能够畅销全国,踏出国门,走向世界,与张瑞敏初进海尔时那种忍痛砸破几百台低品质洗衣机的气魄有着必然的联系。

然而,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国内诸多企业还没有形成严格的质量意识。温州竟然是因生产伪劣产品而红极一时的。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之时,温州企业才发现了其当初忽视质量的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原有的产品滞销不说,纵然是经过改善的产品也难以消去国人对“温州货”的恶劣印象。

秦池集团的困境也正是由于一味追求数量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媒体一报道“秦池把别人的散酒拉回家包装就往外卖”的消息,消费者便迅速表现出对秦池的不信任,从而兵败如山倒,秦池迅速走向衰落。

如前文所述,忽视产品质量是众多民营企业走向失败的一大原因,但另一方面,企业老板们在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上存在诸多的误区,这同样导致了他们的失败。

1.达到“符合”技术标准就是高质量

许多质量管理人员对质量的含义的理解往往一开始就错了。他们常常说:我们制定了技术、工艺、质量标准,每个产品都和我们的质量标准相符合,或说我们的产品合格率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因此,质量就可以了。这是一种落后的以生产为导向的质量观。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经营要以市场为导向,要求企业树立“用户第一,顾客满意”的质量经营观。可以设想,如果一个企业的质量标准越低,这个企业的质量管理越能取得更好的绩效,这明显是不符合满足顾客要求的逻辑的。

2.高质量意味着高成本

这是一种更为常见的错误认识。事实上,有关质量形成机制和制造工艺的新研究表明,高质量并不意味着高成本。

在现代生产中,质量首先是以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通过市场定位,以设计的形式确定下来的。就是在研究开发中,使产品一开始就符合消费者需求,从而显著地提高质量。同时通过推行价值工程,改善制造工艺,大幅度降低质量成本。日本丰田公司的JIT生产方式,一方面满足了顾客自己设计选择车型的个性化需要,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丰田公司的库存成本。实际上,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资源的大量节约。

3.质量问题完全是作业线的责任

当出现质量问题时,老板常过分强调工人文化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对质量的影响,认为产品质量差是由于工人缺乏质量意识及不良的工作态度造成的。

但是,经调查表明,大多数管理者并没有对工人提供基本的训练。当发生质量问题时,许多管理人员从来不肯正视问题的根源,总是矢口否认自身的质量责任,而把问题归咎于基层第一线的作业人员。这种逃避责任的方式实际上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完全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4.质量是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部门的事

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首先难逃其责的自然是质量部门的经理,大家都认定他应该担负起全部的责任。而此时,大家一般不太会追究制造部门的问题,因为制造部门会振振有词地辩解自己每天生产那么多东西,难免会有废次品出现。这种错误的想法,通常会深入人心。当然大家更不会想到原材料供应部门和设计部门。

实际上,质量检验部门是在通过自己的工作,监督检验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从而激励众人,培养大家以改进质量为己任的积极态度,并安排适当的教育及训练计划帮助提高产品质量。质量管理部门并不能代替其他部门完成其本职工作。质量是在生产部门制造出来的,并非是由质量管理部门检测出来的。

5.允许错误的发生

或许大家都会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于是就在质量管理中人为地为质量问题的出现留下空间。例如有的公司设有出厂质量等级标准,它表示在原定计划内允许一定数目的故障出现,而设定这种质量等级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让主管人员决定需要多少维修人员。

善意提醒:产品质量好似人的生命,忽视生命,你还能活多久?

漏洞6:忽视技术环境变化

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会诞生无数个新企业,也会毁灭无数个旧企业。现代社会技术革命更是日新月异、翻天覆地,如果不密切地注意、敏锐地观察技术环境的发展变化,了解技术环境的发展对企业产品的影响,那么企业就会被轻易地淘汰掉、消灭掉。分析技术环境要着重注意:

1.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

每一种新技术都会给某些企业造成新的市场机会,因而会产生新的行业,同时也会给某些行业的企业造成威胁,使整个行业受到冲击甚至被淘汰。例如,激光唱盘技术的出现,无疑会给磁带制造商以“致命的打击”。

新技术还造成了一些往往难以预见的长期后果。例如,避孕药的发明造成了更小的家庭、更多的职业妇女和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这样就引起了市场需求的变化,给汽车制造业、饮食业、旅游业、航空公司、日托业等行业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

2.新技术革命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随着电话、传真机、电脑、网络等技术的兴起,现在一些企业足不出户就可进行生意交往,大大改善了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例如,各零售商店、超市已普遍使用小型手提点货机,其主要结构是一支笔型感光器和记忆装置,营业员点货时只用感光器扫描商品条形码,再记下商品的货号和进、销、存等资料,一同储存在记忆装置中;然后拨总公司与电话公司间的特定号码,通过电脑链接器,将资料传送到总公司管理部门的电脑库中,以便进行发货处理。

3.新技术革命会影响零售商业结构和消费者购物习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在消费者想买东西,只需在家打开电脑,上网查找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网上付款订购,不用多久订购的商品就送到了消费者家中。工商企业也可利用网络来进行广告宣传、市场营销研究和推销商品。

在技术革命中崛起了无数新巨头企业,波导、联想、方正、海尔、TCL等等无不是新技术的得益者。现代企业的竞争已成了核心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是市场的霸主。

广东中山市附近的某小镇,有一个宏伟壮丽的“永泰工业城”,那是小镇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幢幢高大挺拔、宽敞明亮的厂房次第建筑;一栋栋色彩柔和的宿舍格调新颖;一块块修剪整齐的草坪碧绿如茵;还有一群群穿梭其间、朝气蓬勃的工人……

据有关媒体介绍,这是一个仅有8年历史的企业。8年前,它从租赁厂房开始,超速发展,奇迹般地成为占地55万平方米,拥有员工18000人,年营业收入达25亿元的业界航母。

年仅39岁的赵鹏,就是这个巨无霸的掌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