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猪老板的实用消费心理学:店长必读枕边书
7242600000022

第22章 永不知足的消费欲望

定义

永不知足的消费欲望是指消费者在自愿或不自愿的状态中持续消费,尽管有购买力的限制,但是消费的欲望是没有尽头的。

案例

油菜花阿姨是位阔太太。

阔太太的生活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用油菜花阿姨自己的话说,那就是除了吃的东西比别人好点,花的钞票比别人多点,住的房子比别人大点,穿的衣服比别人贵点,也没有什么好的了。

除了这些,实际上油菜花阿姨精神很空虚,身边一个能说说体己话的人都没有。油菜花阿姨每天到处逛街购物或者找牌友搓麻将,那都是在打发苦闷的时间。你说她老公雷老五那个负心汉长年累月的不进家门也就算了,连油菜花阿姨养的那条公狗,也都三天两头的往外跑不回家,油菜花阿姨还能说什么呢!有钱就花呗,老娘家里现在什么都没有剩下,就剩下钱。花钱买个新鲜感,花钱买个充实感。

这就是油菜花阿姨不断消费的原因。

甜不辣大妈是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中年妇女。

曾经的暴发户,如今的现世报。经历过人生起起伏伏之后,甜不辣大妈最想说的话就是:人还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好。想赚大钱、赚快钱,终究来得快、去得也快。得意的时候要想到日后可能会受辱,有钱的时候也要防备日后会变穷。潮水退后,才能发现谁在裸泳,能笑到最后的人方是英雄。感慨完这些,甜不辣大妈得赶紧去镇上瞧瞧,听说猪老板、牛老板的潮店又开始新一轮的打折,得趁早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实惠的东西可以下手。

打折促销什么的,甜不辣大妈最爱了。憨大宝同学也不是小角色。

憨大宝同学的老爸有两位,一位是前老爸,一位后老爸。前老爸是本镇老毛桃镇长的亲儿子毛大木,毛大木现在可是三家企业的大老板,身家财产至少八位数。后老爸则是镇子里唯一的理发师傅老王师傅。老王师傅技艺精湛,理发水平甚高,最拿手的就是剃光头。那光头剃的哦,甚至比秃子还干净。因为老王师傅水平实在是太高了,加上本身就是一个秃子,所以人送外号"一剪没"。憨大宝之所以会有两个爸,那是因为他那位精明的妈。想当年,老毛桃镇长还只是一个在学校穷教书的"老馆子",而他儿子毛大木更是街头混子一个。憨大宝他妈年轻的时候因为长得年轻貌美,于是被毛大木看上了。经过一段少儿不宜的故事之后,美女与小混混终于结婚了。不过好景不长,结婚后日渐醒悟的憨大宝他妈终于看清楚孩子他爸没有一点本事,还又懒又是个酒鬼。经规劝无果之后夫妻关系完全破裂,后期还经常上演全武行。一气之下他妈愤而离婚,离婚没几天就带着一岁多的憨大宝嫁给了当时全村唯一的手艺人--理发师小王师傅。十多年后,天知道老毛桃会混上了镇长,没有一点本事的毛大木则凭借老爸的权势地位做起了大生意,前夫如今的身价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而当年的帅小伙小王师傅想不到如今又胖又秃顶,十足小老头一个了。对憨大宝同学来说,亲爸才是亲的,因为毛大木经常给憨大宝塞钱,每次都是几百几百的给,而且一再叮嘱儿子这钱不准被其他人花,特别是不能给他妈,否则以后就不给了。憨厚的憨大宝同学对这个要求自然是求之不得,所以憨大宝才会有那么多零花钱去买他所喜爱的电子产品。与之对比,后爸就真不是个东西,知道儿子有钱,常常从儿子手里要钱花。憨大宝同学虽然很憨,但是人却不傻,嫡亲老爸给的钱拿给后爸用,怎么想怎么不爽,与其这样,不如自己花掉。有钱就花掉吧,反正有人给,不花白不花。这就是憨大宝的消费哲学。

