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地球消失记——无处堆放的垃圾
7319300000004

第4章 垃圾与现代生活

垃圾与日常生活

食物的浪费

根据某大学研究室的调查资料显示,人们日常生活中吃剩下的垃圾占生活垃圾的30%~40%,买来吃的东西有10%原封不动被作为垃圾扔掉。例如放在冰箱的蔬菜变得皱皱的,放的时间稍微长了一点就会担心变质而作为垃圾扔掉的鱼、肉,以及现做现吃的大多也成为垃圾等。

对于许多已经富裕起来的人,食品作为生存所必要的热能已成过去,比这更受重视的是食品的味道和新鲜度。现在浪费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而且也发展到了社会上其他场所。例如很多食品店里推广“在这里,做好后15分钟以内卖不掉的话就全部成为垃圾,因此随时可以吃到新鲜的”,以此作为服务的经营宗旨。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每年因食品不足、营养失调而死去的人高达百万以上,可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却如此心安理得的浪费食物。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他们随手扔掉的这些食物,不仅变成了垃圾,同时更可能在扼杀一个生命。

对待衣服也是如此,从前破的补一下,而现在翻新重做的做法在家庭中几乎不见了。一是没有这样的时间和闲心去做这些事情,二是有这样的时间还不如去工作,得来的工资可以买新的服装,有这样想法的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人为了赶时髦,也不断地买新衣服。这无形当中又制造了很多垃圾。

繁忙使垃圾增多

食品、西服、伞这样的商品虽然最终会变为垃圾,但是,实际上,一半以上的垃圾并不是商品本身,而是装饰商品的东西,如容器、包装纸等。具有代表性的有塑料器具、玻璃瓶、不锈钢、铝罐头等,最近纸盒也在增加。

就拿牛奶瓶来说,以前喝牛奶都是送牛奶的人将装有牛奶的。玻璃瓶送来,等人们喝完了将空瓶放回原处,第二天新牛奶送来时就顺便把用过的瓶子再收回去。这样,无形当中就能减少很多垃圾的产生。但是,在许多城市中很早以前就没有送牛奶的了,取而代之的是用纸盒装的牛奶普及起来,并且越来越普遍。

因为一个牛奶瓶洗后能用几十次,所以算不上什么垃圾,然而纸盒使用一次就变成垃圾了。如果使用牛奶瓶的次数可以用30次来计算的话,那么纸盒的数量就要增加30倍。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难道不是制造商、超级市场的生产者迫使消费者所造成的吗?当然也有这样的情况所造成的,即我们消费者在无意识的需求中所带来的结果。

在超级市场上买水果、蔬菜、肉时,很多是装在泡沫塑料盒里,最后装进塑料袋拿回家。在街上的蔬菜店、鱼店,买好的蔬菜、鱼就在当场包装、计账,包装材料只有超级市场的1/3。可事实上是,社会上的很多人都喜欢在超级市场买东西。

在超级市场,消费者可以自己选择物品,然后拿到收银台,购物环境相对轻松一些。当然,卫生问题也是选择在超级市场买东西的一个原因。在超级市场,消费者自己可以选择,自我服务,为此,理应比小商店里东西要划算。但是,日本NHK电视台委托京都大学进行了这样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在小商店买的3304日元的东西的话,在超级市场需要4080日元,比在小商店买要贵30%,包装的重量重4%,面积大3~5倍。

那么为什么价格高的超级市场能照样开下去呢?关于这个调查,有一个原因可用来解释,即买东西的时间。

如果去超级市场,只要花费很短的时间就能买到自己所需的东西。因为在超级市场,肉和蔬菜、汽水、肥皂等日用品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可以节约购物时间。可是如果一家一家去买的话,这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大概要比在超级市场多花2/3的时间。

可见,现在我们的生活节奏使得垃圾不断增加。

垃圾与经济

垃圾与生活生产

水杯破损了,既不能装水也不能装饮料,因此,刚才还在使用的东西转眼之间就变成了垃圾。

其实在你周围能看见的东西都有一天成为垃圾。例如桌子、-椅子、日光灯等都将成为垃圾,房间里的电视机、沙发等也将成为垃圾,你现在住的建筑物也将变成垃圾。总而言之,垃圾是我们买来的曾使用过的商品,而这些商品,都是企业的生产所供给的。归根结底,垃圾就是一种跟需求和供给密切联系的东西。

