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黄帝内经1000问
7239500000039

第39章 妙诊异法(2)

何为五色主病?

在望色方面,病色有五种,白、黄、赤、青、黑。五种病色与五脏疾病相应。这是在五行归类推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在临床上可以从病人面部色泽的变化来测知病变脏腑、病变性质以及预后如何。这种情况习惯上称为五色主病。

说明:(1)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望面色推论心血管系统病变,心脏病常见到面部色泽的改变。如风心病的颧部暗红,肺心病的口唇、面部瘀血紫暗等,从中医角度来看,其他脏腑病变,只要影响到气血,都可反映在面部上。

(2)因十二经脉、气血都上注于面部,故望色除推论心脏气血的盛衰外,亦有五色主病之说。

(3)五色主病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必须全面观察,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什么叫按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按诊,也是中医切诊的一部分内容,按诊和脉诊总称为切诊。

按诊,就是医生用手在病人的体表或患病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确定疾病的部位和分辨寒热虚实的一种诊断方法,又称为触诊。

《素问·调经论》记载:“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诊断疾病方面,确实起了很大作用。但可惜的是,由于脉诊普遍受到重视,而按诊由于封建礼教的影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在长期临床工作中,确实感到按诊同样十分重要。对于确定疾病的部位,病变的性质,皮肤的寒热,水肿的程度,以及癥瘕积聚等,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现代医学在这方面发展更为迅速,几乎成为诊断的必用方法。

目前按诊在临床上,多用于诊尺肤、四肢,诊腹部,诊虚里等几个方面。

(1)诊尺肤、四肢:尺肤,就是上肢远侧端内侧面的肌肤,即从尺泽穴至手指一段称之尺肤部。该部位触诊比较方便。诊尺肤主要分辨肌肤的寒、热、润泽干燥、有汗、无汗等。尺肤部热者多为热邪亢盛,尺肤部凉者多为阳虚阴盛,或热深伏于里,不达四肢的热厥证。如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得多属热在表;久按热更甚者,多为热在里。尺肤部润泽的津液未伤,尺肤部干燥或肌肤甲错如鱼鳞者多为津液受损或津枯液耗,内有瘀血等。

按诊在辨别肿与胀方面更为重要。病人感到肿胀,皮色发亮,按之无明显凹陷,或随手即起的多属气胀。对此必须采用理气的方法治疗,气行则胀消。如病人感到肿胀,按之有凹陷,不能随手而起,严重者按之如泥的为水肿,是水液代谢失常,停留肌肤的病理表现。对此必须用利水的方法,使多余水液排出体外。

对关节炎患者,触诊疼痛部位,对分辨属寒属热也很重要,一般而言,关节局部发凉的多属寒痹,局部有热感的多属热痹。

(2)按胸腹:按胸部主要为诊虚里跳动。所谓虚里即左乳下内侧部,在左第四、第五肋间处,实指心尖搏动部位。用手按之,如跳动异常或节律不整者,常表示心脏有疾。如跳动急促,来去不匀,多见于心气不足或心阳虚衰。有的不用手按,即能望见其动应衣者是脏气衰微,宗气外泄的表现。诊虚里有时也作为死亡的判定方法之一,按之已不跳动,伴有神志活动消失,这是死亡的见证,这为“心藏神”提供了理论根据。

按脘部主要分辨痞证与结胸。脘部即“心下部”,胃居其中,如病人感到心下部阻塞不通,如按之软而不痛的(大多数如此)为痞证;如按之硬满而痛或手不可近者可为结胸证;心下坚硬大如盘,边如旋杯,为水饮病。按脘部还用来区分胃痛属虚属实。胃痛喜按,按之痛减,多属虚证。胃痛拒按,多属实证。

按腹部,除辨别腹痛属虚属实外,还可以用来辨别腹水的有无。腹胀满,叩之如鼓的属气胀,叩之音实,触诊又有波动感或水声的属水臌,有腹水形成。

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不移或痛有定处的为癥为积,其病在脏,多属瘀血证。如肿块时聚时散,痛无定处的为瘕为聚,其病在腑,多属气滞证。积聚多指大腹部肿块,而小腹部肿块多称为癥瘕,如妇科肿瘤等。

腹部触诊对诊断肠痈有重要价值,右下腹部疼痛拒按,按之痛甚的多属肠痈。

另外,按俞穴也为诊治内脏疾患的方法之一。

望舌色有哪些内容?各有何临床意义?

望舌色主要是分辨舌质颜色的深浅。舌质的正常颜色呈淡红色,叫做“淡红舌”。表示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足调和。

在患病情况下,常可见到舌质颜色的改变。故通过舌质颜色的观察,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

临床上常见病理舌色主要有四种:

(1)淡白舌:舌色较正常浅淡者叫淡白舌。严重时可全无血色。主病:虚证、寒证。如阳气不足,虚寒内生,或血虚、血少,不能上充于舌,故舌质淡白。临床常见于慢性肾炎、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失血、营养不良等疾患。在个别情况下,淡白舌也可见于发热患者。舌淡而发热者,常属于阳虚发热。

(2)红舌:舌色较正常色深者称为红舌。主病:热证。有实热虚热之分,实热者多为外感温热邪气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或脏腑机能亢盛,火热内生。虚热者,多在内伤杂病中见到,为阴液不足,虚热内生。虚热之舌质红,常常舌苔很少或无苔。如慢性消耗性疾病。

