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落在胸口的玫瑰
7315600000024

第24章 言说疾病:毕淑敏(3)

如何超越人类无法克服的困境:死亡也是小说探索的主题之一。小说借看护老吴之口说:“别打扰他们,让他们逐渐进入一种安静的弥留状态,就是仁慈和人道。”(“他们”就是指濒临死亡的人。)并指出医生的误区,“他们把死亡当成失败,觉得高科技怎么不灵呢?他们不甘心。他们要搏。”指出一种平静面对死亡,接受死亡,并让死者有尊严地死亡的道理。“所有的折腾都是泡沫,除了让死亡变得更长和更难以忍受之外,没有效力。”死亡是宁静和安详的,也是需要重视的。把生死看成寻常事,不论是死者还是死者身边的人,都能不悲观不害怕,不怨天尤人,平静优雅地对待死亡。要承认这个事实,生命是有长度的,总有一天会熄灭了生命之火。以此反观人生会有更多睿智和通达,会将自己的人生安排得更合理更有意义,不让自己成为别人的应声虫,不让自己为金钱名利所困,而是主动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所以作者安排那个一辈子做丈夫附庸、听从丈夫安排的安疆老人有了一个非常温情简直可以称之为浪漫的死亡,癌症小组全体成员陪在她的身边,走完最后一程,并发出感慨:“什么是幸福呢?在珍爱你懂得你的亲人中间,远行,这就是所有幸福中最永恒的一种。”也正如小说扉页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伍新春的一段评语:“生老病死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必须发展阶段;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是偶然的,而死是必然的;生是大同小异的,而死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礼赞生而回避死,事实上,只有深刻地认识死和坦然地面对死,才能更好地把握生的价值,活出生的意义。”57

关于医患矛盾的揭露也是本书中的一个亮点。“谁家里要是摊上个癌症病人,那算是亲手挖了个无底洞,金山银山,也架不住一日一日地漏。”岳评的女儿光检查费就花了十几万,每天早上抽满满五大管子血。“就不能省着点用吗?连地下水都要节约呢,这是什么?是血!”而手术切开后发现是癌医生就不管了,说是姑息对症。没法儿治了,干脆就放弃了。应春草更是说得一针见血:“他们用你的钱,从来不算计,大把大把地花,你还不能问个为什么!”“给你一沓子化验单全是外国字,那是用了你的血,用了你的钱,用了你的工夫查出的你的身体的秘密,可是没有人给你讲一讲。”“给大夫送礼,你敢不送?小命在人家手里捏着呢!”“看病用得了那么多钱吗?那是乘人之危喝人血吃人肉的勾当。”花岚讲述自己正在诊断时遇到医学院学生实习,这个上来捏一把,那个上来捏一把,把她的乳房当作了实验品。“医生对病人缺乏起码的尊重和感激。”虽然那些医生靠病人养活,从病人那里练手艺、长经验、发论文、提职称、买房买车,但是“医生中有几个明白这个道理?”几乎是一篇言辞尖峭的讨伐医生、医院的檄文。

与她所写作的《红处方》《拯救乳房》《预约死亡》等作品一样,《女心理师》体现了作家高度自律的社会责任感,她关注的是时代病症和人们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会遭遇的挫折打击。现实中的人们面对各种困境,背叛与谎言,嫉妒与打压,死亡和疾病,失业下岗,吃穿住用,坑蒙拐骗,金钱情感等等,所以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些人能用时间、自我开解或其他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但也有很多人需要帮助。如同作家在小说中反复提到的一样,前来心理咨询的人大多“走了那么远的路,挨了那么久的煎熬,思考了很久,犹豫了很久。”“他在这个世界数以亿万计的人当中选中了你,把一个千疮百孔的情绪漏斗交给了你,也把某种冥冥中的信任和巨大的荣誉摆在了你面前。”所以责任是沉重的,对心理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伸出你的手帮助他,需要力量和机敏,需要渊博和仁慈,还需要很多东西,比如健全的心智和温暖的手。”因为心灵的关怀是最本质的关怀,心灵的伤往往看不见流血和伤口,却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和信念,使其崩溃。心理师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托起一个又一个生命,用爱去抚慰那些创伤。作者写这样一部作品,其实也是基于这样一个目的。在中国人的思绪习惯里,心理师是个陌生的名词,大多数人不习惯花钱请人解决心理问题。毕淑敏所选择这个题材就显得十分重要,她有心理师实践经验,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对她来说不言而喻,否则她不会在当了二十年的内科医生后走上这条艰辛的道路,并读到博士毕业,然后用一支作家的笔将这些感受细腻表达出来。

