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把握好厚黑的尺度与老实的分寸
7240600000025

第25章 做人不能太老实——把握好真老实与傻实在的分寸(3)

那个学期期末考试,他三科不及格。按照学校规定,应该留级,还需交500元学费。这对本来心理压力就很重的他来说,无疑如伤口撒盐。同学们看到,他得知这一消息后,坐立不安,茶饭不思。当天夜里,他失踪了。

第三天,人们在学校后面的湖里发现了他的尸体。他背着一大口袋石头跳湖自杀了。

他是大学生,但他是大学中的孤独者、掉队者,孤独老实使他失去了青春、前途、友谊……

的确,太老实的人是有自卑的理由,平凡、弱小。但是,在茫茫人海中,平凡弱小者很多,并非每个人都孤独、寂寞。太老实的人是在强烈的自卑心理的压力下,最大限度地夸张了自己的低能和渺小,人为地在自己的周围竖起一道道坚实的墙壁,把人拒之墙外,把自己关在墙内。社会压力通过墙壁越来越重地传给他时,他做一番苍白无力的挣扎扑腾,终于窒息而死。

其实,现代生活的发展给人们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这个空间里消费自己创造出来的财富,参与各种活动,互相交流感情,协调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为自己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愉快、和谐的气氛对人的心理感受有着很大的影响,活泼开朗的人总能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他们总是积极地投入生活,从中寻找理解和支持,得到力量和鼓舞。因此,他们的生活很少有孤独和寂寞。然而性格内向的太老实的人往往看不到外面那沸腾的生活。太老实的人最容易消极厌世,自我封闭,把自己拴在一个与世隔绝的角落里,默默地承受孤独所带来的一切哀愁。

但是,性格内向的人并不全是孤独者,他们只是容易受到自我内心世界的包围,不轻易向别人展示自己而已。而且,人的性格具有可塑性,只要不走极端,适时地敞开自己的心怀,找一个知心朋友可以倾诉,就会大大改观自己的封闭内心的情况。只要不再时时受孤独的困扰,懂得自我调节,就不会变成一个孤僻的人。

7.人太老实活得累

做人金典:一味的好心,不只加重了别人的信赖,也加重了自己的负担,导致自己的生活太累。

太老实的人抹不开面子,明明知道自己很难办到的事,硬是撑着,结果是使自己受累,对方也往往会感到尴尬。

阿杰刚参加工作不久,姑妈来到这个城市看他。阿杰陪着姑妈把这个小城转了转,就到了吃饭的时间。

阿杰身上只有五十块钱,这已是他所能拿出招待对他很好的姑妈的全部资金,他很想找个小餐馆随便吃一点,可姑妈却偏偏相中了一家很体面的餐厅。阿杰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随她走了进去。

俩人坐下来后,姑妈开始点菜,当她征询阿杰意见时,阿杰只是含混地说:“随便,随便。”此时,他的心中七上八下,放在衣袋中的手紧紧抓着那仅有的五十元钱。这钱显然是不够的,怎么办?

可是姑妈一点也没注意到阿杰的不安,她不住口地夸赞着这儿可口的饭菜,阿杰却什么味道都没吃出来。

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了,彬彬有礼的侍者拿来了账单,径直向阿杰走来,阿杰张开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姑妈温和地笑了,她拿过账单,把钱给了侍者,然后盯着阿杰说:“小伙子,我知道你的感觉,我一直在等你说不,可你为什么不说呢?要知道,有些时候一定要勇敢坚决地把这个字说出来,这是最好的选择。我来这里,就是想让你知道这个道理。”

这一课对所有的太老实的人都很重要:在你力不能及的时候要勇敢地把“不”说出来,否则你将陷入更加难堪受累的境地。

一位曾以助人为乐趣的太老实的人唠叨说:

“能帮上忙我很快乐,但是我也不想因帮忙而得到不尊重的态度。有回午夜时分一个陌生的太太,说要将她的三个孩子送来我家,且负责上下学、伙食和床边故事,还说是对我放心才给我带。另一回,也是带人家的小孩,小孩的父亲怪我伙食不行,还说我没教孩子英文、珠算、数学!还有一次,人家托我带孩子,说好晚间八点准时到,结果我等到十二点还没到!打电话去问,说是‘误会’,就不了了之。上班时,会计小姐在年度结算,托我帮忙,我算得头昏脑涨,那小姐却喝茶快活去了,最后,还怪我算太慢,害她被老板骂。”