(3)绛舌:舌色深红呈绛红色者,叫绛舌。可由红舌演变而来。绛舌主病:内热深重。在外感性疾病中,舌色绛,是热入营血的重要标志;在久病、重病等内伤杂病中见到绛舌,常表示阴液亏竭,阴虚火旺。

胃酸过多患者,有时也可见到绛舌,常呈暗红色,润泽而洁净。

红绛舌的出现,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患的极期,或疾病的后期,常表示阴分大伤,在长期消耗性发热病的过程中,红绛舌由阴虚火旺所致。

(4)紫舌:舌色呈青紫色者称为紫舌。紫舌主病,有寒热之不同。

(1)紫绛色深,干枯少津,为邪热炽盛,阴液两伤,有的也可伴有黄苔燥裂。

(2)淡紫带青,滑润无苔,为阴寒内盛。

(3)舌质青紫而暗,或有紫色斑点,多见于瘀血证。如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缺氧疾患。妇科患者,痛经、月经不调等病证常可见到舌有瘀血斑点,作为活血化瘀疗法的参考指标。

望舌形有哪些内容?各有何临床意义?

舌形,即舌的形状。临床上常把舌形分为老嫩、胖大、瘦薄、芒刺、裂纹、齿痕等若干种。

黄苔、灰苔、黑苔主病有何不同?

黄、灰、黑三种舌苔均是舌苔颜色的改变,其主病有相同之点,如都可见于里证、热证。但又有不同,一般说来:

(1)黄苔:主里证热证。在外感性疾患,内伤性疾患都可见到。苔色变黄为热邪熏蒸所致,故黄色越深,热邪越盛。在外感性疾患中,舌苔变黄,常表示外邪入里变为里实热证。而且黄苔常与红舌并见,例如,各种急性炎症(消化道炎症、呼吸道炎症等)。在内伤杂病中,黄色舌苔,多见于脏腑机能亢盛,或里热炽盛。

另外,舌苔淡黄而滑润者,可见于阳虚水湿不化。

(2)灰苔:亦主里证,但有寒热之分。苔薄灰而滑润者多见于寒证或痰湿内停。苔灰而干燥者多见于热炽津伤或阴虚火旺。因此,由白苔而转化成灰苔者多为寒湿病,由黄苔而转化为灰苔者多为热性病。

(3)黑苔:多由灰苔或黄苔转化而来。常见于患病时间较久或病情较严重的阶段。黑苔主病也有寒热之分。苔黑而燥裂,甚则生芒刺,多见于热极津枯之证,一般可以见到舌苔由白转黄,由黄转黑的变化过程。如苔黑而滑润,并伴有舌质偏淡,多见于阳虚阴寒盛极之证。此黑色系主寒水,滑润者,寒水之性也。

另外,虽然黑苔主病大多危重,但也有黑苔患者(染苔不在此列)无明显自觉症状者,或只有轻微不适,故不可一见黑苔就惊慌失措。

总之,黄、灰、黑苔主病有寒热之分,必须进一步察看苔的滑润与干燥来区分寒热。苔燥,甚至生芒刺者,热盛无疑。苔滑润者多为寒盛或水湿不化。

腻苔和腐苔有何不同?

腻苔和腐苔在形态和临床意义等方面都有不同,应该区别开来。

腐苔是一种比较厚的舌苔,苔的颗粒比较粗大而疏松,形状颇与豆腐渣相似,厚厚地堆积在舌面上,容易刮脱。腐苔形成的原因多由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之气上升而成。常见于饮食停滞,消化不良或痰浊之病。

腻苔是舌面上覆盖着一层滑腻的苔垢,苔的颗粒极其细腻,而致密,刮之难去,胶黏在舌面上。这种舌苔多由痰湿偏盛所致。常见于湿温病、痰饮等疾患,有时食积亦可见到。

在诊断疾病时,为何要舌苔舌质合参?

疾病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在病变过程中,往往影响到舌的生理,使体内的复杂变化在舌象上反映出来。一般来说,舌质主要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舌苔主要反映病位的深浅,病变的性质,邪正的消长。

由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在患病时,舌苔、舌质往往同时发生变化。因而在临床应用舌诊时,必须将舌苔、舌质的变化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不可将二者截然分开。

一般情况下,舌质与舌苔所反映的病理改变是一致的。热证见热象,如舌质红,舌苔黄;寒证见寒象,如舌质淡,舌苔白滑润。但是在某种情况下,舌苔与舌质的变化也有不一致的现象,这可能与舌质、舌苔对病理改变的反映快慢不同所致。因此在这种时候,就要综合分析,全面衡量,方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舌象是重要参考指标,但不是惟一指标,此时更要四诊合参。

临床常见的舌象有哪几种?各主何病?

如何通过望姿态来推论疾病的寒热虚实?

望姿态主要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以及体位的变化,由此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尤其在推论何脏腑的病变以及疾病的寒热虚实方面,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总的来说,“阳主动,阴主静”。喜动、烦躁不安、多语狂言、登高奔跑者,多属阳证。反之,喜静的,安静喜卧,精神萎靡,表情淡漠者,多属阴证。

还可通过观察病人的体位、动作、表情,来推论疾病的寒热虚实。属寒者,常缩肘屈膝,蜷缩成团,喜加衣盖被,欲近火喜暖。属虚者,多身体疲倦,动则心悸气喘,说话无力语声低微。属实者,精神亢奋,多动多言,声高气粗。

此外,半身不会动者,多为中风偏瘫;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多属筋膜强急之风病,与肝有关;头摇不定,手指蠕动,手足细颤者,则多属虚风内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