供过于求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垃圾的产生增多了。如何科学地、合理地平衡物质供求关系,这是经济学上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考虑垃圾问题就必然会联想到经济。现在的时代从供求关系这一点来看,很明显是供过于求甚至可以说是生产过剩的时代。

反过来,再比较一下需求旺盛、供应不足的时代。在抗战结束初期,物质一直都很匮乏。一方面,因为战争,生产设备遭受破坏,严重威胁着几亿人口的生存;另一方面,原有生产关系的破坏,生产效率的相对低下,使得生产秩序有待重新确立。那时最需要的物质是粮食,国家统一对粮食等生活必用品进行调配。在那个时代生产的东西都能有效地利用,即使质量多少有点问题。的也能卖掉,那时人们对东西都很珍惜。衣服稍微有一个小洞,补补再穿,衣服旧了翻个身又变成一件崭新的衣服,而且都认为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就像现在我们所进行的废弃物再生利用一样。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国民收入得到了提高。某些局部地区供求关系发生了逆转,它原来的平衡被打破了,处于一种供过于求的状态,物质创造的企业怎么办呢?无论如何得想办法让人来买自己的东西,创造出生产的经济利益。为了不输给别的企业,就必须不断地想尽办法生产与其他企业不同的产品,制造差别。为此宣传也成为必须,利用报纸、信件、电视等做广告,那些被热心做过广告的商品由于与其他商品存在的细微差别,其需要量可以说大不相同。

要解决供过于求,只制造需要的部分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有100个消费能力的话,经过各种努力,生产的商品常常是120~150个,这些足可以向200~300个消费者提供使用。

为流行的需要而制造的商品,以衣类为例。领带流行过宽的,也流行过窄的;裙子流行过长的,也流行过短的;颜色也是一会儿流行深色,一会儿流行淡色,就这样变换。但是它不是像春夏秋冬那种自然现象的周而复始,而是为了创造需要,解决供过于求,人为做的事情。

在国外某大都市的垃圾填埋地,用卡车装来的满满一车男式西服套装被扔掉,而且都是一次也没有穿过的。新的女式鞋子满满一卡车被运来,最初是左脚的,第二天又装来了满满一车右脚的。由于受流行的影响,这样的事情实实在在存在着。

类似这样的事情说明商品未经过流通就变成了垃圾,以此类推,在制造东西、出售东西、买东西地过程中垃圾也在增加。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因为人工费的增高而导致的,为了节省人力,很多东西被淘汰而变成垃圾。类似事情,从垃圾角度来看一下吧。在电视机、照相机、冰箱等电器、精密机械制品中,会有不同性能的新产品连续不断被推出。制造商通过报纸、电视,大力宣传新产品。但是,过了一定的时期这些零件就不生产了。即使想修理一下再用也不行。一般来说,需要修理的往往是自动化不能进行的,需要人工用手做的比较多,这样自然而然人工费贵起来。例如一只手机稍微修理一下最低费用也要100多元,甚至更高。这样一来,人们当然喜欢性能好、样式新的产品。就这样本来能用的钟、照相机、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作为垃圾都被扔掉了。

垃圾与附加值

对于包装垃圾的增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商家为了增加商品的附加值而增加商品的包装量。例如,现代很多都市家庭都是三口之家,消费量有限。这时候,如果一个农场要将苹果卖到都市里来,假如它将苹果按照传统的四五十个一箱,那么很多城市家庭一次消费不完,而且箱子太大,无法放到冰箱里面保存,从而不会选择购买它。商人知道顾客的需求后,为了吸引顾客,大多会顺应形势将苹果改成4~5个一盒的,甚至两个一盒的。其实这种情况,城市居民稍微注意一点就可以发现。

从40~50个一箱到4—5个一盒显然要增加包装量,就这样,导致城市里的垃圾增加了。你也许会认为,就是包装苹果而已,城市里只不过增加了一点点垃圾,地球上也只不过增加了一点点垃圾,和其他相比算不了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如果每个行业都这样做,那么,你可以想象一下,全球将会增加多少垃圾,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除此以外,垃圾的增加还有其经济原因。随着各个国家的货币价值的浮动,会间接刺激人们对消费的需求。那些经济越是发达的国家,其货币就越增值,就越能买到其他国家便宜的资源。这样,在国内需要进行再生资源处理的垃圾就会增多,再生利用变得不那么需要了,因为我们可以用货币买更多其他便宜的资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济越成功,产生的垃圾就越多加重地球危机,这就更加重了地球危机。