太老实的人应该懂得保护自己,该推托的必须推托,不要凡事都往自己身上揽,这样别人才会重视你,尊重你。一味的好心,不只加重了别人的依赖,也加重了自己的负担,导致自己的生活太累。

8.人太老实受人欺

做人金典:马善有人骑,人善有人欺。

善良是人的一种宝贵品质,但世间除了善良的人以外还有很多“好战分子”。所以,太老实的人必须以坚定姿态来捍卫自己的善良,让他觉得自己善良但不是软弱可欺。那些喜欢向别人挑战的人,也不是针对一切人都施以强硬。强硬的人自不用说,那些神态严肃者,他们也不敢挑战。他们只对准了“软柿子”,而且他们要先看一看这些人是不是软弱可欺。

因此,太老实的人不要给他们提供被攻击的机会,要在善良的背面有坚定的心理支持。柔但不“弱”,善但不“过”。须知“马善有人骑,人善有人欺”。当太老实的人的利益受到侵犯时,要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太老实的人要想保护自己,不被人欺,就必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学“乖”一点,这里就是所谓的“硬”。

(1)太老实的人不要随便与人交心

在公司中社会活动比较多,多参加这些活动可以加深同事间的感情,但切忌随便交心。只有你和同事都知道竞争没有用或者你们都放弃了竞争时,才会有真感情。在两个相互竞争的同事间,动了真感情只会自寻烦恼。比如两个平级科员都可能被晋升为科长,但科长只有一个,一个晋升了另一个就不能晋升。没晋升的那个人可能会对那个晋升了的人产生误会,他们两人以后的交往也会不自然。

(2)太老实的人不要向人倾诉对上司的不满

如果你被上司发了一通火,你该怎么办?也许你可能晚上和同事到酒店借酒浇愁,向同事倾诉你的苦衷和对上司的不满,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你的同事是你的竞争对手,他随时可能把你的牢骚报告给上司,也许几天后你被人“整”了还不知道为什么。就算你那位同事够朋友,守口如瓶,但也难保别人不会偷听到。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探探同事的态度,看他是否和自己立场一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3)太老实的人不要在同事面前批评上司

有人在白天被上司没道理地骂一通之后,喜欢晚上约个同事小喝一杯,然后对着同事发牢骚。认为同事既然和自己喝酒了,应该就是站在自己的这一方,借着酒气,对上司大肆批评起来。

这种事情一定要避免。

薪水阶层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不论多么值得依赖的同事,当工作与友情无法兼顾的时候,朋友也会变成敌人。在同事面前批评上司,无疑是自丢把柄给别人,有一天身受其害都不自知。

就算这位同事和自己肝胆相照,不会做出出卖自己的事情,但也得小心“隔墙有耳”啊!所以,当你要向同事吐苦水时,不妨先探探对方的口气,看看是否同意自己的看法。如此用心,是在社会上立足不可缺少的条件。

(4)太老实的人在单位里不要站错队跟错人

如果你一旦站错了队,跟错了人,那么你跟定的那个领导一旦遭殃,势必会殃及你这个“池鱼”。因此,你必须跟准了人,才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怎样看准人呢?你们可以利用公司开会、分派任务、聚餐等机会细心观察,谁对你亲谁对你疏,就一目了然。

当然,你如果不愿卷入领导派系的冲突,保持中立也不失为好办法。

(5)太老实的人别当“替罪羊”

在单位里,有的上司精明能干,对下属要求严,这样,下属也不会懈怠;而有的上司却只做官不做事,敷衍他的上级。还有一些同事在与你合作时责任心不强,一旦有什么闪失,他会推卸责任,拉一个人替他“背黑锅”。

怎样才能不被上司抓住当“替罪羊”、不为同事“背黑锅”呢?一方面,要和上司和同事搞好关系,上司或同事就不会抓你;另一方面,做事认真,不马虎,事事都要白纸黑字做得有实有据,即使错了也会用证据解释清楚。

(6)太老实的人自我贬低会招致别人的欺负

像“怎么都无所谓,我不在乎,这我不大懂”之类的话最好不要说,这样的话体现出你的软弱。在公司发奖品时,本来你能得奖品的,结果因为有一个实力比你差得多的同事与你相争你就放弃了,这样做并不能体现你的大度,他也不会领你的情,说不定还认为你软弱可欺,以后会瞧不起你。

