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马斯洛论管理
7239600000005

第5章 序言

亚伯拉罕·马斯洛

本书要讲述的不是关于如何更有效地控制别人的最新管理技巧、伎俩或表面功夫。相反,它公然以另一套更有效、更真实的价值观念与原有的正统价值观念对抗。它的观点与人性被低估这一具有真正变革意义的发现已相去不远了。

——亚伯拉罕·马斯洛

一本有将近37年历史的日记中记载的内容,今天能在管理方面给我们什么启示?当马斯洛的女儿安·卡普兰(Ann Kaplan)联系我们提议重新出版该书时,我们就提出了这个疑问。而我们的答案是,马斯洛关于在建设“良好社会”过程中的工作、自我实现以及商业影响等观点是我们研究领导人近20年来发现的最为深刻的思想。

于是我们埋头研究马斯洛的著作,包括他出版过的书籍、文章和个人随笔。虽然我们已将马斯洛其名与需要层次理论等同起来,但我们仍在其著作中发现了许多其他比其所处时代大为超前的研究、思考与意识。他在管理、创造力及变革等领域的率先探索,仍会让我们觉得现有的工作实践与思维方式黯然失色。马斯洛关于自我实现与工作、顾客忠诚度、领导能力以及不确定性是创造力源泉等理论,描绘出一幅对今天的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的数字化时代的景致。

马斯洛在其日记中描绘了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数字化时代,在这种环境里,人的潜力几乎是各行业、组织和机构获得竞争优势的基本来源。马斯洛的探索使我们怀疑自己是否清楚所面临的十字路口。要在这个岔路口尽力保持发展节奏,组织的各个层次都需要更有责任感、更训练有素及更有上进心的雇员;这也意味着妥协或专权的领导行为已不再奏效了;而且社会需求与商业需求密切相关,一方失职会导致另一方遭受损失。

可是,我们是否已做好向前发展的准备了呢?虽然我们说的是这一领域的最新用语,但其内涵却仍有待领悟。且看那些我们对大众宣扬的新术语:智能资本、人力资源、知识工人及其他新造词汇,这些新术语的出现无非是为了润饰我们在谈论人及其未开发潜能的事实。

人们为那些不能让他们真正发挥自己特有潜力的组织和机构花费了太多时间。我们相信发挥个人潜能所产生的动力并不亚于财务管理、产品发展、投资回报及其他各种用于衡量成功与否的指标所起的作用。如果没有来自这方面的动力,我们的成功就无法长久,计划也只能是短期的,并且我们继续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也会严重受限。也许我们是时候该深入领会马斯洛理论的含义了,而且应该相信,我们能创建出能充分挖掘人的真正潜力的崭新组织。

缔造伟大的组织

在重温马斯洛日记内容的同时,我们开始着手证明其理论与观点的可行性。为此,我们访问了各种不同企业的领导人,请他们对马斯洛的论述发表看法,并介绍他们在创建新型组织过程中经历的艰辛与获得的成功。

众多领导人为阅读该日记以及让我们了解他们的思想而花费了许多宝贵时间,我们对此深表谢意。这些领导入包括:

佩罗特系统公司前任主席莫特·迈耶森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沃伦·本尼斯

麦考恩一迪利乌公司主席乔治·麦考恩

安达尔公司首席执行官戴维·赖特

Pebblesoft Learning公司首席执行官琳达·阿莱平

乡村企业信托基金总监布赖恩·利内

苹果大学前校长谢莉·罗斯

斯坦福商学研究生院的迈克尔·雷

Insight Out Collaborations的杰基·麦格拉

温德姆一希尔唱片公司前主席及合伙人安妮·鲁滨逊

伊萨兰学院合伙人迈克尔·默菲

凯计算机公司创建人安德鲁·凯

斯坦福大学工程及全球营销教授汤姆·科斯尼克

斯坦福工程系IE292班

阿斯彭滑雪公司

阿斯彭滑雪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奥唐奈尔

Fifth Discipline Handbook合著者,Learning Org.Dialogue创始人理查德·克莱什

Fifth Discipline Handbook合著者,Age of Heretics作者阿特·克雷纳

Fasf Company杂志合伙人及主编艾伦·韦伯

人民软件共同发起人肯·莫里斯

阿克农大学美国心理学史博士约翰·波普斯通

《做人的权利:亚伯拉罕·马斯洛传》(The Right to Be Human:A Biography of Abraham Maslow)作者爱德华·霍夫曼博士

俄亥俄州哥伦比亚的律师艾伦·沃尼克

约翰·威利父子公司的珍妮·格拉斯尔,为本项目提供了热情支持。

此外,我们还应感谢安·卡普兰和艾伦·马斯洛(Ellen Maslow)坚持不懈地将其父的论著介绍给新一代领导人和经理。她们的礼物意义重大:在把她们父亲的日记重新公诸于世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成为了更好的企业教育家、更出色的领导人、更称职的父母以及更优秀的人。

德博拉C.斯蒂芬斯

加里·海尔

1998年7月

于加利福尼亚圣马迪奥,创新领导中心

亚伯拉罕·马斯洛其人其事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的写作像是在和曾孙的曾孙们交流。当然,他们根本未出世。我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向他们表达我对他们的爱。我不会把钱留给他们,我要留给他们的是爱的篇章,点点滴滴的建议,以及我总结出的一些对他们或许有帮助的经验教训……

亚伯拉罕·马斯洛为我们所有人留下了一份遗产。他在人本心理学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对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生活和社会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马斯洛的职业生涯始于布鲁克林学院(Brooklyn College),在那里,他对课题表现出的自信与其谦逊的个性融为一体,使他颇受学生爱戴。许多学生回忆说,是马斯洛对心理学的热爱和对心理学科学的激情把他们引入了这个领域。

后来,马斯洛离开布鲁克林学院到布兰代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任心理学系主任。1967~1968年间,他还担任了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一职。

虽然马斯洛的研究探索涉及众多领域,但他让人记忆最深的是其需要层次理论以及以自我实现为最高动机的理念。他的研究使人们开始对人类的动机及潜能形成一种更积极的认识框架。作为人本心理学之父,马斯洛打乱了由行为主义者及弗洛伊德学派的实践家和学者组成的各种阶层派系,并提出了更深刻认识人类的理论。

他著述丰富,写了数百篇关于创造力、先进管理技术、入的动机以及自我实现等方面的文章。他最著名的作品《存在心理学探索》便是一本广为流传的书。人们认为这本书不仅能给人启迪,而且还在改变着他们的生活,马斯洛因此享誉全美国。像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等术语,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用语,成了20世纪60年代那段动荡岁月中人们的口头禅之一。

马斯洛最有意义的研究应该是他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他相信人类都渴望自我实现,并认为人的潜力被严重低估,属于尚未被研究阐释的领域。用来具体说明他这一理论的便是著名的金字塔示意图:

1962年夏天,马斯洛在南加州的一家工厂时曾写了一本日记。这本日记原版是油印本,名为《夏日随笔》(Summer Notes),首次印刷出版时改为《优心管理》。当时只有一些学者和商业理论家对这本书略知一二。如今此书又以《马斯洛论管理》为名再版。

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70年6月在加州门罗公园去世,享年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