小说以女心理师贺顿与访谈对象的对话展开叙述,巧妙将各色人等的故事和人生困境展示出来。问题小孩周团团,被女伴抛弃的同性恋桑珊,李芝明的市长丈夫居然在花街柳巷出没,把一个艺名红袜子的妓女引为红颜知己,并商量贪巨款后出国,在赶赴情人的幽会中出车祸死了。在对这些社会问题或心理问题进行剖解时,作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贺顿是作家着力塑造的一个女性形象,从柴绛香到后来的心理师贺顿,她有一个痛苦的涅磐过程。这也是作家所认为的一个优秀心理师所必然经历的生命成长过程。一个能替他人分担痛苦与欢乐能够帮助他人成长的人必定自己曾经历过水与火的苦难洗礼。贺顿父亲早亡,母亲靠卖身喂饱自己和女儿,而继父在她十二岁时用残忍的方式凌辱了她,致使她患上了半身温暖半身冰冷的怪病,并对性行为极端冷淡。当她离开乡村时一无所有,她必须靠自己奋斗才能获取她梦想中的一切。贺顿刚从农村出来时,曾在临终关怀敬老院呆过,也正是在那里,她被贺奶奶的女儿挑中,去照顾贺奶奶,这一段人生际遇是她人生里的转折。乡下女孩柴降香从衰弱之极的贺奶奶那里学到了生活方式、处世方式,有了自己对未来的理想,贺奶奶告诉她:“一辈子是很长很长的时光,只要努力,万事皆有可能。”贺奶奶亲自给她拟定书目,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历史哲学社会心理无所不包。她还要求降香练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因为“说话是一门本事。”她告诉降香如何对待命运,将那些渗透了一位老人人生体验的睿智指导毫无保留地摊开在女孩子面前,她说:“你的命,还只是一个标题。你不要和命运对着干,命运是残酷和强大的。你可以顺着命运大致的方向漂流。就像艄公坐着羊皮筏子,顺着河道的主流,斜着向前。你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点小小的力量,可以用手左右船头的方向,偏偏自己的脖子,决定是看河左岸还是河右岸。记着,孩子,你只有这么一点空间和余地,你要锻炼你的手,这样在有可能划水的时候,才会有一点力量。你要锻炼你的眼力,这样在看风景的时候,才能远一点。”正是在这样一个能工巧匠的雕琢下,乡下女孩柴降香才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成长为后来的心理师贺顿。贺奶奶去世后,贺顿曾去应聘售楼小姐,考试第一,却因相貌不佳被刷了下来。为了生存,她还做过坑蒙拐骗的化妆品推销员,为将含有毒铅汞的美白膏推销给他人,不惜将自己的脸抹成一半白一半黑。当她受到秃顶男人的性侵袭时,她把自己哭的权利都剥夺了,因为“她是不配流泪的……没有纸巾,那需要钱。没有时间靠在街头的电线杆上,因为她要去挣钱。”“街头是一个好地方,有看不完的风景和发生无数故事的可能性。但是,你首先要在城市有一张床和一个基本被撑起来的胃。”贺顿在街头偶遇梦非梦心理所,为其高昂的收费所震惊,也敏锐抓住了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她有一股子为事业拼杀的狠劲儿,为了交钱上培训班,她主动把自己送给那个企图强奸她的半秃男人。为了考试过关可以非常勤奋地读书学习,终于顺利拿到心理师证书。

命运让她走进地狱,她却从那里到了天堂。在这个人物身上寄寓着作家的很多人格理想,比如作家在自序中写道:“我喜欢用干净的手段,抵达一个光明的理想。一个人活着,要使自己的幸福最大化,而且要让别人因为你的存在幸福多一些。”小说结尾处贺顿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她找到了自己的心理症结并勇敢地克服了它,她斩断与钱开逸的婚外恋情,为的是让自己有一颗专注的心对待事业。她向心理学权威姬铭骢发出尺蚓降龙的挑战。毕淑敏说:“我珍爱生命,不单珍爱自己的生命,也珍爱他人的生命。人是多么神奇的生物,我们理应让他更美丽。我越是看到人性的幽暗之处,越相信它会有出口。在关系的寒冷中寻找和煦,在残酷中争取柔和。如果不超拔于琐碎之上,文学就丧失了照耀的力量。”58从这个意义上说,贺顿和毕淑敏在精神是相通的,她们持有共同的价值观,心理学和文学也是一致的,他们追求同样的结果,那就是用语言抚慰人类的灵魂,修复伤害造成的恶果,用爱照耀人类的灵魂,让人性更美好,让生活更美好。它们是小说的骨架,也是毕淑敏几乎所有作品中孜孜以求的品格。

在贺顿的生命成长历程中,她曾是卑贱的、屈辱的、备受欺凌的。缺衣少食,缺乏亲人关爱并饱受欺凌的童年少年,在城市打拼过程中遭遇的鄙薄白眼和剥夺,使她身患心理重疾。但是她又是坚韧的,她没有破罐子破摔,而是不断地奋起反抗,终于明确了自己人生奋斗方向,并为这个方向开始了不懈的努力。在探索自己的心理疾患时,她勇于直面真相,对善和悔都恢复了极度的敏感,最终得到拯救与逍遥。正如作家所写:“每个人对于自己最大的才能和最高的力量,常常懵懵懂懂并不认识。只有大危难,大责任,大变故,才能让你看到你身体里到底蕴含了多少矿藏。贺顿醒来了。从此,在这个邪恶俯拾皆是的世界上,她要用自己的努力,让它变得比没有自己活过的时候,要洁净一点,温暖一点,光明一点。每一个生命,都有可能成为另外一个生命的天使。生命如一匹白练,她已拥有过伤痕,她还想得到更多的颜色。”她的人生态度决定了她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