(7)太老实的人不要被人误会

大家都知道“道听途说”这个故事,是说一句话被不同的人传下来,已经与原意相悖了。你平时答复别人的话,经同事传播后可能变成了一句令他难堪的话。

这种情况下,太老实的人不要因为被人误会就见了面畏畏缩缩、吞吞吐吐,要找个机会把事情真相告诉他。如午饭时间或休息时,可以和他谈一谈。如果他仍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你也不要计较,就应直接说明:“我绝对不会那样说你的,一定有别人有意歪曲事实。”这样表白就可以让他恍然大悟——你是冤枉的。表白后,稍停片刻,再笑着面对他,他会慢慢接受你的表白的,然后你再不失时机地提出邀请他去吃顿便饭。这样,一切矛盾也就可以释然了。

9.把握好老实的分寸,做人不能太老实

做人金典: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做人不要太老实,是适应社会生存环境的需要,因为太老实往往吃亏;做人不要太老实,不是放弃厚道,因为假如世界上所有人都老实就不会有种种问题了。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荀子在论人性时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性质如果看来是善的,那是他努力装扮成这样的,人性本来就是恶的。这就是著名的性恶论。

做人老实本身不是错,而关键要掌握好老实的分寸。社会关系复杂,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要懂得伪装自己,以防被人欺诈被人骗。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与人打交道时的确要谨慎小心,对人不妨考虑一些防范对策,预防自己吃亏,否则事情发展到糟糕程度时就为时晚矣。

一般人都不喜欢谋略意识强烈的人,然而在现实社会里,欺骗、狡诈的人大有人在。大到国家之间的争端,小到个人之间的利害关系,这种欺诈无处不在。因此,与其说欺瞒他人的行为太卑鄙,倒不如说吃亏上当的人太厚道。

一次,一位喜欢分析日本人精神及心理的美国商人,因生意的需要前往日本谈判。

飞机在东京机场着陆时,他受到两位日方职员彬彬有礼的迎接,并替他办理好了所有的手续。

简单的寒暄之后,热情的日本人问道:“先生,您是否会说日语?”

“哦,不会,不过我带来一本日文字典并希望能尽快学会。”美国人回答道。

“您何时乘机回国?到时我们安排您去机场。”日本人又问。

丝毫不加戒备的美国人对日本商人的体贴周到非常感动,赶忙掏出回程机票,同时反复说明他到时必须回国。

于是,聪明的日本人知道美国人只能在日本停留14天,只要让这14天时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就占主动地位了。首先,日本人安排异国来客作长达一个星期的游览,从皇宫到各地风情都饱览一遍,甚至根据美国人的癖好,还特地带他参加了一个用英语讲解“禅机”的短期培训班,声称这样可以使美国商人更好地了解日本的宗教风俗。

每天晚上,日本人都会让美国人半跪在冷硬的地板上,接受殷勤好客的日本式晚宴,往往一跪就是四个半小时,令美国人厌烦透顶,叫苦不迭,却又不得不连连称谢。但是,只要他一提出进行此次的商务洽谈,日本人就会搪塞说:“时间还多,不忙,不忙。”

日子就一直这样过去了。

第12天,谈判终于在一种胶粘状态下开始了,然而下午安排的却是高雅的高尔夫球运动。

第13天,谈判又一次开始,但为了出席盛大热烈的欢送晚会,谈判又只能提前结束。晚上,美国人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有气不打笑脸人,面对日本人的客气和笑脸,美国人只得强装笑脸,听从日本人周密细致的安排,把晚上的时间花在娱乐上。

第14天早上,谈判在一片送别的氛围中再次开始,本应在长时间内妥善完成的谈判压缩在半日内进行,其仓促是可想而知的。正当谈判处在紧要关头的时候,轿车鸣响了喇叭,前往机场的时间到了。主客只好急卷起协议草案,一同钻进赶往机场的轿车,途中再次商谈合作的具体事宜。就在汽车抵达机场,美国客人就要步入机场通道的时候,双方在协议书上签了字。双方握手道别,美国人终于完成此行的责任,一片释然。

然而不久之后,当美国商人在履行协议时才发现处处不对劲,这时才醒悟过来:原来日本人对此早有准备,只不过是一切阴谋和计策都隐藏在他们那永不变的笑容中了。

欺诈是一种计谋。在人性的丛林里,无处不存在着欺诈。欺诈并不是什么违背伦理的罪恶。凡是有利于自己的生存,有利于个人能力的实现,都是正当的、合理的。就像上面故事里的日本人一样。

人生从某种角度看也是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为了求生存,必须要有慎重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这样才不至于上某些人的当,吃大亏。当然,为人并不需要自己去欺骗别人,但是,社会上鱼龙混杂,到处都是陷阱、圈套,必须小心提防。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