憨大宝同学别的不爱,独爱新款的电子产品。对于购物,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消费观念,但是不管什么人、什么家庭背景,都必须从各自不同的渠道进行购物消费,以获得生活及日常所需。

物质消费是没有止境的,望各位量力而行,在各自能够承担的范围内找到最合适的商品,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这才是正确的消费之道。

点评A.消费者可以为了任何理由或借口而购物。B.欲壑难填。

C.真正会生活的人就是能做到物尽其用的人。D.绝大多数商品,一买回来就贬值了一半。

解析幸好消费者对于物质产品的追求是永不知足的,这才让商业企业生生不息,不断研发出更好、更精致的商品出来。物质商品极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在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不同类型的消费者,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尽管案例中的例子都是非常特殊的,但是他们代表了实际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三种消费观念:为了购物而购物,为了生活而购物,为了满足兴趣而购物。

为了购物而购物的人,也许是为了提升生活品质,也许是为了打发时间,也许是想在购物中获得满足感,也许是为了填充内心的空虚等等,此类消费基本以购买相对来说高端的、昂贵的商品为主。

为了生活而购物的人,也许是为了买柴米油盐酱醋茶,也许是为了抢购促销打折商品,也许是购买日用的衣物或生活用品等等,此类消费以购买平价的日常用品、用具为主。

为了满足兴趣而购物的人,通常都是某一种群体,比如学生、某方面爱好者等等,此类消费通常都是目标明确,以电器产品、行业应用产品为主。

购物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只有合适与不合适,值与不值,恰当与不恰当的区别。对于永不知足的消费心理来说,我们同样需要分两个角度来作阐述:1.对于商家来说,顾客的需求是可以引导和创造的,顾客是永不知足的。如果你做得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好,你就会赚取更多的利润。

有的消费者很清楚自己应该买什么产品,也清楚产品的理想价位与品质,对于此类消费者,商家要做的就是尽量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与良好的服务,满足消费者心理的预期。有的消费者则没有想好自己应该买什么,或者有的消费者干脆就不明白自己想买什么产品,这个时候,商家可以用适当的方法帮助消费者作出选择,促使消费者购买商家推荐的产品。另外,内心坚定、有主张的消费者很难被外因引导,此类消费者往往只注重自己的判断。因此面对此类消费者,商家不能强行推销产品,而应该引导消费者自己去发现和感受,让他自己做决定。还有一些耳根子软,本身没有什么主见的消费者,此类消费者是非常适合由商家进行强力推销的群体,应该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让此类消费者购买商家推荐的产品。最后,商家之间存在着无处不在的竞争,这就意味着商家需要做得比竞争对手更好,这样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

2.对于顾客来说,商家为了赚钱会不知疲倦地为顾客创造需求,或用各种方法诱发顾客购物的欲望,我们应该量力而行。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消费能力与购买力水平,诚然物质商品确实非常好,高品质的生活离不开高品质的商品,但是我们更应该量力而行,不要一味地追求物质商品的堆积。事实上,内心精神世界的修炼比物质商品的富足更为重要。真正内心充实、精神内守的人,往往比有钱的富人过得更充实、更快乐,也更健康。我们要记住:物质产品仅仅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有品质,但是生活品质的提高是物质商品与精神世界共同提升的结果,而非简单靠物质商品的累积就能获得。案例中,不管是油菜花阿姨、甜不辣大妈还是憨大宝同学,他们的生活都是缺乏品质的,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总之,欲望是很难满足的,往往刚买了一个产品,新的购物念头又出现了。物质产品确实可以提升个人的生活品质,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内在精神水平的提升。真正有想法、有内涵的人,就算仅仅只是安静地坐着,心中也是平静的、愉悦的,并不会因为物质产品影响自己内心的宁静。我们一方面要做到不因外物影响内心,另外还要做到善假于物,两者都做到了,这样我们的生活品质才会有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