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诚来高升店,是年纪最小的店员。开始谁都不把他当一回事,但不久都对他刮目相看。他对钟表很熟悉,知识很全,像吃钟表饭多年的人,谁都不敢相信,他学徒才几个月。当时我们都认为他会成为一个能工巧匠,也能做个标青(出色)的钟表商,还没想到他今后会那么咸水(显赫)。"
这个高升店年纪最小的店员时刻关注钟表业的市场信息,经过半年的观察和分析,李嘉诚对钟表业的现状和未来有了成熟的看法。
1946年初,17岁的李嘉诚突然辞别舅父庄静庵。临行前,他对庄静庵就香港钟表业的前途做了一番今天看来依然堪称大商家眼光的分析。
他认为:瑞士的机械表生产技术炉火纯青,世所无敌。当时,日本人避其锋芒,瞄准空档,抢先开发了电子石英表的新领域。世界钟表市场便形成这样的态势:高档表市场为瑞士人独霸,中档表市场为日本人独步。
这样,中低档表市场就是可开拓的空档。李嘉诚建议舅父迅速抢占这一滩头。
历史已经证实,后来的香港就正如李嘉诚所预言,以价廉物美的中低档表迎合中下层顾客的需要,成为世界继瑞士、日本外的又一大钟表基地,中低档表生产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
后来,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成为香港钟表业界的巨擘,这其中是否与少年李嘉诚的建议有关联,就无从考证了。但不管怎样,李嘉诚此时的商业眼光已经具备了大家风范。
做推销是最好的磨练
1946年年初,17岁的李嘉诚突然离开舅父庄静庵势头极佳的中南公司,去了一家小小的名不见经传的五金厂做推销员。中南钟表公司的业务有长足的发展,东南亚的销售网络重新建立,营业额呈几何级数递增,庄静庵筹划办一家钟表装配工厂,再扩展为自产钟表。同事大惑不解,李嘉诚是老板的外甥,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有本事的青年,在公司前程无量。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为的是哪般?莫非他神经出了毛病?
李嘉诚是看好中南公司的前景,但他更为香港的经济巨变而兴奋不已。李嘉诚喜欢做充满挑战的事。他想,待在舅父的羽翼下,更容易束缚自己,贪图安逸,不如趁现在年轻,多学一些谋生的本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为的是今后做大事业!
进了五金厂,李嘉诚开始了走街串巷的推销生涯。他说,他一生最好的经商锻炼,是做推销员。行街推销,与茶楼侍候客人和坐店销售钟表皆不同。后者顾客已有购买的意向,而行街推销,最初只有一方的意向。对方有没有买的意图?需不需要你的产品?你如何寻找客户、联系客户?你与客户初次会面该说什么话,穿什么衣服?客户没有合作意向,你如何激发他的意向?建立了购销关系的客户,你如何巩固这种关系?真正的推销艺术,大学课堂里学不到,任何书本里也找不到。推销的艺术,在推销的本身,只能在推销之中去把握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